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真人敷靈寶齋戒威儀諸經要訣

關燈
六時禮拜,三時中講,三時思身中神。

     太極真人曰:賢人有災疾,道士當為立靈寶齋,轉經燒香,悔罪請命,日數随意。

    主人當盡心,内外信向,奉師香油、朱紙少許,以效精誠之至,示之不聊也。

    若是浮華之人,不得妄施此大法。

    大法微遠,非淺薄者所為也。

    自志無大雅好幽識妙赜,莫能宗矣。

     太極真人曰:靈寶齋時也,太上真人、十方大聖、諸天帝王、飛仙仙人,如千億萬衆,不可稱數,千乘萬騎,寶蓋炜烨,飛華雪灑,香煙雲散,十絕靈旛,随風飄諷,嘯歌邕邕,飛鳳和鳴,萬龍齊駕,洋洋浮空而來,看聽行道也。

    天人歡悅,鬼神稱善,魔王叉手作禮,欣暢大法,三界大千衆聖,同所嗟歎,所在神靈侍衛門戶,皆令護人,無敢行惡逆者也。

    讀經章句,鹹當一心稱善哉善哉。

    魔王當有宣令言曰:此無為賢人道士,功德巍巍,大聖所敬,我等各各當營護之,削其太山三官死名也。

    緻白日升天,七祖受慶,反胎生天堂,兆身永保曆劫之利貞也。

     太極真人曰:夫王侯皆受前世宿福,緻富貴,才智精明,功德滿足,乃當複好道,此皆宿罪已盡。

    宿罪已盡者,其人必自笃好齋戒,學大經大法,則去仙近矣。

    若學持戒而不怠,克得上仙也。

    道士樂齋者,悉是宿罪盡。

    宿罪未盡,終亦不好之矣。

    此去仙聖猶遠。

    學仙道欲長生久視,享無期之年劫,安宗廟,興門族,度七世父母苦厄,升天堂,後世出賢明子孫,當受靈寶真文。

    行是齋,自得此大福。

    大福度人為先,所以先人後己,倚伏兼忘,忘其所忘,志與玄同。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若存若亡,下士大笑道矣。

     太極真人曰:夫感天地,緻群神,通仙道,洞至真,解積世罪,滅兇咎,卻冤家,修盛德,治疾病,濟一切物,莫近乎齋靜轉經者也。

    古聞其言,今希見其人矣。

     太極真人曰:賢者欲修無為之大法,是經可轉,及諸真人經傳亦善也。

    唯道德五千文,至尊無上正真之大經也。

    大無不包,細無不入,道德之大宗矣。

    曆觀夫已得道真人,莫不學五千文者也。

    尹喜、松羨之徒是也。

    所謂大乘之經矣。

    又大洞真經三十九章,不得人間誦之。

    所以爾者,是真道幽升之經也。

    諸天帝王下迎,散香花,六天大魔王官屬侍衛稱慶,皆來稽首受事,山海神靈莫不從己役使者也。

    詠之一句,諸天為設禮,況鬼神乎。

    故不可人間妄施行矣。

    靈寶經是道家之至經,大乘之玄宗,有俯仰之品。

    十方已得道真人,恒為之作禮,燒香散華,衆道之本真矣。

    道士奉仰靈寶,朝拜齋戒,案法修之,皆使得道,豈有不然耶。

    此經若不能令至向獲長生,升仙度世,故堕於塵壤者,天地無有仙人也。

    要在外想冥絕,内注玄真,然後景漢可淩也,長生可保矣。

    五千文感會衆妙,大歸等耳,勝得世間行也。

    諸齋法皆上宗於靈寶本齋矣。

     仙公曰:此大齋上仙之道,所以七祖解脫羅綱,飛升太玄宮,身當先得五芝如芙蓉者也。

    五芝亦自生矣。

     太極真人曰:五千文,仙人傳授之科,素與靈寶同限。

    高才至士好諷誦,求自然飛仙之道者,具法信紋缯五千尺#2,與靈寶一時,於名山峰受之。

    師南向立,弟子北向之三拜,分金環各半,佩身受經畢。

    弟子方各一拜,從北始,周十方。

    讀經亦先拜十方,如此法。

    太玄都舊典也,子今自明識之,子孫按法傳之於後世賢人。

    太上口訣,宜當秘之。

    子應常思虛無真人、高上大法王、大千乘賢、世号老子者也。

    老子,玄中大法師矣。

    其以道眼觀諸天人善惡,子弘此道,恐必飛仙。

    得妙之日,當知是經之不虛也。

    煥乎洞寂之文,大道之旨,盡於此矣。

     仙公曰:世有高德人,欲諷誦期升仙者,當與靈寶同時受之。

    法信效奉經之盟也。

    故曰:不出戶牖,以知天道,此之謂也。

    世将希有其人矣。

    若欲談虛無,持高於時者,不須依此法受之也。

    真人直以教學仙耳。

    道士學之求仙,不師受者,即道不行。

     太極真人曰:真人體道虛無,無所畏忌也。

    俗間有污穢者,直聖人為世人魂神憂故耳。

    人經污穢,不以香湯沐浴,多病害人,欲示民知清濁故也。

    夫鬼神之道,倍多污穢也,污便不行矣。

    但金尚不可穢耗,何況至道乎。

    大法真道,無所污穢明矣。

     太極真人曰:世人經污,不問大小,應即解。

    解畢使燒香行道,本無日限也。

     太極真人曰:飯賢福食,各有人數。

    外來之客,先亦同食。

    正一真人三天法師臨升天,以百姓貧弊,為複滅損,作福或十人馔。

    忽過十人他賓集,無以供之,既不盡周,一人不遍,猶是不普。

    故制法悉事畢,餘廚施一切人及衆生輩,為主人祈福矣。

    後世不知之,故以相示也。

    酒不可都斷使之有數,随人多少,不必令盡限也。

    故世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