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二 (産後門)

關燈
一卷第三論中) 又論曰:夫産後勞傷血氣,腠理虛,則為風邪所乘。

    邪搏于氣,不得宣越,故令虛腫輕浮。

    是邪搏于氣,氣腫也。

    若皮膚如熟李狀,則變為水腫。

    氣腫者,發汗即愈;水腫者,利小便瘥也。

     漢防己散 治産後風虛,氣壅上攻,頭面浮腫。

     漢防己豬苓枳殼桑白皮(各一兩)商陸甘草(各三分)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

    水盞半,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空心。

     治産後遍身青腫疼痛,産後血水疾。

    (出《婦人經驗方》) 幹漆大麥(等分) 上各為細末,以新瓦罐子中鋪一重麥、一重幹漆,如此填滿,用鹽泥固濟,火煅通赤,放冷研為散。

    但是産後諸疾,熱酒調下二錢。

     張氏方 治産血虛、風腫、水腫。

     澤蘭葉防己(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不能飲者,醋湯調亦可。

     産後腹痛及瀉利方論第十一 論曰:産後腹痛及瀉利者何?答曰:産後腸胃虛怯,寒邪易侵。

    若未滿月,欲冷當風,乘虛襲留于肓膜,散于腹脅,故腹痛作陣,或如錐刀所刺。

    流入大腸,水谷不化,洞洩腸鳴,或下赤白,胠脅脹,或痛走不定,急服調中湯立愈。

    若醫者以為積滞取之,禍不旋踵。

    謹之謹之。

     調中湯方 高良姜當歸桂心芍藥附子(炮)川芎(各一兩)甘草(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匕。

    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滓熱服。

     評曰:産後下痢,非止一證,當随所因而調之。

    既雲飲冷當風,何所不至。

    寒熱風濕,本屬外因;喜怒憂思,還從自性。

    況勞役饑飽,皆能緻病。

    若其洞洩,可服調中湯。

    赤白帶下,非此能愈。

    各随門類,别有正方。

    今錄桃膠散、白頭翁湯以備用,餘從滞下門選之。

     桃膠散 治産後痢下赤白,裡急後重,刺疼痛等證。

     桃膠(瓦上焙幹)沉香蒲黃(隔紙炒,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前,陳米飲調下。

     白頭翁湯 治産後下痢虛極。

     白頭翁甘草阿膠(各二兩)黃連柏皮秦皮(各三兩) 上咀,每服四錢。

    水盞半,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

     張氏方的奇散 治産後瀉洩,惡露不行。

    此餘血滲入大腸為瀉,分過則愈。

    雖洞洩不禁,下青黑色物亦驗。

    因食傷動,用調中湯。

     荊芥,大者四、五穗,于盞内燃火燒成灰,不得犯油火;入麝香少許研,沸湯一兩呷,調下此藥。

    雖微,能愈大病,宜勿忽之。

     産後諸痢方。

    煮薤白食之。

     又方:羊腎脂炒薤白,空腹食尤佳。

     又方:炙肥羊肉食之。

     産後赤白痢疾及虛羸氣痢方論第十二 論曰:産後痢疾者,由産勞傷,髒腑不足,日月未滿,虛乏未複。

    或勞動太早;或誤食生冷。

    若行起太早,則外傷風冷乘虛入于腸胃;若誤食生冷、難化之物,傷于脾胃,皆令洞洩水瀉,甚者變為痢也。

    若血滲入大腸,則為血痢,難治。

    洩,謂之産子痢是也。

    得冷則白,或如魚腦;得熱則赤黃,或為驟血。

    若冷熱相搏,則下痢赤白,或膿血相雜。

    若下痢青色,則極冷也。

    若飲食不進,便利無常,日夜無度,産後本虛,更加久痢不止,無力瘦乏,愈見羸弱,謂之虛羸下利。

    又有産後氣宇不順,而下痢赤白,謂之氣痢。

    治之之法,熱則涼之;冷則溫之;冷熱相搏則調之;滑者澀之。

    虛羸者補之,水谷不分者,當利小便。

    若産婦性情執着,不能寬解,須當順其氣,未有不安者也。

    治之各有方。

     黃連丸 深師療産後冷熱痢。

     黃連(六兩)烏梅(三兩)幹姜(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空心,米飲下三十丸。

    忌豬肉。

     《經效》方 治産後赤白痢,臍下氣痛。

     厚樸(八分)當歸枳殼诃子肉(各六分)甘草(五分)肉豆蔻(五個)薤白(三合) 上水一升,煮取九合,空心,分為三服。

     張文仲方 治産後赤白痢,腹中絞痛不可忍。

     黃連(四兩)阿膠蒲黃栀子仁(各一兩)當歸(一兩半)黃芩(二兩)黃柏皮(三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飲下六十丸,日三夜一立定,破血止痢。

     《救急》方 治産後赤白痢,腹中絞痛。

     芍藥(四兩)阿膠艾葉(各二兩)幹地黃(四兩)甘草當歸(各二兩) 上水二升,煮取八合,分兩服,空心。

     《必效》方 療新産後赤白痢疾,心腹刺痛。

     薤白(切,一升)當歸(二兩)酸榴皮(三兩)地榆(四兩)粳米(五合)阿膠人參甘草黃連(各兩半) 上咀,以水六升,煮取一升,日三服。

    一方有厚樸一兩。

    《千金方》隻有前五味。

    又療産後赤白痢,腹中絞痛,不下食。

     當歸石榴皮地榆(各二分)白蘘荷黃連(各十二分)黃柏(一分)犀角屑(四分)黃芩枳殼甘草升麻(各六分)茜根(八分)粳米(二合)薤白(一升)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空心,米飲下二十丸。

     療産後赤白痢疾。

     黃連(八分)阿膠(六分)赤茯苓當歸黃柏(各四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粥飲吞下二十丸,空心。

     療産後下痢,赤白有血。

     赤石脂黃連地榆(各六分)當歸(四分)幹姜 甘草(各三分)厚樸(十二分)蔥白(七莖) 上水二升,煎取八合,空心,分作二服。

     《廣濟》方 療産後腹痛氣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