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結氣,似于證無甚相違,而不知腰臍無結,而忽利之,是欲虛其地以受邪,邪将固結腰臍,上下格拒,腎陽因之撲滅矣。
且甘苦能堅能升,津液不得流通,氣機為之升提,即有礙于桂枝、細辛之功用也。
故吾以為凡遇上吐、下瀉,以及以腹急痛、痧脹轉筋、暈眩颠仆之急病,又或幹嘔、噎隔、哕呃之危病,皆以慎用白術為宜。
前人謂:動氣難診于脈,當問而知之,亦不盡然。
其脈當是圓疾如豆,丸丸不去,時上馳如矢也。
按:動氣皆因氣行有阻,沖激而然。
其動有微有甚,總是中熱下寒,腎寒肝熱,加以上有寒閉,其情更急。
凡痰飲停積,以及素患疝瘕,時時沖動者,隻是升氣相礙也。
若誤汗、誤下、誤吐,緻氣從少腹上沖者,則防暴脫矣。
若久病陽微,腎氣上越者,其勢更難挽回。
前人指為肝腎氣絕,陰邪上犯,故動氣之暴發而危者,總由腎陽驟熄,水精不能四布,寒極化燥,如水成冰,其氣上逆,直欲淩犯君火之位故也。
人身亦如六合,此時地與四維,氣皆閉塞,隻得一線直上。
辛能開腠理,通氣,緻津液,故重用桂枝、細辛以開之。
白術之忌,蓋惡其澀津升氣也;汗、吐、下之禁,蓋惡其傷津損氣也。
又按:齒暴長,為髓溢,濃飲術汁即消。
魏玉橫謂:此即術消腎氣之證。
非也。
齒暴長者,肝腎濕熱太盛,火郁風生,故靜者動也。
術能收攝濕邪,培土鎮風,風定,故齒複其堅靜之本體矣。
是鎮肝也,非消腎也。
卷五 方藥類 調經安胎同藥之誤 世傳佛手散一方,即當歸、川芎二味,謂專治胎動不安,生胎能安,死胎能下,将産又能催生,妊婦常服,可免半産。
餘十年前,即疑其理,無如世醫莫不信用,即名醫如陳修園書中,亦盛稱之,且間有用之得效者。
然餘究隻敢用以催生,屢施有驗,未嘗肯用以安胎也。
嗣讀某名家書,極論世以調經之藥安胎之謬,為禍甚烈,乃私幸先得我心矣。
近日目睹其禍,爰取而論之。
夫安胎本無定藥,亦視其婦之體質而已。
既孕之後,體質無非血氣之寒熱虛實兩途,故丹溪謂:白術、黃芩為安胎之聖藥者,亦舉此以明虛寒、實熱之兩大端耳!然寒亦有實,熱亦有虛,總須辨明氣血為要。
若氣寒血實,附子、桂枝可并用,以溫氣而行血氣;氣寒血虛,當歸、川芎可并用,以行氣而補血也。
若氣熱血實,則不免有脹滿沖激之虞矣,而可複以芎、歸助熱而增實乎?氣虛血熱,更不免騰沸躁擾,緩縱不任而下堕矣,而可複以芎、歸耗氣而溫血乎?故氣虛血熱胎動下漏者,急用甘寒、苦寒,助以補氣生津,使血定而筋堅,力能兜舉,其勢漸緩;再看有無凝血,于補氣清熱劑中,略佐行瘀,便萬全矣。
蓋人之子宮,萬筋所細結也;筋熱則縱弛,寒則堅強。
太寒則筋急,而兜裹不密,氣散血漏;太熱則筋弛而兜裹無力,亦氣散血漏。
今人之體,虛熱居多,故孕後脈多洪滑數疾;若太滑或按之即芤者,多堕,以其氣熱而血虛也。
餘于婦科經産,深佩孫真人之訓,頗切講求,用藥不拘成例,總從氣血、寒熱、虛實六字上着想,而于脈象上定其真假,故病無遁情,治未或誤也。
古人以桂枝湯為妊娠主方,今人以四物湯為妊娠主方,真古今人識力不相及也。
至謂胎産百病,均以四物加味,極謬之談,而百口稱述,殊不可解。
