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賦
關燈
小
中
大
改形超世厄,号之真人也。
觀其刑德生殺,道契君臣。
刑德,賞罰之道。
經雲:德主生,起春也。
刑主伏,殺秋也。
刑德之用,帝王之憲章也。
欲以政清王道,施德施刑,契於至公之理,則王道隆而天下平也。
今修大丹,亦合刑德,春秋無差,律呂有緒。
故李真人丹歌日:陰陽既正,魂魄相依,君臣道全,夫妻義合。
日月有度,寒暑不愆,還丹乃成,靈化無比也。
飛張朱夏, 飛者,南火官之朱雀也。
張者,二十八宿張星。
朱夏者,夏為朱明,并論南方也。
伏卯仲春。
伏,刑政伏也。
仲春二月,卯為木也。
水銀色青,為藥為龍。
若天地節序刑政,則水銀之龍自伏也。
方九二見龍, 方象者,九二,乾下卦之中爻也。
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乾六爻,上兩爻為天,下兩爻為地,中兩爻為人。
今見龍九二,是下爻之地上也。
如鼎中天真之陽,出於九二之地。
生化萬物,無不沾蘇,故德施普也。
神丹之化,亦此之也。
挺二八緻神。
挺,生也。
二八者,重證乾坤鼎中,神化之道。
太陽偃側,上下兩弦之二八也。
既西南而得位,貫束北而獨尊。
西南,坤之位也。
夫土無正形,寄在丙丁之下者。
何綠。
五行相生而有位,次且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故坤土在丙丁之下也。
貫束北而獨尊者,束北艮位也,坤艮相連,艮止也。
萬物遇艮皆止,故地德安靜不動,故萬物亦止。
《易》:西南得朋,乃與類行。
束北喪朋,安貞之吉,應地無強也。
于時河車聳駕, 于時至也,至于神丹功畢而成也。
聳駕河車者,河則愛河煩惱之河,車則船車也。
言神丹已成,得河車而濟渡也。
白黑周彰。
白素真一也,黑玄冥水也。
周施也,彰見也。
經曰:知白守黑,神明自來。
此言今已濟度塵網,明知白守黑不差,神丹功備而彰顯也。
火銷金而神氣不敗, 火,運火也。
雲真一之金,經年累歲,運火煉之,火但銷滅,神化之氣而終不敗。
土克水而形體無傷。
古歌曰:土能克水自伏藏,文武順時天道昌。
魏君曰:伏以太陽溫之,而相吞伏。
伏者,類也。
龍虎之精,伏於戊己。
戊己者,中之色。
能正四方,能偃於水。
故雲水遇土而必亡,亡者伏也。
人服此藥,感而長生。
蓋天地真鉛之所變化,此四象戊己之土,與玄冥之水雖相克,而無傷損之也。
長生不離於玄素, 玄者,丹玄也。
素者,真一白金丹之體也。
經曰:伏火汞成,還丹豈謬。
又曰:伏之長生,故非謬也。
又曰:金性不敗朽,故為萬物寶。
衍士服食之,壽命得長久。
李真人曰:若求延駐之丹服餌,則漸可登真。
如終冬之草,覆之不死,露之見傷。
故食金如金,食玉如玉。
虱處頭中而黑,麝食桐而香,汞性染身,莫不由此也。
升降必藉乎太陽。
升降者,陰陽之上下也。
從十一月至四月,陽氣上升,陰氣下降,天地一合,而萬物生。
又從五月至十月陰氣上升,陽氣下降,天地一翻,而萬物凋。
故升降叉藉太陽者。
又陽日曜。
天地之中,萬象之内,獨土稱尊,統禦陰陽,使升降上下,生成萬物,以至神丹之妙,而至得長生久,視,皆賴於一輪真神,無極之尊,變化之所緻也。
故言升降鈴藉於太陽也。
何二物之焜懼炫五色以芬芳。
二物者,日月也。
言日月焜耀,光明廣大也。
焜者,懸光之義也。
言日月懸施大光,五色芬芳,天地之内,變化萬物也。
夫日月五星,皆不常色,各應四時之氣,而變其色。
若冬得夏應,必降災害。
