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八 小兒雜病諸候四(凡四十六論)

關燈
一百三十七、緣目生瘡候 風邪客于睑之間,與血氣相搏,挾熱即生瘡,浸漬緣目,赤而有汁,時瘥時發。

    世雲小兒初生之時,洗浴兒不淨,使穢露浸漬眼睑睫,後遇風邪,發即目赤爛生瘡,喜難瘥,瘥後還發成疹,世人謂之胎赤。

     一百三十八、鼻衄候 小兒經脈血氣有熱,喜令鼻衄。

    夫血之随氣,循行經脈,通遊腑髒。

    若冷熱調和,行根據其常度,無有壅滞,亦不流溢也。

    血性得寒即凝澀結聚,得熱即流散妄行。

    小兒熱盛者,熱乘于血,血随氣發,溢于鼻者,謂之鼻衄。

    凡人血虛受熱,即血失其常度,發溢漫行,乃至發于七竅,謂之大衄也。

     一百三十九、鼻候 鼻之狀,鼻下兩邊赤,發時微有瘡而癢是也。

    亦名赤鼻,亦名疳鼻。

    然鼻是肺氣所通,肺候皮毛,其氣不和,風邪客于皮毛,次于血氣。

    夫邪在血氣,随虛處而入停之,其停于鼻兩邊,與血氣相搏成瘡者,謂之鼻也。

     一百四十、鼻候 肺主氣而通于鼻,而氣為陽,諸陽之氣,上榮頭面。

    若氣虛受風冷,風冷客于頭腦,即其氣不和,冷氣停滞,搏于津液,膿涕結聚,即鼻不聞香臭,謂之鼻。

     一百四十一、鼻塞候 肺氣通于鼻,而氣為陽,諸陽之氣,上榮頭面。

    其氣不和,受風冷,風冷邪氣入于腦,停滞鼻間,即氣不宣和,結聚不通,故鼻塞也。

     一百四十二、喉痹候 喉痹,是風毒之氣,客于咽喉之間,與血氣相搏,而結腫塞,飲粥不下,乃成膿血。

    若毒入心,心即煩悶懊,不可堪忍,如此者死。

     一百四十三、馬痹候 馬痹與喉痹相似,亦是風熱毒氣客于咽喉颔頰之間,與血氣相搏,結聚腫痛。

    其狀,從颔下腫連頰,下應喉内痛腫塞,水漿不下,甚者膿潰。

    毒若攻心,則心煩懊悶至死。

     一百四十四、齒不生候 齒是骨之所終,而為髓之所養也。

    小兒有禀氣不足者,髓即不能充于齒骨,故齒久不生 一百四十五、齒痛風齲候 手陽明、足陽明之脈,并入于齒。

    風氣入其經脈,與血氣相搏,齒即腫痛,膿汁出,謂 一百四十六、齒根血出候 手陽明、足陽明之脈,并入于齒。

    小兒風氣入其經脈,與血相搏,血氣虛熱,即齒根血 一百四十七、數歲不能行候 小兒生,自變蒸至于能語,随日數血脈骨節備成。

    其膑骨成,即能行。

    骨是髓之所養,若禀生血氣不足者,即髓不充強,故其骨不即成,而數歲不能行也。

     一百四十八、鶴節候 小兒禀生血氣不足,即肌肉不充,肢體柴瘦,骨節皆露,如鶴之腳節也。

     一百四十九、頭發黃候 足少陰為腎之經,其血氣華于發。

    若血氣不足,則不能潤悅于發,故發黃也。

     一百五十、頭發不生候 足少陰為腎之經,其華在發。

    小兒有禀性少陰之血氣不足,即發疏薄不生。

    亦有因頭瘡而秃落不生者,皆由傷損其氣血,血氣損少,不能榮于發也。

     一百五十一、塞候 人有禀性陰陽不和,而心神塞者,亦有因病而精采暗鈍,皆由陰陽之氣不足,緻神識不分明。

     一百五十二、落床損瘀候 血之在身,随氣而行,常無停積。

    若因堕落損傷,即血行失度,随傷損之處即停積。

    若流入腹内,亦積聚不散,皆成瘀血。

    凡瘀血在内,顔色萎黃,氣息微喘,澀澀小寒,吸吸微熱,或時損痛也。

     一百五十三、唇青候 小兒髒氣不和,血虛為冷所乘,即口唇青。

    亦有髒氣熱,唇生瘡,而風冷之氣入,瘡雖瘥,之後血色不複,故令唇青。

     一百五十四、無辜病候 小兒面黃發直,時壯熱,飲食不生肌膚,積經日月,遂緻死者,謂之無辜。

    言天上有鳥,名無辜,晝伏夜遊。

    洗浣小兒衣席,露之經宿,此鳥即飛從上過。

    而取此衣與小兒着,并席與小兒卧,便令兒着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