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紮。

    男左女右,一握手,一塞鼻,蓋被出汗即愈。

    此藥治三人。

    如幹,用吐津拌勻,包紮,如法治之。

     碧雲散 治目赤腫脹,羞明昏暗,隱澀疼痛,眵淚風癢,鼻塞頭痛,外翳扳睛諸症。

     鵝不食草(曬乾)二錢,青黛、川芎各一錢。

     為細末,含水一口,每以米許搐入鼻中,淚出為度。

     拳毛倒睫 因風入脾經,緻使風癢,不住手擦目,久則赤爛,拳毛入內。

    木鱉仁捶爛,以絲包作條,左患塞右鼻,右患塞左鼻,其毛自分上下,再服蟬蛻藥自愈。

     石楠葉散 小兒誤跌或打著頭腦受驚,肝系受風,緻瞳人不正,觀東見西,觀西見東。

     石楠一兩,藜蘆三分,瓜丁五、七個。

     為末,每吹少許入鼻,一日三度,內服平肝藥或加牛黃。

     雜法門 痔瘡坐袋 乳香、沒藥、龍骨、赤石脂、海螵蛸、輕粉、木鱉各三錢。

     共為末,以絹盛之,每日坐,不必洗。

    坐二十一日,無不愈。

     濕瘡踏袋 川椒一斤,盛粗布袋中,放火踏上,下用火烘,跣足踏其上。

    蓋椒性熱而散,加以火氣上逼,寒濕自去而愈,甚妙。

     黃疸取黃 扛連紙一張,裁為四條,筆管卷如炮竹,或口上糊黏固。

    外用黃蠟一兩,鐵杓將紙筒四圍澆勻,不可使蠟入內。

    患人仰臥,筒套臍上,外以面作圈,護定勿倒。

    頭上點火,燒至面所,剪斷,另換新筒。

    看臍中有黃水如雞子餅者取出。

    輕者四、五根,重者六、七根,取盡黃為度。

     香櫞包法 治頭風。

     香櫞不拘新舊一枚,切開;鴨蛋一枚,煮熟切兩半,開入香櫞內。

    每邊包在太陽上,得熱即愈。

     耳鳴塞耳 烏頭燒灰,石菖蒲等分,為末,綿裹塞之,日再塞為效。

     產婦衄血 口鼻起黑氣,名胃肺敗。

     紅絲線一條,本婦頂心發二根,紮緊中指節,效。

     衄血 左鼻孔出血者,以色絲紮右手中指根;右孔出血,紮左手中指根;俱出者,紮二指根。

     消毒燈照 一切癰疽發背、無名腫毒及對口諸瘡,已潰未潰,無不神效。

     一、二十年舊船底上石灰,生青桐油調,將光青布照瘡大小攤貼。

    又用青布作撚,蘸桐油點火,在瘡上打摔,覺癢受打,不論條數。

    灰幹換貼,再打,知痛為度。

    紅退毒消神效。

     掌中取積 甘遂、巴豆、乾薑、韭子、檳榔各等分。

     為細末,收米飯為丸,如彈子大。

    用時,早晨花椒湯淨手,將香油塗掌中,次將藥擦,一時便瀉。

    欲止,以冷水淨手即止。

    大小腹中有積皆治。

     縮贅瘤 甘草煎膏,筆妝之四圍,上三次。

    乃用芫花、大戟、甘遂等分為末,醋調,別以筆妝其中,勿近甘草。

    次日縮小,又以甘草膏妝小暈三次如前,仍上此藥,自然焦縮。

     敖醫官釣骨法 鹽麩子根搗爛,入鹽少許,綿裹,以線系定,吞之,牽引上下,便釣出也。

     提金散 大便閉塞,服藥不通者。

     滄鹽三錢,屋檐爛草節七個,為末,每用一錢,竹筒汲入肛內一寸即通。

     臌脹取水 真輕粉二兩,巴豆四兩,生硫磺一錢(加麝更妙),同研成餅。

    先以白帛一片鋪臍上,以藥餅放外上,用綿綁住,約人行五、六裡,自能瀉下黃水。

    待至二五度,除去藥,溫粥補之。

    久患隔日取,日一餅,可治二、三十人。

    病愈後,忌飲涼水。

     劫腫法 治水腫及腫核、腫毒。

     凡水腫脹藥未全消者,甘遂末塗腹,繞臍令滿,內服甘草水,其腫漸去。

    若腳氣上攻,結成腫核,及一切腫毒,用甘草、甘遂末水調敷腫處,即濃煎甘草汁服,其腫即散。

     頭痛 生蘿蔔取自然汁,入生龍腦調勻,昂頭使人滴鼻孔。

    左痛灌右,右痛灌左,俱痛並灌之,其效如神。

     又法 蓖麻子一粒搗碎,同棗肉、蔥須共搗勻,丸如黃豆大,外用絲綿裹之,納鼻孔。

    少頃,必有清涕流出,即將丸藥取出,其痛即愈,永不再發。

     引火法 人病厥逆之症,不敢用藥,以此治之。

     吳茱萸一兩為末,以面半兩,水調成糊,以布攤成膏,貼湧泉穴內,則手足不逆矣。

     又法 附子一個為末,米醋調成膏,貼湧泉穴上,然後用六味湯大劑與之,火不再發。

     溫劑種子 五靈脂、白芷、青鹽各二錢,麝香一分。

     為末,以蕎麥湯和搓成條,圈於臍上,以藥入其中,用艾灸之。

    但臍內微溫即愈,不過二、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