曹仁伯醫案論

關燈
宜之要法,然覆書非敢緩也,蓋有待也。

    端午日,下問者少,小徒聚在一堂,講論百病皆生于氣,遂有九氣不同之說。

    氣本一也,因所觸而為九,怒與思為九氣中之二焉。

    思則氣結,《内經》自為注腳之。

    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

    先生有之不必言矣。

    至于怒則氣上,甚則嘔血,恐則氣逆筋緩,發于外為癰疽。

    古人亦載氣門,以昭邪郁必變,久病入絡,非無意也。

    先生博學而預料之,小徒強志而問及之。

    弟即從此而領悟:怒有形于外者,亦有不形于外者。

    形于外者每出于暴怒,暴怒傷陰;不形于外者,名曰郁怒,郁怒傷肝。

    然視履考詳,而陰傷于暴怒者,未必有之;言辭安定,而肝傷于郁怒者,豈曰無之。

    惟其郁也,木即不能暢茂條達,反來橫逆,則氣郁于中者,勢必火炎于上,金受火刑,有升無降。

    痰血熱辨,一病于肺;痞滿悶塞,再病于脾。

    脾肺同病,則胃家之痰食無力消,膽經之水火從而和之,将來血溢于癰,癰腫于經絡,增出一番新病。

    誠不能不未雨而綢缪者也。

    然為癰為血之枝葉,仍不外乎氣郁之火為根,治病必求其本。

    因思“氣從左邊起者”條内,有“久患氣結諸藥不效者,先服沉香化氣丸以開其結”之文,不獨将來之變病可以預防,即現下之氣火升騰亦為要着。

    而況右脈弦強則土郁奪之之法,本來鄭重者乎,但沉香化氣丸重劑也,權宜也,元虛久病之體不能不用,不可多用。

    清晨隻服八分,晚服逍遙六君輩調之,以為實必顧虛之計,未知是否?朝服沉香化氣丸,晚服逍遙散、六君湯(北沙參、半夏易川貝)。

     甘露華 大少爺之病,伏暑晚發之病也。

    暑邪者何?天之熱氣下,地之濕氣上,人在氣交之中,無隙可避,感而受者。

    假使發于當時,其邪易達,其氣未深耳。

    惟深伏三焦,直至秋晚而發,道遠氣深自内達外,焉得見輕。

    所以病經十有三日,日重一日矣。

    然伏邪僅在三焦,不逢寒熱分争之下,所見者無非胸前痞悶,口中甜膩,二便失調而已。

    茲乃肢麻不已,更見厥逆,顯系所患之邪不從三焦而出,反入于肺肝。

    肝者将軍之宮,其性橫逆,上犯肺氣則見為厥,傍流中土則見為麻,麻厥并至,不惟熱盛,亦且肝傷逆矣。

    然肝陽之逆,暑氣之侵,原非無故而作,良以風喜傷肝,未平之前先招風氣,引動伏邪。

    加以陰氣素虛,肝失所養,所謂最虛之處便是客邪之處。

    三焦久病累及乎肝,最為惡候,能不慮其虛不化邪、厥逆頻頻乎?所幸者,膽受暑。

    膽屬少陽,其機不樞,有出入之意焉。

    是以寒熱之勢變為寒熱往來,間日而作,俾得從此漸輕,不獨肝髒之邪可以外傳于腑,即溜在三焦者,亦可望其歸并也。

    但少陰本虛,脈弦而芤,最怕欲化不能,亦恐半途而廢,邪實正虛,用藥最難入手。

    然就寤言不寐,多夢紛纭,邪在膽經為甚,惟有十味溫膽湯加減,似屬左右鹹宜。

    未知是否?候政。

     十味溫膽湯加羚羊角、龍齒、省頭草。

     朱家角邵 四太爺之病,肝腎素虛,肺胃新感之病也。

    夫肝屬乙,腎屬癸,乙癸同源,病則本重。

     但病者多花甲之年,即使不病新邪,筋骨間早已空虛,何堪再經磨耐,又意寒熱陡發,直至一候有餘而解。

    解則急急補之,猶恐填而不足,乃又經複食消克等劑,在所必需。

    幸而外熱遽減,裡熱不清,已虛而益着。

    其虛咳嗽更劇,渴,痰粘膩,出而不爽,氣息短促,形神困頓,飲食不思,病勢有加。

    無已因病緻虛,因虛更病,互相為患者也。

    至于苔色,或黃或白,現在又多剝象,左脅曾疼,兩膝常屈,卧床不起,小水仍黃,幹而未渴,加以音不揚,睡中語,顯系肺胃兩經之熱。

