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賦
關燈
小
中
大
真元陰陽之氣,真氣運轉,八卦從律而不雜,五色成文而不亂,一以陰陽氣全,變化道足,而成大丹矣。
指乾坤以形以位, 指者,指其象也。
而取乾坤形象,安排位次,立其鼎器,而修大丹。
經日:乾坤,鼎也。
夫乾坤之形,如雞卯之象,故經日:圓高中起,狀若蓬壺。
又日:類如雞子,黃白相扶,須蒙密固濟也。
夫雞卯黃在中,而白在外,抱伏之時,得母暖氣,二十四日,而化成赀眼爪腳,毛羽文彩。
此乃得真自然而化,豈不異哉。
此則是黃白相扶,鈴然而成。
則其卯不可血,血則得真之氣散,自然不成也。
又日:乾坤之形,狀似人首。
經雲:首若蓬壺。
又經雲:腦者,一身之靈宗,百神之命窟,津液之山源,金泥之精魂。
是以胃池體方以受物,腦官圓虛以貢真,萬穴植立,千孔生煙,德備天地,道同太玄,故名之曰混元。
泥丸者,形軀之上神也。
以位者,欲以修此大丹,先知此雞卯腦官二種形像,法似乾坤,而立鼎器,運而為其位也。
又日:易.之門戶,衆卦之父母也。
類南北而有取有舍。
類者,比類體同也。
南北者,太陰太陽之二方,丹玄丹真之二位也,坎陷離麗之一卦也。
取拾者,坎高相合,而為天地,二卦氣交,而一取一拾。
而得善日取,失善日拾,此義幽隐,非翰簡能申。
欲明其由,洞曉二卦之微。
此人鼎器之妙,然後可窮取拾之義矣。
氏房騰躍於蒼龍, 氏房者,天上二十八宿束方之星也。
蒼者,青也。
龍者,束方之氣也。
《周易中正義》日:龍能變化,陽氣亦能變化,故稱為龍氣。
至東方萬木榮生,青蒼之氣盛也。
故運火修丹,至仲春之月,大鼎之中,真氣方盛,亦蒼龍騰躍束方。
氏房之星搖動,而應之也。
故魏君歌日:青龍處房六兮,春華震束卯,是也。
翼張襟帶於白馬。
翼張者,二十八宿南方之星也。
襟帶者,通連之義也。
白馬者,初品大丹之客也。
淮南子日:白馬牙,好丹砂。
白者,西方色。
馬者,南方獸。
牙者,丹之物也。
又言氏房張翼蒼龍,皆襟帶通連,南方之獸,西方之白,運火修煉,至此而乃成初品大丹也。
固乾坤之形質, 固者,牢固之義也。
制賦之士,更鄭重而言之。
且乾坤鼎也,喻如雞卯。
若血則抱伏不成真,鼎疏則化氣流散天地之外,中失造化之本焉。
作神丹者,固際之義,誠大矣哉。
於是言也,若非窮神知化,而豈能明固際之義。
夫固乾坤之質者,非以固際之功而固也,非不以固際之功而固也。
何哉,且乾坤自然,非所固際。
若不固際,則乾坤毀而天傾地淪矣。
脫肌肉而潇灑。
脫肌者,解脫之義也。
肌肉同也。
潇酒.者,澄靜清虛,無親無撓之義。
太易至五行歌日:何言金木水火土,留神寶命是龍虎。
學者不識五行精,強認他人為父母。
木主氣兮骨主金,血象水兮肉象土,不死之道變化也。
順天時而奉天。
順者,不悖其時。
逆其時而則鐘災害,順其序而則降嘉祥。
經雲:五氣順序,應時而得。
又雲:猶禦者執街辔,準繩墨,随軌轍。
處中以制外,故在於曆紀。
此言欲禦火之士,如執銜辔,使車馬馴其軌轍而不差,以合四時八節,二十四氣,七十二侯也。
奉天者,《易》日: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
夫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
此明大丹既成,孳引相生,如後天而奉天時,子孫而養父母,而曆億不絕耳。
必雌雄而配偶, 經日:陽不獨立,陰不獨居。
玄武龜蛇,盤斜相扶。
以明牝牡,竟當相須。
故言雌雄者,陰陽也。
坎男日雄,離女日雌。
夫乾為父,有三男,震、坎、艮也。
