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賦
關燈
小
中
大
四時足,五行全,而自神聖,故言聖石也。
帝男龍女。
帝者,天地之主。
男,是帝王之男。
欲為儲官,而紹天位,則南方赤帝之男也。
龍女者,亦南方赤帝之女也,言龍種者。
夫帝王天地之主,萬化之尊,有南北重臣,皆王之所使。
南北者,陰陽也。
若帝男紹其寶位。
而禦陰陽也。
古歌日..一母産兩子,一男複一女。
男是陰之宗,女是陽之主。
陰來陽亦往,不失本宗祖。
脾磨食自銷,相将歸後土。
此則帝王,位居中土之位也。
道本不離於玄黃, 道者,無名無象,無極之氣,運而生化萬物。
玄黃者,天地也。
天玄而地黃之内,貫穿萬物。
萬物生化,不離天地之内。
今修煉鼎中,真氣變化,不出於玄黃。
守一要存乎三五。
《混元經》日:三五與一,天地至精。
陰陽感化,道以自生。
又日:三五與一,辯認君臣。
不越五行,勿違天道。
又曰:不知三五一,何處覓仙鄉。
又日:至精不過守一,立義不過三才,破題不出五行,伏藏不出水火,相類之道,皆歸其一焉。
今略以愚言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土者,四象所化之土。
土為道氣,萬物皆從土生。
金是真一之宗,變化萬物之主。
土雖生金,而不強於金也。
一寒一暑, 坎離水火,而成其丹。
坎水冬寒,離火夏暑,一寒一暑,一陰一陽,一金一石,謂之丹矣。
龍虎呼吸, 經日:龍呼其虎,虎吸龍精,兩相飲食,俱相責榮。
又日:龍為情,虎為性,情性相依,還返之義也。
是謂變化由其真,終始自相因,則呼吸之理可明。
魂魄吞吐。
龍虎既相呼吸,則月吐魄,而日吞魂。
南北交媾於水火,卯酉輪還於子午。
水在北,坎男,陽也。
火在南,離女,陰也。
南北相交而媾也。
卯雖在束,酉雖在西。
修煉之時,輪還鼎中,不離子午也。
總括乾坤之冊,優遊變化之主。
總括天地之冊,數也。
經日:乾之冊二百一十有六,坤之冊一百四十有四。
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總萬付千五百二十,所以盡萬物之數,備剛柔之體,故言總括也。
優道變化者,坎離也。
經日:坎離亡沒,精曜垂敷。
此言坎、離二卦,不在乾、坤之數,故言亡沒。
優遊於六虛之内,垂敷精曜,變化萬物。
今畫象以明之。
此乾卦也,乾一反索為巽,再索是艮,三索為坤。
又坤索為震,再索為兌,三索複乾。
故乾坤之用事,隻見巽、艮、震、兌,不見坎、離之象。
故言亡沒者,是坎、離為日月,垂數化萬物。
母子包羅於匡郭,育養因依於鼎金。
母子者,真氣與水銀。
包羅,混同也。
匡郭,坎、離也。
《着生論》日:坎、離匡郭,還毂正軸。
陰中陽而成形,陽中陰而成象。
巡環四象,交錯五行也。
育者,如人之以陽和哺,飼時不停也。
因依鼎釜者,乾坤鼎也。
其鼎自然,衆真所居,同天地覆載,育養萬物,故乃言因依也。
配铢兩以定旬遊,參爻象而較其火。
數铢兩者,權衡之用也。
夫十六兩重一斤,有三百八十四铢也。
旬遊者,十日一旬,數旬周遊一年,終則複始。
參爻象者,詳六十四卦爻象之數,以分三百八十四铢,於大藥之中,終制大丹,觀象較數,以合造化,運火而成也。
若夫二至啟候,陰陽遞遷。
二至,冬夏二至節也,陽從冬至用事,啟候至四月。
陰從夏至用事,曆侯至十月。
周而複始。
冬至陽生,夏至陰生,是以故言遞遷也。
終結坤而遘遁, 終,末。
結,聚成也。
坤,卦也。
遘、遁從乾入坤,次第之卦也。
乾卦四月圓,五月缺,乃坤卦從乾用事也。
乾之六爻,初拆而為遘,五月卦,一陰爻生也。
九二拆為遁,六月卦,二陰爻生也。
