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痘瘡
關燈
小
中
大
發熱三日訣
痘不熱不發,猶五谷不熱不結,但熱有輕重,毒輕則熱輕,毒重則熱重。
有熱五六日出者,有熱一二日出者,太過則正不能勝邪,愆期則氣血凝滞。
惟三四日而身涼痘出者為正,此吉兆也。
凡發熱,肌膚溫平潮潤,唇舌滋潔無苔,聲音清亮,睡中微驚,便食如故,或少食貪睡,皆吉兆也,重則反是,一發熱而唇裂舌炕,煩躁悶亂,口渴惡寒,兩耳灼熱,目睛紅,二便秘,蘇枳湯加明粉,或千裡馬下之,惡熱者單下,以苔為增減,不可拘在初當發之說,此百中一二,又無執以為常。
如唇舌滋潤,雖見惡症,切不可妄下以損人也。
發熱時,腹痛腰痛,四肢酸痛,皆重症也。
若表過痛止者吉,痛加甚者兇。
發熱時吐瀉,切不可用止法,惟吐瀉酸臭,可加消導藥佐之,是必傷食者。
驚發痘前者吉,何也?驚屬陽,痘屬陰,陽破陰沖,則無壅遏之患,故吉。
若誤服驚藥而冰伏其毒,釀害非淺(亦有驚即死者,必因中惡)。
發熱時,谵語颠狂,見神見鬼,躁亂不甯,是熱甚失表,外邪内毒,兩相激搏也,重發之則愈。
舌見黃苔,非下不可。
凡髒腑郁熱,非微汗則不解,故一發熱,必用汗藥也。
身熱四五日不退者,知毒猶在内也,務要使熱退為佳。
身熱四五日不退,痘影焦紫,郁郁不出,此必寒氣外薄,閉塞鬼門也。
出臭汗則熱自退,痘亦自出。
一發熱,頭面中有大痘數點,餘痘不出,複不除熱,名曰報痘。
急用銀針挑破,胭脂塗之,不則領敗正氣,為留連之禍也。
初熱時,即頭溫足冷,不渴,大便溏,面白,或瀉利清谷,嘔食不化,虛症也,須從虛症方中考。
唐芳友曰:凡痘未有不由毒來者,小兒禀賦有虛實,各從治之易易耳,乃世謂虛中夾毒,為不治逆症,其言不仁之甚。
試思天下小兒,何能人人皆實,何能有痘無毒哉。
吾願為父母者,捧誦鳳雛先生此書,不使庸妄者得啟其口,爾子孫其濃幸矣。
發熱時,燈照肉内,隐隐有紅紫成片者重,面紅唇白亦重,再加形色不善,死必矣。
九竅流血者死。
目閉無魂,舌黑聲啞,胸高而突,掌紋出血,皆死症不治。
起發白漿,不論何處,主七日死。
蘇桔湯 此湯無論痘與不痘,但見小兒身熱,呵欠煩悶,睡中微驚,嚏噴眼澀,鼻氣出粗,手足酸軟,即宜與服。
紫蘇桔梗前胡甘草升麻葛根連翹赤芍當歸蔥白生姜 身熱壯盛,肚腹膨脹而喘滿,加麻黃。
煩滿,加花粉、麥冬,調滿天秋。
(備用方) 搐驚時發,加木通、生地。
喉痛,加大力子、元參、荊芥。
咳嗽,加杏仁、桑皮。
嘔吐甚,加陳皮、黃連、豬苓、澤瀉。
洩瀉,加豬苓、澤瀉。
失血幹嘔,加犀角、芩連。
便血,加桃仁、黃連。
溺血,加犀角、栀子。
溺短澀,加木通、車前、腹皮。
便秘結,加枳殼、當歸。
喘滿秘結,壯熱煩躁,面目浮腫,唇燥舌苔,甚則身惡寒,四肢逆冷,加千裡馬。
(備用方)谵語狂亂,加石膏、知母,調滿天秋。
傷食腹痛嘔酸,加山楂、濃樸、神曲、麥芽。
腰痛,加羌活、防風。
婦人行經,加生地、川芎。
不期而行,加熟地、熱見愁。
(備用方) 經行暴啞,加人參、麥冬、生地。
經行适斷,有谵妄等症,加羌活、柴胡,下熱見愁。
便秘加千裡馬。
益元湯 此為元氣虛弱者立也,辨症果真,則前後皆不可易,中間雜症,雖或不同,要皆氣虛緻之,治者隻于本方消息加減。
人參黃甘草白術陳皮當歸川芎升麻桔梗生姜 熱甚,易沙參。
白,減川芎。
停滞腹痛,或瀉酸臭,加山楂、曲芽。
不因停滞者,加幹姜、芍藥。
腹痛甚,加異功散。
(備用方) 洩瀉不已,去當歸,加肉果,或調中丸。
便秘結,倍用當歸。
不思飲食,倍白術,加神曲。
溺澀赤,加腹皮、木通、茯苓。
嘔吐,去桔梗,加幹姜、丁香、陳皮。
嘔甚,加丁香再一倍。
虛煩作渴,加麥冬、五味子。
咳嗽,加麥冬、五味子、杏仁。
有痰,加貝母。