經曰:自開辟以來,日月不虧,明金不失其重。
是金木榮於内,水火應於外,乾健不息,所以緻用,日彩不爍,所以益震。
惟天地日月,能長且久,與萬物終始,而龍虎配合,為道魁柄,與天地準,合陰陽之數,玄化潛應,如連珠合璧,以極至於無窮。
以言修煉神丹,包含天地陰陽,日月虎龍,四時之功,五行之氣,同五星連珠,日月合璧,而成大丹。
故曰:二物焜耀,五色芬芳也。
情性展轉而相依,魂魄更互而伏藏。
此言神丹既成,陶甄而相續不斷也。
又龍為情,虎為性,日之魂,月之魄。
大丹既就,可以可使,龍虎展轉相依。
以将一粒大丹,同於日,同於月,故言更互也。
厥有神室巍峨,玄白相守。
厥,元也。
神室者,鼎器也,天地也,人心也。
《金碧經》日:神室煉乎精,金丹然後成,可不堅乎。
煉化之包,氣括飛凝,開阖虛戶,希夷之府,造化泉窟,陽氣發坤是也。
又日:心者,靈之府,神栖於其問。
又日:心在腹而千智生。
藥居鼎而萬種化。
又日:神室者,丹之樞紐,衆石父母。
巍峨者如山不動,玄白上已解之,同知白守黑相系,俱在神室鼎器之中也。
液水火而凝金。
液其鼎中,真氣真水真火,陰陽之氣也。
外火既運,鼎中水火陰陽,蒸而如雲如雨,水火俱液,陰陽俱潤。
及至秋慘冬烈之時,則自凝結,故言液水火而凝金。
金者,真一之金。
窈冥者,鼎中之天地,天地在窈冥之中,水火在天地之内,真氣所化也。
故雲水火而凝金。
向窈冥而立有。
窈水冥火,而有真精,是虛煙之氣,而成有也。
耀朱紫兮,必在乾坤, 耀榮光之朱紫,大丹之真色也。
魏君日:丹者,是朱化為汞,汞化為砂,砂化為丹,故日還丹。
還者,反歸之義。
丹者,赤色之名。
汞者,本體是金,成砂之後,故号金砂。
紫赤成金,還歸本體,故稱大還丹也。
又古歌雲:運至紫河車,黃金歸我家。
又日:色轉為紫,赫然成丹也。
今天地之内,帝王之家,曳樓朱紫,以為榮耀,是聖人法象於神丹之義也。
履天地兮而長久。
履,遊行也。
遊履天地之内,四極何足遠,八荒何足遼,身同天地而長久,道同太虛而不極。
魏君日:若有沖虛之士,立性能和,見世路如探湯,棄妻子如脫履,睹浮生之瞬速,知大道而長存。
即可授之此經,研尋至理,莫辭得失,為之鈴成。
爻成之後,見江海如丘陵,睹人生如聚沫。
飛騰向太虛之外,逍遙於汗漫之中,此非.天地之功,實是還丹之力也。
此還丹之秘旨,皆神仙之授受。
秘旨,《金碧》、《參同》、《太易》,《混元》,前已說之,皆神仙授者,理有迷也。
且非神仙來授幾人,自非能得之者於神仙也。
故《玄綱》雲:夫學仙者,叉禀陽靈之氣所生也。
非陽靈之氣所禀者,皆無慕仙之心也。
今既專於好道,志在求仙,則未有不挺乎仙骨者也。
又《神仙可學論》日:於是識元命之所,自知正氣之所,由虛凝澹漠怡其性,吐納屈伸和其體,高虛保定之,良藥匡輔之,使表裹兼濟,形神俱超,雖未騰舉,吾必謂之仙矣。
服餌而骨化形延,齋修而道德成就。
言服此大丹,筋化為金,骨化為玉,形改命命,長生不死也。
齋修道德者,道以虛無為用,德以功善為名。
《着生論》雲:若有道而無德,則神理殃殘。
若有德而無道,則性命夭折。
莫不道德并着,形神相全,三元混成,長生無極,此之謂也。
倏然而脫屐世塵,與天地而同長久。
倏然者,倏忽也。
展,破履也。
言上氣大丹,人服當日沖天,抛此世塵,如脫破徙,與天地以其長久者,大丹之力也。
鶴壽龜年,可以為電轉風旋。
芥城拂石,可以為雲銷霧飛。
陶仙公日:天地壞而我全己,萬象廢而我全身。
此乃假言指事,而欲明其無窮者矣。
太上日:迎之不見其首,随之不見其後。
諒斯聖意,其道何有極乎。
