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二 (産後門)
關燈
小
中
大
産後傷寒方論第一
凡産後發熱,頭痛身疼,不可便作感冒治之。
此等疾證,多是血虛或敗血作梗。
血虛者,陰虛也;陰虛者,陽必湊之,故發熱。
且以平和之劑與服必效。
如玉露散(方見十八卷第三論)或四物湯以生地黃易熟地黃,加北柴胡等分煎服;或人參當歸散、秦艽鼈甲散、人參輕骨散、人參百解散、逍遙散,皆可選用。
不學無聞,才見産後發熱不退,便以為熱入血室,便以小柴胡湯,竟不可救者。
亦有用竹葉石膏湯而死者;亦有見前失而投以溫劑,其熱愈熾者。
諸如此等,非不知罪福,皆是不觀古典,杜撰臆度,枉傷人命。
殊不知此等疾狀,是産後去血過多而陰虛發熱,亦有寒極生熱。
但以上件之藥,以脈證選用,無不獲安。
若是陰陽不和,乍寒乍熱,宜增損四物湯;如敗血不散者,宜奪命丹、大調經散、五積散,加醋煎卻效。
(詳見二十卷第三論) 王子亨雲:婦人新産,去血過多,津液燥少。
(陰陽俱虛,大凡有疾。
)如中風、傷寒、時氣之類,雖當發汗,如麻黃,謹不可用。
取汗毋令過多,以意斟酌。
夫人觸冒寒氣而為病者,謂之傷寒。
産婦血氣俱虛,日月未滿而起早勞勤,為寒所傷,則淅淅惡寒。
翕翕發熱,頭項、肩背、骨節皆痛,至七、八日乃差也。
婦人産後,亡血汗多,故令郁冒。
其脈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堅,但頭汗出。
所以然者,血虛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
以血虛下厥,孤陽上出,故但頭汗出。
所以為産婦無汗出者,亡陰血,陽氣獨盛,故當汗出,陰陽乃複。
所以便堅者,嘔不能食也。
方可用小柴胡湯加生幹地黃主之。
秦艽鼈甲散、人參輕骨散、神仙百解散。
(并見《和劑局方》) 人參當歸散 治産後去血過多,血虛則陰虛,陰虛生内熱,内熱生煩。
其證心胸煩悶,吸吸短氣,頭痛悶亂,骨節疼痛,晡時辄甚,與大病虛煩相類,急宜治之。
人參當歸生幹地黃桂心麥門冬(去心,各一兩)白芍藥(二兩) 上咀,每服四大錢。
水二盞,先将粳米一合,淡竹葉十片,煎至一盞,去米、竹葉,入藥,并棗二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虛甚者用熟地黃。
三物黃芩湯 治婦人草蓐中傷風,四肢苦煩熱,頭疼,與小柴胡湯;若頭不疼但煩者,三物黃芩湯。
黃芩(半兩)苦參(一兩)生幹地黃(二兩) 上咀,每服四錢。
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增損柴胡湯 治婦人産後虛羸,發寒熱,飲食少,腹脹等疾。
柴胡(三錢)人參芍藥半夏(炮)甘草橘紅川芎(各三分) 上咀,每服四錢。
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竹葉防風湯 治婦人産後傷風,發熱面赤,喘而頭痛。
淡竹葉(半把)防風人參桂枝苦梗甘草(各半兩)葛根(一兩半) 上咀,每服三錢。
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使汗出。
頸項強,用附子炮去皮臍,锉如豆大,抄一錢同煎。
嘔者,加半夏煎服。
陽旦湯 治婦人産後傷風十數日不解,頭微痛,惡寒,時時有熱,心下堅,幹嘔,汗出。
宜陽旦湯。
桂枝芍藥(各三兩)甘草(炙)黃芩(各二兩) 上咀,每服三錢。
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無時候。
自汗者,去桂,加炮熟附子一枚;渴者,去桂,加栝蒌根三兩;下痢者,去芍藥,加幹姜三兩;心下悸者,去芍藥,加茯苓四兩;虛勞裡急者,正陽旦湯主之,煎時入膠饴為佳。
