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諸證方論
關燈
小
中
大
,三劑可痊愈。
〔陰虛猝倒方〕 又治方 又有腎中之水虛,而不能上交于心者;更有肝氣燥,不能生心中之火者,此皆陰虛而能令人熟地(二兩)山萸(一兩)元參(一兩)柴胡(一錢)菖蒲(一錢)白芥子(三錢)麥冬(此方補腎水,滋肺氣,安心通竅,瀉火消痰,實有神妙。
一方茯苓五錢,服十劑可愈。
〔陽虛猝倒方〕 又方 又有心中火虛,不能下交于腎而猝倒者,陽虛也。
方宜用全生湯:人參(一兩)白術(一兩)半夏(三錢,生)附子(三錢)菖蒲(一錢)生棗仁(一兩)茯下喉則痰靜而聲出矣,連服數劑,〔則〕安然如故。
胃熱猝倒方 又方 又有胃熱而不能安心之火而猝倒者,亦陽虛也。
方用:人參(一兩)元參(一兩)石膏(五錢)花粉(五錢)麥冬(三錢)菖蒲(一錢)水煎服一劑心定,二劑火清,三劑而愈。
〔腎虛猝倒方〕 又方 又有口渴索飲,眼紅氣喘,心脈洪大,舌不能言,不可作氣虛治。
此乃腎虛之極,不能上滋火熟地(一兩)麥冬(五錢)當歸(一兩)生地(五錢)五味子(三錢)元參(一兩)山萸服數劑而愈。
) 〔大怒猝倒方〕 又方 又有大怒跳躍,忽然卧地,兩臂抽搦,口眼斜,左目緊閉,此乃肝火血虛,内熱生風之症若小便自遺,左關脈弦洪而數,此肝火血燥,當用六味丸料,加鈎藤、五味子、麥冬、川芎如婦人得此症,則逍遙散加鈎藤及六味丸,最效。
寒熱厥辨法附方 寒厥者,手足必青,飲水必吐,腹必痛,喜火慰之;若熱厥,手足雖寒而不青紫,飲水不吐,慰則腹必痛,不可不辨。
熱厥方 熱厥,一時手足厥逆,痛不可忍。
人以為四肢之風症也,不知乃心中熱蒸,外不能洩,故柴胡(三錢)當歸(二錢)荊芥(一錢)黃連(二錢)栀子(二錢,炒)半夏(一錢)枳殼 又治熱厥方 白芍(一兩)黑栀(三錢)陳皮(一錢)柴胡(一錢)花粉(二錢)水煎服(〔此方〕以白芍為君,取〔其〕入肝而平木〔也〕。
) 寒厥方 人參(三錢)白術(一兩)附子(一錢)肉桂(一錢)吳茱萸(一錢)水煎服 治發熱 人病發熱,先散其邪風,邪退而後補正氣,則正氣不為邪所傷。
外感發熱方 柴胡(一錢)荊芥(一錢)半夏(一錢)黃芩(一錢)甘草(一錢)水煎服蓋四時不正之氣,來犯人身,必然由皮毛而入榮衛。
故用柴胡、荊芥先散皮毛之邪,邪既先火以作殃;又有甘草調藥以和中,是以邪散而無傷于正氣〔也〕。
〔若内傷之發熱,則不可用此 内傷發熱方 柴胡(一錢)當歸(一錢)陳皮(一錢)甘草(一錢)栀子(一錢)白芍(二錢)花粉(二此方凡肝木郁者,一服即快。
便血矣而又尿血方 血分前後:便出于後陰,尿出于前陰──最難調治。
然總之出血于下也。
方用:生地黃(一兩)地榆(五錢)水煎服二症自愈。
蓋大、小便各有經絡,而其源同,因膀胱之熱而來也。
生地、地榆俱能清膀胱之熱,一方而兩用之,于分之中有合也。
腰痛矣而又頭痛方 上下相殊也,如何治之;治腰乎?治頭乎?〔誰知是腎氣不通乎?〕不知腎氣上通于腦,而腦下之氣〔相〕熟地(一兩)杜仲(五錢)麥冬(五錢)北五味(二錢)水煎服蓋熟地、杜仲,腎中藥也,腰痛是其專功。
今并頭痛而亦愈者,何也?方雖補腎之劑,腎旺則上通于腦,故腰不痛而頭亦不痛矣。
遺精矣而又健忘方 遺精,下病也。
健忘,上病也。
何以分(合)治之而鹹當乎?方用:人參(三兩)蓮須(二兩)芡實(三兩)熟地(五兩)五味子(一兩)山藥(四柏子仁(一兩此症遺精,是腎水之虛;而實本是君火之弱。
今補其心君,則玉關不必閉而自閉矣。
〔所謂 洩瀉矣而又吞酸方 洩瀉者,寒也。
吞酸者,火也。
似乎寒熱殊而治法變矣。
不知吞酸雖熱,由于肝氣之郁結;矣。
不若一方而兩治之為愈也。
方用:柴胡(一錢)白芍(五錢)茯苓(三錢)陳皮(五分)車前子(一錢)神曲(五分)甘草(此方妙在白芍善舒肝木之郁,木郁一舒,上不克胃而下不克脾。
方中又有茯苓、車前,以分 中氣矣而又中痰方 中氣、中痰,雖若中之異,而實皆中于氣之虛也。
氣虛自然多痰,痰多必然耗氣,雖分而實合耳。
