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肺髒經文
經雲: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
其形四垂,附着于脊之第三椎中。
有二十四空,行列分布,以行諸髒之氣,為髒之長,為心之蓋。
又雲:是經常多氣少血。
《難經》曰:肺重三斤三兩,六葉兩耳,凡八葉,主藏魄。
《中藏經》曰:肺者生氣之原,乃五髒之華蓋。
張介賓曰:肺葉白瑩,謂為華蓋,以覆諸髒。
虛如蜂窠,下無透竅,吸之則滿,呼之則虛,一呼一吸,消息自然,司清濁之運化,為人身之橐。
手太陰肺髒圖 卷三肺髒經文 肺經循行經文 肺手太陰之脈,起于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内,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肺經循行圖 卷三肺髒經文 肺經循行歌 手太陰肺中焦生,絡腸循胃散流行,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肘中,循臂寸口上魚際,大指内側爪端通,支絡還從腕後出,接次指屬陽明經。
【注】手太陰肺經之脈,起于中焦者,言起于任脈中脘穴也。
下絡大腸,還循胃口者,謂本經之絡,散布流行,下則絡于大腸,還上而循胃口,非上膈屬肺直行之經也。
夫經絡流行,循還無端。
故手太陰之脈,必自足厥陰經之支者期門穴,循行中脘穴,上膈屬肺,以交于手太陰肺經也。
從肺系橫出腋下,至于中府、雲門穴,下循于内天府、俠白穴;從俠白行少陰心主經脈之前,下行肘中尺澤穴;從尺澤循臂内上骨下廉孔最穴,從孔最入寸口列缺、經渠、太淵穴;從太淵上魚(句)入魚際穴;從魚際出大指之端少商穴而終焉。
其支者從腕後直出,循行次指内廉出其端,以交于手陽明大腸經也。
卷三肺髒經文 肺經穴歌 手太陰肺十一穴,中府雲門天府列,次則俠白下尺澤,又次孔最與列缺,經渠太淵下魚際,抵指少商如韭葉。
卷三肺髒經文 肺經分寸歌 太陰中府三肋間,上行雲門寸六許,雲在任玑旁六寸,大腸巨骨下二骨,天府腋三動脈求,俠白肘上五寸主,尺澤肘中約紋是,孔最腕上七寸拟,列缺腕上一寸半,經渠寸口陷中取,太淵掌後橫紋頭,魚際節後散脈裡,少商大指端内側,鼻衄刺之立時止。
【注】中府在任脈中行華蓋穴旁,直開去六寸,乳上三肋間陷中,動脈應手,仰而取之,是其穴也。
上直行一寸六分,在手陽明大腸經巨骨之下陷中,動脈應手,舉臂取之,雲門穴也。
從雲門穴下循内,腋下三寸動脈陷中,以鼻尖點墨取之,天府穴也。
從天府穴下行肘中,約紋上去五寸動脈中,俠白穴也。
從俠白穴下行肘中,約紋上屈肘橫紋筋骨罅中,動脈應手,尺澤穴也。
從尺澤穴下行腕前,約紋上七寸,上骨、下骨間陷中,孔最穴也。
從孔最穴循外側行腕後,側上一寸五分,以兩手交叉,當食指末筋骨罅中,列缺穴也。
從列缺穴循行寸口陷中,經渠穴也。
從經渠穴内循手掌後陷中,太淵穴也。
從太淵穴上魚,手大指本節後,内側陷中散脈中白肉際,魚際穴也。
從魚際穴循行手大指内側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許白肉際,少商穴也。
肺經穴圖 卷三 大腸經文 經雲: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
又雲:回腸當臍左回十六曲,大四寸,徑一寸寸之少半,長二丈一尺,受谷一鬥,水七升半。
又雲:廣腸附脊以受回腸,乃出滓穢之路。
大八寸,徑二寸,寸之大半,長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
是經多氣少血。
《難經》曰:大腸重二斤十二兩,肛門重十二兩。
張介賓曰:按回腸者,以其回疊也;廣腸者,即回腸之更大者;直腸者,又廣腸之末節,下連肛門也。
手陽明大腸腑圖 卷三大腸經文 大腸經循行經文 大腸手陽明之脈,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上會,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
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
大腸經循行圖 卷三大腸經文 大腸經循行歌 陽明之脈手大腸,次指内側起商陽,循指上廉出合谷,岐骨兩筋循臂肪,入肘外廉循外,肩端前廉柱骨旁,從肩下入缺盆内,絡肺下膈屬大腸。
支從缺盆直上頸,斜貫頰前下齒當,環出人中交左右,上俠鼻孔注迎香。
【注】手陽明大腸經之脈,起于大指次指内廉之端。
出于大指者,謂出于大指少商穴也,本經之絡。
