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丹金液歌注
關燈
小
中
大
潛通》、張君五篇諸仙經中,有此個汞汞傾。
世人柢知用此,前二汞水銀都不識,綠學問不探,但以道聽途說,枉惜青春之年,竟無所見,被鉛汞所傷。
是以服食求長生,多為藥所誤。
且如一陰一陽之謂道。
又雲:鉛汞二陰,還丹之心。
又五金之主,陰為主。
又雲:萬物負陰而抱陽。
又雲:陰即為君,君即為主。
《陰符》雲:金丹之術百數,要在神水華池,豈不明矣。
世人但将鉛汞為之神水華池,故知未識深妙之理。
故《參同》雲:據按托文,妄以意為,玄妙之理,不書於竹帛。
故《參同》雲:寫情於竹帛,恐洩天之符。
抱樸子雲:此藥若使凡人知之,即天上仙人成群。
老君雲: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左真人雲:知者出於心源,得者皆宿生積慶,三世留恩向下,子孫不學而得。
今人淺志,何以求之,虛己勞神,終無得理。
故知陰陽之道難成矣。
古者勸人求道,教人尋方疏,至問經術,必洞曉古人之言,更若緻意自思,必明大道。
老君雲: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九層之台,起於累土。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夫學者且虛其心,勤苦積行,方乃漸進,而至通靈。
今人情躁,何以求之,空生好事,未見至人傳法,而授輕浮者哉。
張果先生傳雲:昔有二人,契為兄弟,而不書姓字。
業為屠者,欠負官債,徒步入山,自求其斃。
此人有志,忽遇一仙者,化為凡徒,負草而賣,呼屠曰:此山幽絕人迹,子何得到此。
屠曰:吾欠負官債,父子離隔,羞見問巷,今入此山,自取其斃。
吾聞山中多有仙者,忽遇求其道,終不返人問。
仙者曰:子欠官債入山求道,夫人求道,須有其志。
餘是仙人,子能存志乎。
子之坐石約厚一丈,能命木鑽之得透,吾付汝道。
屠曰:此試餘志焉。
乃以山中木鑽盡,已經二十餘年,方深七尺,猶有三尺未透。
此人志不退,山中木盡,而告於天仙者,欲之遂使石透,乃付金丹大藥,白日升天。
如此之人甚衆,左慈禮洞三年,晝夜不舍。
陰君受業二十餘年。
未見得道之人,端坐而得。
今人且貪名利輕義,重财世情,終日雖即心存於道,何以求之骨敗氣衰,難成反老,數之欲盡,無以救之。
豈知靈丹而有延年之功,納胎元氣,延生之理。
今總纂集先賢遺文,以彰新學,并歌以示同好者,故無惑焉。
為世人口是心非,難傳授也。
昔王陽頗得其衛,而患家貧,以其方上獻於武帝。
雲:丹砂伏火,堪作黃金。
猶假帝主之力,方以成工道。
右軍事白雲先生,二十餘年慕其道。
但先賢皆勤苦二十餘年,況世人重财輕義,口是心非,陰德不施,妄蕞機作,美其色,妒其賢,世情終日,何以求於至士。
學道者須虛其心,輕财重義,且以大慈為本,廣行陰德,矜孤恤寡,自守恬淡,似有似無,如此之人,方遂求道。
世人但修鉛汞伏火,便雲固濟生人。
張果先生雲:昔有二人,契為兄弟,人各将水銀一斤,入陽城山中燒燒,三年水銀伏火,如紅玻辦色,光彩可愛,呼為大丹。
各服二兩,行履之問,須人扶持,不逾百日而死,又何以益於身命。
又今人多将金公,以汞投中,接其金花,取精氣,修之經年黃輕黃舉者,其鉛花如紫磨金色,呼為大丹。
服之未過累月,令人面目痿黃,而成勞疾,顔色轉青。
張果先生雲:鉛有大毒,善能殺人,搜人血脈。
淺學之流,未審其義,将世上鉛汞修煉,且如世上鉛汞,祇有變化五金之功,豈能延於生命之理。
鉛汞深妙難測,世人豈知淺探。
且如汞有三種,今人隻識一味水銀。
《參同》雲,及《五相類》、《金碧潛通》、張君五篇諸仙經中,有此個汞汞傾。
世人柢知用此,前二汞水銀都不識,綠學問不探,但以道聽途說,枉惜青春之年,竟無所見,被鉛汞所傷。
是以服食求長生,多為藥所誤。
且如一陰一陽之謂道。
又雲:鉛汞二陰,還丹之心。
又五金之主,陰為主。
又雲:萬物負陰而抱陽。
又雲:陰即為君,君即為主。
《陰符》雲:金丹之術百數,要在神水華池,豈不明矣。
