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足,三十枚)桃仁(去皮尖,二十個)大黃(酒浸,三兩) 上四味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婦人經水閉不利,髒堅癖不止,中有幹血,下白物,礬石丸主之。

     【注】髒,陰内也。

    不止,不去也。

    經水閉而不通。

    瘀,宿血也。

    陰中堅塊不去,血幹凝也。

    下白物,化血成帶也。

    用礬石丸坐藥治之。

    此方治下白物,若從濕化者可也,恐未能攻堅癖幹血也。

     【集注】尤怡曰:髒堅癖不止者,子髒幹血堅凝,成癖而不去也。

    幹血不去,則新血不榮,而經閉不利矣。

    由是蓄洩不時,胞宮素濕,所積之血,與濕化而成白物,時時自下,是宜先去其髒之濕。

    礬石燥濕水,杏仁潤幹血也。

     礬石丸方 礬石(燒,三分)杏仁(一分) 上二味,末之。

    煉蜜和丸,如棗核大,五内中,劇者,再内之。

     婦人六十二種風,及腹中血氣刺痛,紅藍花酒主之。

     【注】六十二種風無可考。

    腹中血氣刺痛,用紅藍花酒通經行血,誠要方也。

     紅藍花酒方 紅藍花(一兩) 上一味,以酒一大升,煎減半,頓服一半,未去再服。

     婦人腹中諸疾痛,當歸芍藥散主之。

     【注】諸疾腹痛,謂婦人腹中諸種疾痛也。

    既曰諸疾痛,則寒、熱、虛、實、氣、食等邪,皆令腹痛,豈能以此一方概治諸疾痛耶?當歸芍藥散主之,必是錯簡。

     當歸芍藥散方 (見妊娠中) 婦人腹中痛,小建中湯主之。

     【注】若因木盛土衰,中虛急痛者,用此補虛緩中定痛可也。

     小建中湯方 (見虛勞中) 問曰:婦人病,飲食如故,煩熱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師曰:此名轉胞,不得尿也。

    以胞系了戾,故緻此病。

    但利小便則愈,宜腎氣丸主之。

     【注】病不在胃,故飲食如故也。

    病在于胞,故不得尿也。

    陽氣不化,故煩熱也。

    水不得下行,故倚息不得卧也。

    名曰轉胞,以胞系乖戾不爽也,故緻此病,但當利小便則愈。

    主之腎氣丸,以溫行下焦陽氣,陽氣化則尿出,諸病自解矣。

    胞者乃謂尿胞,非血胞也。

     【集注】趙良曰:此方在虛勞中,治腰痛小便不利,小便拘急,此亦用之何也?蓋因腎虛用之也,用此補腎則氣化,氣化則水行而愈矣。

    然轉胞之病,豈盡由下焦腎虛氣不化出緻耶?或中焦脾虛,不能散精歸于胞,及上焦肺虛,不能下輸布于胞,或胎重壓其胞,或忍尿入房,皆足成此病,必求其所因以治之也。

     腎氣丸方 幹地黃(八兩)薯蓣(四兩)山茱萸(四兩)澤瀉(三兩)茯苓(三兩)牡丹皮(三兩)桂枝附子(炮,各一兩) 上八味,末之,煉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

