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六 小兒雜病諸候二(凡三十四論)
關燈
小
中
大
脅内結硬也
五十、瘧後内熱渴引飲候
瘧病者,是夏傷于暑,熱客于皮膚,至秋複為風邪所折,陰陽交争,故發寒熱成瘧。
凡瘧發欲解則汗,汗則津液減耗。
又熱乘于髒,髒虛燥。
其瘧瘥之後,腑髒未和,津液未複,故内猶熱渴而引飲也。
若引飲不止,小便澀者,則變成癖也。
五十一、寒熱往來候 風邪外客于皮膚,内而痰飲漬于腑髒,緻令血氣不和,陰陽更相乘克,陽勝則熱,陰勝則寒。
陰陽之氣,為邪所乘,邪與正相幹,陰陽交争,時發時止,則寒熱往來也。
五十二、寒熱往來五髒煩滿候 風邪外客于皮膚,内而痰飲漬于腑髒,緻令血氣不和,陰陽交争,故寒熱往來。
而熱乘五髒,氣積不洩,故寒熱往來而五髒煩滿。
五十三、寒熱往來腹痛候 風邪外客于皮膚,内而痰飲漬于腑髒,血氣不和,則陰陽交争,故寒熱往來。
而髒虛本挾宿寒,邪入于髒,與寒相搏,而擊于髒氣,故寒熱往來而腹痛也。
五十四、寒熱結實候 外為風邪客于皮膚,内而痰飲漬于腑髒,使血氣不和,陰陽交争,則發寒熱。
而髒氣本實,複為寒熱所乘,則積氣在内,使人胸脅心腹煩熱而滿,大便苦難,小便亦澀,是為寒熱結實。
五十五、寒熱往來食不消候 風邪外客于皮膚,内有痰飲漬于腑髒,使血氣不和,陰陽交争,則寒熱往來。
其脾胃之氣,宿挾虛冷,表雖寒熱,而内冷發動。
故食不消也。
五十六、寒熱往來能食不生肌肉候 風邪外客于皮膚,内而痰飲漬于腑髒,使血氣不和,陰陽交争,故發寒熱往來。
胃氣挾熱,熱則消谷,谷消則引食,陰陽交争,為血氣不和;血氣不和,則不能充養身體。
故寒熱往來,雖能食而不生肌肉也。
五十七、胃中有熱候 小兒血氣俱盛者,則腑皆實,故胃中生熱。
其狀:大便則黃,四肢壯,翕然體熱者 五十八、熱煩候 小兒髒腑實,血氣盛者,表裡俱熱,則苦煩躁不安,皮膚壯熱也。
五十九、熱渴候 小兒血氣盛者,則腑髒生熱,熱則髒燥,故令渴。
六十、中客忤候 小兒中客忤者,是小兒神氣軟弱,忽有非常之物,或未經識見之人觸之,與鬼神氣相忤而發病,謂之客忤也,亦名中客,又名中人。
其狀:吐下青黃白色,水谷解離,腹痛反倒夭矯,面變易五色。
其狀似痫,但眼不上搖耳,其脈弦急數者是也。
若失時不治,久則難治。
若乳母飲酒過度,醉及房勞喘後乳者,最劇,能殺兒也。
六十一、為鬼所持候 小兒神氣軟弱,精爽微羸,而神魂被鬼所持錄。
其狀:不覺有餘疾,直爾萎黃,多大啼喚,口氣常臭是也。
六十二、卒死候 小兒卒死者,是三虛而遇賊風,故無病倉卒而死也。
三虛者,乘年之衰一也,逢月之空二也,失時之和三也。
有人因此三虛,複為賊風所傷,使陰氣偏竭于内,陽氣阻隔于外,而壅閉,陰陽不通,故暴絕而死也。
若腑髒未竭,良久乃蘇;亦有兼挾鬼神氣者,皆有頃邪退乃生也。
凡中客忤及中惡卒死,而邪氣不盡,停滞心腹,久乃發動,多發成注也。
六十三、中惡候 小兒中惡者,是鬼邪之氣卒中于人也。
無問大小,若陰陽順理,榮衛平和,神守則強,邪不幹正。
若精氣衰弱,則鬼毒惡氣中之。
其狀:先無他病,卒然心腹刺痛,悶亂欲死是也凡中惡腹大而滿,脈緊大而浮者死,緊細而微者生。