〔方用〕人參(一兩)半夏(三錢)南星(三錢)茯苓(三錢)附子(一錢)甘草(一錢)水煎服蓋人參原是氣分之神劑,而亦消痰之妙藥;半夏、南星雖是逐痰之神品,而亦可扶氣之正藥;附子、甘草,一仁一勇,相濟而成。
精滑夢遺方 人以為腎之虛也,〔豈知〕不獨腎病也,〔亦〕心病也。
宜心腎兼治,方用:熟地(五兩)山藥(四兩)山萸(四兩)茯苓(三兩)北五味(一兩)肉桂(一苁兩)上共為末,煉蜜為丸,〔早、晚白水送下各五錢〕。
此方用熟地、山藥、山萸之類,補腎也;巴戟、苁蓉、附子、鹿茸,補腎中之火也,可以已矣,而又必加人參、茯苓、柏子仁、麥冬、遠志、棗仁者,何也?蓋腎中之火虛,由于心中之火虛也;使補腎火,心火不益,則反增上焦枯竭。
欲補腎火,則必須補心火,則水火相濟矣。
又一說,方内加白芍三兩。
又治夢遺方 蓋人病夢遺,由于腎水耗竭,上不能通于心,中不能潤于肝,下不能生于脾,以緻玉關不閉,無夢且遺。
法當大補腎,而少佐以益心、益肝、益脾之品。
方用:熟地(一兩)山萸(四錢)茯苓(三錢)生棗仁(五錢)北五味(一錢)白芍(三錢)當歸(三錢)薏仁(三錢)白術(五錢)茯神(二錢)肉桂(五分)白一劑即止,十劑不犯。
此方妙在五髒兼補,而使心腎兩交,自然魂魄甯而精竅閉矣。
陽強不倒方 此虛火炎上,而肺金之氣不能下行故耳。
若用黃柏、知母,煎湯飲之,立時消散;然自倒之元參(三兩)麥冬(三兩)肉桂(三分)水煎服此方妙在用元參以瀉腎中之火,肉桂入其宅,麥冬助肺金之氣,清肅下行,以生腎水。
水足 陽痿不舉方 陽痿而不振者,乃平日過于琢削,日洩其腎中之水,而腎中之火,亦日消也。
蓋水去而火炭,可以鑽燧而取火,以煮飯食,否則空铛安炊耶?方用:熟地(一兩)山萸(四錢)遠志(一錢)巴戟(一錢)肉苁蓉(一錢)肉桂(一煎服 癫狂方 此症多生于脾胃之虛寒,飲食入胃,不變精而變痰,痰迷心竅,遂成癫狂矣。
苟徒治痰而不人參(五錢)白術(一兩)肉桂(一錢)幹姜(一錢)白芥子(五錢)甘草(五如婦人得此症,加白芍一兩、柴胡二錢、黑栀子二錢,去肉桂,治之最神效。
治發狂見鬼方 此症乃氣虛而中痰也。
宜固其正氣,而佐以化痰之品。
方用:人參(一兩)白術(一兩)半夏(三錢)南星(三錢)附子(一錢)水煎服 治發狂不見鬼方 此是内熱之症,〔方用〕人參(三錢)白芍(三錢)半夏(三錢)南星(二錢)白芥子(一錢)黃連(二 狂症方 又方此症亦有傷寒得之者,一時之狂也,可用白虎湯以瀉火。
更有終年狂而不愈者,或持刀殺人也。
人參(一兩)白術(一兩)茯神(一兩)附子(一分)菟絲子(三錢)半夏(三此方妙在補心、脾、胃之三經,而化其痰,不去瀉火。
蓋瀉火則心氣益傷,而痰涎益盛,狂火 寒狂方 又方凡發狂罵人,未渴索飲,與水不飲者,寒症之狂也。
此必氣郁不舒,怒氣未洩,其人平日定人參(一兩)白術(五錢)茯苓(五錢)半夏(一錢)南星(一錢)附子(一錢)菖蒲(三分)柴胡(一錢)水煎服茯苓當易茯神一兩,下喉熱睡,病如失也。
治痫症方 此症忽然卧地,作羊馬牛之聲,口中吐痰如湧泉者,〔乃〕痰迷心竅,因寒而成,感痰而發人參(三錢)白術(一兩)茯神(五錢)山藥(三錢)薏仁(五錢)肉桂(一錢)附子(一前方治此症亦效。
後附丸方:人參(三兩)白術(五錢)甘草(一兩)陳皮(三錢)南星(一兩生)半夏(一兩)附子(一錢)上為末,蜜丸。
須病未發時服之,則永不再發矣。
治屍厥方 此症一時猝倒,不省人事;乃氣虛而痰迷心竅也,補氣化痰而已矣。
方用:人參(三錢)白術(五錢)半夏(三錢)南星(三錢)白芥子(一錢)附子(五分)水煎服 治屍厥方 又方 用蒼術三兩,水煎灌之,必吐。
吐後即愈。
蒼術陽藥,善能祛風,故用之有奇效。
凡見鬼者用之,更有效。
瘧疾方用遇仙丹 生大黃(六兩)槟榔(三兩)三棱(三兩)莪術(三兩)黑醜(三兩)白醜(三共為細末,水丸,櫻桃大。
如遇發日,清晨溫水化下三、四丸。
〔藥〕行後以溫米飯補之。
忌腥冷、荞面等物。
孕婦勿服。
治痢疾方 此症感濕熱而成,紅白相見,如血如膿,至危至極者。
苟用涼藥止血,熱藥攻邪,俱非善治白芍(二兩)當歸(二兩)枳殼(二錢)槟榔(二錢)甘草(二錢)滑石(三錢)蔔子(一錢)廣木香(一錢)水煎服,一、二劑收功。
