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之生氣者,當更能略有益于人氣也,有氣則靈,故能屈曲而旁達也。

    海藏雲:妊娠蓄血,忌抵當、桃仁,隻以大黃合四物服之,則母子俱可無損而病愈。

    以胎倚血養,故不得以虻、蛭破血太急也。

    然胎亦借大氣舉之,若氣虛者,又不如抵當、桃仁加補氣藥之為穩矣。

     卷五 方藥類 大黃瀉心湯是實則瀉子法 《難經》雲:虛則補母,實則瀉子。

    此亦互文見義,以明補瀉有活法,不必專執本髒也。

    故常有實瀉母而虛補子者。

    仲景瀉心湯中用大黃,卻确是實則瀉子之義。

    是火為土壅,濕熱菀結胸中,緻火氣不能遂其升降之用,發為喘滿痞結者也。

    補瀉母子,是因本髒不可直補直瀉,而委曲求全之法也。

    凡病須補瀉兼到者,不能一髒而兩施補瀉也,則權母子而分施之。

     卷五 方藥類 燥屎與宿食用藥不同 燥屎為津液耗虛,腸胃枯結,而屎不得下,是陽之有餘、陰之不足也;宿食為胃有寒濕,水谷久停不化,是陰之有餘、陽之不足也。

    故仲景用承氣治燥屎,以芒硝清熱,大黃潤燥,而以枳、樸推其氣使之下行。

    若宿食不得熟腐,必以幹姜、豆蔻、山楂、麥芽溫而化之矣。

    近醫燥屎、宿食不分,每以山楂、麥芽治燥屎,緻愈堅而不得下;以大黃,芒硝下宿食,每緻洞洩完谷,陽脫而死。

    此等淺證,尚不能辨治,何以醫為?東垣以大便秘結,為血中伏火。

    此指常秘者言。

    又有卒秘于春分前後者,亦多因肝陽初升,伏火乍動所緻。

    若卒秘于秋分前後,或夏月久旱暑盛之時,則多屬肺氣虛燥之故。

    暑燥既已開洩肺氣,而汗多又傷津液,加以口鼻呼吸亢氣,遂緻肺氣不足以下降,津液不足以濡潤大腸,是為肺移燥于大腸,與血中伏火無涉。

    吾每以沙參、蒌根各用兩許投之,其效甚捷,不待用血藥也。

     卷五 方藥類 小兒乳食停滞 小兒乳滞,或夾食,或夾風寒。

    乳為血質,非尋常藥力所能攻。

    古人用砂、巴豆,其意深矣。

    今人不敢用,吾每重用桃仁、山楂于劑中,取效甚捷;甚者加槟榔、牽牛,無不應手。

     乃有不但不敢用槟榔、牽牛,并譏山楂、桃仁之峻,非小兒弱質所能勝者。

    然則吾以山楂、桃仁殺人之小兒,不亦多矣乎?有面滞者,加杏仁。

    且吾家小兒,一遇夾食,即用京都萬應散,此乃錢氏方,内有牽牛、巴豆、輕粉、朱砂,每用辄效,未見有損。

    嗚呼!小兒元氣幾何,若不認證真切,峻藥急治,而畏怯嘗試,遷延日久,元氣漓矣,即神丹其能救耶?人謂小兒髒腑弱,不堪峻藥之攻刷,吾亦謂小兒髒腑弱,不堪久病之蹂躏也。

    隻在認證真而已,認證不真,無論峻藥平藥,皆能殺人。

     卷五 方藥類 金銀薄荷湯下、金銀花薄荷湯下、金銀箔 錢仲陽《小兒直訣》方中,涼驚丸、五色丸後,有金銀薄荷湯下之文。

    他書引此,每于金銀下加“花”字。

    《绛雪園古方選注》真珍圓下,有金銀花薄荷湯下。

    此方出許叔微《本事方》,原書并無“花”字,是“花”字之為妄增無疑矣。

    凡此等方,皆治小兒驚痫,與大人痰厥諸病,金銀之氣,能鎮肝逆,薄荷之氣,辛散通絡,義本昭然,于“花”何與耶?又《顱囟經》治驚牛黃丸方下有雲:加金銀箔五片。

    考“箔”“薄”古通用,故敗脈之象,有如懸薄,即謂寬散如簾箔之懸也。

    況金銀箔更因其形體之薄而立名,其通用更不僅音之相近矣。

     竊恐錢、許方中,不但“花”字衍文,即“荷”字亦恐後人附會妄增耳!第相沿已久,不敢定斥為誤,姑論而存之。

     後閱一年,得讀《全幼心鑒》,書中極論金銀入藥之誤,謂薄荷家園葉小者,名金銀薄荷,“銀”字誤也。

    此說雖異,而用意正與予同,是讀書細心者也。

    存以參考。

     卷五 方藥類 娑羅果 近有以娑羅果治心胃痛甚效。

    其形如栗,外有粗皮,故俗或名天師栗。

    此物來自西域,古方少用,本草不載,惟近人趙恕軒《本草綱目拾遺》載之,亦僅言治胃痛心疾而已。

    嗣讀《肘後方》藥子一物方,所言形象、制法、主治,一一皆與娑羅果合,且言婆羅門,胡名那疏樹子,是字音正相近矣。

    其主治于心腹痛外,更治宿食不消,癰疽疔腫,毒箭蛇螫、射工諸毒入腹,難産及惡露不止、不下,帶下,齲齒各證,外敷内服,均無不效。

    中國謂之藥子,去外粗皮,取中仁,研細末用。

    《千金方》第九卷,治瘟疫,以藥子二枚,研末,水服。

    是皆前人之所未考也。

    娑羅樹,今京都西山卧佛寺有之。

     卷五 方藥類 小柴胡非治瘧正方 世莫不以柴胡為治瘧正藥者,以小柴胡湯能治寒熱往來之證也。

    予嘗深思此方,乃治寒熱往來之方,非治瘧之正方也。

    《金匮》以此方去半夏,加栝蒌,以治瘧發而渴者。

    又曰:亦治勞瘧。

    其大旨可見矣。

    蓋瘧之正病,乃寒濕傷于太陽,暑熱傷于太陰,二氣交争于脊膂膜原之間而發也,其治宜九味羌活加味。

    又有瘅瘧,經謂陰氣獨絕,陽氣孤行,此暑盛于内,微寒束于外,津液耗竭而作也,治宜白虎湯加味。

    二者一寒一熱,皆邪盛之正瘧也。

    小柴胡方中藥味,是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