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 (産後門)
關燈
小
中
大
青皮赤芍藥木香桂心(各半兩)
上為細末,以豆淋酒調下一錢。
《産寶》方 療産後餘血作疼痛兼塊者。
桂心姜黃(等分) 上為細末,酒服方寸匕,血下盡妙。
地黃散 治産後惡物不盡,腹内痛。
産後常服甚妙。
生幹地黃當歸(并略炒,各一兩)生姜(細切如蠅頭大,新瓦炒令焦黑。
半兩) 上為細末,炒姜,酒調一大錢服。
卷荷散 治産後血上沖心,血刺、血暈,血氣腹痛,惡露不快。
初出卷荷紅花當歸(各一兩)蒲黃(紙炒)牡丹皮(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平錢,空心,溫酒調下。
一臘内隻使童子小便調。
如才産後便服此藥,即諸疾不生。
(出《婦人方》) 芸苔散 療産後惡露不下,血結不散,沖心刺痛,将來才冒寒踏冷,其血必往來心腹間刺痛,有不可忍,謂之血母塊。
但産後心腹諸疾,并宜服之。
(出《産乳》) 芸苔子(紙炒)當歸桂心赤芍藥(各等分) 上為細末,溫酒調服二平錢。
趕下惡物,産後三日不可無此。
産後兒枕心腹刺痛方論第七 夫兒枕者,由母胎中宿有血塊,因産時其血破散與兒俱下,則無患也。
若産婦髒腑風冷,使血凝滞,在于小腹不能流通,則令結聚疼痛,名曰兒枕也。
《産寶》論産後心腹痛者,由産後氣血俱虛,遇風寒乘之,與血氣相搏,随氣上沖于心;或下攻于腹,故令心腹痛。
若久痛不止,則變成疝瘕也。
延胡索散 治産後兒枕腹痛,得效。
(出《經驗婦人方》) 延胡索當歸(各一兩)真琥珀蒲黃(各一分,炒)赤芍藥(半兩)桂心(三分)紅藍花(二錢) 上為細末,以童子小便合細酒,溫溫調三錢,食前服。
治産後兒枕,亦治赤白痢。
丁香(三錢)罂粟殼(去穰,蜜炙)香白芷(各半兩)百草霜(六錢重)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童子小便調下。
如痢疾,米飲調下。
産後兒枕,痛不可忍。
五靈脂,慢火熬為細末。
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天仙藤散 治産後腹痛不止,及一切血氣腹痛。
(出《經驗婦人方》) 天仙藤(五兩,炒焦) 為細末,每服二錢。
産後腹痛,用炒生姜,小便和細酒調下。
常患血氣,用溫酒調服效。
蒲黃散 産後腹中有塊,上下時動,痛發不可忍。
此由妊娠聚血,産後氣羸,惡露未盡,新血與故血相搏而痛,俗謂之兒枕,乃血瘕也。
真蒲黃,研。
飲調服二錢。
如燥渴者,新水調。
黑神散 療産後血塊,痛經,脈行後腹疼,并經脈不調。
熟地黃(一斤)陳生姜(半斤) 上拌,同炒幹為末,每服二錢。
産前烏梅湯調下;常服,酒調;經脈不通,烏梅、荊芥酒調下。
療新産後腹痛,惡血不盡行。
黑神散。
(方見《局方》) 療新産後七、八日,腹痛、兩脅痛。
當歸劉寄奴苦梗(各十二分)延胡索(别為末)桂心陳皮(各四分)茯苓芍藥(各八分) 上咀,以水二升,煮取八合,調延胡索末,空心服。
療先患冷氣,因産後發腹痛。
芎桂心當歸吳茱萸茯苓芍藥甘草(各六分)桃仁(十分) 上咀,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
桃仁芍藥湯 《千金》療産後腹痛。
桃仁(半升)芍藥當歸川芎幹漆(碎,熬)桂心甘草(各二兩) 上細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
《廣濟》方 療腹中絞痛不可忍。
當歸白芍藥川芎幹姜 上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一方加延胡索,妙。
《必效方》方 療産後腹痛方。
羌活(四兩,切)以酒二升,煮取一升,分服。
《千金》方 治産後餘疾,腹中絞痛,不下食、瘦乏方。
當歸黃芪芍藥(各六分)幹地黃白術(各八分)桂心甘草(各四分)棗(十四個) 上咀,水二升,煮取八合,去滓,空心作兩大服。
忌生蔥。
《千金》茱萸酒 治心腹内外痛。
吳茱萸(一升)酒(三升) 煮取一升,空心,分二服。
《聖惠》方 療同前。
生地黃汁藕汁童子小便(各三合) 上同煎三、二沸,分溫三服。
姜黃散 治産後腹疼。
沒藥(一分)川姜黃末(三分) 上以水、童子小便各一盞,入藥煎至一盞半,分作三服,通口服。
約行五、七裡,再進一服即止。
不過三服便安。
療血氣痛欲死。
槐雞半兩為末,酒濃煎頓服,立愈。
獨聖散 療産後腹痛。
當歸為末,每服二錢。
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
又《局方》當歸散亦治産後腹痛。
不錄。
《外台》方 療新産後腹中如弦常堅,絞痛無聊方。
白蜜(一升)當歸(一兩) 上當歸為末,入蜜中煎融二沸,适寒溫,頓服。
産後小腹疼痛方論第八 夫産後小腹痛者,此由産時惡露下少,胞絡之間有餘血與氣相擊搏,令小腹痛也。
因重遇于冷,則血結變成血瘕,亦令月水不利也。
延胡索散 治産後臍下痛。
延胡索桂心(各半兩)當歸(一兩) 上為細末,熱酒調下二錢。
香桂散 治産後臍下疼痛不止。