九三拆為否,七月卦,三陰爻生也。
九四拆為觀,八月卦,四陰爻生也。
九五拆為剝,九月卦,五陰爻生也。
上九拆終結坤也,十月卦,純陰爻也。
故言此制賦之士,順平上之律以興,而言合後十一月而運火。
始複臨而盡乾。
始初終盡也。
初從坤卦,複至於乾,此言坤十月成,十一月虧。
乾卦從坤用事,一陽爻生為複,十一月卦。
六二動為臨,十二月卦,二陽爻。
六三動為泰,正月卦,三陽爻生。
六四動為大壯,二月卦,四陽爻生也。
六五動為央,三月卦,五陽爻生也。
六動而盡乾也,純陽之爻也。
此言從冬至而運火,至夏至,夏至十月,一年周備也。
龍飛偃月,上下兩弦。
龍者,陽氣也。
《易》日: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飛升也。
陽氣上升,故言龍飛。
夫陽氣升者,是太陽日曜,從中氣天正之時。
初行盈道,故陽氣随日而生。
太陽既行為君,太陰月曜為臣,應其節候而行,偃側其身,故言偃月,而有上下兩弦也。
夫太陰二十七日半,行一周天。
複行兩日半,逐赴太陽合朔。
故一月有三十日。
且月之三日,太陰初見於庚地,乃陽氣動,而木應之,故震卦納庚。
太陰又行五日,計前三日,有八暮見南方丁地,偃之一半,而望太陽,平如弓弦,謂之上弦。
則陰陽氣靜,而金應之,故兌卦納丁也。
太陰又行七日,計前八日,而有十五日,太陰暮見束方甲地,藏滿而回,對望太陽,正隆之氣動,而金應之,故乾卦納甲也。
此十五日已前屬暮見,是陽中之陰氣也。
太陰又行三日,計前有一十八日,而晨見辛地,陰氣靜而木應之,故巽卦納辛也。
太陰又行五日,計前有二十三日,晨見南方丙地,偃側一半,而望太陽,平如弓弦,謂之下弦,陽氣動而土應之,故艮卦納丙也。
太陰又行七日,計前而有三十日,晨沒乙地,晦而不明,為盡盛隆之陰氣應之,故坤卦納乙也。
故言偃月,上下兩弦也。
黃金白虎,神化自然。
黃金者,五行成土,内蘊其金,故言黃金。
白虎者,真一之金也。
真一皓白,得西方之白色。
若非真,則不能神化自然。
自上二至啟候,及上下兩弦,皆語大鼎之中,真氣變化神契,而合乾之坤内也。
融坤艮以成地, 融,鑄之義也。
坤,艮土也。
初融之時,以巽為風,融巽以為艮,融艮以為坤,是從虛而生實也。
仰乾兌而為天。
仰,法象也。
欲法其天,初以震為氣,融震以成兌,震來成兌,是結為金,融兌成乾,則仰法以為天也。
子母恩感,飛駐鈎連。
經日:長子繼父體,因母立兆基。
長子震卦也,震為長男,坤為老母,今融艮成地,仰兌為天,因其母子恩感,天性自然,而繼父體。
是地陰爻,而從坤成乾也。
飛駐者,天陽動而不息,言其飛。
地陰着而不極,言其駐。
今既天地混合,是飛駐鈎連。
一包三五,水激雲煙。
上已明其三五之道,今更迷之。
魏君日:本之但二物兮,末而為三五。
三五并與一兮,都集應二。
所雲雲煙,真氣也。
水數一,凝激而結也。
水一火二為三也。
五土也。
相類無離,故言一包。
太易至太陽歌日:日者太陽之精,其數有九,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含和萬類,布氣生靈。
日中有烏,名日陰精。
陰陽互為,魂魄相經。
是以離火,官得九名,結氣朱英,煉之因精,參三五一,龍駕來迎。
古之仙者,煉日之精,身歸純陽,飛遊太清,是故言其太陽,其數有九者,一包三五之義也。
又陶公贊日:是知一者水數,五行之始,色禀北方,包含五彩,修之合道,理契自然。
又日水者,太玄之始,為道根本。
當其樞紐天地,煉鍛陰陽,功伴造化。
此并一包之氣,如雲若煙,激結而成至藥之理。
伊變化骨之靈液,反耆妪而為少年。
伊一粒神丹,能變老成少。
經日:金丹入五内,霧散若風雲。
熏蒸達四支,顔色悅澤好。