其支者,直出于次指之端,以交于手陽明大腸經之商陽穴,故曰:起于大指次指之端也。
從商陽
其形四垂,附着于脊之第三椎中。
有二十四空,行列分布,以行諸髒之氣,為髒之長,為心之蓋。
又雲:是經常多氣少血。
《難經》曰:肺重三斤三兩,六葉兩耳,凡八葉,主藏魄。
《中藏經》曰:肺者生氣之原,乃五髒之華蓋。
張介賓曰:肺葉白瑩,謂為華蓋,以覆諸髒。
虛如蜂窠,下無透竅,吸之則滿,呼之則虛,一呼一吸,消息自然,司清濁之運化,為人身之橐。
手太陰肺髒圖 卷三肺髒經文 肺經循行經文 肺手太陰之脈,起于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内,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肺經循行圖 卷三肺髒經文 肺經循行歌 手太陰肺中焦生,絡腸循胃散流行,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肘中,循臂寸口上魚際,大指内側爪端通,支絡還從腕後出,接次指屬陽明經。
【注】手太陰肺經之脈,起于中焦者,言起于任脈中脘穴也。
下絡大腸,還循胃口者,謂本經之絡,散布流行,下則絡于大腸,還上而循胃口,非上膈屬肺直行之經也。
夫經絡流行,循還無端。
故手太陰之脈,必自足厥陰經之支者期門穴,循行中脘穴,上膈屬肺,以交于手太陰肺經也。
從肺系橫出腋下,至于中府、雲門穴,下循于内天府、俠白穴;從俠白行少陰心主經脈之前,下行肘中尺澤穴;從尺澤循臂内上骨下廉孔最穴,從孔最入寸口列缺、經渠、太淵穴;從太淵上魚(句)入魚際穴;從魚際出大指之端少商穴而終焉。
其支者從腕後直出,循行次指内廉出其端,以交于手陽明大腸經也。
卷三肺髒經文 肺經穴歌 手太陰肺十一穴,中府雲門天府列,次則俠白下尺澤,又次孔最與列缺,經渠太淵下魚際,抵指少商如韭葉。
卷三肺髒經文 肺經分寸歌 太陰中府三肋間,上行雲門寸六許,雲在任玑旁六寸,大腸巨骨下二骨,天府腋三動脈求,俠白肘上五寸主,尺澤肘中約紋是,孔最腕上七寸拟,列缺腕上一寸半,經渠寸口陷中取,太淵掌後橫紋頭,魚際節後散脈裡,少商大指端内側,鼻衄刺之立時止。
【注】中府在任脈中行華蓋穴旁,直開去六寸,乳上三肋間陷中,動脈應手,仰而取之,是其穴也。
上直行一寸六分,在手陽明大腸經巨骨之下陷中,動脈應手,舉臂取之,雲門穴也。
從雲門穴下循内,腋下三寸動脈陷中,以鼻尖點墨取之,天府穴也。
從天府穴下行肘中,約紋上去五寸動脈中,俠白穴也。
從俠白穴下行肘中,約紋上屈肘橫紋筋骨罅中,動脈應手,尺澤穴也。
從尺澤穴下行腕前,約紋上七寸,上骨、下骨間陷中,孔最穴也。
從孔最穴循外側行腕後,側上一寸五分,以兩手交叉,當食指末筋骨罅中,列缺穴也。
從列缺穴循行寸口陷中,經渠穴也。
從經渠穴内循手掌後陷中,太淵穴也。
從太淵穴上魚,手大指本節後,内側陷中散脈中白肉際,魚際穴也。
從魚際穴循行手大指内側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許白肉際,少商穴也。
肺經穴圖 卷三 大腸經文 經雲: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
又雲:回腸當臍左回十六曲,大四寸,徑一寸寸之少半,長二丈一尺,受谷一鬥,水七升半。
又雲:廣腸附脊以受回腸,乃出滓穢之路。
大八寸,徑二寸,寸之大半,長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
是經多氣少血。
《難經》曰:大腸重二斤十二兩,肛門重十二兩。
張介賓曰:按回腸者,以其回疊也;廣腸者,即回腸之更大者;直腸者,又廣腸之末節,下連肛門也。
手陽明大腸腑圖 卷三大腸經文 大腸經循行經文 大腸手陽明之脈,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上會,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
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
大腸經循行圖 卷三大腸經文 大腸經循行歌 陽明之脈手大腸,次指内側起商陽,循指上廉出合谷,岐骨兩筋循臂肪,入肘外廉循外,肩端前廉柱骨旁,從肩下入缺盆内,絡肺下膈屬大腸。
支從缺盆直上頸,斜貫頰前下齒當,環出人中交左右,上俠鼻孔注迎香。
【注】手陽明大腸經之脈,起于大指次指内廉之端。
出于大指者,謂出于大指少商穴也,本經之絡。
其支者,直出于次指之端,以交于手陽明大腸經之商陽穴,故曰:起于大指次指之端也。
從商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