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 (産後門)

關燈
赤芍藥(各半兩)鼈甲(一兩)大黃(一兩,炒)牛膝白術水蛭(制)虻蟲(制,各一分)牡丹皮桂心(各三分)鬼箭羽(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桃仁湯吞下二十丸,食前服。

    (更宜加減,不可連并服) 治産後血氣不調,腹中生瘕,結而不散,生地黃煎丸。

    一名萬病丸。

    (方見第一卷第七論) 《産寶》方 療血瘕,痛無定處。

     童便(三升)生地黃汁生藕汁(各一升)生姜汁(三升) 上先煎前三味,約三分減二,次下姜汁,慢火煎如稀饧。

    每取一合,暖酒調下。

     療血瘕痛,臍下脹,不下食。

     當歸(八分)桂心芍藥麒麟竭蒲黃(各六分)延胡索(四分) 上為細末,空心,溫酒調二錢匕。

     《千金》方 療血瘕。

     生幹地黃(一兩)烏賊骨(二兩) 上為細末,空心,溫酒調二錢匕服。

     淩霄花散 治血瘕、血塊及産後穢露不盡,兒枕急痛,應幹積聚疼痛,漸成勞瘦,悉皆治之。

     淩霄花(一分)牡丹皮山栀子仁赤芍藥紫河車血竭沒藥硇砂地骨皮五加皮甘草(各二兩)紅娘子(十一個)桃仁紅花桂心延胡索當歸(各一兩) 上為細末,溫酒調一錢服。

     葛氏方 療腹中瘕痛。

     桂心為末,溫酒調二錢。

     産後血瘕腹痛及喉痹熱塞,本人呼血瘕為兒枕。

    産後即起,痛不可忍。

    鐵秤錘煅令通赤,淬酒中,候溫飲之。

    用斧亦得。

     蓬莪術散 治産後血海氣虛,腹髒疼痛,心胸注悶。

    每遇紅脈行,或多或少及有塊積者。

    (出《博濟》)。

     莪術桃仁(去皮尖,麸炒)大黃(濕紙煨)當歸(炒,各一兩)桂心川芎木香牡丹皮延胡索(炒)赤芍藥(各半兩) 上為細末,溫酒調一錢,空心,臨卧服。

     産後餘血奔心煩悶方論第十三(虛煩當附于此) 論曰:餘血奔心,蓋是分解了,不便與童子小便并擀心下;及卧太速、兼食不相宜之物所緻。

    但能依方療之,無不痊可。

     療産後餘血不盡奔沖心,煩悶腹痛。

     川芎生幹地黃枳殼芍藥(等分) 上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服。

     《廣濟》方 療血氣煩悶方。

     生藕汁飲二升甚效;竹瀝亦得。

    (《千金》同) 《集驗》方 療産後血氣煩方。

    (《千金》同) 生地黃汁清酒(各一升) 上相和,煎一沸,分為二服。

     療産後七日内,宿血不散,時時沖心迷悶。

     荷葉(六分)延胡索(八分)地黃汁(二合) 上水二升,煮二味,取八合,下延胡索,空心三服。

    忌肉食一日。

     療産後餘血攻心,或下血不止,心悶面青,冷氣欲絕。

     羊血一盞頓服。

    如不定,更服立效。

     《經效》方 療産後氣虛,冷搏于血,血氣結滞,上沖心腹脹滿。

     當歸桂心川芎吳茱萸橘皮生姜(各二兩)芍藥(三兩) 上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空心服。

     治産後餘血奔心。

     上用陳白梅捶碎,濃煎湯吃。

     金黃散 治産後惡血沖心,時發躁(出《博濟》) 延胡索(一兩)蒲黃(半兩)桂心(一分) 上為細末,烏梅煎湯,冷調下一錢。

     沒藥丸 治産後心胸煩躁,惡血不快(出《博濟》) 沒藥(研)蠻姜延胡索幹漆(炒)當歸桂心牛膝牡丹皮幹姜(等分) 上為細末,醋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煎曲湯下十丸至十五丸。

     産後虛煩方第十四 薤白湯 治産後胸中煩熱,逆氣方。

     薤白半夏甘草人參(各二兩)栝蒌根(三兩)麥門冬(半升) 上六味咀,以水一鬥三升,煮取四升,去滓,分五服,日三夜二。

    熱甚,即加知母一兩。

     竹根湯 治産後虛煩方。

     甘竹根細切,一鬥五升,水二鬥,煮取七升,去滓;内小麥二升,大棗二十枚,複煮麥熟三、四沸;内甘草一兩,麥門冬一升,湯成去滓,服五合。

    不瘥更服,取瘥。

    短氣亦服之。

     人參當歸湯 治産後煩悶不安方。

     人參當歸麥門冬桂心幹地黃(各一兩)大棗(二十枚)粳米(一升)淡竹葉(三升)芍藥(四兩) 上九味,咀,以水一鬥二升,先煮竹葉及米,取八升,去滓;内藥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若煩悶不安者,當取豉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盡服之,甚良。

     甘竹茹湯 治産後内虛,煩熱短氣方。

     甘竹茹(一升)人參茯苓甘草(各一兩)黃芩(三兩) 上五味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

    分三服,日三。

     《千金》方 療婦人産後短氣欲絕,心中煩悶不解。

    必效方。

     竹葉(切)麥門冬小麥(各一升)甘草(一兩)生姜(二兩)大棗(十四個) 上六味細切,以水一鬥,煮竹葉、小麥,取八升去滓;内餘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

    若虛悸,加人參二兩;少氣力,加粳米五合。

     一方用竹皮,若胸中氣逆,加半夏二兩。

    忌如常法。

    (與竹根湯、淡竹茹湯大同小異) 赤小豆散 治産後煩悶,不能食,虛滿方。

     赤小豆三、七枚,燒作末,以冷水和,頓服之。

     蒲黃散 治産後煩悶。

     蒲黃,以東流水和,服方寸匕,極良。

     尋常治諸虛煩熱者,以竹葉石膏湯、溫膽湯。

    殊不知産後與尋常不同,如石膏等藥,不宜輕用,用之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