世人但将鉛汞
世人柢知用此,前二汞水銀都不識,綠學問不探,但以道聽途說,枉惜青春之年,竟無所見,被鉛汞所傷。
是以服食求長生,多為藥所誤。
且如一陰一陽之謂道。
又雲:鉛汞二陰,還丹之心。
又五金之主,陰為主。
又雲:萬物負陰而抱陽。
又雲:陰即為君,君即為主。
《陰符》雲:金丹之術百數,要在神水華池,豈不明矣。
世人但将鉛汞為之神水華池,故知未識深妙之理。
故《參同》雲:據按托文,妄以意為,玄妙之理,不書於竹帛。
故《參同》雲:寫情於竹帛,恐洩天之符。
抱樸子雲:此藥若使凡人知之,即天上仙人成群。
老君雲: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左真人雲:知者出於心源,得者皆宿生積慶,三世留恩向下,子孫不學而得。
今人淺志,何以求之,虛己勞神,終無得理。
故知陰陽之道難成矣。
古者勸人求道,教人尋方疏,至問經術,必洞曉古人之言,更若緻意自思,必明大道。
老君雲: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九層之台,起於累土。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夫學者且虛其心,勤苦積行,方乃漸進,而至通靈。
今人情躁,何以求之,空生好事,未見至人傳法,而授輕浮者哉。
張果先生傳雲:昔有二人,契為兄弟,而不書姓字。
業為屠者,欠負官債,徒步入山,自求其斃。
此人有志,忽遇一仙者,化為凡徒,負草而賣,呼屠曰:此山幽絕人迹,子何得到此。
屠曰:吾欠負官債,父子離隔,羞見問巷,今入此山,自取其斃。
吾聞山中多有仙者,忽遇求其道,終不返人問。
仙者曰:子欠官債入山求道,夫人求道,須有其志。
餘是仙人,子能存志乎。
子之坐石約厚一丈,能命木鑽之得透,吾付汝道。
屠曰:此試餘志焉。
乃以山中木鑽盡,已經二十餘年,方深七尺,猶有三尺未透。
此人志不退,山中木盡,而告於天仙者,欲之遂使石透,乃付金丹大藥,白日升天。
如此之人甚衆,左慈禮洞三年,晝夜不舍。
陰君受業二十餘年。
未見得道之人,端坐而得。
今人且貪名利輕義,重财世情,終日雖即心存於道,何以求之骨敗氣衰,難成反老,數之欲盡,無以救之。
豈知靈丹而有延年之功,納胎元氣,延生之理。
今總纂集先賢遺文,以彰新學,并歌以示同好者,故無惑焉。
為世人口是心非,難傳授也。
昔王陽頗得其衛,而患家貧,以其方上獻於武帝。
雲:丹砂伏火,堪作黃金。
猶假帝主之力,方以成工道。
右軍事白雲先生,二十餘年慕其道。
但先賢皆勤苦二十餘年,況世人重财輕義,口是心非,陰德不施,妄蕞機作,美其色,妒其賢,世情終日,何以求於至士。
學道者須虛其心,輕财重義,且以大慈為本,廣行陰德,矜孤恤寡,自守恬淡,似有似無,如此之人,方遂求道。
世人但修鉛汞伏火,便雲固濟生人。
張果先生雲:昔有二人,契為兄弟,人各将水銀一斤,入陽城山中燒燒,三年水銀伏火,如紅玻辦色,光彩可愛,呼為大丹。
各服二兩,行履之問,須人扶持,不逾百日而死,又何以益於身命。
又今人多将金公,以汞投中,接其金花,取精氣,修之經年黃輕黃舉者,其鉛花如紫磨金色,呼為大丹。
服之未過累月,令人面目痿黃,而成勞疾,顔色轉青。
張果先生雲:鉛有大毒,善能殺人,搜人血脈。
淺學之流,未審其義,将世上鉛汞修煉,且如世上鉛汞,祇有變化五金之功,豈能延於生命之理。
鉛汞深妙難測,世人豈知淺探。
且如汞有三種,今人隻識一味水銀。
《參同》雲,及《五相類》、《金碧潛通》、張君五篇諸仙經中,有此個汞汞傾。
世人柢知用此,前二汞水銀都不識,綠學問不探,但以道聽途說,枉惜青春之年,竟無所見,被鉛汞所傷。
是以服食求長生,多為藥所誤。
且如一陰一陽之謂道。
又雲:鉛汞二陰,還丹之心。
又五金之主,陰為主。
又雲:萬物負陰而抱陽。
又雲:陰即為君,君即為主。
《陰符》雲:金丹之術百數,要在神水華池,豈不明矣。
世人但将鉛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