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黃、甘草為保元湯,始終不易,正欲使元氣内強耳。
桂岩子曰:人知痘藉氣血,不知痘之所藉,尤有超于氣血者,蓋元氣盛,則氣血流通,而領逐,而負載,并行祛毒,痘必應期而開落。
元氣一虧,則在外者内不續,在内者外不固,毒肆妄行,或出或入,而為外剝内攻矣。
調養真元,補益氣血,誠治痘完策。
不得已而欲攻他症,中病即止。
經曰:常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
夫包血成圓者,氣也,氣能拘血制毒,則痘暈必光明而紅活。
頂陷者,氣之虛,塌陷者,氣之離,暈枯者,血之虛,根散者,血之離。
圓也暈也,氣血之所為也。
而所以成圓成暈者,氣血不得專也。
吳東園曰:根顆者,血之運,膿者,血之腐。
六日前專看根顆,無根顆者,必不灌膿(毒在内也)。
六日後專看膿色,無膿色者,必難收靥(元氣不足)。
此理也勢也。
無形者根據有形,有形者附無形,互相根據附,天地之道,亦氣血之道也。
氣之離,不由血之散乎,故自氣血交後,常觀根暈為憑準。
粗緊紅活,生意沛然。
若微細而不現不斂,且黯淡,則氣将飛去而必不克制毒矣。
是故内攻根散者死,内攻而根血猶附,非毒作楚,必三因緻之(因體虛、因穢觸、因誤藥)。
氣血有常,但不能盈于常,而能自虧于常。
然亦有盈者,何也?毒壅于氣,火搏于血耳。
斑者,血有餘也;者,氣獨盛也。
經曰:邪氣盛則實,真邪奪則虛。
氣居親上之尊,則痘頂尖圓白潤;血安親下之分,則四圍色暈紅活。
若通頂紅色,必不能漿,八九日癢塌而死。
此非血之過,由氣虧而失其尊,故血得妄行而僭居其位也。
大補其氣,猶或可救,誤認血熱,以涼治之,斃矣(真血熱則枯焦紫黑,甚至無痘處亦紫)。
凡形色大惡,氣不交,漿不成,似為死矣。
若精神爽朗,便食如故,而天庭有一二悅目者,猶可發毒,作臭痘而愈。
何也,毒在外,不在内也,故如此雲。
陳氏雲:痘以太陰脾肺二經為主,肺宜溫而脾宜燥。
萬氏雲:痘始終以脾胃為主,胃當養而脾當補。
馬氏雲:痘以少陰心經為主 火不可太清,而血不可太寒。
夫脾為孤髒,主肌肉,化水谷而生津液,灌溉諸經,而熏蒸發育。
肺主氣,心主血,氣血充盈。
濡流貫,而痘有不得其天者乎。
心主血而屬火,痘藉之以運用一身,溫則流行,寒則凝滞,世以犀角涼之,此不知陰陽之屬也,惡能使之運化痘毒而成功乎?故予隻于痂後餘毒用之。
若天行疠氣,與氣血争盛者,脈洪數,痘初出即帶紫色,既出而稠密紅紫,内症煩悶躁渴,小便赤澀,大便秘結,量入清涼之味解之,或酒炒大黃微利之,甚有口鼻出血者,犀角暫用之。
若毒盛而氣血不盛者,雖曰解毒,必兼活血補氣,參、、歸、芍,安可缺耶? 黃連、犀角皆瀉心之品,時下恃為治痘神良,不論虛實寒熱,一切用之,更益以石膏、明粉、生地汁、羚羊角之屬,冰伏其生生之氣,噫異哉。
痘始終藉熱成功,先三日熱而後出,出齊則退,漿将行又熱,漿足則退。
回漿前又熱,漿回則退,結痂收靥落痂又熱,名曰燒瘢。
凡此皆不宜涼解,涼解則氣血凝滞不行,痘毒留中而禍作矣。
(初熱未退,痘即出日火苗,宜辛涼托表。
) 痘不為害,惟毒為害,毒盡附于痘中不為害,惟不盡附于痘中則為害(秘奧法門)。
故無論随所因而用何劑,必少加穿山甲末,透其竅而逐之,使毒歸于顆粒而後已。
又必加白芍,斂其血而收其毒,使無一分滲漏傍溢。
治痘之法,其庶幾乎? 痘未出前,升發微汗,使毒瓦斯宣通,毒出外而内自安也。
既出後,調氣助血,使漿路充盈,漿始化而毒無不盡也。
毒停肌肉則發腫,毒滞皮膚則作臭,肌肉陽明主之,屬土,皮膚太陰主之,屬金,癰腫土象,腥臭金象,亦各從其類也。
書謂紅者生,紫者死,黑藍,百不救一。
雖然,亦有紅死,而紫藍得生者,夫、血熱也,失于解利則發,惡 痘出,勢所必然,無論顔色,與不皆死。
但天庭疏朗,形色善而斑出,又當别論。
昔一症,諸醫莫治,召予視之,已七日矣。
斑分上中下,上斑紅,中斑紫,下斑青,視其痘,則綻突疏朗,内含清水,色黑黯而精神爽健。
視唇舌,則多苔燥。
予曰:失解故也,進以清涼自愈。
後果然。
由是書不可拘也,察形色,驗唇舌是準。
痘前後有衄血者,毒瓦斯外洩,沖于肺也,此非惡候,隻宜發灰散、清肺湯調之,不可用犀角等峻劑。
疔之結也,亦熱毒壅盛,失于解和,内不能入,而結隧道空隙之處