餘見妊婦、産婦外感,緻成勞損者,皆此方加味之所緻也。
卷五 方藥類 桔梗不能升散 李東垣謂:桔梗為藥中舟楫,能載諸藥上浮于至高之分。
當時未曾分明甘、苦,而推其功用,則當屬于甘者;若苦梗洩肺,是能洩至高之氣,不能升氣于至高也。
近日着本草者,列其說于苦桔梗條内,謬矣。
甜桔梗味甘而靜,能升發胃氣,故能解百藥毒,與葛根相近。
後人又謂桔梗能開肺發表。
此則甘、苦皆無此功。
且諸書并明言咳嗽以苦梗開之,何也?彼蓋見苦梗中挾辛膻之氣也,而孰知其辛不敵苦耶!故徐靈胎謂:外感作咳,用桔梗、麥冬清肺,便成勞損。
可稱偉論! 卷五 方藥類 仲景抵當湯丸大黃蟲丸 時醫無術,不議病而議藥,無問病之輕重,但見藥力之稍峻者,遂避之如虎,而不察其所為峻者,果何在也?故病之當用攻者,輕則桃仁、桑皮,重則大黃、芒硝,再重則甯用牽牛、巴豆,而所謂蟲,虻蟲、水蛭、蛴螬,則斷斷乎不敢一試。
何者?其認病、認藥皆不真,故但取輕者以模棱了事也。
誤人性命,豈淺鮮耶!夫牽牛、巴豆等藥,直行而破氣,能推蕩腸胃有形之渣滓,而不能從容旁滲于經絡曲折之區,以疏其瘀塞也。
故血痹之在經絡髒腑深曲之處者,非抵當輩斷不為功,而誤用硝、黃、牽牛、巴豆,直行破氣,是誅伐無過矣。
且血痹而破其氣,氣虛而血不愈痹耶?世之樂彼而惡此者,亦曰虻蟲、水蛭有毒耳?牽牛、巴豆獨無毒耶?竊以狂夫一得,為天下正告之曰:牽牛、巴豆破氣而兼能破血者也,其行直而速,病在腸胃直道之中,而未及四滲,則以此下之愈矣;若血絡屈曲,俱有瘀滞,非虻、蛭之橫行而緩者不能達也。
虻、蛭止攻血,略無傷于氣,且其體為蠕動之物,是本具天地
且甘苦能堅能升,津液不得流通,氣機為之升提,即有礙于桂枝、細辛之功用也。
故吾以為凡遇上吐、下瀉,以及以腹急痛、痧脹轉筋、暈眩颠仆之急病,又或幹嘔、噎隔、哕呃之危病,皆以慎用白術為宜。
前人謂:動氣難診于脈,當問而知之,亦不盡然。
其脈當是圓疾如豆,丸丸不去,時上馳如矢也。
按:動氣皆因氣行有阻,沖激而然。
其動有微有甚,總是中熱下寒,腎寒肝熱,加以上有寒閉,其情更急。
凡痰飲停積,以及素患疝瘕,時時沖動者,隻是升氣相礙也。
若誤汗、誤下、誤吐,緻氣從少腹上沖者,則防暴脫矣。
若久病陽微,腎氣上越者,其勢更難挽回。
前人指為肝腎氣絕,陰邪上犯,故動氣之暴發而危者,總由腎陽驟熄,水精不能四布,寒極化燥,如水成冰,其氣上逆,直欲淩犯君火之位故也。
人身亦如六合,此時地與四維,氣皆閉塞,隻得一線直上。
辛能開腠理,通氣,緻津液,故重用桂枝、細辛以開之。
白術之忌,蓋惡其澀津升氣也;汗、吐、下之禁,蓋惡其傷津損氣也。
又按:齒暴長,為髓溢,濃飲術汁即消。
魏玉橫謂:此即術消腎氣之證。
非也。
齒暴長者,肝腎濕熱太盛,火郁風生,故靜者動也。
術能收攝濕邪,培土鎮風,風定,故齒複其堅靜之本體矣。
是鎮肝也,非消腎也。
卷五 方藥類 調經安胎同藥之誤 世傳佛手散一方,即當歸、川芎二味,謂專治胎動不安,生胎能安,死胎能下,将産又能催生,妊婦常服,可免半産。
餘十年前,即疑其理,無如世醫莫不信用,即名醫如陳修園書中,亦盛稱之,且間有用之得效者。
