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周身名位骨度
頭【注】頭者,人之首也。
凡物獨出之首,皆名曰頭。
腦【注】腦者,頭骨之髓也,俗名腦子。
颠【注】颠者,頭頂也。
颠頂之骨,俗名天靈蓋。
囪【注】囟者,颠前之頭骨也。
小兒初生未阖名曰囟門,已阖名曰囟骨,即天靈蓋後合之骨。
面【注】凡前曰面,凡後曰背。
居頭之前,故曰面也。
顔【注】顔者,眉目間名也。
額顱【注】額前發際之下,兩眉之上,名曰額。
一曰颡者,亦額之謂也。
頭角【注】額兩旁棱處之骨也。
鬓骨【注】即兩太陽之骨也。
目【注】目者,司視之竅也。
目胞【注】目胞者,一名目窠,一名目裹,即上下兩目外衛之胞也。
目綱【注】目綱者,即上、下目胞之兩睑邊,又名曰睫,司目之開阖也。
目内【注】目内者,乃近鼻之内眼角。
以其大而圓,故又名大也。
目外【注】目外者,乃近鬓前之眼角也。
以其小而尖,故稱目銳也。
目珠【注】目珠者,目睛之俗名也。
目系【注】目系者,目睛入腦之系也。
目眶骨【注】目眶者,目窠四圍之骨也。
上曰眉棱骨,下即骨,骨之外即顴骨。
【注】目下之眶骨,顴骨内下連上牙床者也。
【注】者,鼻梁即山根也。
鼻【注】鼻者,司臭之竅也。
兩孔之界骨,名曰鼻柱;下至鼻之盡處,名曰準頭。
【注】,内鼻旁間,近生門牙之骨也。
顴【注】顴者,面兩旁之高起大骨也。
【注】者,俗呼為腮,口旁頰前肉之空軟處也。
耳【注】耳者,司聽之竅也。
蔽【注】蔽者,耳門也。
耳郭【注】耳郭者,耳葉也。
頰【注】頰,耳前顴側面兩旁之稱也。
曲頰【注】曲頰者,頰之骨也。
曲如環形,受頰車骨尾之鈎者也。
頰車【注】頰車者,下牙床骨也。
總載諸齒,能咀食物,故名頰車。
人中【注】人中者,鼻柱之下,唇之上,穴名水溝。
口【注】口者,司言食之竅也。
唇【注】唇者,口端也。
吻【注】吻者,口之四周也。
頤【注】頤者,口角後之下也。
颏【注】颏者,口之下唇至末之處,俗名下把殼也。
颔【注】颔者,颏下結喉上,兩側肉之空軟處也。
齒【注】齒者,口所生之骨也,俗名曰牙。
有門牙、虎牙、槽牙、上下盡根牙之别。
舌【注】舌者,司味之竅也。
舌本【注】舌本者,舌之根也。
颃颡【注】颃颡者,口内之上二孔,司分氣之竅也。
懸雍垂【注】懸雍垂者,張口視喉上,似乳頭之小舌,俗名碓嘴。
會厭【注】會厭者,覆喉管之上竅,似皮似膜,發聲則開,咽食則閉,故為聲音之戶也。
咽【注】咽者,飲食之路也,居喉之後。
喉【注】喉者,通聲息之路也,居咽之前。
喉嚨【注】喉嚨者,喉也,肺之系也。
嗌【注】嗌者,咽也,胃之系也。
結喉【注】結喉者,喉之管頭也。
其人瘦者多外見頸前,肥人則隐于肉内,多不見也。
胸膺【注】胸者,缺盆下腹之上,有骨之處也;膺者,胸前兩旁高處也,一名曰臆,胸骨肉也,俗名胸膛。
【注】者,胸之衆骨名也。
乳【注】乳者,膺上突起兩肉有頭,婦人以乳兒者也。
鸠尾【注】鸠尾者,即蔽心骨也。
其質系脆骨,在胸骨之下歧骨之間。
膈【注】膈者,胸下腹上之界内之膜也,俗名羅膈。
腹【注】腹者,膈之下曰腹,俗名曰肚;臍之下曰少腹,亦名小腹。
臍【注】臍者,人之初生胞蒂之處也。
毛際【注】毛際者,小腹下橫骨間叢毛之際也。
下橫骨俗名蓋骨。
篡【注】篡者,橫骨之下,兩股之前,相合共結之凹也。
前、後兩陰之間,名下極穴,又名屏翳穴、會陰穴,即男女陰氣之所也。
睾丸【注】睾丸者,男子前陰兩丸也。
上橫骨【注】上橫骨在喉前宛宛中,天突穴之外,小灣橫骨旁,接拄骨之骨也。
拄骨【注】拄骨者,膺上缺盆之外,俗名鎖子骨也。
内接橫骨,外接肩解也。
肩解【注】肩解者,肩端之骨節解處也。
骨【注】骨者,肩端之骨也,即肩胛骨頭臼之上棱骨也。
其臼接骨上端,俗曰肩頭。
其外曲卷翅骨,肩後之棱骨也。
其下棱骨,在背肉内。
肩胛【注】肩胛者,即骨之末成片骨也,亦名肩,俗名闆子骨。
臂【注】臂者,上身兩大支之通稱也。
一名曰肱,俗名膊。
膊中節上、下骨交接處,名曰肘;肘上之骨曰骨;肘下之骨曰臂骨。
臂骨有正、輔二骨,輔骨在上,短細偏外;正骨居下,長大偏内,俱