金丹賦竟 #1『入」字據《陶真人内丹賦》補。
觀其刑德生殺,道契君臣。
刑德,賞罰之道。
經雲:德主生,起春也。
刑主伏,殺秋也。
刑德之用,帝王之憲章也。
欲以政清王道,施德施刑,契於至公之理,則王道隆而天下平也。
今修大丹,亦合刑德,春秋無差,律呂有緒。
故李真人丹歌日:陰陽既正,魂魄相依,君臣道全,夫妻義合。
日月有度,寒暑不愆,還丹乃成,靈化無比也。
飛張朱夏, 飛者,南火官之朱雀也。
張者,二十八宿張星。
朱夏者,夏為朱明,并論南方也。
伏卯仲春。
伏,刑政伏也。
仲春二月,卯為木也。
水銀色青,為藥為龍。
若天地節序刑政,則水銀之龍自伏也。
方九二見龍, 方象者,九二,乾下卦之中爻也。
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乾六爻,上兩爻為天,下兩爻為地,中兩爻為人。
今見龍九二,是下爻之地上也。
如鼎中天真之陽,出於九二之地。
生化萬物,無不沾蘇,故德施普也。
神丹之化,亦此之也。
挺二八緻神。
挺,生也。
二八者,重證乾坤鼎中,神化之道。
太陽偃側,上下兩弦之二八也。
既西南而得位,貫束北而獨尊。
西南,坤之位也。
夫土無正形,寄在丙丁之下者。
何綠。
五行相生而有位,次且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故坤土在丙丁之下也。
貫束北而獨尊者,束北艮位也,坤艮相連,艮止也。
萬物遇艮皆止,故地德安靜不動,故萬物亦止。
《易》:西南得朋,乃與類行。
束北喪朋,安貞之吉,應地無強也。
于時河車聳駕, 于時至也,至于神丹功畢而成也。
聳駕河車者,河則愛河煩惱之河,車則船車也。
言神丹已成,得河車而濟渡也。
白黑周彰。
白素真一也,黑玄冥水也。
周施也,彰見也。
經曰:知白守黑,神明自來。
此言今已濟度塵網,明知白守黑不差,神丹功備而彰顯也。
火銷金而神氣不敗, 火,運火也。
雲真一之金,經年累歲,運火煉之,火但銷滅,神化之氣而終不敗。
土克水而形體無傷。
古歌曰:土能克水自伏藏,文武順時天道昌。
魏君曰:伏以太陽溫之,而相吞伏。
伏者,類也。
龍虎之精,伏於戊己。
戊己者,中之色。
能正四方,能偃於水。
故雲水遇土而必亡,亡者伏也。
人服此藥,感而長生。
蓋天地真鉛之所變化,此四象戊己之土,與玄冥之水雖相克,而無傷損之也。
長生不離於玄素, 玄者,丹玄也。
素者,真一白金丹之體也。
經曰:伏火汞成,還丹豈謬。
又曰:伏之長生,故非謬也。
又曰:金性不敗朽,故為萬物寶。
衍士服食之,壽命得長久。
李真人曰:若求延駐之丹服餌,則漸可登真。
如終冬之草,覆之不死,露之見傷。
故食金如金,食玉如玉。
虱處頭中而黑,麝食桐而香,汞性染身,莫不由此也。
升降必藉乎太陽。
升降者,陰陽之上下也。
從十一月至四月,陽氣上升,陰氣下降,天地一合,而萬物生。
又從五月至十月陰氣上升,陽氣下降,天地一翻,而萬物凋。
故升降叉藉太陽者。
又陽日曜。
天地之中,萬象之内,獨土稱尊,統禦陰陽,使升降上下,生成萬物,以至神丹之妙,而至得長生久,視,皆賴於一輪真神,無極之尊,變化之所緻也。
故言升降鈴藉於太陽也。
何二物之焜懼炫五色以芬芳。
二物者,日月也。
言日月焜耀,光明廣大也。
焜者,懸光之義也。
言日月懸施大光,五色芬芳,天地之内,變化萬物也。
夫日月五星,皆不常色,各應四時之氣,而變其色。
若冬得夏應,必降災害。
經曰:自開辟以來,日月不虧,明金不失其重。
是金木榮於内,水火應於外,乾健不息,所以緻用,日彩不爍,所以益震。
