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八 小兒雜病諸候四(凡四十六論)

關燈
一百九、解顱候 解顱者,其狀小兒年大,囟應合而不合,頭縫開解是也。

    由腎氣不成故也。

    腎主骨髓,而腦為髓海;腎氣不成,則髓腦不足,不能結成,故頭顱開解也。

     一百十、囟填候 小兒囟填,由乳哺不時,饑飽不節,或熱或寒,乘于脾胃,緻腑髒不調,其氣上沖所為也。

    其狀,囟張如物填其上,汗出,毛發黃而短者是也。

    若寒氣上沖,即牢硬;熱氣上沖,即柔軟。

     又,小兒脅下有積,又氣滿而體熱,熱氣乘于髒,髒氣上沖于腦囟,亦緻囟填。

    又,咳且啼,而氣乘髒上沖,亦病之。

    啼甚久,其氣未定,因而乳之,亦令囟填。

    所以然者,方啼之時,陰陽氣逆上沖故也。

     一百十一、囟陷候 此謂囟陷下不平也。

    由腸内有熱,熱氣熏髒,髒熱,即渴引飲。

    而小便洩痢者,即腑髒血氣虛弱,不能上充髓腦,故囟陷也。

     一百十二、重舌候 小兒重舌者,心脾熱故也。

    心候于舌,而主于血;脾之絡脈,又出舌下。

    心火、脾土二髒,母子也,有熱即血氣俱盛。

    其狀,附舌下,近舌根,生形如舌而短,故謂之重舌。

     一百十三、滞頤候 滞頤之病,是小兒多涎唾,流出漬于頤下,此由脾冷液多故也。

    脾之液為涎,脾氣冷,不能收制其津液,故令涎流出,滞漬于頤也。

     一百十四、中風候 小兒血氣未定,肌膚脆弱,若将養乖宜,寒溫失度,腠理虛開,即為風所中也。

     凡中風,皆從背諸髒俞入。

     若心中風,但得偃卧,不得傾側,汗出,若唇赤汗流者,可治,急灸心俞;若唇或青或白,或黃或黑,此是心壞為水,面目亭亭,時悚動者,皆不複可治,五六日而死。

     若肝中風,踞坐不得低頭,若繞兩目連額上色微有青,唇色青而面黃,可治,急灸肝俞;若大青黑,面一黃一白者,是肝已傷,不可複治,數日而死。

     若脾中風,踞而腹滿,身通黃,吐鹹汁出者,可治,急灸脾俞;若手足青者,不可複治若腎中風,踞而腰痛,視脅左右,未有黃色如餅KT大者,可治,急灸腎俞;若齒黃赤,鬓發直,面土色,不可治也。

     肺中風,偃卧而胸滿短氣,冒悶汗出,視目下鼻上下兩邊下行至口色白者,可治,急灸肺俞;若色黃者,為肺已傷,化為血,不可複治也。

    其人當妄掇空,或自拈衣,如此數日而死。

    如此五髒之中風也。

    其年長成童者,灸皆百壯;若五六歲以下,至于嬰兒灸者,以意消息之。

    凡嬰兒若中于風,則的成癫痫也。

     一百十五、中風四肢拘攣候 小兒肌肉脆弱,易傷于風,風冷中于膚腠,入于經絡,風冷搏于筋脈,筋脈得冷即急,故使四肢拘攣也。

     一百十六、中風不随候 夫風邪中于肢節,經于筋脈,若風挾寒氣者,即拘急攣痛;若挾于熱,即緩縱不随。

     一百十七、白虎候 按《堪輿曆遊年圖》有白虎神,雲太歲在卯,即白虎在寅,準此推之,知其神所在。

    小兒有居處觸犯此神者,便能為病。

    其狀:身微熱,有時啼喚,有時身小冷,屈指如數,似風痫,但手足不螈耳。

     一百十八、卒失音不能語候 喉嚨者,氣之道路,喉厭者,音聲之門戶。

    有暴寒氣客于喉厭,喉厭得寒,即不能發聲,故卒然失音也。

    不能語者,語聲不出,非牙關噤也。

     一百十九、中風口噤候 小兒中風口噤者,是風入颔頰之筋故也。

    手三陽之筋,入結颔頰;足陽明之筋,上夾于口。

    膚腠虛,受風冷,客于諸陽之筋,筋得寒冷則攣急,故機關不利而口噤也。

     一百二十、中風口邪僻候 小兒中風,口邪僻,是風入于颔頰之筋故也。

    足陽明之筋,上夾于口,手三陽之脈偏急,而口邪僻也。

     一百二十一、中風痙候 小兒風痙之病,狀如痫,而背脊項頸強直,是風傷太陽之經。

    小兒解脫之,臍瘡未合,為風所傷,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