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四 注病諸候(凡三十四論)
關燈
小
中
大
,故謂之死注。
八、邪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
凡雲邪者,不正之氣也,謂人之腑髒血氣為正氣,其風寒暑濕,魅魍魉,皆謂為邪也。
邪注者,由人體虛弱,為邪氣所傷,貫注經絡,留滞腑髒,令人神志不定,或悲或恐,故謂之邪注。
九、氣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
風邪搏于肺氣所為也,肺主氣,氣通行表裡,邪乘虛弱,故相搏之,随氣遊走沖擊,痛無定所,故名為氣注。
十、寒注候 人虛為寒邪所傷,又搏于陰,陰氣久不洩,從外流内結積。
其病之狀,心腹痛而嘔沫,爪青,休作有時,至冬便劇,故史為寒注也。
十一、寒熱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
陰陽俱虛,腑髒不和,為風邪搏于血氣。
血者陰也,氣者陽也,邪搏于陰則寒,搏于陽則熱,緻使陰陽不調,互相乘加,故發寒熱,去來連年,有時暫瘥而複發,故謂之寒熱注。
十二、冷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
陰陽偏虛,為冷邪所傷,留連腑髒,停滞經絡,内外貫注,得冷則發,腹内時時痛,骨節酸疼,故謂之冷注。
其湯熨針石,别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于後。
《養生方·導引法》雲:一手長舒,令掌仰,一手捉颏,挽之向外,一時極勢二七。
左右亦然。
手不動,兩向側極勢,急挽之二七。
去頸骨急強,頭風腦旋,喉痹,膊内冷注 十三、蠱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
蠱是聚蛇蟲之類,以器皿盛之,令其自相啖食,餘有一個存者,為蠱也,而能變化。
人有造作敬事之者,以毒害于佗,多于飲食内而行用之。
人中之者,心悶腹痛,其食五髒盡則死。
有緩有急,急者倉卒,十數日之間便死;緩者延引歲月,遊走腹内,常氣力羸憊,骨節沉重,發則心腹煩懊而痛,令人所食之物亦變化為蠱,漸侵食腑髒盡而死,死則病流注染着傍人,故謂之蠱注。
十四、毒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
毒者,是鬼毒之氣,因飲食入人腹内,或上至喉間,狀如有物,吞吐不出;或遊走身體,痛如錐刀所刺。
連滞停久,故謂之毒注。
十五、惡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
惡注者,惡毒之氣,人體虛者受之,毒氣入于經絡,遂流移心腹。
其狀往來擊痛,痛不一處,故名為惡注。
十六、注忤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
忤者,犯也。
人有卒然心腹擊痛,乃至頓悶,謂之客忤,是觸犯鬼邪之毒氣。
當時療治雖歇,餘毒不盡,留住身體,随血氣而行,發則四肢肌肉淫奕,或五内刺痛,時休時作,其變動無常,是因犯忤得之成注,故名為注忤 十七、遁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
由人體虛,受邪毒之氣,停遁經絡髒腑之間,發則四肢沉重,而腹内刺痛,發作無時,病亦無定,以其停遁不瘥,故謂之遁注。
《養生方》雲:背汗倚壁,成遁注。
又雞肉合獺肉食之,令人病成遁注。
十八、走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
人體虛,受邪氣,邪氣随血而行,或淫奕皮膚,去來擊痛,遊走無有常所,故名為走注。
《養生方》雲:食米甘甜粥,變成走注。
又兩脅也。
十九、溫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
人有染溫熱之病,瘥後餘毒不除,停滞皮膚之間,流入髒腑之内,令人血氣虛弱,不甚變食,或起或卧,沉滞不瘥,時時發熱,名為溫注。
二十、喪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
人有臨屍喪,體虛者則受其氣,停經絡腑髒。
若觸見喪柩,便即動,則心腹刺痛,乃至變吐,故謂之喪注。
二十一、哭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滞停住,死又注易