坤為母,有三女,巽、離、兌也。
今配此雄雌,何獨坎、離。
但以坎、離得中,而震、艮、巽、兌不得中也。
故以坎男離女,匹配而偶夫婦也。
故陶公日:男冠女笑,牝牡相得,氣交體合,應變無窮,此道之用也。
又經雲:觀夫陰陽交會之時,得其節符而不可解,然後明其配偶,以成大丹也。
終翺翔而上仙。
終者,三年之功畢也。
翺翔者,身歸純陽,萬神全而輕.舉也。
上於三清、太虛、太微之境,故日上仙。
仙者,立人山也。
言服此大丹,神為寶,骨為金,如不動之山。
爰有物外之人, 爰有者,言自古有得道之人,羽化之士,長生久視者,皆此之常流,而自凡入聖,故官爰有物外者。
幾世人因物以生欲而溺於物,溺於物則拘於塵網。
若不營不欲,無慮無拘,謂之物外。
經雲:外天下者有天下,外其身者存其身。
夫物之資身,亦能滅身。
故修真之士,虛己忘形,而資於生,而避其息。
如功成名遂,溺而無數,何為有智哉。
則物外人爰有也。
性禀天真, 真者,道之紀也。
吳真人雲:神禀於道,靜而合乎性。
人禀於神,動而合乎情。
故率性則神凝而察天真,為情則神撓而邪氣自襲。
故情動神濁,性靜神清,清則故能參入妙門,得天真之理,而神監於内,故言性禀天真也。
抱沖和之志氣, 抱,蘊也。
沖和,天地中庸之氣。
天之純陽赫赫,地之純陰冥冥。
若純陽在上,純陰居下,則天地不通,萬物不生,陰陽不交,豈能分别善惡乎。
天地既交,陰陽混蒸,生有萬物,而正在天地之問,謂之沖和之氣。
沖和者,均平之義,志公之心。
故舉事發機,其猶張弓乎。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
如動鈴取中,故言志氣也。
厭寰海之泥塵。
厭,棄也。
寰海者,四海相通,逆而繞之,謂之寰海。
泥塵者,寰海之内地也。
言此地上有水則泥,乾燥則塵,泥能污物,塵能蒙之,污已至于歸,故可厭棄也。
乃尋不死之方, 方者,象也。
聖人指象以立教,則有《古文龍虎金碧上經》三卷,有紫陽《金碧經》三巷,有《金碧潛通訣》三卷,有《周易參同契》三巷,有《太易志》二十四篇,更有得道諸仙諸子,演而着之,莫可勝數。
并論修制大丹之門,雲服之不死,故言尋。
求延齡之訣, 夫求延齡之訣,聖人非不指之而丁甯,自是求人而不悟耳。
沖虛子日:仙人路連雲鶴,不踏偏梁與劍閣。
世人不知仙路,與世路都不同。
但指關山根,迷錯自數言者,謂世人不知求訣之門也。
"夫求訣者,當自求也。
鈴在推考《參同》,而骯《金碧》。
外明天象,内合玄庭,撮微妙於心中,機造化於神契。
故沖虛真人日:神仙不在他方界,隻在明公心與神。
又《神仙可學論》日:道遠乎哉,行斯至矣。
夫至虛蘊妙,待感而靈。
猶金石含響,待擊而嗚。
故豁方寸以導虛,虛則靜以感,感則通,通則宇宙大定,天光發耀。
如此言可認虛靜,蘊妙精,感而通,大丹訣也。
又煙蘿子日:夫學真之士,莫不挺方外之見,蘊重玄之機,與道通真,内明中正,恬淡虛寂,動合淵微,後觀天地於指掌中,視六合於毫芒之内,細無不入,大無不包,真僞是非,子能分辮,然後可以栖真谷神矣。
此數言者,豈可屍居而待訣乎。
是以愚鄙求天地,祝神祇,禮日月,尋真經,學陰陽,窮造化,諷念不辍,搜研不休,缁縷妙言,剖拆隐密,扣之於靜,擊之於虛,於今二紀餘矣,猶未象得遇道者,略垂旨訣者欤。
然聖則已志,期得感通乎。
得金丹之奧旨, 金丹以金為之,故日金丹。
《龍虎鏡》日:乾象着明,莫大乎日月。
日者太陽之火精,朱汞為龍是也。
月者太陰之水精,鉛銀為虎是也。
又日:朱砂者,火之子。
水銀,金之孫。
金者日之所生,銀者月之所育。
日月互用,水火合成,龍虎相随,陰陽相制,而成大丹。
此之二寶,天地至靈,得之修成,謂之金丹。
