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二 妊娠門

關燈
自勝持,服之即效。

    要先服半夏茯苓湯兩劑後,服此藥。

     赤茯苓人參桂心幹姜半夏(泡洗七次,炒黃)橘紅各一兩白術葛根甘草枳殼(各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米飲吞下五十丸,日三服。

    一方有麥門冬。

    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糖、桃、李、雀肉、酢等。

    《肘後》隻五味,雲妊娠忌桂。

    《千金》同。

     茯苓散 療妊娠心胸支滿,痰逆,不思飲食。

     赤茯苓前胡白術紫蘇葉(各一兩)半夏麥門冬人參大腹皮(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

    水一盞,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一方無大腹皮、人參;有大腹子、槟榔。

     療妊娠嘔吐不食,兼吐痰水。

     生蘆根(十分)橘紅(四分)生姜(六分)槟榔(二分) 上切,以水二盞,煮取七合,空心熱服。

     療妊娠心膈氣滞,嘔吐,不下飲食,心神虛煩,四肢少力。

     枇杷葉半夏麥門冬人參甘草(各半兩)诃子肉藿香(各一兩)赤茯苓枳殼陳皮(各三分) 上咀,每服三錢。

    水一盞,姜三片,棗一個,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一方無大棗、诃子。

     《集驗》 療婦人妊娠惡阻,嘔吐不下食。

     青竹茹橘皮(各三兩)生姜茯苓(各四兩)半夏(五兩) 上細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

    不瘥,頻服。

    忌羊肉、饧、酢等物。

     柴胡方 《古今錄驗》療妊娠不欲食,或吐,春月所宜服柴胡方。

     甘草柴胡(各二兩)麻黃(一兩)食茱萸(半兩)大棗(十二枚) 上細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适寒溫服一升,日三。

    療食噫醋,除熱下氣,所宜多與上同。

    但秋、夏去茱萸,加枸杞一升;六月加小麥一升,石膏三兩;秋去石膏,加甘草一兩;九月去麻黃,加幹姜一兩;十月加川芎三分。

    忌海藻、菘菜。

     胎動不安方論第四 凡婦人妊娠胎動,不以日月多少而常堕胎者;有雖有胎而月信雖不多,常來而胎不損者。

    《産寶方》雲:婦人妊娠常胎動不安者,由沖任經虛,胞門、子戶受胎不實故也。

    并有飲酒、房室過度,有所損動不安者。

    巢氏雲:婦人沖任二經,挾風寒而有胎,故不以日月多寡,因誤有擊觸而胎動者。

    有喜怒不常,氣宇不舒,傷于心肝,觸動血脈,沖任經虛,乃緻胞門不固;或因登高上廁,風攻陰戶,入于子宮,如此皆令胎動不安也。

    曾有以娠婦月信不絕,而胎不損,問産科能宗古者。

    答曰:婦人血盛氣衰,其人必肥。

    既娠之後,月信常來,而胎不動,若據晚進觀之,便以為漏胎。

    若作漏胎治之,則胎必堕;若不作漏胎治,則其胎未必堕。

    今推宗古之言,誠有旨也。

    巢氏雲:婦人經閉不利,别無所苦者,是謂有子。

    以其經血蓄之以養胎,擁之為乳汁也。

    有子之後,蓄以養胎矣,豈可複能散動邪?所以然者,有娠而月信每至,是亦未必因血盛也。

    若謂婦人榮經有風,則經血喜動,以其風勝則可也。

    既榮經為風所勝,則所來者非養胎之血。

    以此辨之,若作漏胎,治之必服保養、補胎之藥。

    且胎不損,強以藥滋之,乃所謂實實虛虛也。

    其胎終堕宜矣。

    若醫者知榮經有風之理,專以一藥治風,經信可止。

    或不服藥,胎亦無恙。

    然而有胎本不固,而因房室不節,先漏而後堕者,須作漏胎治之,此又不可不審也。

    亦有婦人年方壯歲,聽醫官言,某藥可服緻補暖而子,使胞門子戶為藥所操搏。

    (《巢氏病源》并《産寶方》并謂之胞門子戶;張仲景謂之血室。

    )使新血不滋,舊血不下,設或有子,不以遲晚則必堕。

    中年之後,氣宇漸衰,必有崩中、帶下之疾。

    或月信愆期,漸覺黃瘦,腰背不伸,五心煩熱,五勞七傷之疾從此而生,不獨胞門、子戶風寒而生也。

    故《千金翼方》有樸硝蕩胞湯,正為此疾。

    今之醫者未見有用,亦未見有知之者。

    又論妊娠胎動,其由有二。

    一因母病而胎動,但療母疾,其胎自安。

    若胎不堅固自動,其母疾唯當安胎,其母自愈。

    一因勞役氣力,或觸冒冷熱,或飲食不适,或居處失宜。

    輕者轉動不安,重者便緻傷堕,當以母形色察之。

    母面赤舌青色者,兒死母活;唇口青,兩邊沫出者,子母俱死;面青舌赤,口中沫出者,母死子活也。

     《集驗方》 療妊娠二、三月,上至八、九月胎動不安,腹痛已有所見方。

     艾葉阿膠當歸川芎(各三兩)甘草(一兩) 上細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膠令烊,分三服,日三。

