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二 (産後門)
關燈
小
中
大
方
芎當歸芍藥(等分)
上咀,每服四錢。
水盞半,煮取七分,出滓,無時熱服。
熟幹地黃散 治産後崩中,頭目旋運,神思昏迷,四肢煩亂,不知人事。
熟幹地黃散。
熟幹地黃伏龍肝黃芪赤石脂(各一兩)阿膠甘草白術艾葉(炒)川芎人參(各半兩)當歸(三分) 上咀,每服三錢。
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白芍藥散 治産後崩中下血,淋瀝不絕,黃瘦虛損。
白芍藥牡蛎幹姜熟幹地黃桂心黃芪烏賊骨鹿角膠龍骨(各一兩) 上為末,食前,溫酒調下二錢。
又方:熟地黃赤石脂(各一兩)鹿茸牡蛎當歸(各半兩) 上為細末,食前粥飲調二錢。
阿膠丸 治産後崩中,下血不止,虛羸無力。
阿膠赤石脂(各一兩半)續斷川芎當歸甘草丹參(各一兩)龍骨鹿茸(酥炙)烏賊骨鼈甲(炙,各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空心,溫酒下二、三十丸。
菖蒲酒 治産後崩中不止,下血。
菖蒲(一兩半) 上細锉,以酒二盞,煮取一盞,去滓,分溫三服,食前。
瑞蓮散 治産後惡血崩漏,狀如泉水。
瑞蓮(百枚,燒存性)棕榈(燒存性)當歸桂心(各一兩)鯉魚鱗(燒)川芎(各三分)槟榔(二枚)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煨姜,酒調下,如未止,更進一服。
或時血崩,無藥可治,但進三服即止。
産後月水不調方論第八 夫産後月水不調者,由産傷動血氣,虛損未複,而風邪冷熱之氣客于經絡,乍冷乍熱,冷則血結,熱則血消。
故令血或多或少,或在月前,或在月後,故名不調也。
琥珀散 治産後經脈不調,四肢煩疼,飲食全少,日漸羸瘦。
琥珀牛膝生幹地黃當歸(各一兩)桃仁赤芍藥(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
水一盞,姜三片,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姜黃散 治産後虛乏,不足,胸心短氣,腹内緊急,腰背疼痛,月水不調,食少煩渴,四肢無力。
姜黃當歸熟地黃牡丹皮厚樸桂心川芎續斷桃仁白術(各一兩)赤芍藥木香(各三分)羚羊角屑(一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食前,溫酒下三十丸。
産後月水不通方論第九(無方) 論曰:夫産傷動于血氣,其後虛損未複而為風冷所傷。
血之為性,得冷則凝結。
故風冷傷于經,血結于胞絡之間,故令月水不通也。
凡血結月水不通,則血結成瘕,水血相并,複遇脾胃衰弱、肌肉虛者,則為水腫也。
(但于第一卷,第六、七論中求方) 夫婦人沖任之脈,為經絡之海,皆起于胞内。
而手太陽小腸之經、手少陰心之經也,此二經上為乳汁,下為月水。
若産後月水不通者,蓋新産之後勞傷氣血,或去血過多,乳汁通行,自是不通。
若新産之後或一歲之内,而月經不行,此是常候,即非病也,何必通之。
諺雲奶假是也。
若半歲而行者,或四、五個月便經行者,皆是少壯血盛之人,注受極易,産乳必衆。
其子失乳,必四肢尫羸,肚大青筋,頭大發焦,好啖泥土,病名無辜。
若經血有餘者,不可以藥止之。
若産後一、二歲,月經不通而無疾苦,何必服藥。
或勞傷氣血,沖任脈虛,氣血衰少而不能行者,但服健脾胃、資氣血之藥自然通行。
若以牛膝、紅花、蘇木、幹漆、虻蟲、水蛭等藥以通之,則為害滋大。
經水枯竭,則無以滋養,其能行乎?初虞世所謂譬猶索萬金于乞丐之手,雖捶楚并下,而不可得也。
後之學者,更宜詳審而療之。
