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二 癰疽病諸候上(凡一十六論)
關燈
小
中
大
疽發髀樞,六月内可治;不治,出歲死。
赤疽發陰股,牢者死,濡者可治。
赤疽發掌中,可治。
赤疽發胫,死不可治。
白疽發膊若肘後,癢,目痛傷精,及身熱多汗,五六處死。
黑疽發腫,居背大骨上,八日可刺也。
過時不刺為骨疽。
骨疽膿出不可止者,出碎骨,黑疽發淵掖,死。
黑疽發耳中,如米,此名文疽,死。
黑疽發膊,死。
黑疽發缺盆中,名曰伏癰,死。
黑疽發肘上下,不死可治。
黑疽發腓腸,死。
黑疽發膝膑,牢者死,濡者可治。
黑疽發趺上,牢者死。
倉疽發身,先癢後痛。
此故傷寒,寒氣入髒笃,發為倉疽。
九日可治,九十日死。
釘疽發兩膊,此起有所逐,惡血結留内外,榮衛不通,發為釘疽。
三日身腫,痛甚,口噤如痙狀。
十一日可刺。
不治,二十日死。
疽起于肉上,如丁蓋,下有腳至骨,名釘疽鋒疽發背,起心俞若膊。
二十日不瀉,死。
其八日可刺也。
其色赤黑,膿見青者,死不治。
人年六歲、十八、二十四、四十、五十六、六十七、七十二、九十八,神皆在膊,不可見血,見血必死。
陰疽發髀若陰股,始發,腰強,内不能自止,數飲不能多,五日牢痛。
如此不治,三歲刺疽發,起肺俞若肝俞,不瀉,一十日死。
其八日可刺也。
發而赤,其上肉如椒子者,死不可治。
人年十九、二十五、三十三、四十九、五十七、六十、七十三、八十一、九十七,神皆在背,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脈疽發環項,始病,身随而熱,不欲動,,或不能食。
此有所大畏,恐怖而不精,上氣嗽。
其發引耳,不可以動。
二十日可刺。
如不刺,八十日死。
龍疽發背,起胃俞若腎俞,二十日不瀉,死。
九日可刺。
其上赤下黑,若青黑者,死; 發血膿者,不死。
首疽發背,發熱八十二日,大熱汗頭,引身盡。
如嗽,身熱同同如沸者,皮澤頗腫處淺刺之;不刺,入腹中,二十日死。
俠榮疽發脅,若起兩肘頭,二十五日不瀉,死。
其九日可刺。
發赤白間,其膿多白而無赤,可治也。
人年一十六、二十六、三十二、四十八、五十八、六十四、八十、九十六,神皆在脅,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勇疽發股,起太陰若伏兔,二十五日不瀉,死。
其十日可刺。
勇疽發,清膿赤黑,死; 白者,尚可治。
人年十一、十五、二十、三十一、三十二、四十六、五十九、六十三、七十五、九十一,神皆在尻尾,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标叔疽發背,熱同同,耳聾,後六十腫如裹水狀,如此可刺之。
但出水,後乃有血,血出即除也。
人年五十七、六十五、七十三、八十一、九十七,神皆在背,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痨疽發足趺若足下,三十日不瀉,死。
其十二日可刺。
痨疽發赤白膿而不大多,其上癢,赤黑,死不可治。
人年十三、二十九、三十五、六十一、七十三、九十三,神皆在足,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沖疽發在小腹,痛而戰寒熱冒,五日,六日而變。
可刺之。
不刺之,五敦疽發兩手五指頭,若足五指頭,十八日不瀉,死。
其四日可刺。
其發而黑,癰不甚,疥疽發掖下若兩臂、兩掌中,振寒,熱而嗌幹者,飲多即嘔,煩心,或卒胗者,如此可汗,不汗者死。
筋疽發背,俠脊兩邊大筋,其色蒼,八日可刺也。
陳幹疽發臂,三四日痛不可動,五十日身熱而赤,六十日可刺之。
如刺之無血,三四蚤疽發手足五指頭,起節色不變,十日之内可刺也。
過時不刺,後為食。
癰在掖,三歲死。
其湯熨針石,别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于後。
《養生方》雲:銅器蓋食,汗入食,食之令人發惡瘡内疽。
又雲:鲫魚脍合豬肝肺,食之發疽。
又雲:烏雞肉合鯉魚肉食,發疽。
又雲:魚腹内有白如膏,合烏雞肉食之,亦發疽也。
又雲:魚金鰓,食發疽也。
又雲:已醉,強飽食,不幸發疽。
《養生方·導引法》雲:正倚壁,不息行氣,從頭至足止,愈疽。
行氣者,鼻内息,五入方一吐,為一通。
滿十二通愈。
又雲:正坐倚壁,不息行氣,從口趣令氣至頭而止。
治疽痹,氣不足。
十六、疽潰後候 此由寒氣客于經絡,折于氣血,血澀不通,乃成疽發。
疽潰之後,有逆有順。
其眼白睛青黑而眼小者,一逆也;内藥而嘔者,二逆也;腹痛渴甚者,三逆也;膊項中不便者,四逆也;音嘶色脫者,五逆也。
除此者并為順矣。
此五種皆死候。
凡發癰疽,則熱流入内,五髒焦燥,渴而引飲,兼多取冷,則腸胃受冷而變下利。
利則腸胃俱虛,而冷搏胃氣,氣逆則變嘔。