若脈浮緊,無汗發熱者,莫與也。
治産後惡露方下,忽而斷絕。
晝日明了,暮則谵語,寒熱往來,如見鬼狀。
此由為熱入血室,不即治之,諸變不測,宜服柴胡地黃湯。
(方見第六卷十五論中)四物湯加北柴胡。
芍藥湯 《千金翼》療産後虛熱頭痛,身體發熱,兼治腹内拘急疼痛。
桂心(三兩)牡蛎白芍藥(各五兩)黃芩(二兩,《千金翼》雲:若通身發熱,方加黃芩)生幹地黃(五兩) 上咀,每服五錢。
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千金》蜀漆湯 産後療虛熱往來,心胸煩悶,骨節疼痛及頭痛壯熱,日晡加甚,又如瘧狀。
黃芪(五兩)生地黃(一斤)蜀漆葉桂心甘草黃芩(各一兩)知母芍藥(各二兩) 上咀,每服五錢。
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産後頭痛方論第二 夫人頭者,諸陽之會也。
凡産後五髒皆虛。
胃氣虧弱,飲食不充,谷氣尚乏,則令虛熱;陽氣不守,上湊于頭,陽實陰虛,則令頭痛也。
又有産後敗血頭痛,不可不知,黑龍丹言之甚詳。
川芎散 治産後頭痛。
真天台烏藥皮大川芎(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
秤錘淬酒調服。
芎附散 治産後敗血作梗,頭痛,諸藥不效者。
(徐明仲先生傳) 大附子一枚,酽醋一碗,用火四畔炙透,蘸醋令盡,去皮臍;川芎一兩,并為細末。
每服二錢,茶清調下。
一奇散 治産後頭疼。
取當歸、川芎為細末,每服二錢。
水一盞,煎七分,溫服。
産後咳嗽方論第三 夫肺者主氣,因産後血虛,肺經一感微邪便成咳嗽。
或風、或熱、或寒、或濕,皆令人咳嗽也。
若産後吃鹽太早而咳嗽者,難治。
産後血氣不通,咳嗽者何?答曰:産後咳嗽,多因食熱面壅納,或熱病,或有氣塊。
發時
此等疾證,多是血虛或敗血作梗。
血虛者,陰虛也;陰虛者,陽必湊之,故發熱。
且以平和之劑與服必效。
如玉露散(方見十八卷第三論)或四物湯以生地黃易熟地黃,加北柴胡等分煎服;或人參當歸散、秦艽鼈甲散、人參輕骨散、人參百解散、逍遙散,皆可選用。
不學無聞,才見産後發熱不退,便以為熱入血室,便以小柴胡湯,竟不可救者。
亦有用竹葉石膏湯而死者;亦有見前失而投以溫劑,其熱愈熾者。
諸如此等,非不知罪福,皆是不觀古典,杜撰臆度,枉傷人命。
殊不知此等疾狀,是産後去血過多而陰虛發熱,亦有寒極生熱。
但以上件之藥,以脈證選用,無不獲安。
若是陰陽不和,乍寒乍熱,宜增損四物湯;如敗血不散者,宜奪命丹、大調經散、五積散,加醋煎卻效。
(詳見二十卷第三論) 王子亨雲:婦人新産,去血過多,津液燥少。
(陰陽俱虛,大凡有疾。
)如中風、傷寒、時氣之類,雖當發汗,如麻黃,謹不可用。
取汗毋令過多,以意斟酌。
夫人觸冒寒氣而為病者,謂之傷寒。
産婦血氣俱虛,日月未滿而起早勞勤,為寒所傷,則淅淅惡寒。
翕翕發熱,頭項、肩背、骨節皆痛,至七、八日乃差也。
婦人産後,亡血汗多,故令郁冒。
其脈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堅,但頭汗出。
所以然者,血虛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
以血虛下厥,孤陽上出,故但頭汗出。
所以為産婦無汗出者,亡陰血,陽氣獨盛,故當汗出,陰陽乃複。
所以便堅者,嘔不能食也。
方可用小柴胡湯加生幹地黃主之。
秦艽鼈甲散、人參輕骨散、神仙百解散。
(并見《和劑局方》) 人參當歸散 治産後去血過多,血虛則陰虛,陰虛生内熱,内熱生煩。
其證心胸煩悶,吸吸短氣,頭痛悶亂,骨節疼痛,晡時辄甚,與大病虛煩相類,急宜治之。
