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陽真人内傳
關燈
小
中
大
馬季主,受《石精金光藏景化形》。
乃登大庭山,遇劉子先,受《七變神法》。
乃登都廣,登建木,遇谷希子,受黃氣之法、太空之術、陽精三道之要。
乃登桐栢山,遇王喬,受《素奏丹符》。
乃登太華山,遇南嶽赤松子,受《上元真書》。
乃登太冥山,遇九老仙都君,受《黃水月華四真法》。
乃至合梨山,遇皇人,受《八素真人經》、《太上隐書》。
乃登景山,遇黃台萬畢先生,受《九真中經》。
乃登玄龍羽野,遇玉童十人、九氣丈人,得《白羽紫蓋服黃水月華法》。
乃到桑林,登扶廣山,遇青真小童君,受《金書秘字》。
乃退南行朱火,登丹陵山,遇龔仲陽,受《仙忌真記》。
乃西遊登空山,見無英君西洞房中。
無英君處其左,白元君處其右,黃老君處其中。
無英君被服金精之錦,朱碧玉绫之袍,光赤朝霞,流景曜天,腰太上靈氣之章,佩九章祛邪之策,着翠上紫龍之冠,蓋太玄丹靈上元赤子之祖父也。
左運青宮之氣,氣灌萬神,乃未有天地,先自虛空而生矣。
白元君被服丹玉之錦、雲羅重袍,白光内朱,流景參天,垂晖映神,玄黃徹虛,腰太上靈精之章,佩玄元攝魔之策,着招龍造冠,蓋玉房雲庭上元赤子之父。
右夾皓清之室,朝運生者也。
中央黃老君是太極四真王之師老矣。
上攝九天,中遊昆侖,黃阙來其外,紫戶在其内,下與二君入人洞房,員三寸,威儀具焉。
夫至思神見,得為真人。
若見白元,得為下真,壽三千。
若見無英,得為中真,壽萬年。
若見黃老,與天相傾,上為真人,列名金台。
君既見之,乃再拜頓首,乞丐上真要訣。
黃老君曰#7:可還視子洞房中。
君乃暝目内視,良久果見洞房之中有二大神:無英、白元君也,被服狀如在空山中者。
黃老君笑而言:微乎探哉!子用意思之精也,此白日升天之道。
子還登常山,授子上真之道。
君乃還登常山石室中,齋戒念道,複積九十餘年中,無英君、黃老君遂便授之《大洞真經》三十九篇。
有玉童二十一人、玉女二十一人,皆侍直燒香。
晝夜習之,積十一年,遂乘雲駕龍,白日升天,上詣太微宮,受書為紫陽真人,佩黃旄之節、八威之策,帶流金之鈴,服自然之衣,食玉醴之給,飲金液之漿,治葛衍山金庭銅城,所謂紫陽宮也。
紫陽有八真人,君處其右,一月三登昆侖,一朝太微帝君。
以蟠冢為紫陽别宮,所謂洞庭潛宮也。
蟠冢山有洞穴,潛行通王屋清虛小有天,亦潛通闱風也。
真人曰:天無謂之空,山無謂之洞,人無謂之房也。
山腹中空虛,是為洞庭。
人頭中空虛,是為洞房。
是以真人處天,處山、處人,入無間,以黍米容蓬萊山,包括六合,天地不能載焉。
唯精思存真,守三宮,朝一神,勤苦念之,必見元英、白元、黃老在洞房焉。
雲車羽蓋既來,便成真人。
先守三一,乃可遊遨名山,尋西眼洞房也。
此要言矣。
真人周君曰:諸應得仙道,皆先百過小試之,皆過,仙人所保舉者,乃劫三官乞除罪名,下太山除死籍,度名仙府。
仙府乃十二大試,太極真人下臨之。
上過為上仙,中過為地仙,下過白日屍解。
都不過者,不失屍解也。
屍解,土下主者耳,不得稱仙也。
蘇子玄後亦被玄洲召為真命上卿,一日一於陳留乘雲車,縿龍虎,侍者羽蓋而升天也。
同時多有見者,冉冉西北升,良久雲氣覆之,遂絕。
教周君守三一法,靈妙之言,近二百事。
