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令熱,去火,以水少灑之。

    布幹桃葉於上,厚二、三寸,安席葉上臥,溫復得大汗,被中敷粉極燥便瘥。

    凡柏葉、麥麩、蠶砂皆可如此用之。

     蠶砂蒸 治患風冷氣痹及癱瘓。

    蓋蠶屬火性,燥能勝風去濕。

     醇酒三升拌原蠶砂五鬥,甑蒸於暖室中,鋪油單上,令患者就患處一邊臥沙上,厚蓋取汗。

    若虛人須防大熱昏悶,令露頂面一次。

    不愈,間日再蒸,無不效。

     蒸腳氣 服藥不效者。

     於地上掘作盆子,深六、七寸,可容腳,用炭火燒赤,然後噴釅醋,遍地鋪淨蔥不去皮根。

    在小床坐定,用腳伸地盆內,蒸候汗出如膠拭去。

    忌房事,不兩次必愈,神效。

     荊葉蒸 治腳風濕痛不止。

     荊葉不限多少,置大甕中,其下著火溫之,病人置葉中,須臾當汗出。

    蒸時旋旋吃飯,稍倦即止,便以被蓋,避風。

    仍進蔥豉酒及豆酒亦可,以瘥為度。

    按此法止宜施之野人。

    李仲南《永類方》雲:「治腳氣諸病,用荊莖置壇中,燒煙燻湧泉穴及痛處,使汗出即愈。

    」此法貴賤皆可用。

     洗法門 小兒咳嗽 生薑四兩,煎濃湯沐浴即愈。

     洗頭明目 鳳眼草,即椿樹上叢生莢也。

    燒炭淋水洗頭,經一年,眼如童子。

    加椿皮炭尤佳。

     洗青盲 昔武勝軍宋仲孚患此二十年,用此法二年,目明如故。

     青桑葉新研焙乾,逐月按日,就地燒存性。

    每以一合於瓷器內煎減二分,傾出澄清,溫熱洗目,至百度,屢試有驗。

     洗癩頭方 蝸牛數十條洗之,二次必愈。

    水三碗,煎蝸牛三十條足矣。

     洗癰疽 腫時用紫葛、天蕎麥、忍冬藤、金絲草各等分,煎湯洗;潰時白芷、甘草、羌活、黃芩、露蜂房、赤芍藥、當歸頭,先將豬前蹄一隻,煮汁去油花,取清汁煎藥,去渣溫洗,以絹拭之。

     洗凍瘃 黃柏、皮硝各等分,研細末。

    已破者柏七硝三;未破者紅腫柏、硝各半;初起者硝七柏三。

    皆用冷水調擦,俟幹,以熱水洗去,再擦,再幹再擦,如此三遍。

    一日停痛,三日全愈,此神方也。

     五枝浴 治大風年深不愈,面毛脫,鼻梁崩損不愈,取效如神。

     柳、桃、桑、槐、楮五般枝煎濃湯,大缸浸坐沒頸,一日,俟湯如油,出浴安矣。

     楊枝浴 治痘瘡數日陷頂,漿滯不行,或風寒所阻。

     水楊枝葉(無葉用枝)五斤,流水一大釜,煎湯溫浴之,如冷添湯。

    良久,照見累起有暈絲者,漿行也;如不滿,再浴。

    力弱者隻洗頭面手足,如屢浴不起者,氣血敗矣,不可再浴。

    始出即癢塌者,皆不可浴。

    痘不行,乃氣血所滯澀,腠理固密,或風寒外阻而然。

    浴令暖氣透達,和暢鬱蒸,氣血通徹,每隨暖氣而發,行漿貫滿,功非淺也。

    若內服助氣血藥,藉此而升之,其效更速,風寒亦不得而阻之矣。

     熨法門 痞積 艾綿四兩,捏如患大,川椒四兩,拌艾中,粗草紙包安痞積上,以湯壺熨,內有響聲即消。

     皮熨 治氣痛之病,忽有一處如打撲之狀,不可忍,走注不定,靜時其處冷如霜雪,此皆暴寒傷之也。

    白酒煮楊柳白皮熨之,有赤點處,鑱去血妙。

    凡諸卒痛,熨之皆止。

     吸法門 還魂丹 治急、慢驚風吹鼻。

     二寸蜈蚣,一分麝香,四兩白芷、天麻,更加二錢黃花子,「死在陰司要返家」。

    共為末,吹鼻即蘇。

     青火金針 治頭風。

     火硝一兩,青黛、川芎、薄荷各一錢。

     為末,口含冷水,用此吹鼻。

     頭風苦痛 大蒜頭七個去皮,燒紅地,以蒜逐個於地上磨成膏子。

    卻以殭蠶一兩去頭足,安蒜上,碗復一夜,勿令透氣。

    隻取蠶研末,搐入鼻內。

    口中含水更效。

     傷寒咳逆 服藥無效。

     雄黃三錢,酒一盞,煎七分,乘熱嗅其氣即止。

     水腫上氣 熏黃一兩,款冬花二分,熟艾一分。

    以蠟紙鋪艾,灑二末於上,狄管成筒,燒煨,咽三十口則瘥。

    三日一劑,百日斷鹽醋。

     一切咳嗽 不問久近,晝夜無時。

     佛耳草1—2兩,款冬花3—4兩,熟地黃二兩。

     焙研末,每用二錢,於爐中燒之,以筒吸菸,嚥下有涎吐出,兩服愈。

     冬月喉痹 腫痛不可下藥者。

     蛇床子燒煙於瓶中,口含瓶嘴吸菸,其痰自出。

     單蛾 薑黃一片,紅棗(去核)二枚,巴豆三粒,同搗如泥。

    用口津調和,分作二丸,用絹包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