奧旨者,《金碧經》、《參同契太易志》、《日月混元經》。
此之真文,并金丹
指乾坤以形以位, 指者,指其象也。
而取乾坤形象,安排位次,立其鼎器,而修大丹。
經日:乾坤,鼎也。
夫乾坤之形,如雞卯之象,故經日:圓高中起,狀若蓬壺。
又日:類如雞子,黃白相扶,須蒙密固濟也。
夫雞卯黃在中,而白在外,抱伏之時,得母暖氣,二十四日,而化成赀眼爪腳,毛羽文彩。
此乃得真自然而化,豈不異哉。
此則是黃白相扶,鈴然而成。
則其卯不可血,血則得真之氣散,自然不成也。
又日:乾坤之形,狀似人首。
經雲:首若蓬壺。
又經雲:腦者,一身之靈宗,百神之命窟,津液之山源,金泥之精魂。
是以胃池體方以受物,腦官圓虛以貢真,萬穴植立,千孔生煙,德備天地,道同太玄,故名之曰混元。
泥丸者,形軀之上神也。
以位者,欲以修此大丹,先知此雞卯腦官二種形像,法似乾坤,而立鼎器,運而為其位也。
又日:易.之門戶,衆卦之父母也。
類南北而有取有舍。
類者,比類體同也。
南北者,太陰太陽之二方,丹玄丹真之二位也,坎陷離麗之一卦也。
取拾者,坎高相合,而為天地,二卦氣交,而一取一拾。
而得善日取,失善日拾,此義幽隐,非翰簡能申。
欲明其由,洞曉二卦之微。
此人鼎器之妙,然後可窮取拾之義矣。
氏房騰躍於蒼龍, 氏房者,天上二十八宿束方之星也。
蒼者,青也。
龍者,束方之氣也。
《周易中正義》日:龍能變化,陽氣亦能變化,故稱為龍氣。
至東方萬木榮生,青蒼之氣盛也。
故運火修丹,至仲春之月,大鼎之中,真氣方盛,亦蒼龍騰躍束方。
氏房之星搖動,而應之也。
故魏君歌日:青龍處房六兮,春華震束卯,是也。
翼張襟帶於白馬。
翼張者,二十八宿南方之星也。
襟帶者,通連之義也。
白馬者,初品大丹之客也。
淮南子日:白馬牙,好丹砂。
白者,西方色。
馬者,南方獸。
牙者,丹之物也。
又言氏房張翼蒼龍,皆襟帶通連,南方之獸,西方之白,運火修煉,至此而乃成初品大丹也。
固乾坤之形質, 固者,牢固之義也。
制賦之士,更鄭重而言之。
且乾坤鼎也,喻如雞卯。
若血則抱伏不成真,鼎疏則化氣流散天地之外,中失造化之本焉。
作神丹者,固際之義,誠大矣哉。
於是言也,若非窮神知化,而豈能明固際之義。
夫固乾坤之質者,非以固際之功而固也,非不以固際之功而固也。
何哉,且乾坤自然,非所固際。
若不固際,則乾坤毀而天傾地淪矣。
脫肌肉而潇灑。
脫肌者,解脫之義也。
肌肉同也。
潇酒.者,澄靜清虛,無親無撓之義。
太易至五行歌日:何言金木水火土,留神寶命是龍虎。
學者不識五行精,強認他人為父母。
木主氣兮骨主金,血象水兮肉象土,不死之道變化也。
順天時而奉天。
順者,不悖其時。
逆其時而則鐘災害,順其序而則降嘉祥。
經雲:五氣順序,應時而得。
又雲:猶禦者執街辔,準繩墨,随軌轍。
處中以制外,故在於曆紀。
此言欲禦火之士,如執銜辔,使車馬馴其軌轍而不差,以合四時八節,二十四氣,七十二侯也。
奉天者,《易》日: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
夫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
此明大丹既成,孳引相生,如後天而奉天時,子孫而養父母,而曆億不絕耳。
必雌雄而配偶, 經日:陽不獨立,陰不獨居。
玄武龜蛇,盤斜相扶。
以明牝牡,竟當相須。
故言雌雄者,陰陽也。
坎男日雄,離女日雌。
夫乾為父,有三男,震、坎、艮也。
坤為母,有三女,巽、離、兌也。
今配此雄雌,何獨坎、離。
但以坎、離得中,而震、艮、巽、兌不得中也。
故以坎男離女,匹配而偶夫婦也。
故陶公日:男冠女笑,牝牡相得,氣交體合,應變無窮,此道之用也。