凡物獨出之首,皆名曰頭。
腦【注】腦者,頭骨之髓也,俗名腦子。
颠【注】颠者,頭頂也。
颠頂之骨,俗名天靈蓋。
囪【注】囟者,颠前之頭骨也。
小兒初生未阖名曰囟門,已阖名曰囟骨,即天靈蓋後合之骨。
面【注】凡前曰面,凡後曰背。
居頭之前,故曰面也。
顔【注】顔者,眉目間名也。
額顱【注】額前發際之下,兩眉之上,名曰額。
一曰颡者,亦額之謂也。
頭角【注】額兩旁棱處之骨也。
鬓骨【注】即兩太陽之骨也。
目【注】目者,司視之竅也。
目胞【注】目胞者,一名目窠,一名目裹,即上下兩目外衛之胞也。
目綱【注】目綱者,即上、下目胞之兩睑邊,又名曰睫,司目之開阖也。
目内【注】目内者,乃近鼻之内眼角。
以其大而圓,故又名大也。
目外【注】目外者,乃近鬓前之眼角也。
以其小而尖,故稱目銳也。
目珠【注】目珠者,目睛之俗名也。
目系【注】目系者,目睛入腦之系也。
目眶骨【注】目眶者,目窠四圍之骨也。
上曰眉棱骨,下即骨,骨之外即顴骨。
【注】目下之眶骨,顴骨内下連上牙床者也。
【注】者,鼻梁即山根也。
鼻【注】鼻者,司臭之竅也。
兩孔之界骨,名曰鼻柱;下至鼻之盡處,名曰準頭。
【注】,内鼻旁間,近生門牙之骨也。
顴【注】顴者,面兩旁之高起大骨也。
【注】者,俗呼為腮,口旁頰前肉之空軟處也。
耳【注】耳者,司聽之竅也。
蔽【注】蔽者,耳門也。
耳郭【注】耳郭者,耳葉也。
頰【注】頰,耳前顴側面兩旁之稱也。
曲頰【注】曲頰者,頰之骨也。
曲如環形,受頰車骨尾之鈎者也。
頰車【注】頰車者,下牙床骨也。
總載諸齒,能咀食物,故名頰車。
人中【注】人中者,鼻柱之下,唇之上,穴名水溝。
口【注】口者,司言食之竅也。
唇【注】唇者,口端也。
吻【注】吻者,口之四周也。
頤【注】頤者,口角後之下也。
颏【注】颏者,口之下唇至末之處,俗名下把殼也。
颔【注】颔者,颏下結喉上,兩側肉之空軟處也。
齒【注】齒者,口所生之骨也,俗名曰牙。
有門牙、虎牙、槽牙、上下盡根牙之别。
舌【注】舌者,司味之竅也。
舌本【注】舌本者,舌之根也。
颃颡【注】颃颡者,口内之上二孔,司分氣之竅也。
懸雍垂【注】懸雍垂者,張口視喉上,似乳頭之小舌,俗名碓嘴。
會厭【注】會厭者,覆喉管之上竅,似皮似膜,發聲則開,咽食則閉,故為聲音之戶也。
咽【注】咽者,飲食之路也,居喉之後。
喉【注】喉者,通聲息之路也,居咽之前。
喉嚨【注】喉嚨者,喉也,肺之系也。
嗌【注】嗌者,咽也,胃之系也。
結喉【注】結喉者,喉之管頭也。
其人瘦者多外見頸前,肥人則隐于肉内,多不見也。
胸膺【注】胸者,缺盆下腹之上,有骨之處也;膺者,胸前兩旁高處也,一名曰臆,胸骨肉也,俗名胸膛。
【注】者,胸之衆骨名也。
乳【注】乳者,膺上突起兩肉有頭,婦人以乳兒者也。
鸠尾【注】鸠尾者,即蔽心骨也。
其質系脆骨,在胸骨之下歧骨之間。
膈【注】膈者,胸下腹上之界内之膜也,俗名羅膈。
腹【注】腹者,膈之下曰腹,俗名曰肚;臍之下曰少腹,亦名小腹。
臍【注】臍者,人之初生胞蒂之處也。
毛際【注】毛際者,小腹下橫骨間叢毛之際也。
下橫骨俗名蓋骨。
篡【注】篡者,橫骨之下,兩股之前,相合共結之凹也。
前、後兩陰之間,名下極穴,又名屏翳穴、會陰穴,即男女陰氣之所也。
睾丸【注】睾丸者,男子前陰兩丸也。
上橫骨【注】上橫骨在喉前宛宛中,天突穴之外,小灣橫骨旁,接拄骨之骨也。
拄骨【注】拄骨者,膺上缺盆之外,俗名鎖子骨也。
内接橫骨,外接肩解也。
肩解【注】肩解者,肩端之骨節解處也。
骨【注】骨者,肩端之骨也,即肩胛骨頭臼之上棱骨也。
其臼接骨上端,俗曰肩頭。
其外曲卷翅骨,肩後之棱骨也。
其下棱骨,在背肉内。
肩胛【注】肩胛者,即骨之末成片骨也,亦名肩,俗名闆子骨。
臂【注】臂者,上身兩大支之通稱也。
一名曰肱,俗名膊。
膊中節上、下骨交接處,名曰肘;肘上之骨曰骨;肘下之骨曰臂骨。
臂骨有正、輔二骨,輔骨在上,短細偏外;正骨居下,長大偏内,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