逆氣不通,遇冷折之,則哕也。
赤疽發陰股,牢者死,濡者可治。
赤疽發掌中,可治。
赤疽發胫,死不可治。
白疽發膊若肘後,癢,目痛傷精,及身熱多汗,五六處死。
黑疽發腫,居背大骨上,八日可刺也。
過時不刺為骨疽。
骨疽膿出不可止者,出碎骨,黑疽發淵掖,死。
黑疽發耳中,如米,此名文疽,死。
黑疽發膊,死。
黑疽發缺盆中,名曰伏癰,死。
黑疽發肘上下,不死可治。
黑疽發腓腸,死。
黑疽發膝膑,牢者死,濡者可治。
黑疽發趺上,牢者死。
倉疽發身,先癢後痛。
此故傷寒,寒氣入髒笃,發為倉疽。
九日可治,九十日死。
釘疽發兩膊,此起有所逐,惡血結留内外,榮衛不通,發為釘疽。
三日身腫,痛甚,口噤如痙狀。
十一日可刺。
不治,二十日死。
疽起于肉上,如丁蓋,下有腳至骨,名釘疽鋒疽發背,起心俞若膊。
二十日不瀉,死。
其八日可刺也。
其色赤黑,膿見青者,死不治。
人年六歲、十八、二十四、四十、五十六、六十七、七十二、九十八,神皆在膊,不可見血,見血必死。
陰疽發髀若陰股,始發,腰強,内不能自止,數飲不能多,五日牢痛。
如此不治,三歲刺疽發,起肺俞若肝俞,不瀉,一十日死。
其八日可刺也。
發而赤,其上肉如椒子者,死不可治。
人年十九、二十五、三十三、四十九、五十七、六十、七十三、八十一、九十七,神皆在背,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脈疽發環項,始病,身随而熱,不欲動,,或不能食。
此有所大畏,恐怖而不精,上氣嗽。
其發引耳,不可以動。
二十日可刺。
如不刺,八十日死。
龍疽發背,起胃俞若腎俞,二十日不瀉,死。
九日可刺。
其上赤下黑,若青黑者,死; 發血膿者,不死。
首疽發背,發熱八十二日,大熱汗頭,引身盡。
如嗽,身熱同同如沸者,皮澤頗腫處淺刺之;不刺,入腹中,二十日死。
俠榮疽發脅,若起兩肘頭,二十五日不瀉,死。
其九日可刺。
發赤白間,其膿多白而無赤,可治也。
人年一十六、二十六、三十二、四十八、五十八、六十四、八十、九十六,神皆在脅,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勇疽發股,起太陰若伏兔,二十五日不瀉,死。
其十日可刺。
勇疽發,清膿赤黑,死; 白者,尚可治。
人年十一、十五、二十、三十一、三十二、四十六、五十九、六十三、七十五、九十一,神皆在尻尾,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标叔疽發背,熱同同,耳聾,後六十腫如裹水狀,如此可刺之。
但出水,後乃有血,血出即除也。
人年五十七、六十五、七十三、八十一、九十七,神皆在背,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痨疽發足趺若足下,三十日不瀉,死。
其十二日可刺。
痨疽發赤白膿而不大多,其上癢,赤黑,死不可治。
人年十三、二十九、三十五、六十一、七十三、九十三,神皆在足,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沖疽發在小腹,痛而戰寒熱冒,五日,六日而變。
可刺之。
不刺之,五敦疽發兩手五指頭,若足五指頭,十八日不瀉,死。
其四日可刺。
其發而黑,癰不甚,疥疽發掖下若兩臂、兩掌中,振寒,熱而嗌幹者,飲多即嘔,煩心,或卒胗者,如此可汗,不汗者死。
筋疽發背,俠脊兩邊大筋,其色蒼,八日可刺也。
陳幹疽發臂,三四日痛不可動,五十日身熱而赤,六十日可刺之。
如刺之無血,三四蚤疽發手足五指頭,起節色不變,十日之内可刺也。
過時不刺,後為食。
癰在掖,三歲死。
其湯熨針石,别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于後。
《養生方》雲:銅器蓋食,汗入食,食之令人發惡瘡内疽。
又雲:鲫魚脍合豬肝肺,食之發疽。
又雲:烏雞肉合鯉魚肉食,發疽。
又雲:魚腹内有白如膏,合烏雞肉食之,亦發疽也。
又雲:魚金鰓,食發疽也。
又雲:已醉,強飽食,不幸發疽。
《養生方·導引法》雲:正倚壁,不息行氣,從頭至足止,愈疽。
行氣者,鼻内息,五入方一吐,為一通。
滿十二通愈。
又雲:正坐倚壁,不息行氣,從口趣令氣至頭而止。
治疽痹,氣不足。
十六、疽潰後候 此由寒氣客于經絡,折于氣血,血澀不通,乃成疽發。
疽潰之後,有逆有順。
其眼白睛青黑而眼小者,一逆也;内藥而嘔者,二逆也;腹痛渴甚者,三逆也;膊項中不便者,四逆也;音嘶色脫者,五逆也。
除此者并為順矣。
此五種皆死候。
凡發癰疽,則熱流入内,五髒焦燥,渴而引飲,兼多取冷,則腸胃受冷而變下利。
利則腸胃俱虛,而冷搏胃氣,氣逆則變嘔。
逆氣不通,遇冷折之,則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