此方妙在用歸、芍至二兩之多,則肝血有餘,不去克脾土,自然大腸有傳送之功化。
加之枳間,疾,痛與不痛,服之皆神效。
治痢疾方 又治痢方 當歸(一兩)黃芩(七錢)蒼術(一錢)濃樸(一錢)陳皮(一錢)大腹皮(一錢 治血痢方 血痢腹痛者,火也。
方用:歸尾(一兩)黃連(三錢)枳殼(二錢)白芍(一兩)木香(二錢)甘草(一錢)蔔子( 治痢疾腹不痛方 〔凡痢〕腹不痛者,寒也。
方用:白芍(三錢)當歸(三錢)蔔子(一錢)枳殼(一錢)槟榔(一錢)甘草(一錢)水煎服前方治壯實之人,火邪挾濕乃爾也。
〔此方治寒痢腹不痛者。
〕更有内傷勞倦、與中氣虛寒之人,脾不攝血而成血痢,當用理中湯加木香、肉桂;或〔用〕補中益氣湯加熟地、炒黑幹姜,治之而愈〔也〕。
治大便不通方 〔此症〕人以為大腸燥甚,誰知〔是〕肺氣燥乎?〔蓋〕肺燥則清肅之氣不能下行于大腸,熟地(三兩)元參(三兩)升麻(三錢)牛乳(一碗)火麻仁(一錢)水二樽,煎六分,将牛乳同調服之。
一、二劑,必大便矣。
此方不在潤大腸,而在補腎、大補肺。
夫大腸居于下流,最難獨治,必須從腎以潤之,從肺以清之,啟其上竅,則下竅自然流動通利,此下病而治上之一法也。
治實症大便不通方 大黃(五錢)歸尾(一兩)升麻(五分)蜜(半樽)水煎〔服〕此方大黃洩利,當歸以潤之,仍以為君,雖洩而不至十分猛烈,不至有亡陰之弊;況有升麻 治虛症大便不通方 凡久病之後,大便秘者,宜用此〔方〕熟地(一兩)元參(一兩)當歸(一兩)川芎(五錢)火麻仁(一錢)大黃(一 治小便不通方 膀胱之氣化不行,即小便不通。
是宜治膀胱而已矣,然而治法全不在膀胱也。
方用:人參(三錢)蓮子(三錢)茯苓(三錢)車前子(一錢)王不留(一錢)肉桂(一此方妙在用人參、肉桂,蓋膀胱必得氣化而始出。
氣化者何?必(乃)心包絡之氣也;既用參群藥;況車前子、王不留盡下洩之藥,服之而前陰有不利者乎? 治小便不通方 又方 七味地黃丸:茯苓(二錢)肉桂(一錢)熟地(一兩)山萸(四錢)澤瀉(一錢)丹皮(一錢)山藥(一錢)車前子(一錢)水煎服此方妙在不去通小便,而專治腎水,腎中有水,而膀胱之氣自然行矣。
〔蓋膀胱之開合,腎司其權也〕。
治大小便不通方 方用:油頭發燒灰研末,用三指一撚,入半樽熱水中。
飲之立通。
又一方用:蜜(一盅)皮硝(一盅,兩)大黃(一錢)黃酒(一盅)煎至一處,溫服甚效。
此一方最簡。
火邪内傷辨 此辨痢症之血色也。
如火邪之血,色必鮮紅,脈必洪緩,口必渴而飲冷水,小便必澀而赤濁喜飲後又附記“治痢神方”:罂粟殼(七顆)陳桔皮(七片)烏梅(七個)皆如常法,而甘草(七寸,炙其半)生姜(七片,煨其半)黑豆(四十九粒,炒其半)用井水一大碗,加小罐内,文武火熟煮而飲,一服痛止,再服 治瀉奇方 有一日瀉五、六十行者,傾腸而出,完谷不化,糞門腫痛,如火之熱,苟無以救之,必緻立亡,〔方〕宜截瀉湯:薏仁(二兩)澤瀉(二錢)人參(三錢)白芍(二兩)車前子(一兩)黃連(五 治水瀉方 白術(一兩)車前子(五錢)水煎服此方補腎健脾,利水去濕,〔治洩〕神效。
又治火瀉方 火瀉,完谷不化,飲食下喉即出,晝夜有瀉數十次者,甚至有百次者,人皆知為熱也。
然而出也論其勢之急迫,似乎宜治其标;然治其标,不能使火之驟降,必須急補腎中之水,使火有可居之地,而後不至于上騰,方宜用:熟地(三兩)山萸(一兩)甘草(一兩)茯苓(一兩)車前子(一兩)白芍(三此方乃補腎之藥,非止瀉之藥;然而止瀉之妙,捷于桴鼓矣。
神妙方。
又治久瀉方 此症乃純是下清水,非言下利也。
利無止法,豈瀉水亦無止法乎?故人患水瀉者,急宜止遏白術(五錢)茯苓(三錢)吳茱萸(五分)棗仁(一錢)車前子(一錢)北五味(一 治腰痛方 〔腰〕痛而不能俯者,濕氣也。
方用:柴胡(一錢)澤瀉(一錢)豬苓(一錢)防己(二錢)白芥子(一錢)白術(五此方妙在入腎而去濕,不是入腎而補水。
初痛者,一、二劑可以奏功;日久者,必多服為妙〔腰〕痛而不能直者,風寒也。
方用逍遙散加防己二錢,一劑可愈。
