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四 (妊娠門)

關燈
風邪内搏五髒,橫連募原,其道遠,其氣深,其行遲,不能日作,故間日搐積乃發也。

    妊娠而發,則寒熱之氣相迫,傷于胎,故多損動也。

     治妊婦瘧疾不瘥。

    (出《集驗方》。

    《千金》、《救急》、《古今錄驗》同) 常山石膏(各一兩)甘草(炙)黃芩(各半兩)烏梅(十四個,炒) 上細切,以酒、水各一大盞相和,浸一宿,平旦煎至一盞,去滓,分二服。

     《千金》方 療妊婦患瘧方。

     恒山竹葉(各三兩)石膏(八兩,碎)糯米(百粒) 上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

    第一服,未發前一食久服之;第二服取臨欲發時服;餘一服用塗頭額及胸前五心。

    藥滓置頭邊。

    當發一日,勿進水及飲食,發過後乃進粥飲。

    忌生蔥、菜。

    (《集驗》、文仲、《備急》同) 黃芩散 治妊婦患瘧,寒熱頭痛,心煩。

     黃芩麥門冬(去心,各一兩)石膏(二兩)甘草(半兩)烏梅(十四個) 上咀,每服四錢。

    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七寶散 治男子、婦人一切瘧疾。

    或先寒後熱,或先熱後寒;或寒多熱少,或熱多寒少。

    或一日一發,或一日二、三發;或連日、或間日發,或三、四日一發。

    不問鬼瘧、食瘧、不伏水土、山岚瘴氣似瘧者,并皆治之。

     常山厚樸(姜制)青皮陳皮(并不去白)甘草槟榔草果(去皮) 上等分,咀,每服半兩。

    于未發,隔夜用水一碗,酒一盞,煎至一大盞,濾出露一宿,卻将滓再用酒、水更依前煎一次,去滓;别以碗盛貯,亦露一宿。

    來日當發之,早蕩溫,面東先服頭藥,少歇再服藥滓,大有神效。

    (出《楊氏家藏》) 仆嘗治一妊婦,六、七個月而沾瘧疾,先寒後熱,六脈浮緊,衆醫用柴胡、桂枝無效。

    仆言此疾非常山不愈,衆醫不肯。

    因循數日,病甚無計,黾勉聽仆治之。

    遂用七寶散一服愈。

    黃帝問曰:婦人重身,毒之奈何?岐伯曰:有故無殒。

    帝曰:願聞其故,何謂也?岐伯曰:大積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

    豈不以審藥之性味,明治療之方,處于中庸,與疾适好于半而止之,勿過而餘,則何疑于攻治哉! 妊娠霍亂方論第十 (此方論專治妊婦霍亂,然亦可就第七卷第二論選通用也,故不繁引) 論曰:夫陰陽清濁相幹,謂之氣亂。

    于腸胃則為霍亂也。

    但飲食過度,觸冒風冷,使陰陽不和,緻清濁相幹,腸胃虛者受之,故霍亂也。

    熱亂者先吐,或心腹痛則吐痢,并發有頭痛、體疼。

    發熱而吐痢者,亦為霍亂。

    所以然者,挾風而有實故也。

    風折于氣,皮膚緻密,故血氣不得宣通,故令壯熱。

    風邪乘其經脈,氣上沖頭則頭痛。

    風氣入于腸胃則洩痢,胃逆則嘔逆,故為吐痢也。

    吐痢甚者則多煩,髒腑虛故也。

    又手足逆冷,陽氣暴竭,謂之四逆也。

    妊娠之病,吐痢甚者則傷胎也。

     人參散 治妊娠霍亂吐瀉,心煩腹痛。

     人參(去蘆)厚樸(姜制)橘紅(各一兩)當歸(炒)幹姜(炮)甘草(炙,各半兩) 上為散,每服四錢。

    水一盞,棗三個,煎至六分,無時溫服。

     白術散 治妊娠霍亂腹痛,吐逆不止。

     白術(炒)益智仁枳殼(制)橘紅(各三分)草豆蔻(煨,去皮)良姜(炒,各半兩) 上為散,每服三錢。

    水一盞,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溫服,無時。

     木瓜煎 治妊娠霍亂吐瀉,轉筋,入腹則悶絕。

     吳茱萸(湯泡七次)生姜(切,各一分)木瓜(切,一兩半。

    一方有茴香一分,甘草一錢,茱萸半兩,加紫蘇煎) 上細锉,水二盞,煎一盞二分,去滓,分三服,無時熱服。

     止渴飲 治妊婦霍亂吐瀉,心煩,悶亂作渴。

     上用糯米一合,泡令淨,細研,以水一大盞,研濾取汁,入蜜一合,生姜汁半合相和,渴即頓服,立止。

    縮脾飲亦妙。

     《局方》五苓散、诃子散、理中丸、《局方》胡椒湯、香薷散。

    (夏月預宜合此,以防霍亂。

    若有是證,以此藥療之,其效神速,但要極冷服。

    一方有黃連,無扁豆。

    )以上五方,并見第七卷第二論。

     縮脾飲方 解伏熱,除煩渴,消暑毒,止吐痢。

    霍亂之後,服熱藥太多緻煩躁者,宜沉令水冷,頓服。

     草果仁(四兩)烏梅肉(三兩)甘草(二兩半) 上咀,每服半兩。

    水一碗,生姜十片,煎至八分,浸以熱水,溫冷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