(自明補注) 産後四肢浮腫方論第十 論曰:産後四肢浮腫者何?答曰:産後敗血乘虛停積于五髒,循經流入四肢。
留淫日深,卻還不得,腐壞如水,故令面黃,四肢浮腫。
醫人不識,便作水氣治之,凡治水氣,多用導水藥,極虛人。
夫産後既虛,又以藥虛之,是謂重虛,往往因緻夭枉。
但服小調經散,血行腫消則愈。
小調經散方 沒藥琥珀桂心芍藥當歸(各一錢)細辛麝香(各半錢)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匕,姜汁、溫酒各少許,調停服。
評曰:産後浮腫多端,有自懷妊腫至産後不退者;亦有産後失于将理,外感寒暑,風濕内作,喜怒憂驚,血與氣搏,留滞經絡。
氣分、血分,不可不辨。
要當随所因脈證治之,宜得其情。
小調經散治血分固效,但力淺難憑。
不若吳茱萸湯、枳術湯、奪魂散、大調經散,皆要藥也。
經雲:産後肌浮,柑皮酒服。
加減吳朱萸湯 治婦人髒氣本虛,宿挾風冷,胸膈滿痛,腹脅絞刺,嘔吐惡心,飲食減少,身面虛浮,惡寒戰栗。
或洩不止,少氣羸困;及因生産,髒氣暴虛,邪冷内勝,宿疾轉增。
吳茱萸(一兩半)苦梗幹姜甘草麥門冬防風半夏細辛當歸赤茯苓牡丹皮桂心(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
水盞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前熱服。
枳術湯 治心腹堅大如盤,邊如旋盤,水飲所作,名曰氣分。
枳實(一兩半)白術(三兩) 上咀,每服四錢。
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中軟即當散也。
奪魂散 治産後虛腫,喘促,利小便則愈。
生姜(三兩,取汁)白面(三兩)半夏(七個) 上以生姜汁搜面裹半夏為七餅子,炙焦熟為末,水調一盞,小便利為效。
大調經散最治産後腫滿,喘急、煩渴,小便不利。
(方見二十
水盞半,煮取七分,出滓,無時熱服。
熟幹地黃散 治産後崩中,頭目旋運,神思昏迷,四肢煩亂,不知人事。
熟幹地黃散。
熟幹地黃伏龍肝黃芪赤石脂(各一兩)阿膠甘草白術艾葉(炒)川芎人參(各半兩)當歸(三分) 上咀,每服三錢。
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白芍藥散 治産後崩中下血,淋瀝不絕,黃瘦虛損。
白芍藥牡蛎幹姜熟幹地黃桂心黃芪烏賊骨鹿角膠龍骨(各一兩) 上為末,食前,溫酒調下二錢。
又方:熟地黃赤石脂(各一兩)鹿茸牡蛎當歸(各半兩) 上為細末,食前粥飲調二錢。
阿膠丸 治産後崩中,下血不止,虛羸無力。
阿膠赤石脂(各一兩半)續斷川芎當歸甘草丹參(各一兩)龍骨鹿茸(酥炙)烏賊骨鼈甲(炙,各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空心,溫酒下二、三十丸。
菖蒲酒 治産後崩中不止,下血。
菖蒲(一兩半) 上細锉,以酒二盞,煮取一盞,去滓,分溫三服,食前。
瑞蓮散 治産後惡血崩漏,狀如泉水。
瑞蓮(百枚,燒存性)棕榈(燒存性)當歸桂心(各一兩)鯉魚鱗(燒)川芎(各三分)槟榔(二枚)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煨姜,酒調下,如未止,更進一服。
或時血崩,無藥可治,但進三服即止。
産後月水不調方論第八 夫産後月水不調者,由産傷動血氣,虛損未複,而風邪冷熱之氣客于經絡,乍冷乍熱,冷則血結,熱則血消。
故令血或多或少,或在月前,或在月後,故名不調也。
琥珀散 治産後經脈不調,四肢煩疼,飲食全少,日漸羸瘦。
琥珀牛膝生幹地黃當歸(各一兩)桃仁赤芍藥(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