又經雲:觀夫陰陽交會之時,得其節符而不可解,然後明其配偶,以成大丹也。
終翺翔而上仙。
終者,三年之功畢也。
翺翔者,身歸純陽,萬神全而輕.舉也。
上於三清、太虛、太微之境,故日上仙。
仙者,立人山也。
言服此大丹,神為寶,骨為金,如不動之山。
爰有物外之人, 爰有者,言自古有得道之人,羽化之士,長生久視者,皆此之常流,而自凡入聖,故官爰有物外者。
幾世人因物以生欲而溺於物,溺於物則拘於塵網。
若不營不欲,無慮無拘,謂之物外。
經雲:外天下者有天下,外其身者存其身。
夫物之資身,亦能滅身。
故修真之士,虛己忘形,而資於生,而避其息。
如功成名遂,溺而無數,何為有智哉。
則物外人爰有也。
性禀天真, 真者,道之紀也。
吳真人雲:神禀於道,靜而合乎性。
人禀於神,動而合乎情。
故率性則神凝而察天真,為情則神撓而邪氣自襲。
故情動神濁,性靜神清,清則故能參入妙門,得天真之理,而神監於内,故言性禀天真也。
抱沖和之志氣, 抱,蘊也。
沖和,天地中庸之氣。
天之純陽赫赫,地之純陰冥冥。
若純陽在上,純陰居下,則天地不通,萬物不生,陰陽不交,豈能分别善惡乎。
天地既交,陰陽混蒸,生有萬物,而正在天地之問,謂之沖和之氣。
沖和者,均平之義,志公之心。
故舉事發機,其猶張弓乎。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
如動鈴取中,故言志氣也。
厭寰海之泥塵。
厭,棄也。
寰海者,四海相通,逆而繞之,謂之寰海。
泥塵者,寰海之内地也。
言此地上有水則泥,乾燥則塵,泥能污物,塵能蒙之,污已至于歸,故可厭棄也。
乃尋不死之方, 方者,象也。
聖人指象以立教,則有《古文龍虎金碧上經》三卷,有紫陽《金碧經》三巷,有《金碧潛通訣》三卷,有《周易參同契》三巷,有《太易志》二十四篇,更有得道諸仙諸子,演而着之,莫可勝數。
并論修制大丹之門,雲服之不死,故言尋。
求延齡之訣, 夫求延齡之訣,聖人非不指之而丁甯,自是求人而不悟耳。
沖虛子日:仙人路連雲鶴,不踏偏梁與劍閣。
世人不知仙路,與世路都不同。
但指關山根,迷錯自數言者,謂世人不知求訣之門也。
"夫求訣者,當自求也。
鈴在推考《參同》,而骯《金碧》。
外明天象,内合玄庭,撮微妙於心中,機造化於神契。
故沖虛真人日:神仙不在他方界,隻在明公心與神。
又《神仙可學論》日:道遠乎哉,行斯至矣。
夫至虛蘊妙,待感而靈。
猶金石含響,待擊而嗚。
故豁方寸以導虛,虛則靜以感,感則通,通則宇宙大定,天光發耀。
如此言可認虛靜,蘊妙精,感而通,大丹訣也。
又煙蘿子日:夫學真之士,莫不挺方外之見,蘊重玄之機,與道通真,内明中正,恬淡虛寂,動合淵微,後觀天地於指掌中,視六合於毫芒之内,細無不入,大無不包,真僞是非,子能分辮,然後可以栖真谷神矣。
此數言者,豈可屍居而待訣乎。
是以愚鄙求天地,祝神祇,禮日月,尋真經,學陰陽,窮造化,諷念不辍,搜研不休,缁縷妙言,剖拆隐密,扣之於靜,擊之於虛,於今二紀餘矣,猶未象得遇道者,略垂旨訣者欤。
然聖則已志,期得感通乎。
得金丹之奧旨, 金丹以金為之,故日金丹。
《龍虎鏡》日:乾象着明,莫大乎日月。
日者太陽之火精,朱汞為龍是也。
月者太陰之水精,鉛銀為虎是也。
又日:朱砂者,火之子。
水銀,金之孫。
金者日之所生,銀者月之所育。
日月互用,水火合成,龍虎相随,陰陽相制,而成大丹。
此之二寶,天地至靈,得之修成,謂之金丹。
奧旨者,《金碧經》、《參同契太易志》、《日月混元經》。
此之真文,并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