若日久者,當加杜仲一又丸方付(附)杜仲(一兩,鹽炒)破故紙(五錢,鹽炒)熟地(三兩)白術(三兩)胡桃仁(二錢)共為末,蜜丸。
每日空心,白水送下一兩,服畢自愈。
〔如未痊愈,再服一料可愈〕。
治腰痛方 又方 凡腰痛不止,腎經之病,乃脾濕之故。
〔方用〕白術(四兩)薏仁(三兩)芡實(二兩)水六碗,煎一碗,一氣飲之。
此方治夢遺之症,亦神效。
背骨痛方 此症乃腎水虛耗,不能上潤于腦,則河車之路,幹澀而難行,故作痛矣。
方用:黃(一兩)熟地(一兩)白術(五錢)山萸(四錢)北五味(一錢)茯苓(三此方補氣補水,去濕去風,潤筋滋骨,何痛之不愈哉? 腰腿痛筋骨痛方 方用養血湯:當歸(一錢)生地(一錢)肉桂(一錢)牛膝(一錢)杜仲(一錢)破故紙(一錢)桃仁(二個)土茯 又腰痛至足亦痛方 黃(八兩)防風(五錢)薏仁(五兩)杜仲(一兩)車前子(三錢)茯苓(五水十碗,煎二沸,取汁二碗,入酒内,一醉而愈。
腰足痛,明系是腎虛而氣衰,更加之濕,茯苓 腿痛症 〔此症〕身不離床褥,伛偻之狀可掬,乃寒濕之氣侵之也。
方用:白術(五錢)芡實(三錢)茯苓(一兩)肉桂(一錢)萆(一兩)杜仲(三錢)日日服之,不必改方,久之自奏大功。
兩臂與肩膊痛方 此手經之病,肝氣之郁也。
方用:當歸(三兩)白芍(三兩)柴胡(五錢)陳皮(五錢)白芥子(三錢)羌活(三錢)半夏(三錢)秦艽(三錢)附子(一錢)水六碗,煎三沸,取汁,入黃酒内,服之。
一醉而愈。
此方妙在用白芍為君,以平肝木,不來侮胃。
而羌活、柴胡又去風,直走手經之上;秦艽亦痰不留;更得附子無經不達,而其痛如失也。
腳氣方 今人以五苓散去濕,亦是正理;然不能上升而盡去其濕也。
必須提其氣,而水可散也。
方用:人參(三錢)白術(三錢)黃(一兩)防風(一錢)薏苡仁(五錢)肉桂(一煎服此方乃去濕之聖藥。
防風用于黃之中,已足提氣而去濕;又助之柴胡舒氣,則氣自升騰,氣效者乎 足弱方 此病不能步履,人以為腎水之虛,而不但此也,〔乃〕由于氣虛不能運動耳。
方用補中益氣牛膝(三錢)石斛(五錢)黃(一兩)人參(三錢)〔水煎服〕 手足痛方 手足,肝之分野。
而人乃以為脾經之熱,不知散肝木之郁結,而手足之痛自去。
方用“逍遙栀子(三錢)半夏(二錢)白芥子(二錢)水煎服二劑則痛如失。
蓋肝木作祟,則脾不敢當其鋒,氣散于四肢,結而不伸,所以作楚。
今平其 胸背手足頸項腰膝痛方 筋骨牽引,坐卧不得,時時走易不定,此是痰涎,伏在心膈上下變為痰。
或令人頭痛,夜間 風寒濕合病治方 風寒濕三氣,合而成疾,客于皮膚肌肉之間,或疼或麻木。
牛皮膠(二兩)天南星(五錢,研)生姜汁(共熬膏,攤貼。
)後用熱鞋底子熨之。
再加羌活、乳香、沒藥末,更妙。
治諸痛方 手痛、足痛、心腹痛……,一身而衆處皆痛,将何以治?治肝為主。
蓋肝氣一舒,諸痛自愈柴胡(一錢)陳皮(一錢)栀子(一錢)白芍(五錢)薏苡仁(五錢)茯苓(五錢)當歸(此方逍遙散之變化也,舒肝而又去濕去火,治一經而諸經無不奏功矣。
治手麻木方 此乃氣虛而寒濕中之,如其不治,三年後必中大風。
方用:白術(五錢)黃(五錢)防風(五分)陳皮(五分)桂枝(五分)甘草(一兩)水煎服十指皆麻,并面目失色,此亦氣虛也。
以補中益氣湯加木香、麥冬、香附、羌活、烏藥、防 治手足麻木方 用四物湯加:人參白術茯苓陳皮半夏桂枝柴胡羌活防風秦艽牛膝炙草姜棗凡麻木是濕痰死血也,用四物湯加:陳皮、半夏、茯苓、桃仁、紅花、白芥子、甘草,水煎 治腿麻木沉重方 用導氣湯:黃(二錢)甘草(一錢半)青皮(一錢)升麻(五分)柴胡(五分)五味子(三十粒)歸甚效。
治腿麻木沉重方 又方 治兩手麻木,四肢困倦,怠惰嗜卧。
〔此〕乃熱傷元氣也,宜用人參益氣湯:人參(一錢)黃(二錢)甘草(一錢)炙草(五分)五味子(三十粒)柴胡(七分)白芍(七分)升麻(五分)姜(三片)棗(二枚)水煎熱服。
治腿麻木沉重方 又方 治渾身麻木不仁,及兩目羞明怕日,眼澀難開,視化昏花;睛痛亦治。
方名神效黃湯:黃(一錢)陳皮(五分)人參(八分)白芍(一錢)蔓荊子(二分)炙甘草(四如有熱,加黃柏(三分)。
治左脅痛方 左脅痛,肝經受邪也。