感寒咳嗽,加蘇、防、杏仁。
四肢冷,加幹姜、肉桂。
有熱五六日出者,有熱一二日出者,太過則正不能勝邪,愆期則氣血凝滞。
惟三四日而身涼痘出者為正,此吉兆也。
凡發熱,肌膚溫平潮潤,唇舌滋潔無苔,聲音清亮,睡中微驚,便食如故,或少食貪睡,皆吉兆也,重則反是,一發熱而唇裂舌炕,煩躁悶亂,口渴惡寒,兩耳灼熱,目睛紅,二便秘,蘇枳湯加明粉,或千裡馬下之,惡熱者單下,以苔為增減,不可拘在初當發之說,此百中一二,又無執以為常。
如唇舌滋潤,雖見惡症,切不可妄下以損人也。
發熱時,腹痛腰痛,四肢酸痛,皆重症也。
若表過痛止者吉,痛加甚者兇。
發熱時吐瀉,切不可用止法,惟吐瀉酸臭,可加消導藥佐之,是必傷食者。
驚發痘前者吉,何也?驚屬陽,痘屬陰,陽破陰沖,則無壅遏之患,故吉。
若誤服驚藥而冰伏其毒,釀害非淺(亦有驚即死者,必因中惡)。
發熱時,谵語颠狂,見神見鬼,躁亂不甯,是熱甚失表,外邪内毒,兩相激搏也,重發之則愈。
舌見黃苔,非下不可。
凡髒腑郁熱,非微汗則不解,故一發熱,必用汗藥也。
身熱四五日不退者,知毒猶在内也,務要使熱退為佳。
身熱四五日不退,痘影焦紫,郁郁不出,此必寒氣外薄,閉塞鬼門也。
出臭汗則熱自退,痘亦自出。
一發熱,頭面中有大痘數點,餘痘不出,複不除熱,名曰報痘。
急用銀針挑破,胭脂塗之,不則領敗正氣,為留連之禍也。
初熱時,即頭溫足冷,不渴,大便溏,面白,或瀉利清谷,嘔食不化,虛症也,須從虛症方中考。
唐芳友曰:凡痘未有不由毒來者,小兒禀賦有虛實,各從治之易易耳,乃世謂虛中夾毒,為不治逆症,其言不仁之甚。
試思天下小兒,何能人人皆實,何能有痘無毒哉。
吾願為父母者,捧誦鳳雛先生此書,不使庸妄者得啟其口,爾子孫其濃幸矣。
發熱時,燈照肉内,隐隐有紅紫成片者重,面紅唇白亦重,再加形色不善,死必矣。
九竅流血者死。
目閉無魂,舌黑聲啞,胸高而突,掌紋出血,皆死症不治。
起發白漿,不論何處,主七日死。
蘇桔湯 此湯無論痘與不痘,但見小兒身熱,呵欠煩悶,睡中微驚,嚏噴眼澀,鼻氣出粗,手足酸軟,即宜與服。
紫蘇桔梗前胡甘草升麻葛根連翹赤芍當歸蔥白生姜 身熱壯盛,肚腹膨脹而喘滿,加麻黃。
煩滿,加花粉、麥冬,調滿天秋。
(備用方) 搐驚時發,加木通、生地。
喉痛,加大力子、元參、荊芥。
咳嗽,加杏仁、桑皮。
嘔吐甚,加陳皮、黃連、豬苓、澤瀉。
洩瀉,加豬苓、澤瀉。
失血幹嘔,加犀角、芩連。
便血,加桃仁、黃連。
溺血,加犀角、栀子。
溺短澀,加木通、車前、腹皮。
便秘結,加枳殼、當歸。
喘滿秘結,壯熱煩躁,面目浮腫,唇燥舌苔,甚則身惡寒,四肢逆冷,加千裡馬。
(備用方)谵語狂亂,加石膏、知母,調滿天秋。
傷食腹痛嘔酸,加山楂、濃樸、神曲、麥芽。
腰痛,加羌活、防風。
婦人行經,加生地、川芎。
不期而行,加熟地、熱見愁。
(備用方) 經行暴啞,加人參、麥冬、生地。
經行适斷,有谵妄等症,加羌活、柴胡,下熱見愁。
便秘加千裡馬。
益元湯 此為元氣虛弱者立也,辨症果真,則前後皆不可易,中間雜症,雖或不同,要皆氣虛緻之,治者隻于本方消息加減。
人參黃甘草白術陳皮當歸川芎升麻桔梗生姜 熱甚,易沙參。
白,減川芎。
停滞腹痛,或瀉酸臭,加山楂、曲芽。
不因停滞者,加幹姜、芍藥。
腹痛甚,加異功散。
(備用方) 洩瀉不已,去當歸,加肉果,或調中丸。
便秘結,倍用當歸。
不思飲食,倍白術,加神曲。
溺澀赤,加腹皮、木通、茯苓。
嘔吐,去桔梗,加幹姜、丁香、陳皮。
嘔甚,加丁香再一倍。
虛煩作渴,加麥冬、五味子。
咳嗽,加麥冬、五味子、杏仁。
有痰,加貝母。
感寒咳嗽,加蘇、防、杏仁。
四肢冷,加幹姜、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