餘勢不盡,停滞髒腑之間,更發後,變為注也。
凡瘧發欲解則汗,汗則津液減耗。
又熱乘于髒,髒虛燥。
其瘧瘥之後,腑髒未和,津液未複,故内猶熱渴而引飲也。
若引飲不止,小便澀者,則變成癖也。
五十一、寒熱往來候 風邪外客于皮膚,内而痰飲漬于腑髒,緻令血氣不和,陰陽更相乘克,陽勝則熱,陰勝則寒。
陰陽之氣,為邪所乘,邪與正相幹,陰陽交争,時發時止,則寒熱往來也。
五十二、寒熱往來五髒煩滿候 風邪外客于皮膚,内而痰飲漬于腑髒,緻令血氣不和,陰陽交争,故寒熱往來。
而熱乘五髒,氣積不洩,故寒熱往來而五髒煩滿。
五十三、寒熱往來腹痛候 風邪外客于皮膚,内而痰飲漬于腑髒,血氣不和,則陰陽交争,故寒熱往來。
而髒虛本挾宿寒,邪入于髒,與寒相搏,而擊于髒氣,故寒熱往來而腹痛也。
五十四、寒熱結實候 外為風邪客于皮膚,内而痰飲漬于腑髒,使血氣不和,陰陽交争,則發寒熱。
而髒氣本實,複為寒熱所乘,則積氣在内,使人胸脅心腹煩熱而滿,大便苦難,小便亦澀,是為寒熱結實。
五十五、寒熱往來食不消候 風邪外客于皮膚,内有痰飲漬于腑髒,使血氣不和,陰陽交争,則寒熱往來。
其脾胃之氣,宿挾虛冷,表雖寒熱,而内冷發動。
故食不消也。
五十六、寒熱往來能食不生肌肉候 風邪外客于皮膚,内而痰飲漬于腑髒,使血氣不和,陰陽交争,故發寒熱往來。
胃氣挾熱,熱則消谷,谷消則引食,陰陽交争,為血氣不和;血氣不和,則不能充養身體。
故寒熱往來,雖能食而不生肌肉也。
五十七、胃中有熱候 小兒血氣俱盛者,則腑皆實,故胃中生熱。
其狀:大便則黃,四肢壯,翕然體熱者 五十八、熱煩候 小兒髒腑實,血氣盛者,表裡俱熱,則苦煩躁不安,皮膚壯熱也。
五十九、熱渴候 小兒血氣盛者,則腑髒生熱,熱則髒燥,故令渴。
六十、中客忤候 小兒中客忤者,是小兒神氣軟弱,忽有非常之物,或未經識見之人觸之,與鬼神氣相忤而發病,謂之客忤也,亦名中客,又名中人。
其狀:吐下青黃白色,水谷解離,腹痛反倒夭矯,面變易五色。
其狀似痫,但眼不上搖耳,其脈弦急數者是也。
若失時不治,久則難治。
若乳母飲酒過度,醉及房勞喘後乳者,最劇,能殺兒也。
六十一、為鬼所持候 小兒神氣軟弱,精爽微羸,而神魂被鬼所持錄。
其狀:不覺有餘疾,直爾萎黃,多大啼喚,口氣常臭是也。
六十二、卒死候 小兒卒死者,是三虛而遇賊風,故無病倉卒而死也。
三虛者,乘年之衰一也,逢月之空二也,失時之和三也。
有人因此三虛,複為賊風所傷,使陰氣偏竭于内,陽氣阻隔于外,而壅閉,陰陽不通,故暴絕而死也。
若腑髒未竭,良久乃蘇;亦有兼挾鬼神氣者,皆有頃邪退乃生也。
凡中客忤及中惡卒死,而邪氣不盡,停滞心腹,久乃發動,多發成注也。
六十三、中惡候 小兒中惡者,是鬼邪之氣卒中于人也。
無問大小,若陰陽順理,榮衛平和,神守則強,邪不幹正。
若精氣衰弱,則鬼毒惡氣中之。
其狀:先無他病,卒然心腹刺痛,悶亂欲死是也凡中惡腹大而滿,脈緊大而浮者死,緊細而微者生。
餘勢不盡,停滞髒腑之間,更發後,變為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