涓子即子玄之師。
涓子似齋人,少好餌木,接食其精,精思感天,後釣於河澤,見束海小童語之日:釣得鯉者剖之。
後果得而剖魚腹,獲金阙帝君守三元真一之法,於是遂隐於蠹山,能緻風雨。
學道在世二千七百年,一日一告人雲:被大微召補仙公,遂去而不知所終矣。
語子玄日:鬥中三一,宜以節日祀之,為二十年三一見矣,見則長生成仙。
家有三一,長生不滅。
能存三一,名上玉劄。
能存洞房,與天相望。
能存三元,上為真仙。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所以乘雲迅龍,周行九天者,皇洞房三元真一之事也。
吾食木精三百年,服氣五百年,精思六百年,守三一三百年,守洞房六百年,,守玄丹五百年,周遊名山,看望八海,徊遊五嶽,休息洞室,樂林草之垂條,聽烏獸之相繳,川漬吐精,丘陵蓊郁,百物之秀,寒暑之節,弋釣長流,遨遊玄濑,靜心山岫,念真養氣,呼召六丁,玉女見衛,展轉六合,無所不逮,守形思仙二千七百餘歲,實樂中仙,不營當世。
今卒被召,請從此别。
雲涓子是臨去之時着書與子玄别。
玄丹者泥丸也,其義出《太上素靈經》。
守三一得為地仙,守洞房得為真人,守玄丹升太微宮也。
勤而行之,自得此書。
此言信矣。
非賢慎洩之。
真人之言:不得見太平,有志道而隐者,可示此書耳。
子其慎之,甯勿宣。
摹召法主本,本是晉隆安三年太歲己亥正月七日甲子書畢。
又注雲:周君後漢元鳳元年太歲辛醜七月五日己卯生,到元康元年太歲丙辰師蘇君受三一貞白條例,雲有三千四百八十八字,今數有三千四百八十九字,不知何字是長,不容辄試。
周君所受道真書目錄 《金阙帝君守三元真一法》,東海小童
乃登大庭山,遇劉子先,受《七變神法》。
乃登都廣,登建木,遇谷希子,受黃氣之法、太空之術、陽精三道之要。
乃登桐栢山,遇王喬,受《素奏丹符》。
乃登太華山,遇南嶽赤松子,受《上元真書》。
乃登太冥山,遇九老仙都君,受《黃水月華四真法》。
乃至合梨山,遇皇人,受《八素真人經》、《太上隐書》。
乃登景山,遇黃台萬畢先生,受《九真中經》。
乃登玄龍羽野,遇玉童十人、九氣丈人,得《白羽紫蓋服黃水月華法》。
乃到桑林,登扶廣山,遇青真小童君,受《金書秘字》。
乃退南行朱火,登丹陵山,遇龔仲陽,受《仙忌真記》。
乃西遊登空山,見無英君西洞房中。
無英君處其左,白元君處其右,黃老君處其中。
無英君被服金精之錦,朱碧玉绫之袍,光赤朝霞,流景曜天,腰太上靈氣之章,佩九章祛邪之策,着翠上紫龍之冠,蓋太玄丹靈上元赤子之祖父也。
左運青宮之氣,氣灌萬神,乃未有天地,先自虛空而生矣。
白元君被服丹玉之錦、雲羅重袍,白光内朱,流景參天,垂晖映神,玄黃徹虛,腰太上靈精之章,佩玄元攝魔之策,着招龍造冠,蓋玉房雲庭上元赤子之父。
右夾皓清之室,朝運生者也。
中央黃老君是太極四真王之師老矣。
上攝九天,中遊昆侖,黃阙來其外,紫戶在其内,下與二君入人洞房,員三寸,威儀具焉。
夫至思神見,得為真人。
若見白元,得為下真,壽三千。
若見無英,得為中真,壽萬年。
若見黃老,與天相傾,上為真人,列名金台。
君既見之,乃再拜頓首,乞丐上真要訣。
黃老君曰#7:可還視子洞房中。
君乃暝目内視,良久果見洞房之中有二大神:無英、白元君也,被服狀如在空山中者。