方用:黃連
〔陰虛猝倒方〕 又治方 又有腎中之水虛,而不能上交于心者;更有肝氣燥,不能生心中之火者,此皆陰虛而能令人熟地(二兩)山萸(一兩)元參(一兩)柴胡(一錢)菖蒲(一錢)白芥子(三錢)麥冬(此方補腎水,滋肺氣,安心通竅,瀉火消痰,實有神妙。
一方茯苓五錢,服十劑可愈。
〔陽虛猝倒方〕 又方 又有心中火虛,不能下交于腎而猝倒者,陽虛也。
方宜用全生湯:人參(一兩)白術(一兩)半夏(三錢,生)附子(三錢)菖蒲(一錢)生棗仁(一兩)茯下喉則痰靜而聲出矣,連服數劑,〔則〕安然如故。
胃熱猝倒方 又方 又有胃熱而不能安心之火而猝倒者,亦陽虛也。
方用:人參(一兩)元參(一兩)石膏(五錢)花粉(五錢)麥冬(三錢)菖蒲(一錢)水煎服一劑心定,二劑火清,三劑而愈。
〔腎虛猝倒方〕 又方 又有口渴索飲,眼紅氣喘,心脈洪大,舌不能言,不可作氣虛治。
此乃腎虛之極,不能上滋火熟地(一兩)麥冬(五錢)當歸(一兩)生地(五錢)五味子(三錢)元參(一兩)山萸服數劑而愈。
) 〔大怒猝倒方〕 又方 又有大怒跳躍,忽然卧地,兩臂抽搦,口眼斜,左目緊閉,此乃肝火血虛,内熱生風之症若小便自遺,左關脈弦洪而數,此肝火血燥,當用六味丸料,加鈎藤、五味子、麥冬、川芎如婦人得此症,則逍遙散加鈎藤及六味丸,最效。
寒熱厥辨法附方 寒厥者,手足必青,飲水必吐,腹必痛,喜火慰之;若熱厥,手足雖寒而不青紫,飲水不吐,慰則腹必痛,不可不辨。
熱厥方 熱厥,一時手足厥逆,痛不可忍。
人以為四肢之風症也,不知乃心中熱蒸,外不能洩,故柴胡(三錢)當歸(二錢)荊芥(一錢)黃連(二錢)栀子(二錢,炒)半夏(一錢)枳殼 又治熱厥方 白芍(一兩)黑栀(三錢)陳皮(一錢)柴胡(一錢)花粉(二錢)水煎服(〔此方〕以白芍為君,取〔其〕入肝而平木〔也〕。
) 寒厥方 人參(三錢)白術(一兩)附子(一錢)肉桂(一錢)吳茱萸(一錢)水煎服 治發熱 人病發熱,先散其邪風,邪退而後補正氣,則正氣不為邪所傷。
外感發熱方 柴胡(一錢)荊芥(一錢)半夏(一錢)黃芩(一錢)甘草(一錢)水煎服蓋四時不正之氣,來犯人身,必然由皮毛而入榮衛。
故用柴胡、荊芥先散皮毛之邪,邪既先火以作殃;又有甘草調藥以和中,是以邪散而無傷于正氣〔也〕。
〔若内傷之發熱,則不可用此 内傷發熱方 柴胡(一錢)當歸(一錢)陳皮(一錢)甘草(一錢)栀子(一錢)白芍(二錢)花粉(二此方凡肝木郁者,一服即快。
便血矣而又尿血方 血分前後:便出于後陰,尿出于前陰──最難調治。
然總之出血于下也。
方用:生地黃(一兩)地榆(五錢)水煎服二症自愈。
蓋大、小便各有經絡,而其源同,因膀胱之熱而來也。
生地、地榆俱能清膀胱之熱,一方而兩用之,于分之中有合也。
腰痛矣而又頭痛方 上下相殊也,如何治之;治腰乎?治頭乎?〔誰知是腎氣不通乎?〕不知腎氣上通于腦,而腦下之氣〔相〕熟地(一兩)杜仲(五錢)麥冬(五錢)北五味(二錢)水煎服蓋熟地、杜仲,腎中藥也,腰痛是其專功。
今并頭痛而亦愈者,何也?方雖補腎之劑,腎旺則上通于腦,故腰不痛而頭亦不痛矣。
遺精矣而又健忘方 遺精,下病也。
健忘,上病也。
何以分(合)治之而鹹當乎?方用:人參(三兩)蓮須(二兩)芡實(三兩)熟地(五兩)五味子(一兩)山藥(四柏子仁(一兩此症遺精,是腎水之虛;而實本是君火之弱。
今補其心君,則玉關不必閉而自閉矣。
〔所謂 洩瀉矣而又吞酸方 洩瀉者,寒也。
吞酸者,火也。
似乎寒熱殊而治法變矣。
不知吞酸雖熱,由于肝氣之郁結;矣。
不若一方而兩治之為愈也。
方用:柴胡(一錢)白芍(五錢)茯苓(三錢)陳皮(五分)車前子(一錢)神曲(五分)甘草(此方妙在白芍善舒肝木之郁,木郁一舒,上不克胃而下不克脾。
方中又有茯苓、車前,以分 中氣矣而又中痰方 中氣、中痰,雖若中之異,而實皆中于氣之虛也。
氣虛自然多痰,痰多必然耗氣,雖分而實合耳。
〔方用〕人參(一兩)半夏(三錢)南星(三錢)茯苓(三錢)附子(一錢)甘草(一錢)水煎服蓋人參原是氣分之神劑,而亦消痰之妙藥;半夏、南星雖是逐痰之神品,而亦可扶氣之正藥;附子、甘草,一仁一勇,相濟而成。