    既不能從外而洩,又不能從上而清,邪無出路,斷無中道而立之理。

    勢已逼入下焦,兩傷肝腎。

    所謂最虛之處,是客邪之處是也。

    然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留而不去,其病為實。

    實則瀉之,虛則補之。

    以使補不足,其邪瀉,不傷其正,一舉兩得,方合實必因虛之計,此等之法,似屬從證,而未言脈。

    然所診之脈,豈有不合之理。

    右寸關部弦而且滑,左尺關部細而且數。

    數則為熱,滑則為痰。

    弦主乎肝,細主乎腎,豈非肺胃兩經之熱痰正甚,肝腎兩經之虛氣大昭,無怪乎其氣從左逆,卧不能,側更着。

    上實下虛之症焉為日已久,肺失清肅之司,相傳無權;腎失封藏之本,作強無主。

    而來喘息标本兩治,否則氣不歸原,難蔔其旋見吉兆,三才湯合十味溫膽湯兩經法加減。

     生地人參天冬竹茹橘紅茯神棗仁歸身羚羊角川貝桑皮骨皮蛤殼 複診 清養之下,弦滑脈象較昨頗緩,然肺受熱傷每易成痿,不可不慮。

     方加冬瓜子、絲爪絡。

     又方 喘出于腎,關于肺。

    标本同源,病始而邪甚,繼以正衰,大非久病所宜。

    熱在上焦者,因咳為肺痿,仲聖早已言之。

    非無意肺之一髒,外為熱火所爍,内被肝火所逆,金不生水,水不涵木,木反侮金,其畏如虎。

    轉與複脈湯治其下,葦莖湯治其上,以冀弋獲。

     炙草人參生地麥冬阿膠東瓜子絲瓜絡蓮根苡米川貝知母桑皮骨皮蛤殼 未錄住址姓氏 細繹病原,總不外乎燥之一字。

    燥萬物者,莫燥乎火。

    火有虛實,火稍清而虛,火之上炎不能歸縮于下也。

    是以黃痰之外,更見粉紅,舌幹糙燥,便結小堅,肌膚幹熱,甚至手震睡語,以昭熱極生風,液涸風動之象焉。

    何必以脈之左者反浮、右者反細,而後知五志厥陽之火亦從而暗燥之其金乎?當此肺已虛矣,束手無策,然又不能坐視。

    惟有資液救焚湯,雖曰鞭長莫及,亦不得不以潤萬物者,莫悅乎澤之思,以冀吉人天相。

     資液救焚湯 蘆墟東茜墩陳 夏問伏暑,直至秋末而發,亦雲晚矣。

    晚則其道遠,其氣深,橫連于膜原,外發于陽明。

     所以初發之時,僅見蒸熱,難得汗洩,而不能解。

    今已二十日矣,曾經化火,發渴發幹,陰分必傷。

    傷陰化燥,本屬暑邪見症,而況陽明中土萬物所歸,尤易化火傷津者乎?然陽明化火傷津,不過清之養之而已,尚可有為。

    無如所患之症,火内挾飲食之積,結而不開,盤踞小腸,上升則口糜,下注則便洩,洩還不已,轉而為痢,其色黃而帶灰白,便則多痛,以昭邪盛則實之意焉。

    設使胃家氣旺,腎髒不虛,而用攻克之劑,尚可以勝其任者,原為幸事然,而飲食不思,神情困倦,面白帶青,肌肉暗削,小便不多,少陽陽明兩經之正氣索然,津液先涸,須急補助,已恐鞭長莫及也,豈能再用攻克?診得右脈弦數,左脈細小。

    細小為虛,弦數為實,虛中有實。

    法補實則礙虛,補虛又礙實,用藥實為兩難。

    惟有豬苓湯一法,最為瘀後傷陰所合。

    然下焦可治,而中焦之結者、肝陰之虧者,仍未得以兼治,參入六一散方,佐以芍藥甘草湯,為一方而三法備焉之計,以冀弋獲。

    否則悠悠而脫矣。

    候諸高明先生政之。

     豬苓阿膠赤苓澤瀉紅曲甘草芍藥滑石取荠菜花(一兩)荸荠(四個)海蜇(一兩) 煎湯代水。

     又 進豬苓湯後,所見下痢已減其半,所化之邪亦減其半。

    所以唇之腫者能消,齒之垢者能清,以及右脈之弦數者能緩能和,似屬佳兆。

    然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