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八 小兒雜病諸候四(凡四十六論)

關燈
令發痙。

     一百二十二、羸瘦候 夫羸瘦不生肌膚,皆為脾胃不和,不能飲食,故血氣衰弱,不能榮于肌膚。

    凡小兒在胎而遇寒冷,或生而挾伏熱,皆令兒不能飲食,故羸瘦也。

    挾熱者,即溫壯身熱,肌肉微黃; 其挾冷者,實時時下痢,唇口青。

     一百二十三、虛羸候 此謂小兒經諸大病,或驚痫,或傷寒,或溫壯,而服藥或吐痢、發汗;病瘥之後,血氣尚虛,脾胃猶弱,不能傳化谷氣,以榮身體,故氣力虛而羸也。

     一百二十四、嗽候 嗽者,由風寒傷于肺也。

    肺主氣,候皮毛,而俞在于背。

    小兒解脫,風寒傷皮毛,故因從肺俞入傷肺,肺感微寒,即嗽也。

    故小兒生,須常暖背,夏月亦須用單背裆。

    若背冷得嗽,月内不可治,百日内嗽者,十中一兩瘥耳。

     一百二十五、咳逆候 咳逆,由乳哺無度,因挾風冷傷于肺故也。

    肺主氣,為五髒上蓋,在胸間。

    小兒啼,氣未定,因而飲乳,乳與氣相逆,氣則引乳射于肺,故咳而氣逆,謂之咳逆也。

    冷乳、冷哺傷于肺,搏于肺氣,亦令咳逆也。

     一百二十六、病氣候 肺主氣,肺氣有餘,即喘咳上氣。

    若又為風冷所加,即氣聚于肺,令肺脹,即胸滿氣急 一百二十七、腫滿候 小兒腫滿,由将養不調,腎脾二髒俱虛也。

    腎主水,其氣下通于陰;脾主土,候肌肉而克水。

    腎虛不能傳其水液,脾虛不能克制于水,故水氣流溢于皮膚,故令腫滿。

    其挾水腫者,即皮薄如熟李之狀也;若皮膚受風,風搏于氣緻腫者,但虛腫如吹,此風氣腫也。

     一百二十八、毒腫候 毒腫,是風熱濕氣搏于皮膚,使血氣澀不行,蘊積成毒,其腫赤而熱是也。

     一百二十九、耳聾候 小兒患耳聾,是風入頭腦所為也。

    手太陽之經,入于耳内。

    頭腦有風,風邪随氣入乘其脈,與氣相搏,風邪停積,即令耳聾。

     一百三十、耳鳴候 手太陽之經脈,入于耳内。

    小兒頭腦有風者,風入乘其脈,與氣相擊,故令耳鳴。

    則邪氣與正氣相擊,久即邪氣停滞,皆成聾也。

     一百三十一、耳中風掣痛候 小兒耳鳴及風掣痛,其風染而。

    皆起于頭腦有風,其風入經脈,與氣相動而作,故令掣痛。

    其風染而漸至,與正氣相擊,輕者動作幾微,故但鳴也。

    其風暴至,正氣又盛,相擊,則其動作疾急,故掣痛也。

    若不止,則風不散,津液壅聚,熱氣加之,則生黃汁,甚者亦有 一百三十二、耳候 耳,宗脈之所聚,腎氣之所通。

    小兒腎髒盛,而有熱者,熱氣上沖于耳,津液壅結,即生膿汁。

    亦有因沐浴,水入耳内,而不傾瀝令盡,水濕停積,搏于血氣,蘊結成熱,亦令膿汁出。

    皆為之耳,久不瘥,即變成聾也。

     一百三十三、目赤痛候 肝氣通于目。

    髒内客熱,與胸膈痰飲相搏,熏漬于肝,肝熱氣沖發于目,故令目赤痛也 一百三十四、眼障翳候 眼是腑髒之精華,肝之外候,而肝氣通于眼也。

    小兒腑髒痰熱,熏漬于肝,沖發于眼,初隻熱痛,熱氣蘊積,變生障翳。

    熱氣輕者,止生白翳結聚,小者如黍粟,大者如麻豆。

    随其輕重,輕者止生一翳,重者乃至兩三翳也。

     若不生翳,而生白障者,是疾重極,遍覆黑睛,滿眼悉白,則失明也。

    其障亦有輕重,輕者黑睛邊微有白膜,來侵黑睛,漸染散漫。

    若不急治,熱勢即重,滿目并生白障也。

     一百三十五、目青盲候 眼無障翳,而不見物,謂之青盲。

    此由小兒髒内有停飲而無熱,但有飲水積漬于肝也。

     目是五髒之精華,肝之外候也。

    肝氣通于目,為停飲所漬,髒氣不宣和,精華不明審,故不赤痛,亦無障翳,而不見物,故名青盲也。

     一百三十六、雀目候 人有晝而睛明,至暝便不見物,謂之雀目。

    言其如鳥雀,瞑便無所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