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砂五分,砒霜一豆大,同以紙包七重,打濕煨乾,入麝少許,為末,香油調一字,塗鼻上及眉心、四肢,神應。

     隔皮取膿 治諸般腫毒。

     驢蹄(細切)一兩炒,蕎麥麵一兩,白鹽五錢,草烏四錢(去皮)。

     為末,調作餅子,慢火炙黃,出火毒研。

    米醋調成膏,用白紙攤貼患處,毒自毛竅而出,其腫自退。

     痞塊 紅芥菜子不拘多少,生薑汁浸一宿。

    大約芥菜子一酒杯,加麝香一錢,阿魏三錢,搗爛如膏,攤布上貼患處,汗巾紮緊。

    一宵貼過,斷無不消。

     牙齒疼痛 輕粉一錢,大蒜一瓣,杵餅,安膈骨前陷中。

    先以銅錢隔了,用蜆蓋定紮住,一宿愈。

    左疼安右,右疼安左。

    又左牙痛敷右大指腕上,右痛敷左。

     截瘧丹 斑蟊、巴豆肉、硃砂各一錢,麝香二分,雄黃一錢半,蟾酥五分,黑棗三個。

     搗丸如綠豆大,貼眉心穴,一周時揭下,投長流水中。

     貼臍截瘧 胡椒、雄精等分研末,將飯研爛為丸,桐子大,硃砂為衣。

    將一丸放臍中,外膏藥貼之即止。

     難產仙方 蓖麻仁取白仁七個,麝香三分,共一處搗如泥,用絹帛包之,勒在臍中,即時產下。

    如倒生者,用穩婆送進,片時即順下。

     如神丹 治難產。

     巴豆三粒(去殼),蓖麻七粒(去殼),麝香少許,研成一餅貼臍上即產,產下即去之。

     地黃膏 治眼腫立效。

     生地一兩,寒水石五錢,黃連一兩,為末,生地汁調餅,貼太陽上。

     水瀉不止 木鱉仁五個,丁香五個,麝香一分。

     研末,米湯調作膏,納臍中貼之,外以膏藥護住。

     痢疾噤口 治傷寒脾胃氣不和,汗前汗後,嘔逆腹脹,虛氣攻刺,心脅疼痛,及治咳嗽。

    (見羅適傷寒救俗方。

    ) 厚樸(去粗皮,薑汁浸炒黃) 茴香(炒) 陳皮(浸,去穰,焙) 蒼朮(米泔浸一宿,炒) 枳殼(湯浸去穰,麩炒黃) 川芎(炒) 桔梗 杏仁(去皮尖,炒) 白芷(炒) 甘草(炙) 麻黃(去節) 上各等分為末,杏仁別研,一處和勻,每服二錢,蔥白三寸,姜二片,棗一枚,同煎,至七分,熱服。

    此藥調理傷寒汗後氣虛,甚有奇效,凡病人若手足指節逆冷,嘔惡,有陰毒傷寒之證,急並三五服,自然回陽,順氣,汗出,如服了覺身熱,汗久未行,卻並服金沸散表之。

    年老傷寒,不問陰陽二毒,並先服順氣散,三兩服後,方服金沸散,表汗。

    少壯者若是陽毒,並先表汗,後用此藥調氣,若被風雨逼濕,並宜服之。

     小兒口內流涎 天南一個為末,醋調兩足心,過夜即安然,洗去。

     牙痛 蘿蔔子十四粒研末,以人乳和之,左痛點右鼻,右痛點左鼻。

     蒸法門 癘風 先將元參、苦參、沙參、荊芥、防風、厚樸、白芷、陳皮、蔓荊子、威靈仙、麻黃各一兩,桃枝、柳枝煎湯洗之。

    換一身新單青布衣。

    掘一地坑深尺許,方廣約可臥身者,用慄炭四、五十斤燒坑內極熱,潑滾醋數十碗,次去炭,鋪草韉於內。

    令病者臥於韉上,厚被蓋取汗,汗出一瞬起,別換衣進飲食。

    後用五爪藤煎湯,重洗數次自愈,服敗毒丸藥。

     骨蒸發熱 雄黃一兩入小便一升,研如粉。

    乃取黃理石一枚,方圓一尺者,炭火燒之。

    三食頃,濃汁淋於石上,置韉氈於上,患人脫衣坐之,衣被圍住,勿令洩氣,三、五度瘥。

     腳氣腫痛 樟腦二兩,烏頭三兩。

     為末,醋和丸彈子大,每置於足心踏之,下以微火烘之,衣被圍蓋,汗出如涎為效。

     風濕痰病 人坐密室中,左用滾水一盆,右用炭火一盆,前置一書桌,書一冊。

    先將無油新巴豆四十九粒,研如泥。

    紙壓去油,分作三餅。

    如病在左,令病人將右手仰置書上,安藥於掌心上,以碗安藥上,傾熱水碗內,水涼即換,良久汗出立效。

    病右安左。

    一雲隨左右安之。

     千金神草方 治風濕癱瘓,手足不仁,半身不遂,周身麻木或痠痛,口眼歪斜,並皆神效。

     蓖麻子草,秋夏用葉,春冬用子,俱得。

    一、二十斤木甑內,置一大鍋上蒸熟,取起。

    先將綿布數尺,雙摺浸入蒸葉子湯內,取出,乘熱敷患處;卻將前葉子熱鋪布上一層,候溫再換熱葉子一層。

    如此蒸換,必以患者汗出為度。

    重者蒸五次,輕者蒸二次,其病自愈。

    內以疏通活血之劑服之。

     阮河南桃葉蒸 治發汗汗不出,用此蒸之可救。

     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