八、邪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
凡雲邪者,不正之氣也,謂人之腑髒血氣為正氣,其風寒暑濕,魅魍魉,皆謂為邪也。
邪注者,由人體虛弱,為邪氣所傷,貫注經絡,留滞腑髒,令人神志不定,或悲或恐,故謂之邪注。
九、氣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
風邪搏于肺氣所為也,肺主氣,氣通行表裡,邪乘虛弱,故相搏之,随氣遊走沖擊,痛無定所,故名為氣注。
十、寒注候 人虛為寒邪所傷,又搏于陰,陰氣久不洩,從外流内結積。
其病之狀,心腹痛而嘔沫,爪青,休作有時,至冬便劇,故史為寒注也。
十一、寒熱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
陰陽俱虛,腑髒不和,為風邪搏于血氣。
血者陰也,氣者陽也,邪搏于陰則寒,搏于陽則熱,緻使陰陽不調,互相乘加,故發寒熱,去來連年,有時暫瘥而複發,故謂之寒熱注。
十二、冷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
陰陽偏虛,為冷邪所傷,留連腑髒,停滞經絡,内外貫注,得冷則發,腹内時時痛,骨節酸疼,故謂之冷注。
其湯熨針石,别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于後。
《養生方·導引法》雲:一手長舒,令掌仰,一手捉颏,挽之向外,一時極勢二七。
左右亦然。
手不動,兩向側極勢,急挽之二七。
去頸骨急強,頭風腦旋,喉痹,膊内冷注 十三、蠱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
蠱是聚蛇蟲之類,以器皿盛之,令其自相啖食,餘有一個存者,為蠱也,而能變化。
人有造作敬事之者,以毒害于佗,多于飲食内而行用之。
人中之者,心悶腹痛,其食五髒盡則死。
有緩有急,急者倉卒,十數日之間便死;緩者延引歲月,遊走腹内,常氣力羸憊,骨節沉重,發則心腹煩懊而痛,令人所食之物亦變化為蠱,漸侵食腑髒盡而死,死則病流注染着傍人,故謂之蠱注。
十四、毒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
毒者,是鬼毒之氣,因飲食入人腹内,或上至喉間,狀如有物,吞吐不出;或遊走身體,痛如錐刀所刺。
連滞停久,故謂之毒注。
十五、惡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
惡注者,惡毒之氣,人體虛者受之,毒氣入于經絡,遂流移心腹。
其狀往來擊痛,痛不一處,故名為惡注。
十六、注忤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
忤者,犯也。
人有卒然心腹擊痛,乃至頓悶,謂之客忤,是觸犯鬼邪之毒氣。
當時療治雖歇,餘毒不盡,留住身體,随血氣而行,發則四肢肌肉淫奕,或五内刺痛,時休時作,其變動無常,是因犯忤得之成注,故名為注忤 十七、遁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
由人體虛,受邪毒之氣,停遁經絡髒腑之間,發則四肢沉重,而腹内刺痛,發作無時,病亦無定,以其停遁不瘥,故謂之遁注。
《養生方》雲:背汗倚壁,成遁注。
又雞肉合獺肉食之,令人病成遁注。
十八、走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
人體虛,受邪氣,邪氣随血而行,或淫奕皮膚,去來擊痛,遊走無有常所,故名為走注。
《養生方》雲:食米甘甜粥,變成走注。
又兩脅也。
十九、溫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
人有染溫熱之病,瘥後餘毒不除,停滞皮膚之間,流入髒腑之内,令人血氣虛弱,不甚變食,或起或卧,沉滞不瘥,時時發熱,名為溫注。
二十、喪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
人有臨屍喪,體虛者則受其氣,停經絡腑髒。
若觸見喪柩,便即動,則心腹刺痛,乃至變吐,故謂之喪注。
二十一、哭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滞停住,死又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