桂岩子曰:人知痘藉氣血,不知痘之所藉,尤有超于氣血者,蓋元氣盛,則氣血流通,而領逐,而負載,并行祛毒,痘必應期而開落。
元氣一虧,則在外者内不續,在内者外不固,毒肆妄行,或出或入,而為外剝内攻矣。
調養真元,補益氣血,誠治痘完策。
不得已而欲攻他症,中病即止。
經曰:常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
夫包血成圓者,氣也,氣能拘血制毒,則痘暈必光明而紅活。
頂陷者,氣之虛,塌陷者,氣之離,暈枯者,血之虛,根散者,血之離。
圓也暈也,氣血之所為也。
而所以成圓成暈者,氣血不得專也。
吳東園曰:根顆者,血之運,膿者,血之腐。
六日前專看根顆,無根顆者,必不灌膿(毒在内也)。
六日後專看膿色,無膿色者,必難收靥(元氣不足)。
此理也勢也。
無形者根據有形,有形者附無形,互相根據附,天地之道,亦氣血之道也。
氣之離,不由血之散乎,故自氣血交後,常觀根暈為憑準。
粗緊紅活,生意沛然。
若微細而不現不斂,且黯淡,則氣将飛去而必不克制毒矣。
是故内攻根散者死,内攻而根血猶附,非毒作楚,必三因緻之(因體虛、因穢觸、因誤藥)。
氣血有常,但不能盈于常,而能自虧于常。
然亦有盈者,何也?毒壅于氣,火搏于血耳。
斑者,血有餘也;者,氣獨盛也。
經曰:邪氣盛則實,真邪奪則虛。
氣居親上之尊,則痘頂尖圓白潤;血安親下之分,則四圍色暈紅活。
若通頂紅色,必不能漿,八九日癢塌而死。
此非血之過,由氣虧而失其尊,故血得妄行而僭居其位也。
大補其氣,猶或可救,誤認血熱,以涼治之,斃矣(真血熱則枯焦紫黑,甚至無痘處亦紫)。
凡形色大惡,氣不交,漿不成,似為死矣。
若精神爽朗,便食如故,而天庭有一二悅目者,猶可發毒,作臭痘而愈。
何也,毒在外,不在内也,故如此雲。
陳氏雲:痘以太陰脾肺二經為主,肺宜溫而脾宜燥。
萬氏雲:痘始終以脾胃為主,胃當養而脾當補。
馬氏雲:痘以少陰心經為主 火不可太清,而血不可太寒。
夫脾為孤髒,主肌肉,化水谷而生津液,灌溉諸經,而熏蒸發育。
肺主氣,心主血,氣血充盈。
濡流貫,而痘有不得其天者乎。
心主血而屬火,痘藉之以運用一身,溫則流行,寒則凝滞,世以犀角涼之,此不知陰陽之屬也,惡能使之運化痘毒而成功乎?故予隻于痂後餘毒用之。
若天行疠氣,與氣血争盛者,脈洪數,痘初出即帶紫色,既出而稠密紅紫,内症煩悶躁渴,小便赤澀,大便秘結,量入清涼之味解之,或酒炒大黃微利之,甚有口鼻出血者,犀角暫用之。
若毒盛而氣血不盛者,雖曰解毒,必兼活血補氣,參、、歸、芍,安可缺耶? 黃連、犀角皆瀉心之品,時下恃為治痘神良,不論虛實寒熱,一切用之,更益以石膏、明粉、生地汁、羚羊角之屬,冰伏其生生之氣,噫異哉。
痘始終藉熱成功,先三日熱而後出,出齊則退,漿将行又熱,漿足則退。
回漿前又熱,漿回則退,結痂收靥落痂又熱,名曰燒瘢。
凡此皆不宜涼解,涼解則氣血凝滞不行,痘毒留中而禍作矣。
(初熱未退,痘即出日火苗,宜辛涼托表。
) 痘不為害,惟毒為害,毒盡附于痘中不為害,惟不盡附于痘中則為害(秘奧法門)。
故無論随所因而用何劑,必少加穿山甲末,透其竅而逐之,使毒歸于顆粒而後已。
又必加白芍,斂其血而收其毒,使無一分滲漏傍溢。
治痘之法,其庶幾乎? 痘未出前,升發微汗,使毒瓦斯宣通,毒出外而内自安也。
既出後,調氣助血,使漿路充盈,漿始化而毒無不盡也。
毒停肌肉則發腫,毒滞皮膚則作臭,肌肉陽明主之,屬土,皮膚太陰主之,屬金,癰腫土象,腥臭金象,亦各從其類也。
書謂紅者生,紫者死,黑藍,百不救一。
雖然,亦有紅死,而紫藍得生者,夫、血熱也,失于解利則發,惡 痘出,勢所必然,無論顔色,與不皆死。
但天庭疏朗,形色善而斑出,又當别論。
昔一症,諸醫莫治,召予視之,已七日矣。
斑分上中下,上斑紅,中斑紫,下斑青,視其痘,則綻突疏朗,内含清水,色黑黯而精神爽健。
視唇舌,則多苔燥。
予曰:失解故也,進以清涼自愈。
後果然。
由是書不可拘也,察形色,驗唇舌是準。
痘前後有衄血者,毒瓦斯外洩,沖于肺也,此非惡候,隻宜發灰散、清肺湯調之,不可用犀角等峻劑。
疔之結也,亦熱毒壅盛,失于解和,内不能入,而結隧道空隙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