黃老君笑而言:微乎探哉!子用意思之精也,此白日升天之道。
子還登常山,授子上真之道。
君乃還登常山石室中,齋戒念道,複積九十餘年中,無英君、黃老君遂便授之《大洞真經》三十九篇。
有玉童二十一人、玉女二十一人,皆侍直燒香。
晝夜習之,積十一年,遂乘雲駕龍,白日升天,上詣太微宮,受書為紫陽真人,佩黃旄之節、八威之策,帶流金之鈴,服自然之衣,食玉醴之給,飲金液之漿,治葛衍山金庭銅城,所謂紫陽宮也。
紫陽有八真人,君處其右,一月三登昆侖,一朝太微帝君。
以蟠冢為紫陽别宮,所謂洞庭潛宮也。
蟠冢山有洞穴,潛行通王屋清虛小有天,亦潛通闱風也。
真人曰:天無謂之空,山無謂之洞,人無謂之房也。
山腹中空虛,是為洞庭。
人頭中空虛,是為洞房。
是以真人處天,處山、處人,入無間,以黍米容蓬萊山,包括六合,天地不能載焉。
唯精思存真,守三宮,朝一神,勤苦念之,必見元英、白元、黃老在洞房焉。
雲車羽蓋既來,便成真人。
先守三一,乃可遊遨名山,尋西眼洞房也。
此要言矣。
真人周君曰:諸應得仙道,皆先百過小試之,皆過,仙人所保舉者,乃劫三官乞除罪名,下太山除死籍,度名仙府。
仙府乃十二大試,太極真人下臨之。
上過為上仙,中過為地仙,下過白日屍解。
都不過者,不失屍解也。
屍解,土下主者耳,不得稱仙也。
蘇子玄後亦被玄洲召為真命上卿,一日一於陳留乘雲車,縿龍虎,侍者羽蓋而升天也。
同時多有見者,冉冉西北升,良久雲氣覆之,遂絕。
教周君守三一法,靈妙之言,近二百事。
涓子即子玄之師。
涓子似齋人,少好餌木,接食其精,精思感天,後釣於河澤,見束海小童語之日:釣得鯉者剖之。
後果得而剖魚腹,獲金阙帝君守三元真一之法,於是遂隐於蠹山,能緻風雨。
學道在世二千七百年,一日一告人雲:被大微召補仙公,遂去而不知所終矣。
語子玄日:鬥中三一,宜以節日祀之,為二十年三一見矣,見則長生成仙。
家有三一,長生不滅。
能存三一,名上玉劄。
能存洞房,與天相望。
能存三元,上為真仙。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所以乘雲迅龍,周行九天者,皇洞房三元真一之事也。
吾食木精三百年,服氣五百年,精思六百年,守三一三百年,守洞房六百年,,守玄丹五百年,周遊名山,看望八海,徊遊五嶽,休息洞室,樂林草之垂條,聽烏獸之相繳,川漬吐精,丘陵蓊郁,百物之秀,寒暑之節,弋釣長流,遨遊玄濑,靜心山岫,念真養氣,呼召六丁,玉女見衛,展轉六合,無所不逮,守形思仙二千七百餘歲,實樂中仙,不營當世。
今卒被召,請從此别。
雲涓子是臨去之時着書與子玄别。
玄丹者泥丸也,其義出《太上素靈經》。
守三一得為地仙,守洞房得為真人,守玄丹升太微宮也。
勤而行之,自得此書。
此言信矣。
非賢慎洩之。
真人之言:不得見太平,有志道而隐者,可示此書耳。
子其慎之,甯勿宣。
摹召法主本,本是晉隆安三年太歲己亥正月七日甲子書畢。
又注雲:周君後漢元鳳元年太歲辛醜七月五日己卯生,到元康元年太歲丙辰師蘇君受三一貞白條例,雲有三千四百八十八字,今數有三千四百八十九字,不知何字是長,不容辄試。
周君所受道真書目錄 《金阙帝君守三元真一法》,東海小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