精滑夢遺方 人以為腎之虛也,〔豈知〕不獨腎病也,〔亦〕心病也。
宜心腎兼治,方用:熟地(五兩)山藥(四兩)山萸(四兩)茯苓(三兩)北五味(一兩)肉桂(一苁兩)上共為末,煉蜜為丸,〔早、晚白水送下各五錢〕。
此方用熟地、山藥、山萸之類,補腎也;巴戟、苁蓉、附子、鹿茸,補腎中之火也,可以已矣,而又必加人參、茯苓、柏子仁、麥冬、遠志、棗仁者,何也?蓋腎中之火虛,由于心中之火虛也;使補腎火,心火不益,則反增上焦枯竭。
欲補腎火,則必須補心火,則水火相濟矣。
又一說,方内加白芍三兩。
又治夢遺方 蓋人病夢遺,由于腎水耗竭,上不能通于心,中不能潤于肝,下不能生于脾,以緻玉關不閉,無夢且遺。
法當大補腎,而少佐以益心、益肝、益脾之品。
方用:熟地(一兩)山萸(四錢)茯苓(三錢)生棗仁(五錢)北五味(一錢)白芍(三錢)當歸(三錢)薏仁(三錢)白術(五錢)茯神(二錢)肉桂(五分)白一劑即止,十劑不犯。
此方妙在五髒兼補,而使心腎兩交,自然魂魄甯而精竅閉矣。
陽強不倒方 此虛火炎上,而肺金之氣不能下行故耳。
若用黃柏、知母,煎湯飲之,立時消散;然自倒之元參(三兩)麥冬(三兩)肉桂(三分)水煎服此方妙在用元參以瀉腎中之火,肉桂入其宅,麥冬助肺金之氣,清肅下行,以生腎水。
水足 陽痿不舉方 陽痿而不振者,乃平日過于琢削,日洩其腎中之水,而腎中之火,亦日消也。
蓋水去而火炭,可以鑽燧而取火,以煮飯食,否則空铛安炊耶?方用:熟地(一兩)山萸(四錢)遠志(一錢)巴戟(一錢)肉苁蓉(一錢)肉桂(一煎服 癫狂方 此症多生于脾胃之虛寒,飲食入胃,不變精而變痰,痰迷心竅,遂成癫狂矣。
苟徒治痰而不人參(五錢)白術(一兩)肉桂(一錢)幹姜(一錢)白芥子(五錢)甘草(五如婦人得此症,加白芍一兩、柴胡二錢、黑栀子二錢,去肉桂,治之最神效。
治發狂見鬼方 此症乃氣虛而中痰也。
宜固其正氣,而佐以化痰之品。
方用:人參(一兩)白術(一兩)半夏(三錢)南星(三錢)附子(一錢)水煎服 治發狂不見鬼方 此是内熱之症,〔方用〕人參(三錢)白芍(三錢)半夏(三錢)南星(二錢)白芥子(一錢)黃連(二 狂症方 又方此症亦有傷寒得之者,一時之狂也,可用白虎湯以瀉火。
更有終年狂而不愈者,或持刀殺人也。
人參(一兩)白術(一兩)茯神(一兩)附子(一分)菟絲子(三錢)半夏(三此方妙在補心、脾、胃之三經,而化其痰,不去瀉火。
蓋瀉火則心氣益傷,而痰涎益盛,狂火 寒狂方 又方凡發狂罵人,未渴索飲,與水不飲者,寒症之狂也。
此必氣郁不舒,怒氣未洩,其人平日定人參(一兩)白術(五錢)茯苓(五錢)半夏(一錢)南星(一錢)附子(一錢)菖蒲(三分)柴胡(一錢)水煎服茯苓當易茯神一兩,下喉熱睡,病如失也。
治痫症方 此症忽然卧地,作羊馬牛之聲,口中吐痰如湧泉者,〔乃〕痰迷心竅,因寒而成,感痰而發人參(三錢)白術(一兩)茯神(五錢)山藥(三錢)薏仁(五錢)肉桂(一錢)附子(一前方治此症亦效。
後附丸方:人參(三兩)白術(五錢)甘草(一兩)陳皮(三錢)南星(一兩生)半夏(一兩)附子(一錢)上為末,蜜丸。
須病未發時服之,則永不再發矣。
治屍厥方 此症一時猝倒,不省人事;乃氣虛而痰迷心竅也,補氣化痰而已矣。
方用:人參(三錢)白術(五錢)半夏(三錢)南星(三錢)白芥子(一錢)附子(五分)水煎服 治屍厥方 又方 用蒼術三兩,水煎灌之,必吐。
吐後即愈。
蒼術陽藥,善能祛風,故用之有奇效。
凡見鬼者用之,更有效。
瘧疾方用遇仙丹 生大黃(六兩)槟榔(三兩)三棱(三兩)莪術(三兩)黑醜(三兩)白醜(三共為細末,水丸,櫻桃大。
如遇發日,清晨溫水化下三、四丸。
〔藥〕行後以溫米飯補之。
忌腥冷、荞面等物。
孕婦勿服。
治痢疾方 此症感濕熱而成,紅白相見,如血如膿,至危至極者。
苟用涼藥止血,熱藥攻邪,俱非善治白芍(二兩)當歸(二兩)枳殼(二錢)槟榔(二錢)甘草(二錢)滑石(三錢)蔔子(一錢)廣木香(一錢)水煎服,一、二劑收功。
此方妙在用歸、芍至二兩之多,則肝血有餘,不去克脾土,自然大腸有傳送之功化。