水一盞,姜三片,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姜黃散 治産後虛乏,不足,胸心短氣,腹内緊急,腰背疼痛,月水不調,食少煩渴,四肢無力。
姜黃當歸熟地黃牡丹皮厚樸桂心川芎續斷桃仁白術(各一兩)赤芍藥木香(各三分)羚羊角屑(一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食前,溫酒下三十丸。
産後月水不通方論第九(無方) 論曰:夫産傷動于血氣,其後虛損未複而為風冷所傷。
血之為性,得冷則凝結。
故風冷傷于經,血結于胞絡之間,故令月水不通也。
凡血結月水不通,則血結成瘕,水血相并,複遇脾胃衰弱、肌肉虛者,則為水腫也。
(但于第一卷,第六、七論中求方) 夫婦人沖任之脈,為經絡之海,皆起于胞内。
而手太陽小腸之經、手少陰心之經也,此二經上為乳汁,下為月水。
若産後月水不通者,蓋新産之後勞傷氣血,或去血過多,乳汁通行,自是不通。
若新産之後或一歲之内,而月經不行,此是常候,即非病也,何必通之。
諺雲奶假是也。
若半歲而行者,或四、五個月便經行者,皆是少壯血盛之人,注受極易,産乳必衆。
其子失乳,必四肢尫羸,肚大青筋,頭大發焦,好啖泥土,病名無辜。
若經血有餘者,不可以藥止之。
若産後一、二歲,月經不通而無疾苦,何必服藥。
或勞傷氣血,沖任脈虛,氣血衰少而不能行者,但服健脾胃、資氣血之藥自然通行。
若以牛膝、紅花、蘇木、幹漆、虻蟲、水蛭等藥以通之,則為害滋大。
經水枯竭,則無以滋養,其能行乎?初虞世所謂譬猶索萬金于乞丐之手,雖捶楚并下,而不可得也。
後之學者,更宜詳審而療之。
(自明補注) 産後四肢浮腫方論第十 論曰:産後四肢浮腫者何?答曰:産後敗血乘虛停積于五髒,循經流入四肢。
留淫日深,卻還不得,腐壞如水,故令面黃,四肢浮腫。
醫人不識,便作水氣治之,凡治水氣,多用導水藥,極虛人。
夫産後既虛,又以藥虛之,是謂重虛,往往因緻夭枉。
但服小調經散,血行腫消則愈。
小調經散方 沒藥琥珀桂心芍藥當歸(各一錢)細辛麝香(各半錢)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匕,姜汁、溫酒各少許,調停服。
評曰:産後浮腫多端,有自懷妊腫至産後不退者;亦有産後失于将理,外感寒暑,風濕内作,喜怒憂驚,血與氣搏,留滞經絡。
氣分、血分,不可不辨。
要當随所因脈證治之,宜得其情。
小調經散治血分固效,但力淺難憑。
不若吳茱萸湯、枳術湯、奪魂散、大調經散,皆要藥也。
經雲:産後肌浮,柑皮酒服。
加減吳朱萸湯 治婦人髒氣本虛,宿挾風冷,胸膈滿痛,腹脅絞刺,嘔吐惡心,飲食減少,身面虛浮,惡寒戰栗。
或洩不止,少氣羸困;及因生産,髒氣暴虛,邪冷内勝,宿疾轉增。
吳茱萸(一兩半)苦梗幹姜甘草麥門冬防風半夏細辛當歸赤茯苓牡丹皮桂心(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
水盞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前熱服。
枳術湯 治心腹堅大如盤,邊如旋盤,水飲所作,名曰氣分。
枳實(一兩半)白術(三兩) 上咀,每服四錢。
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中軟即當散也。
奪魂散 治産後虛腫,喘促,利小便則愈。
生姜(三兩,取汁)白面(三兩)半夏(七個) 上以生姜汁搜面裹半夏為七餅子,炙焦熟為末,水調一盞,小便利為效。
大調經散最治産後腫滿,喘急、煩渴,小便不利。
(方見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