    《千金》文仲《備急》同。

     蔥豉安胎方 《删繁》療婦人懷妊,胎動不安。

     香豉(一升,熬)蔥白(一升)阿膠(二兩,炙) 先以水三升煮蔥、豉,取一升;去滓入膠,再煎令烊服。

    一日一夜可服三、四劑。

    《經心錄》同。

     鈎藤湯 治妊娠八、九月胎動不安,心腹痛,面目青,冷汗出,氣欲絕。

    此由勞動用力傷胎宮,宜急治之。

     鈎藤當歸茯神人參(各一兩)苦梗(一兩半)桑寄生(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大錢。

    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無時候。

    忌豬肉、菘菜。

    煩熱加石膏二兩半;臨産月加桂心一兩。

     護胎法 始妊娠胎動不安。

     鯉魚(二斤)粳米(一升)蔥(一握)豉姜 上作臛食之,每月一度。

     治妊娠無故胎動不安,腹内絞痛,煩悶。

    (《産寶》同) 當歸桑寄生(各四分)川芎(三分)豉(八合)阿膠(二分)蔥(十四莖) 上以水二升,煮取八合,下膠,空腹,溫分二服。

    一方無豉,用銀器煎。

    《集驗》無寄生、豉,有續斷三分。

    銀多少先煎,後入藥。

     黃芪湯 治胎動不安,腹痛下黃汁。

     糯米(一合)黃芪川芎(各一兩) 上細锉,水一大盞,煎至一盞三分,溫服。

     《産寶方》 治胎動。

     熟艾阿膠(各二兩)蔥白(一升) 上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為三服。

     安胎鐵散 白藥子(一兩)白芷(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煎紫蘇湯調下。

    或胎熱、心煩悶,入砂糖少許煎。

     銀苎酒 治妊娠胎動欲堕,腹痛不可忍方。

     苎根(二兩,锉)銀(五兩)清酒(一盞) 上以水一大盞,煎至一大盞,去滓,分溫二服。

     治胎動方 《養生必用方》、《救急》療胎動去血、腰腹痛。

     阿膠川芎當歸青竹茹(各二錢) 上以水十盞,内銀一斤,煮至五盞;去銀,入上件藥三味,煮至二盞半;去滓,入膠再煎。

    膠烊,分溫三服,空心,自早至暮盡。

    未效再作。

     《産寶方》 治妊娠冷熱,腹内不調,緻胎不安。

     艾葉(二兩)當歸幹姜(各三兩)川芎(四兩) 上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分溫四服。

    不過兩劑。

     寄生湯 治胎氣常不安。

    治五個月以後胎不安。

     桑寄生(洗、锉)秦艽阿膠(各半兩)糯米(半兩,作粉) 上以新汲水三升,先下寄生、秦艽二味,煮至二升,去滓;次入阿膠、糯米再煮,約有一升止。

    分作三服,空心,食前、日午服之。

    忌酒、醋三、五日。

    娠婦胎氣至五月以後常不安者,服之必效。

    頃見娠婦好飲酒,食鹹酸五辛,胎必動,不可不知之。

     治胎動不安,好銀。

    (煮,取水。

    ) 上着蔥白作羹,食之佳。

     又方: 川芎(二兩)蔥白(一升) 上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

     順氣飲子 産前服之安胎。

     紫蘇葉木香(炮)人參草豆蔻茯苓(各一兩)甘草(半兩)大腹子(一兩,如氣弱者不用) 上咀,每服三錢。

    水一盞,苎根三寸,糯米少許,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療妊娠後不轉動方。

     阿膠(炙,一兩)桑寄生(半兩) 上為末,以酒一升,煮五沸,下生雞卵一枚投酒中,分溫二服。

    空心、食前一服。

    《小品方》無寄生,有艾葉,隻用水煎。

     文仲安胎寄生湯 療血流下方。

     桑寄生白術(各五分)茯苓(四分)甘草(十分) 上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若人壯者,可加芍藥八分,足水二升;若胎不安,腹痛,端然有所見,加幹姜四分即安。

    忌海藻、菘菜、酢物、桃、李、雀肉等。

    (崔氏、《小品》、《經心》同) 秦艽湯 治胎動不安。

    (出王氏《指迷方》) 秦艽阿膠(炒)艾葉 上等分為粗末,每服五錢。

    水二盞,糯米百粒,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安胎止痛湯方 《小品》療妊娠重下,痛引腰背。

     當歸阿膠(炙)幹地黃黃連芍藥(各一兩)雞子(一枚)秫米(一升) 上七味,以水七升,攪雞子,令相得,煮秫米令如蟹目沸;去滓,内諸藥,煮取三升,分四服。

    忌蕪荑。

    《經心錄》同。

     膠艾湯 療損動,母去血腹痛方。

     膠(一斤,炙)艾葉(一莒)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經心錄》同。

     妊娠漏胎下血方論第五 夫妊娠漏胎者,謂妊娠數月,而經水時下也。

    此由沖任脈虛,不能約制手太陽、少陰之經血故也。

    沖任之脈為經絡之海,起于胞内。

    手太陽小腸脈也,手少陰心脈也,是二經為表裡,上為乳汁,下為月水。

    有娠之人,經水所以斷者,壅之養胎,蓄之以為乳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