然餘究隻敢用以催生,屢施有驗,未嘗肯用以安胎也。
嗣讀某名家書,極論世以調經之藥安胎之謬,為禍甚烈,乃私幸先得我心矣。
近日目睹其禍,爰取而論之。
夫安胎本無定藥,亦視其婦之體質而已。
既孕之後,體質無非血氣之寒熱虛實兩途,故丹溪謂:白術、黃芩為安胎之聖藥者,亦舉此以明虛寒、實熱之兩大端耳!然寒亦有實,熱亦有虛,總須辨明氣血為要。
若氣寒血實,附子、桂枝可并用,以溫氣而行血氣;氣寒血虛,當歸、川芎可并用,以行氣而補血也。
若氣熱血實,則不免有脹滿沖激之虞矣,而可複以芎、歸助熱而增實乎?氣虛血熱,更不免騰沸躁擾,緩縱不任而下堕矣,而可複以芎、歸耗氣而溫血乎?故氣虛血熱胎動下漏者,急用甘寒、苦寒,助以補氣生津,使血定而筋堅,力能兜舉,其勢漸緩;再看有無凝血,于補氣清熱劑中,略佐行瘀,便萬全矣。
蓋人之子宮,萬筋所細結也;筋熱則縱弛,寒則堅強。
太寒則筋急,而兜裹不密,氣散血漏;太熱則筋弛而兜裹無力,亦氣散血漏。
今人之體,虛熱居多,故孕後脈多洪滑數疾;若太滑或按之即芤者,多堕,以其氣熱而血虛也。
餘于婦科經産,深佩孫真人之訓,頗切講求,用藥不拘成例,總從氣血、寒熱、虛實六字上着想,而于脈象上定其真假,故病無遁情,治未或誤也。
古人以桂枝湯為妊娠主方,今人以四物湯為妊娠主方,真古今人識力不相及也。
至謂胎産百病,均以四物加味,極謬之談,而百口稱述,殊不可解。
餘見妊婦、産婦外感,緻成勞損者,皆此方加味之所緻也。
卷五 方藥類 桔梗不能升散 李東垣謂:桔梗為藥中舟楫,能載諸藥上浮于至高之分。
當時未曾分明甘、苦,而推其功用,則當屬于甘者;若苦梗洩肺,是能洩至高之氣,不能升氣于至高也。
近日着本草者,列其說于苦桔梗條内,謬矣。
甜桔梗味甘而靜,能升發胃氣,故能解百藥毒,與葛根相近。
後人又謂桔梗能開肺發表。
此則甘、苦皆無此功。
且諸書并明言咳嗽以苦梗開之,何也?彼蓋見苦梗中挾辛膻之氣也,而孰知其辛不敵苦耶!故徐靈胎謂:外感作咳,用桔梗、麥冬清肺,便成勞損。
可稱偉論! 卷五 方藥類 仲景抵當湯丸大黃蟲丸 時醫無術,不議病而議藥,無問病之輕重,但見藥力之稍峻者,遂避之如虎,而不察其所為峻者,果何在也?故病之當用攻者,輕則桃仁、桑皮,重則大黃、芒硝,再重則甯用牽牛、巴豆,而所謂蟲,虻蟲、水蛭、蛴螬,則斷斷乎不敢一試。
何者?其認病、認藥皆不真,故但取輕者以模棱了事也。
誤人性命,豈淺鮮耶!夫牽牛、巴豆等藥,直行而破氣,能推蕩腸胃有形之渣滓,而不能從容旁滲于經絡曲折之區,以疏其瘀塞也。
故血痹之在經絡髒腑深曲之處者,非抵當輩斷不為功,而誤用硝、黃、牽牛、巴豆,直行破氣,是誅伐無過矣。
且血痹而破其氣,氣虛而血不愈痹耶?世之樂彼而惡此者,亦曰虻蟲、水蛭有毒耳?牽牛、巴豆獨無毒耶?竊以狂夫一得,為天下正告之曰:牽牛、巴豆破氣而兼能破血者也,其行直而速,病在腸胃直道之中,而未及四滲,則以此下之愈矣;若血絡屈曲,俱有瘀滞,非虻、蛭之橫行而緩者不能達也。
虻、蛭止攻血,略無傷于氣,且其體為蠕動之物,是本具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