     【集解】李曰:方名腎氣丸者,氣屬陽,補腎中真陽之氣也。

    内具六味丸,壯腎水以滋小便之源,附、桂益命門火,以化膀胱之氣,則熏蒸津液,水道以通,而小便自利。

    此所以不用五苓散,而用腎氣丸也。

     婦人陰寒,溫中坐藥,蛇床子散主之。

     【注】陰寒,前陰寒也,治以溫中坐藥。

    蛇床子,性溫熱能壯陽,故納之以助陽驅陰也。

     【集注】沈明宗曰:此治陰掣痛,少腹惡寒之方也。

    胞門陽虛受寒,現證不一,非惟少腹惡寒之一證也。

    但寒從陰戶所受,不從表出,當溫其受邪之處,則病得愈,故以蛇床子一味,大熱溫助其陽,納入陰中,俾子宮得暖,邪去而病自愈矣。

     蛇床子散方 蛇床子仁上一味末,以白粉少許,和合相得,如棗大,綿裹内之,自然溫。

     少陰脈滑而數者,陰中即生瘡,陰中蝕瘡爛者,野狼牙湯洗之。

     【注】陰中,即前陰也。

    生瘡蝕爛,乃濕熱不潔而生也。

    用野狼牙湯洗之,以除濕熱殺也。

    野狼牙非野狼之牙,乃野狼牙草也,如不得,以野狼毒代之亦可。

    其瘡深,洗不可及,則用後法也。

     【集注】李曰:少陰屬腎。

    陰中,腎之竅也。

    《内經》曰:滑者陰氣有餘。

    又雲:數則為熱。

    故陰中生瘡蝕爛,皆濕熱所緻。

    野狼牙味苦性寒,寒能勝熱,苦能殺蟲,故主洗之。

     野狼牙湯方 野狼牙(四兩) 上一味,以水四升,煮取半升,以綿纏筋如繭,浸湯瀝陰中,日四遍。

     胃氣下洩,陰吹而正喧,此谷氣之實也,膏發煎導之。

     【按】“膏發煎導之”之五字,當是衍文。

    “此谷氣之實也”之下,當有“長服诃梨勒丸”之六字,後陰下氣,謂之氣利,用诃梨勒散;前陰下氣,謂之陰吹,用诃梨勒丸。

    文義始屬,藥病亦對。

    蓋诃梨勒丸,以诃梨勒固下氣之虛,以濃樸、陳皮平谷氣之實,亦相允合。

    方錯簡在《雜療篇》内。

    下小兒疳蟲蝕齒一方,殺蟲解毒,或另有小兒門,或列在雜方内,今于婦人雜病之末,亦錯簡也。

     【注】腎虛不固,則氣下洩。

    陰吹而正喧,謂前陰出氣有聲也。

    此谷氣之實,謂胃氣實而腎氣虛也。

    以诃黎勒丸,固下氣而瀉谷氣也。

     膏發煎方 (見黃膽中) 小兒疳蟲蝕齒方 雄黃葶苈上二味,未之,取臘月豬脂熔,以槐枝綿裹頭,四五枚,點藥烙之。

     卷六 雜療方第二十三 退五髒虛熱,四時加減柴胡飲子方 冬三月加:柴胡(八分)白術(八分)陳皮(五分)大腹槟榔(并皮子者四枚)生姜(五分)桔梗(七分) 春三月加:枳實;減:白術(共六味) 夏三月加:生姜(三分)枳實(五分)甘草(三分,共八味) 秋三月加:陳皮(三分,共六味) 上各咀,分為三帖,一帖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

    如人行四五裡,進一服。

     如四體壅,添甘草少許,每帖分作三小帖,每小帖以水一升,煮取七合,溫服,再合滓為一服,重煮,都成四服(疑非仲景方。

    ) 【按】此方證不屬,不釋。

     長服诃黎勒丸方 诃黎勒陳皮濃樸(各三兩) 上三味,末之,煉蜜丸,如桐子大,酒飲眼二十丸,加至三十丸。

     【按】此方當在前篇“谷氣之實也”之下。

     三物備急丸方 大黃(一兩)幹姜(一兩)巴豆(去皮心,熬,外研如脂,一兩) 上藥各須精新,先搗大黃、幹姜為末,研巴豆内中,合治一千杵,用為散,蜜和丸,亦加密器中貯之,莫令洩氣。

    主心腹諸卒暴百病,若中惡客忤,心腹脹滿,卒痛如錐刺,氣急口噤,停屍卒死者,以暖水苦酒服大豆許三四丸,或不下,捧頭起,灌令下咽,須臾當差;如未差,更與三丸,當腹中鳴,即吐下,便差;若口噤,亦須折齒灌之。

     【方解】方名備急者,以備暴然諸腹滿、腹急痛及中惡客忤、噤閉卒死者也。

    若口噤亦須折齒灌之,是恐人不急救則死之義,然不如後人管吹入鼻中之法為良。

     【集解】李曰:人卒得病欲死者,皆感毒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