加之枳間,疾,痛與不痛,服之皆神效。
治痢疾方 又治痢方 當歸(一兩)黃芩(七錢)蒼術(一錢)濃樸(一錢)陳皮(一錢)大腹皮(一錢 治血痢方 血痢腹痛者,火也。
方用:歸尾(一兩)黃連(三錢)枳殼(二錢)白芍(一兩)木香(二錢)甘草(一錢)蔔子( 治痢疾腹不痛方 〔凡痢〕腹不痛者,寒也。
方用:白芍(三錢)當歸(三錢)蔔子(一錢)枳殼(一錢)槟榔(一錢)甘草(一錢)水煎服前方治壯實之人,火邪挾濕乃爾也。
〔此方治寒痢腹不痛者。
〕更有内傷勞倦、與中氣虛寒之人,脾不攝血而成血痢,當用理中湯加木香、肉桂;或〔用〕補中益氣湯加熟地、炒黑幹姜,治之而愈〔也〕。
治大便不通方 〔此症〕人以為大腸燥甚,誰知〔是〕肺氣燥乎?〔蓋〕肺燥則清肅之氣不能下行于大腸,熟地(三兩)元參(三兩)升麻(三錢)牛乳(一碗)火麻仁(一錢)水二樽,煎六分,将牛乳同調服之。
一、二劑,必大便矣。
此方不在潤大腸,而在補腎、大補肺。
夫大腸居于下流,最難獨治,必須從腎以潤之,從肺以清之,啟其上竅,則下竅自然流動通利,此下病而治上之一法也。
治實症大便不通方 大黃(五錢)歸尾(一兩)升麻(五分)蜜(半樽)水煎〔服〕此方大黃洩利,當歸以潤之,仍以為君,雖洩而不至十分猛烈,不至有亡陰之弊;況有升麻 治虛症大便不通方 凡久病之後,大便秘者,宜用此〔方〕熟地(一兩)元參(一兩)當歸(一兩)川芎(五錢)火麻仁(一錢)大黃(一 治小便不通方 膀胱之氣化不行,即小便不通。
是宜治膀胱而已矣,然而治法全不在膀胱也。
方用:人參(三錢)蓮子(三錢)茯苓(三錢)車前子(一錢)王不留(一錢)肉桂(一此方妙在用人參、肉桂,蓋膀胱必得氣化而始出。
氣化者何?必(乃)心包絡之氣也;既用參群藥;況車前子、王不留盡下洩之藥,服之而前陰有不利者乎? 治小便不通方 又方 七味地黃丸:茯苓(二錢)肉桂(一錢)熟地(一兩)山萸(四錢)澤瀉(一錢)丹皮(一錢)山藥(一錢)車前子(一錢)水煎服此方妙在不去通小便,而專治腎水,腎中有水,而膀胱之氣自然行矣。
〔蓋膀胱之開合,腎司其權也〕。
治大小便不通方 方用:油頭發燒灰研末,用三指一撚,入半樽熱水中。
飲之立通。
又一方用:蜜(一盅)皮硝(一盅,兩)大黃(一錢)黃酒(一盅)煎至一處,溫服甚效。
此一方最簡。
火邪内傷辨 此辨痢症之血色也。
如火邪之血,色必鮮紅,脈必洪緩,口必渴而飲冷水,小便必澀而赤濁喜飲後又附記“治痢神方”:罂粟殼(七顆)陳桔皮(七片)烏梅(七個)皆如常法,而甘草(七寸,炙其半)生姜(七片,煨其半)黑豆(四十九粒,炒其半)用井水一大碗,加小罐内,文武火熟煮而飲,一服痛止,再服 治瀉奇方 有一日瀉五、六十行者,傾腸而出,完谷不化,糞門腫痛,如火之熱,苟無以救之,必緻立亡,〔方〕宜截瀉湯:薏仁(二兩)澤瀉(二錢)人參(三錢)白芍(二兩)車前子(一兩)黃連(五 治水瀉方 白術(一兩)車前子(五錢)水煎服此方補腎健脾,利水去濕,〔治洩〕神效。
又治火瀉方 火瀉,完谷不化,飲食下喉即出,晝夜有瀉數十次者,甚至有百次者,人皆知為熱也。
然而出也論其勢之急迫,似乎宜治其标;然治其标,不能使火之驟降,必須急補腎中之水,使火有可居之地,而後不至于上騰,方宜用:熟地(三兩)山萸(一兩)甘草(一兩)茯苓(一兩)車前子(一兩)白芍(三此方乃補腎之藥,非止瀉之藥;然而止瀉之妙,捷于桴鼓矣。
神妙方。
又治久瀉方 此症乃純是下清水,非言下利也。
利無止法,豈瀉水亦無止法乎?故人患水瀉者,急宜止遏白術(五錢)茯苓(三錢)吳茱萸(五分)棗仁(一錢)車前子(一錢)北五味(一 治腰痛方 〔腰〕痛而不能俯者,濕氣也。
方用:柴胡(一錢)澤瀉(一錢)豬苓(一錢)防己(二錢)白芥子(一錢)白術(五此方妙在入腎而去濕,不是入腎而補水。
初痛者,一、二劑可以奏功;日久者,必多服為妙〔腰〕痛而不能直者,風寒也。
方用逍遙散加防己二錢,一劑可愈。
若日久者,當加杜仲一又丸方付(附)杜仲(一兩,鹽炒)破故紙(五錢,鹽炒)熟地(三兩)白術(三兩)胡桃仁(二錢)共為末,蜜丸。
每日空心,白水送下一兩,服畢自愈。