老翁複丁壯,耆妪成婉女。
帝男龍女。
帝者,天地之主。
男,是帝王之男。
欲為儲官,而紹天位,則南方赤帝之男也。
龍女者,亦南方赤帝之女也,言龍種者。
夫帝王天地之主,萬化之尊,有南北重臣,皆王之所使。
南北者,陰陽也。
若帝男紹其寶位。
而禦陰陽也。
古歌日..一母産兩子,一男複一女。
男是陰之宗,女是陽之主。
陰來陽亦往,不失本宗祖。
脾磨食自銷,相将歸後土。
此則帝王,位居中土之位也。
道本不離於玄黃, 道者,無名無象,無極之氣,運而生化萬物。
玄黃者,天地也。
天玄而地黃之内,貫穿萬物。
萬物生化,不離天地之内。
今修煉鼎中,真氣變化,不出於玄黃。
守一要存乎三五。
《混元經》日:三五與一,天地至精。
陰陽感化,道以自生。
又日:三五與一,辯認君臣。
不越五行,勿違天道。
又曰:不知三五一,何處覓仙鄉。
又日:至精不過守一,立義不過三才,破題不出五行,伏藏不出水火,相類之道,皆歸其一焉。
今略以愚言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土者,四象所化之土。
土為道氣,萬物皆從土生。
金是真一之宗,變化萬物之主。
土雖生金,而不強於金也。
一寒一暑, 坎離水火,而成其丹。
坎水冬寒,離火夏暑,一寒一暑,一陰一陽,一金一石,謂之丹矣。
龍虎呼吸, 經日:龍呼其虎,虎吸龍精,兩相飲食,俱相責榮。
又日:龍為情,虎為性,情性相依,還返之義也。
是謂變化由其真,終始自相因,則呼吸之理可明。
魂魄吞吐。
龍虎既相呼吸,則月吐魄,而日吞魂。
南北交媾於水火,卯酉輪還於子午。
水在北,坎男,陽也。
火在南,離女,陰也。
南北相交而媾也。
卯雖在束,酉雖在西。
修煉之時,輪還鼎中,不離子午也。
總括乾坤之冊,優遊變化之主。
總括天地之冊,數也。
經日:乾之冊二百一十有六,坤之冊一百四十有四。
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總萬付千五百二十,所以盡萬物之數,備剛柔之體,故言總括也。
優道變化者,坎離也。
經日:坎離亡沒,精曜垂敷。
此言坎、離二卦,不在乾、坤之數,故言亡沒。
優遊於六虛之内,垂敷精曜,變化萬物。
今畫象以明之。
此乾卦也,乾一反索為巽,再索是艮,三索為坤。
又坤索為震,再索為兌,三索複乾。
故乾坤之用事,隻見巽、艮、震、兌,不見坎、離之象。
故言亡沒者,是坎、離為日月,垂數化萬物。
母子包羅於匡郭,育養因依於鼎金。
母子者,真氣與水銀。
包羅,混同也。
匡郭,坎、離也。
《着生論》日:坎、離匡郭,還毂正軸。
陰中陽而成形,陽中陰而成象。
巡環四象,交錯五行也。
育者,如人之以陽和哺,飼時不停也。
因依鼎釜者,乾坤鼎也。
其鼎自然,衆真所居,同天地覆載,育養萬物,故乃言因依也。
配铢兩以定旬遊,參爻象而較其火。
數铢兩者,權衡之用也。
夫十六兩重一斤,有三百八十四铢也。
旬遊者,十日一旬,數旬周遊一年,終則複始。
參爻象者,詳六十四卦爻象之數,以分三百八十四铢,於大藥之中,終制大丹,觀象較數,以合造化,運火而成也。
若夫二至啟候,陰陽遞遷。
二至,冬夏二至節也,陽從冬至用事,啟候至四月。
陰從夏至用事,曆侯至十月。
周而複始。
冬至陽生,夏至陰生,是以故言遞遷也。
終結坤而遘遁, 終,末。
結,聚成也。
坤,卦也。
遘、遁從乾入坤,次第之卦也。
乾卦四月圓,五月缺,乃坤卦從乾用事也。
乾之六爻,初拆而為遘,五月卦,一陰爻生也。
九二拆為遁,六月卦,二陰爻生也。
九三拆為否,七月卦,三陰爻生也。
九四拆為觀,八月卦,四陰爻生也。
九五拆為剝,九月卦,五陰爻生也。
上九拆終結坤也,十月卦,純陰爻也。
