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二 癰疽病諸候上(凡一十六論)

關燈
變嘔哕。

    所以然者,脾與胃合,俱象土;脾候身之肌肉,胃為水谷之海。

    脾虛,肌肉受邪;胃虛,則變下利。

    下利不止,則變嘔哕也。

     十、發癰大小便不通候 此由寒客于經絡,寒搏于血,血澀不通,壅結成癰。

    髒熱不洩,熱入大小腸,故大小便 十一、發癰内虛心驚候 此由體虛受寒,寒客于經絡,血脈痞澀,熱氣蘊積,結聚成癰。

    結熱不散,熱氣内迫于心,故心虛熱,則驚不定也。

     十二、癰腫久不愈汁不絕候 此由寒客于經絡,則血澀不通,與寒相搏,則結成癰腫。

    熱氣乘之,則血化為膿。

    膿潰之後,熱腫乃散,餘寒不盡,肌肉未生,故有惡液澳汁,清而色黃不絕也。

     十三、癰瘥後重發候 此由寒氣客于經絡,血澀不通,壅結成癰。

    凡癰膿潰之後,須着排膿藥,令熱毒膿血俱散盡。

    若有惡肉,亦敷藥食之,則好肉得生,真氣得複。

    若膿血未盡,猶挾餘毒,瘡口便合,當時雖瘥,而後終更發。

     十四、久癰候 此由寒氣客于經絡,血澀不通,壅結成癰。

    發癰之後,熱毒未盡,重有風冷乘之,冷搏于腫,蘊結不消,故經久一瘥一發,久則變成也。

     十五、疽候 疽者,五髒不調所生也。

    五髒主裡,氣行經絡而沉。

    若喜怒不測,飲食不節,陰陽不和,則五髒不調。

    榮衛虛者,腠理則開,寒客經絡之間,經絡為寒所折,則榮衛稽留于脈。

    榮者,血也;衛者,氣也。

    榮血得寒,則澀而不行,衛氣從之,與寒相搏,亦壅遏不通。

    氣者,陽也,陽氣蘊積,則生于熱,寒熱不散,故積聚成疽。

    髒氣沉行,主裡,故疽腫深濃,其上皮強如牛領之皮。

    久則熱勝于寒,熱氣淳盛,蘊結傷肉也。

    血肉腐壞,化而為膿,乃至傷骨爛筋,不可治而死也。

     又,少苦消渴,年至四十以上,多發癰疽。

    所以然者,體虛熱而榮際痞澀故也。

    又有膈痰而渴者,年盛必作黃膽。

    此由脾胃虛熱故也,年衰亦發癰疽,腑髒虛熱,血氣痞澀故也。

     又,腫一寸至二寸,疖也;二寸至五寸,癰也;五寸至一尺,癰疽也;一尺至三尺者,名曰競體癰,癰成九竅皆出。

    諸氣憤郁,不遂志欲者,血氣蓄積,多發此疾。

     診其脈,弦洪相薄,外急内熱,欲發癰疽。

    脈來細而沉,時直者,身有癰腫。

    若腹中有伏梁,脈肺肝俱到,即發癰疽;四肢沉重,肺脈多即死。

    凡癰疽脈,洪粗難治,脈微澀者易愈。

    諸浮數之脈,應當發熱,而反洗淅惡寒,若有痛處,當有癰也。

    此或附骨有膿也。

     身有五部:伏菟一,腓二,背三,五髒之俞四,項五。

    五部有疽者死。

     又,疽發于嗌中,名曰猛疽。

    猛疽不治,化為膿,膿不瀉,寒咽,半日死。

    其化作膿,瀉之則已。

     發于頸,名曰夭疽,其腫大以赤黑。

    不急治,則熱氣下入淵掖,前傷任脈,内熏肝肺。

     熏肝肺,十餘日而死矣。

     陽氣大發,消腦留項,名曰腦铄,其色不樂,項痛而刺以針。

    煩心者,死不可治。

     發于膊及,名曰疵疽,其狀赤黑,急治之。

    此令人汗出至足,不害五髒。

    癰發四五日,KT之也。

     發于掖下,赤堅者,名曰米疽也。

    堅而不潰者,為馬刀也。

     發于胸,名曰井疽也。

    其狀如大豆,三四日起,不早治,下入腹中不治,十日死。

     發于膺,名曰甘疽。

    其狀如谷實、瓠瓜,常苦寒熱。

    急治之,去其寒熱。

    不治,十歲死,死後出膿。

     發于股陽,名曰兌疽。

    其狀不甚變,而膿附骨,不急治,四十日死。

     發于脅,名曰改訾。

    改訾者,女子之病也。

    又雲:癰發女子陰旁,名曰改訾疽。

    久不治,其中生肉,如赤小豆麻黍也。

     發于尻,名曰兌疽。

    其狀赤堅大,急治之;不治,四十日死。

    若發尻尾,名曰兌疽。

    若不急治,便通洞一身,十日死。

     發于股陰,名曰赤弛。

    不急治之,六日死。

    在兩股内者,不治,六十日當死。

     發于膝,名曰疵疽。

    其狀大,癰色不變,寒熱而堅,勿石,石之則死。

    須其色黑柔,乃石之,生也。

     發于胫,名曰兔齧疽。

    其狀赤至骨,急治之;不治,害人也。

     發于踝,名曰走緩。

    色不變。

    數灸而止其寒熱,不死。

     發于足上下,名曰四淫。

    不急治之,百日死。

     發于足傍,名曰疠疽。

    其狀不大,初從小指發,急治之。

    其狀黑者,不可消,百日死也發于足趾,名曰脫疽。

    其狀赤黑,死;不赤黑,不死。

    治之不衰,急斬去之,活也;不赤疽發額,不瀉,十餘日死。

    其五日可刺也。

    其膿赤多血,死;未有膿,可治。

    人年二十五、三十一、六十、九十五,百神皆在額,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赤疽發,身腫,牢核而身熱,不可以坐,不可以行,不可以屈伸。

    成膿,刺之即已。

     赤疽發胸,可治。

     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