〔如未痊愈,再服一料可愈〕。
治腰痛方 又方 凡腰痛不止,腎經之病,乃脾濕之故。
〔方用〕白術(四兩)薏仁(三兩)芡實(二兩)水六碗,煎一碗,一氣飲之。
此方治夢遺之症,亦神效。
背骨痛方 此症乃腎水虛耗,不能上潤于腦,則河車之路,幹澀而難行,故作痛矣。
方用:黃(一兩)熟地(一兩)白術(五錢)山萸(四錢)北五味(一錢)茯苓(三此方補氣補水,去濕去風,潤筋滋骨,何痛之不愈哉? 腰腿痛筋骨痛方 方用養血湯:當歸(一錢)生地(一錢)肉桂(一錢)牛膝(一錢)杜仲(一錢)破故紙(一錢)桃仁(二個)土茯 又腰痛至足亦痛方 黃(八兩)防風(五錢)薏仁(五兩)杜仲(一兩)車前子(三錢)茯苓(五水十碗,煎二沸,取汁二碗,入酒内,一醉而愈。
腰足痛,明系是腎虛而氣衰,更加之濕,茯苓 腿痛症 〔此症〕身不離床褥,伛偻之狀可掬,乃寒濕之氣侵之也。
方用:白術(五錢)芡實(三錢)茯苓(一兩)肉桂(一錢)萆(一兩)杜仲(三錢)日日服之,不必改方,久之自奏大功。
兩臂與肩膊痛方 此手經之病,肝氣之郁也。
方用:當歸(三兩)白芍(三兩)柴胡(五錢)陳皮(五錢)白芥子(三錢)羌活(三錢)半夏(三錢)秦艽(三錢)附子(一錢)水六碗,煎三沸,取汁,入黃酒内,服之。
一醉而愈。
此方妙在用白芍為君,以平肝木,不來侮胃。
而羌活、柴胡又去風,直走手經之上;秦艽亦痰不留;更得附子無經不達,而其痛如失也。
腳氣方 今人以五苓散去濕,亦是正理;然不能上升而盡去其濕也。
必須提其氣,而水可散也。
方用:人參(三錢)白術(三錢)黃(一兩)防風(一錢)薏苡仁(五錢)肉桂(一煎服此方乃去濕之聖藥。
防風用于黃之中,已足提氣而去濕;又助之柴胡舒氣,則氣自升騰,氣效者乎 足弱方 此病不能步履,人以為腎水之虛,而不但此也,〔乃〕由于氣虛不能運動耳。
方用補中益氣牛膝(三錢)石斛(五錢)黃(一兩)人參(三錢)〔水煎服〕 手足痛方 手足,肝之分野。
而人乃以為脾經之熱,不知散肝木之郁結,而手足之痛自去。
方用“逍遙栀子(三錢)半夏(二錢)白芥子(二錢)水煎服二劑則痛如失。
蓋肝木作祟,則脾不敢當其鋒,氣散于四肢,結而不伸,所以作楚。
今平其 胸背手足頸項腰膝痛方 筋骨牽引,坐卧不得,時時走易不定,此是痰涎,伏在心膈上下變為痰。
或令人頭痛,夜間 風寒濕合病治方 風寒濕三氣,合而成疾,客于皮膚肌肉之間,或疼或麻木。
牛皮膠(二兩)天南星(五錢,研)生姜汁(共熬膏,攤貼。
)後用熱鞋底子熨之。
再加羌活、乳香、沒藥末,更妙。
治諸痛方 手痛、足痛、心腹痛……,一身而衆處皆痛,将何以治?治肝為主。
蓋肝氣一舒,諸痛自愈柴胡(一錢)陳皮(一錢)栀子(一錢)白芍(五錢)薏苡仁(五錢)茯苓(五錢)當歸(此方逍遙散之變化也,舒肝而又去濕去火,治一經而諸經無不奏功矣。
治手麻木方 此乃氣虛而寒濕中之,如其不治,三年後必中大風。
方用:白術(五錢)黃(五錢)防風(五分)陳皮(五分)桂枝(五分)甘草(一兩)水煎服十指皆麻,并面目失色,此亦氣虛也。
以補中益氣湯加木香、麥冬、香附、羌活、烏藥、防 治手足麻木方 用四物湯加:人參白術茯苓陳皮半夏桂枝柴胡羌活防風秦艽牛膝炙草姜棗凡麻木是濕痰死血也,用四物湯加:陳皮、半夏、茯苓、桃仁、紅花、白芥子、甘草,水煎 治腿麻木沉重方 用導氣湯:黃(二錢)甘草(一錢半)青皮(一錢)升麻(五分)柴胡(五分)五味子(三十粒)歸甚效。
治腿麻木沉重方 又方 治兩手麻木,四肢困倦,怠惰嗜卧。
〔此〕乃熱傷元氣也,宜用人參益氣湯:人參(一錢)黃(二錢)甘草(一錢)炙草(五分)五味子(三十粒)柴胡(七分)白芍(七分)升麻(五分)姜(三片)棗(二枚)水煎熱服。
治腿麻木沉重方 又方 治渾身麻木不仁,及兩目羞明怕日,眼澀難開,視化昏花;睛痛亦治。
方名神效黃湯:黃(一錢)陳皮(五分)人參(八分)白芍(一錢)蔓荊子(二分)炙甘草(四如有熱,加黃柏(三分)。
治左脅痛方 左脅痛,肝經受邪也。
方用:黃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