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一 (産後門)
關燈
小
中
大
粳米(三合)薤白(三合)
上水一鬥五升,先煮豬腎,取六升,後下諸藥,煎至二升,分為三服。
又方:豬腎一雙煮,入蔥、豉作臛,如常食之。
《延年》澤蘭丸 主産後風虛損瘦,不能食,令肥悅方。
澤蘭葉(熬)當歸甘草(各七分)厚樸藁本食茱萸蕪荑白芷幹姜芍藥(各三分)石膏(八分)人參柏子仁桂心(各四分)白術(五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酒服十五丸至二十五丸,日二服。
忌生冷,酢滑,豬,牛肉,面,生蔥、桃、李,雀肉,海藻、菘菜。
《古今錄驗》澤蘭丸 産後風虛勞損,羸弱百病必效方。
澤蘭葉(六分)白芷川椒蕪荑仁藁本北細辛(各四分)人參白術柏子仁防風桂心厚樸丹參(各五分)川芎當歸甘草(各七分)幹地黃(十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空心,溫酒下二十丸至三十丸,日二服。
忌如前。
《廣濟》方 療産後患風虛冷氣,腹内不調。
補益肥白悅澤方。
澤蘭(七分)厚樸人參石斛蕪荑仁續斷防風桂心(各三分)川芎白術柏子仁北五味子黃芪遠志(各四分)赤石脂甘草幹地黃(各六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酒下二十丸至三十丸,日二服。
忌如前。
《延年》增損澤蘭丸 主産後風虛勞損黃瘦方。
澤蘭(熬,七分)防風幹地黃當歸北細辛桂心茯苓芍藥人參甘草藁本烏頭(炮)麥門冬石斛紫菀川芎(各五分)幹姜柏子仁蕪荑仁厚樸川椒(各四分)白術黃芪(各六分)紫石英石膏(各八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酒下二十丸或三十丸。
産後腹脹滿悶嘔吐不定方論第七 論曰:産後腹脹滿悶、嘔吐不定者何?答曰:敗血散于脾胃,脾受之則不能運化精微而成腹脹;胃受之則不能受納水谷而生吐逆。
醫者不識,若以尋常治脹、止吐藥治之,病與藥不相幹,轉更傷動正氣,疾愈難治。
但服抵聖湯則愈。
抵聖湯方 赤芍藥半夏澤蘭葉人參陳皮(各一分)甘草(一錢) 上咀,每服一劑,用水一碗,生姜焙幹、半兩,煎至半碗,去滓,分熱三服。
産後嘔逆不食方論第八 夫胃為水谷之海。
水谷之精,以為血氣,榮潤髒腑。
因産則髒腑傷動,有時而氣獨盛者,則氣乘腸胃;腸胃燥澀,其氣則逆,故嘔逆不下食也。
丁香散 治産後脾胃氣寒,心胸滿悶,吐逆,四肢少力,不納飲食。
丁香人參槟榔白術桂心當歸厚樸前胡(各三分)甘草(半兩)良姜(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
水一盞,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空心。
開胃散 治産後胃氣不和,嘔吐不止,全不納食。
诃子肉(兩半)人參(一兩)甘草(半兩) 上三味,為細末。
另以半夏半分,生姜一分,薤白二、七莖,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分為二服。
療産後嘔逆不止。
(鄧知縣傳) 橘紅(一兩)半夏曲甘草(各半兩)藿香(三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
水一盞半,姜三片,煎至六分,無時候。
治産後更無它疾,但多嘔逆不能食。
白術(五分)生姜(六分) 上細切,酒、水各二升,煎取一升,分三服。
産後霍亂方論第九 夫産後霍亂,氣血俱傷,髒腑虛損;或飲食不消、觸冒風冷所緻。
陰陽不順,清濁相幹,氣亂于腸胃之間,真邪相搏,冷熱不調,上吐下痢,故曰霍亂也。
經曰:渴而飲水者,五苓散;寒而不飲水者,理中丸。
大段虛冷者,加附子。
來複丹亦妙。
(見《局方》) 白術散 治産後霍亂,吐利腹痛,煩渴,手足逆冷。
白術橘紅麥門冬人參幹姜(各一兩)甘草(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
生姜五片,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附子散 療産後霍亂,吐利不止,手足逆冷。
附子白術當歸吳茱萸桂心人參丁香橘紅甘草(各半兩) 上為細末,粥飲調下二錢,無時候。
溫中散 治産後霍亂,吐瀉不止。
人參白術當歸草豆蔻仁幹姜(各一兩)厚樸(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煎服。
高良姜散 治産後霍亂吐利,腹中痛。
良姜當歸草豆蔻仁 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粥飲調下 诃子散、胡椒湯亦妙。