惟天地日月,能長且久,與萬物終始,而龍虎配合,為道魁柄,與天地準,合陰陽之數,玄化潛應,如連珠合璧,以極至於無窮。
以言修煉神丹,包含天地陰陽,日月虎龍,四時之功,五行之氣,同五星連珠,日月合璧,而成大丹。
故曰:二物焜耀,五色芬芳也。
情性展轉而相依,魂魄更互而伏藏。
此言神丹既成,陶甄而相續不斷也。
又龍為情,虎為性,日之魂,月之魄。
大丹既就,可以可使,龍虎展轉相依。
以将一粒大丹,同於日,同於月,故言更互也。
厥有神室巍峨,玄白相守。
厥,元也。
神室者,鼎器也,天地也,人心也。
《金碧經》日:神室煉乎精,金丹然後成,可不堅乎。
煉化之包,氣括飛凝,開阖虛戶,希夷之府,造化泉窟,陽氣發坤是也。
又日:心者,靈之府,神栖於其問。
又日:心在腹而千智生。
藥居鼎而萬種化。
又日:神室者,丹之樞紐,衆石父母。
巍峨者如山不動,玄白上已解之,同知白守黑相系,俱在神室鼎器之中也。
液水火而凝金。
液其鼎中,真氣真水真火,陰陽之氣也。
外火既運,鼎中水火陰陽,蒸而如雲如雨,水火俱液,陰陽俱潤。
及至秋慘冬烈之時,則自凝結,故言液水火而凝金。
金者,真一之金。
窈冥者,鼎中之天地,天地在窈冥之中,水火在天地之内,真氣所化也。
故雲水火而凝金。
向窈冥而立有。
窈水冥火,而有真精,是虛煙之氣,而成有也。
耀朱紫兮,必在乾坤, 耀榮光之朱紫,大丹之真色也。
魏君日:丹者,是朱化為汞,汞化為砂,砂化為丹,故日還丹。
還者,反歸之義。
丹者,赤色之名。
汞者,本體是金,成砂之後,故号金砂。
紫赤成金,還歸本體,故稱大還丹也。
又古歌雲:運至紫河車,黃金歸我家。
又日:色轉為紫,赫然成丹也。
今天地之内,帝王之家,曳樓朱紫,以為榮耀,是聖人法象於神丹之義也。
履天地兮而長久。
履,遊行也。
遊履天地之内,四極何足遠,八荒何足遼,身同天地而長久,道同太虛而不極。
魏君日:若有沖虛之士,立性能和,見世路如探湯,棄妻子如脫履,睹浮生之瞬速,知大道而長存。
即可授之此經,研尋至理,莫辭得失,為之鈴成。
爻成之後,見江海如丘陵,睹人生如聚沫。
飛騰向太虛之外,逍遙於汗漫之中,此非.天地之功,實是還丹之力也。
此還丹之秘旨,皆神仙之授受。
秘旨,《金碧》、《參同》、《太易》,《混元》,前已說之,皆神仙授者,理有迷也。
且非神仙來授幾人,自非能得之者於神仙也。
故《玄綱》雲:夫學仙者,叉禀陽靈之氣所生也。
非陽靈之氣所禀者,皆無慕仙之心也。
今既專於好道,志在求仙,則未有不挺乎仙骨者也。
又《神仙可學論》日:於是識元命之所,自知正氣之所,由虛凝澹漠怡其性,吐納屈伸和其體,高虛保定之,良藥匡輔之,使表裹兼濟,形神俱超,雖未騰舉,吾必謂之仙矣。
服餌而骨化形延,齋修而道德成就。
言服此大丹,筋化為金,骨化為玉,形改命命,長生不死也。
齋修道德者,道以虛無為用,德以功善為名。
《着生論》雲:若有道而無德,則神理殃殘。
若有德而無道,則性命夭折。
莫不道德并着,形神相全,三元混成,長生無極,此之謂也。
倏然而脫屐世塵,與天地而同長久。
倏然者,倏忽也。
展,破履也。
言上氣大丹,人服當日沖天,抛此世塵,如脫破徙,與天地以其長久者,大丹之力也。
鶴壽龜年,可以為電轉風旋。
芥城拂石,可以為雲銷霧飛。
陶仙公日:天地壞而我全己,萬象廢而我全身。
此乃假言指事,而欲明其無窮者矣。
太上日:迎之不見其首,随之不見其後。
諒斯聖意,其道何有極乎。
金丹賦竟 #1『入」字據《陶真人内丹賦》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