故言此制賦之士,順平上之律以興,而言合後十一月而運火。
始複臨而盡乾。
始初終盡也。
初從坤卦,複至於乾,此言坤十月成,十一月虧。
乾卦從坤用事,一陽爻生為複,十一月卦。
六二動為臨,十二月卦,二陽爻。
六三動為泰,正月卦,三陽爻生。
六四動為大壯,二月卦,四陽爻生也。
六五動為央,三月卦,五陽爻生也。
六動而盡乾也,純陽之爻也。
此言從冬至而運火,至夏至,夏至十月,一年周備也。
龍飛偃月,上下兩弦。
龍者,陽氣也。
《易》日: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飛升也。
陽氣上升,故言龍飛。
夫陽氣升者,是太陽日曜,從中氣天正之時。
初行盈道,故陽氣随日而生。
太陽既行為君,太陰月曜為臣,應其節候而行,偃側其身,故言偃月,而有上下兩弦也。
夫太陰二十七日半,行一周天。
複行兩日半,逐赴太陽合朔。
故一月有三十日。
且月之三日,太陰初見於庚地,乃陽氣動,而木應之,故震卦納庚。
太陰又行五日,計前三日,有八暮見南方丁地,偃之一半,而望太陽,平如弓弦,謂之上弦。
則陰陽氣靜,而金應之,故兌卦納丁也。
太陰又行七日,計前八日,而有十五日,太陰暮見束方甲地,藏滿而回,對望太陽,正隆之氣動,而金應之,故乾卦納甲也。
此十五日已前屬暮見,是陽中之陰氣也。
太陰又行三日,計前有一十八日,而晨見辛地,陰氣靜而木應之,故巽卦納辛也。
太陰又行五日,計前有二十三日,晨見南方丙地,偃側一半,而望太陽,平如弓弦,謂之下弦,陽氣動而土應之,故艮卦納丙也。
太陰又行七日,計前而有三十日,晨沒乙地,晦而不明,為盡盛隆之陰氣應之,故坤卦納乙也。
故言偃月,上下兩弦也。
黃金白虎,神化自然。
黃金者,五行成土,内蘊其金,故言黃金。
白虎者,真一之金也。
真一皓白,得西方之白色。
若非真,則不能神化自然。
自上二至啟候,及上下兩弦,皆語大鼎之中,真氣變化神契,而合乾之坤内也。
融坤艮以成地, 融,鑄之義也。
坤,艮土也。
初融之時,以巽為風,融巽以為艮,融艮以為坤,是從虛而生實也。
仰乾兌而為天。
仰,法象也。
欲法其天,初以震為氣,融震以成兌,震來成兌,是結為金,融兌成乾,則仰法以為天也。
子母恩感,飛駐鈎連。
經日:長子繼父體,因母立兆基。
長子震卦也,震為長男,坤為老母,今融艮成地,仰兌為天,因其母子恩感,天性自然,而繼父體。
是地陰爻,而從坤成乾也。
飛駐者,天陽動而不息,言其飛。
地陰着而不極,言其駐。
今既天地混合,是飛駐鈎連。
一包三五,水激雲煙。
上已明其三五之道,今更迷之。
魏君日:本之但二物兮,末而為三五。
三五并與一兮,都集應二。
所雲雲煙,真氣也。
水數一,凝激而結也。
水一火二為三也。
五土也。
相類無離,故言一包。
太易至太陽歌日:日者太陽之精,其數有九,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含和萬類,布氣生靈。
日中有烏,名日陰精。
陰陽互為,魂魄相經。
是以離火,官得九名,結氣朱英,煉之因精,參三五一,龍駕來迎。
古之仙者,煉日之精,身歸純陽,飛遊太清,是故言其太陽,其數有九者,一包三五之義也。
又陶公贊日:是知一者水數,五行之始,色禀北方,包含五彩,修之合道,理契自然。
又日水者,太玄之始,為道根本。
當其樞紐天地,煉鍛陰陽,功伴造化。
此并一包之氣,如雲若煙,激結而成至藥之理。
伊變化骨之靈液,反耆妪而為少年。
伊一粒神丹,能變老成少。
經日:金丹入五内,霧散若風雲。
熏蒸達四支,顔色悅澤好。
老翁複丁壯,耆妪成婉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