(方見第七卷第二論)
又方:豬腎一雙煮,入蔥、豉作臛,如常食之。
《延年》澤蘭丸 主産後風虛損瘦,不能食,令肥悅方。
澤蘭葉(熬)當歸甘草(各七分)厚樸藁本食茱萸蕪荑白芷幹姜芍藥(各三分)石膏(八分)人參柏子仁桂心(各四分)白術(五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酒服十五丸至二十五丸,日二服。
忌生冷,酢滑,豬,牛肉,面,生蔥、桃、李,雀肉,海藻、菘菜。
《古今錄驗》澤蘭丸 産後風虛勞損,羸弱百病必效方。
澤蘭葉(六分)白芷川椒蕪荑仁藁本北細辛(各四分)人參白術柏子仁防風桂心厚樸丹參(各五分)川芎當歸甘草(各七分)幹地黃(十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空心,溫酒下二十丸至三十丸,日二服。
忌如前。
《廣濟》方 療産後患風虛冷氣,腹内不調。
補益肥白悅澤方。
澤蘭(七分)厚樸人參石斛蕪荑仁續斷防風桂心(各三分)川芎白術柏子仁北五味子黃芪遠志(各四分)赤石脂甘草幹地黃(各六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酒下二十丸至三十丸,日二服。
忌如前。
《延年》增損澤蘭丸 主産後風虛勞損黃瘦方。
澤蘭(熬,七分)防風幹地黃當歸北細辛桂心茯苓芍藥人參甘草藁本烏頭(炮)麥門冬石斛紫菀川芎(各五分)幹姜柏子仁蕪荑仁厚樸川椒(各四分)白術黃芪(各六分)紫石英石膏(各八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酒下二十丸或三十丸。
産後腹脹滿悶嘔吐不定方論第七 論曰:産後腹脹滿悶、嘔吐不定者何?答曰:敗血散于脾胃,脾受之則不能運化精微而成腹脹;胃受之則不能受納水谷而生吐逆。
醫者不識,若以尋常治脹、止吐藥治之,病與藥不相幹,轉更傷動正氣,疾愈難治。
但服抵聖湯則愈。
抵聖湯方 赤芍藥半夏澤蘭葉人參陳皮(各一分)甘草(一錢) 上咀,每服一劑,用水一碗,生姜焙幹、半兩,煎至半碗,去滓,分熱三服。
産後嘔逆不食方論第八 夫胃為水谷之海。
水谷之精,以為血氣,榮潤髒腑。
因産則髒腑傷動,有時而氣獨盛者,則氣乘腸胃;腸胃燥澀,其氣則逆,故嘔逆不下食也。
丁香散 治産後脾胃氣寒,心胸滿悶,吐逆,四肢少力,不納飲食。
丁香人參槟榔白術桂心當歸厚樸前胡(各三分)甘草(半兩)良姜(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
水一盞,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空心。
開胃散 治産後胃氣不和,嘔吐不止,全不納食。
诃子肉(兩半)人參(一兩)甘草(半兩) 上三味,為細末。
另以半夏半分,生姜一分,薤白二、七莖,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分為二服。
療産後嘔逆不止。
(鄧知縣傳) 橘紅(一兩)半夏曲甘草(各半兩)藿香(三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
水一盞半,姜三片,煎至六分,無時候。
治産後更無它疾,但多嘔逆不能食。
白術(五分)生姜(六分) 上細切,酒、水各二升,煎取一升,分三服。
産後霍亂方論第九 夫産後霍亂,氣血俱傷,髒腑虛損;或飲食不消、觸冒風冷所緻。
陰陽不順,清濁相幹,氣亂于腸胃之間,真邪相搏,冷熱不調,上吐下痢,故曰霍亂也。
經曰:渴而飲水者,五苓散;寒而不飲水者,理中丸。
大段虛冷者,加附子。
來複丹亦妙。
(見《局方》) 白術散 治産後霍亂,吐利腹痛,煩渴,手足逆冷。
白術橘紅麥門冬人參幹姜(各一兩)甘草(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
生姜五片,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附子散 療産後霍亂,吐利不止,手足逆冷。
附子白術當歸吳茱萸桂心人參丁香橘紅甘草(各半兩) 上為細末,粥飲調下二錢,無時候。
溫中散 治産後霍亂,吐瀉不止。
人參白術當歸草豆蔻仁幹姜(各一兩)厚樸(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煎服。
高良姜散 治産後霍亂吐利,腹中痛。
良姜當歸草豆蔻仁 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粥飲調下 诃子散、胡椒湯亦妙。
(方見第七卷第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