川芎當歸(各一分)桂心(半兩) 上
《産寶》方 療産後餘血作疼痛兼塊者。
桂心姜黃(等分) 上為細末,酒服方寸匕,血下盡妙。
地黃散 治産後惡物不盡,腹内痛。
産後常服甚妙。
生幹地黃當歸(并略炒,各一兩)生姜(細切如蠅頭大,新瓦炒令焦黑。
半兩) 上為細末,炒姜,酒調一大錢服。
卷荷散 治産後血上沖心,血刺、血暈,血氣腹痛,惡露不快。
初出卷荷紅花當歸(各一兩)蒲黃(紙炒)牡丹皮(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平錢,空心,溫酒調下。
一臘内隻使童子小便調。
如才産後便服此藥,即諸疾不生。
(出《婦人方》) 芸苔散 療産後惡露不下,血結不散,沖心刺痛,将來才冒寒踏冷,其血必往來心腹間刺痛,有不可忍,謂之血母塊。
但産後心腹諸疾,并宜服之。
(出《産乳》) 芸苔子(紙炒)當歸桂心赤芍藥(各等分) 上為細末,溫酒調服二平錢。
趕下惡物,産後三日不可無此。
産後兒枕心腹刺痛方論第七 夫兒枕者,由母胎中宿有血塊,因産時其血破散與兒俱下,則無患也。
若産婦髒腑風冷,使血凝滞,在于小腹不能流通,則令結聚疼痛,名曰兒枕也。
《産寶》論産後心腹痛者,由産後氣血俱虛,遇風寒乘之,與血氣相搏,随氣上沖于心;或下攻于腹,故令心腹痛。
若久痛不止,則變成疝瘕也。
延胡索散 治産後兒枕腹痛,得效。
(出《經驗婦人方》) 延胡索當歸(各一兩)真琥珀蒲黃(各一分,炒)赤芍藥(半兩)桂心(三分)紅藍花(二錢) 上為細末,以童子小便合細酒,溫溫調三錢,食前服。
治産後兒枕,亦治赤白痢。
丁香(三錢)罂粟殼(去穰,蜜炙)香白芷(各半兩)百草霜(六錢重)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童子小便調下。
如痢疾,米飲調下。
産後兒枕,痛不可忍。
五靈脂,慢火熬為細末。
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天仙藤散 治産後腹痛不止,及一切血氣腹痛。
(出《經驗婦人方》) 天仙藤(五兩,炒焦) 為細末,每服二錢。
産後腹痛,用炒生姜,小便和細酒調下。
常患血氣,用溫酒調服效。
蒲黃散 産後腹中有塊,上下時動,痛發不可忍。
此由妊娠聚血,産後氣羸,惡露未盡,新血與故血相搏而痛,俗謂之兒枕,乃血瘕也。
真蒲黃,研。
飲調服二錢。
如燥渴者,新水調。
黑神散 療産後血塊,痛經,脈行後腹疼,并經脈不調。
熟地黃(一斤)陳生姜(半斤) 上拌,同炒幹為末,每服二錢。
産前烏梅湯調下;常服,酒調;經脈不通,烏梅、荊芥酒調下。
療新産後腹痛,惡血不盡行。
黑神散。
(方見《局方》) 療新産後七、八日,腹痛、兩脅痛。
當歸劉寄奴苦梗(各十二分)延胡索(别為末)桂心陳皮(各四分)茯苓芍藥(各八分) 上咀,以水二升,煮取八合,調延胡索末,空心服。
療先患冷氣,因産後發腹痛。
芎桂心當歸吳茱萸茯苓芍藥甘草(各六分)桃仁(十分) 上咀,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
桃仁芍藥湯 《千金》療産後腹痛。
桃仁(半升)芍藥當歸川芎幹漆(碎,熬)桂心甘草(各二兩) 上細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
《廣濟》方 療腹中絞痛不可忍。
當歸白芍藥川芎幹姜 上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一方加延胡索,妙。
《必效方》方 療産後腹痛方。
羌活(四兩,切)以酒二升,煮取一升,分服。
《千金》方 治産後餘疾,腹中絞痛,不下食、瘦乏方。
當歸黃芪芍藥(各六分)幹地黃白術(各八分)桂心甘草(各四分)棗(十四個) 上咀,水二升,煮取八合,去滓,空心作兩大服。
忌生蔥。
《千金》茱萸酒 治心腹内外痛。
吳茱萸(一升)酒(三升) 煮取一升,空心,分二服。
《聖惠》方 療同前。
生地黃汁藕汁童子小便(各三合) 上同煎三、二沸,分溫三服。
姜黃散 治産後腹疼。
沒藥(一分)川姜黃末(三分) 上以水、童子小便各一盞,入藥煎至一盞半,分作三服,通口服。
約行五、七裡,再進一服即止。
不過三服便安。
療血氣痛欲死。
槐雞半兩為末,酒濃煎頓服,立愈。
獨聖散 療産後腹痛。
當歸為末,每服二錢。
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
又《局方》當歸散亦治産後腹痛。
不錄。
《外台》方 療新産後腹中如弦常堅,絞痛無聊方。
白蜜(一升)當歸(一兩) 上當歸為末,入蜜中煎融二沸,适寒溫,頓服。
産後小腹疼痛方論第八 夫産後小腹痛者,此由産時惡露下少,胞絡之間有餘血與氣相擊搏,令小腹痛也。
因重遇于冷,則血結變成血瘕,亦令月水不利也。
延胡索散 治産後臍下痛。
延胡索桂心(各半兩)當歸(一兩) 上為細末,熱酒調下二錢。
香桂散 治産後臍下疼痛不止。
川芎當歸(各一分)桂心(半兩)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