人參當歸生幹地黃桂心麥門冬(去心,各一兩)白芍藥(二兩) 上咀,每服四大錢。
水二盞,先将粳米一合,淡竹葉十片,煎至一盞,去米、竹葉,入藥,并棗二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虛甚者用熟地黃。
三物黃芩湯 治婦人草蓐中傷風,四肢苦煩熱,頭疼,與小柴胡湯;若頭不疼但煩者,三物黃芩湯。
黃芩(半兩)苦參(一兩)生幹地黃(二兩) 上咀,每服四錢。
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增損柴胡湯 治婦人産後虛羸,發寒熱,飲食少,腹脹等疾。
柴胡(三錢)人參芍藥半夏(炮)甘草橘紅川芎(各三分) 上咀,每服四錢。
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竹葉防風湯 治婦人産後傷風,發熱面赤,喘而頭痛。
淡竹葉(半把)防風人參桂枝苦梗甘草(各半兩)葛根(一兩半) 上咀,每服三錢。
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使汗出。
頸項強,用附子炮去皮臍,锉如豆大,抄一錢同煎。
嘔者,加半夏煎服。
陽旦湯 治婦人産後傷風十數日不解,頭微痛,惡寒,時時有熱,心下堅,幹嘔,汗出。
宜陽旦湯。
桂枝芍藥(各三兩)甘草(炙)黃芩(各二兩) 上咀,每服三錢。
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無時候。
自汗者,去桂,加炮熟附子一枚;渴者,去桂,加栝蒌根三兩;下痢者,去芍藥,加幹姜三兩;心下悸者,去芍藥,加茯苓四兩;虛勞裡急者,正陽旦湯主之,煎時入膠饴為佳。
若脈浮緊,無汗發熱者,莫與也。
治産後惡露方下,忽而斷絕。
晝日明了,暮則谵語,寒熱往來,如見鬼狀。
此由為熱入血室,不即治之,諸變不測,宜服柴胡地黃湯。
(方見第六卷十五論中)四物湯加北柴胡。
芍藥湯 《千金翼》療産後虛熱頭痛,身體發熱,兼治腹内拘急疼痛。
桂心(三兩)牡蛎白芍藥(各五兩)黃芩(二兩,《千金翼》雲:若通身發熱,方加黃芩)生幹地黃(五兩) 上咀,每服五錢。
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千金》蜀漆湯 産後療虛熱往來,心胸煩悶,骨節疼痛及頭痛壯熱,日晡加甚,又如瘧狀。
黃芪(五兩)生地黃(一斤)蜀漆葉桂心甘草黃芩(各一兩)知母芍藥(各二兩) 上咀,每服五錢。
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産後頭痛方論第二 夫人頭者,諸陽之會也。
凡産後五髒皆虛。
胃氣虧弱,飲食不充,谷氣尚乏,則令虛熱;陽氣不守,上湊于頭,陽實陰虛,則令頭痛也。
又有産後敗血頭痛,不可不知,黑龍丹言之甚詳。
川芎散 治産後頭痛。
真天台烏藥皮大川芎(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
秤錘淬酒調服。
芎附散 治産後敗血作梗,頭痛,諸藥不效者。
(徐明仲先生傳) 大附子一枚,酽醋一碗,用火四畔炙透,蘸醋令盡,去皮臍;川芎一兩,并為細末。
每服二錢,茶清調下。
一奇散 治産後頭疼。
取當歸、川芎為細末,每服二錢。
水一盞,煎七分,溫服。
産後咳嗽方論第三 夫肺者主氣,因産後血虛,肺經一感微邪便成咳嗽。
或風、或熱、或寒、或濕,皆令人咳嗽也。
若産後吃鹽太早而咳嗽者,難治。
産後血氣不通,咳嗽者何?答曰:産後咳嗽,多因食熱面壅納,或熱病,或有氣塊。
發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