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 胎教門
關燈
小
中
大
求嗣已明,須知胎教,故以次之。
妊娠總論第一 夫婦人妊娠十月,其說見于古書有不同者多矣。
按《巢氏病源》論婦人妊娠,一月名始胚,足厥陰脈養之。
二月名始膏,足少陽脈養之。
三月名始胎,當此之時,血不流行,形象始化,未有定儀,見物而變。
欲子端正莊嚴,當令母見貴人,不可見狀貌醜惡人也。
欲生男,宜操弓矢,乘牡馬。
欲生女,宜著珥珰,施環珮。
欲子美好,玩白璧,觀孔雀。
欲子賢能,宜讀詩書,務和雅,手心脈養之。
四月始受水精。
以成血脈,手少陽脈養之。
五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氣,足太陰脈養之。
六月始受金精以成其筋,足陽明脈養之。
七月始受木精以成其骨,手太陰脈養之。
八月始受土精以成膚革,手陽明脈養之。
九月始受石精以成毛發,足少陰脈養之。
十月五髒六腑、關節、人神皆備,此其大略也。
又《五髒論》有稱耆婆者,論一月如珠露。
二月如桃花。
三月男女分。
四月形象具。
五月筋骨成。
六月毛發生。
七月遊其魂,兒能動左手。
八月遊其魄,兒能動右手。
九月三轉身。
十月受氣足。
更有稱張仲景者亦然。
又《顱囟經》雲:一月為胎胞,精血凝也。
二月為胎形成胚也。
三月陽神為三魂。
四月陰靈為七魄。
五月五行分五髒也。
六月六律定六腑也。
七月精關竅通光明也。
八月元神具、降真靈也。
九月宮室羅布,以定生人也。
十月受氣足,萬象成也。
今推究數說之理,如《五髒論》者,類皆淺鄙不經,往往妄托其名。
至于三藏佛書,且語涉怪誕,謾不可考。
今按《顱囟經》三卷雲:中古巫方所撰,隋人巢氏方亦嘗序之。
今巢氏論婦人妊娠,乃不見言之。
《聖濟經·原化篇》亦獨取《顱囟經》,更不言巢氏論者何哉!《嬰童寶鑒集》雲:小兒方論起自巫方。
黃帝雲:吾不能察幼小,賴國有巫方,能知小兒之壽夭耳。
及觀巢氏論小兒候亦雲:中古有巫方,立小兒《顱囟經》以占壽夭,世所相傳者,有少小方焉。
是巢氏論小兒則取于《顱囟經》,則是未盡其理,故不言之。
若《聖濟經》者,但取其文句,不若巢氏之論,其間有胎教之法為可取。
所以巢氏論妊娠至三月始胎之時,欲令見貴人莊嚴。
若操弓矢、施環、觀孔雀、讀詩書之類,豈非胎教之理乎!嘗試推巢氏所論妊娠脈養之理,若足厥陰肝脈也,足少陽膽脈也。
為一髒腑之經,餘皆如此。
且四時之令,必始于春木,故十二經之養,始于肝也,所以一月、二月。
手心主心胞絡脈也,手少陽三焦脈也,屬火而夏旺,所以胎養在三月、四月也。
屬手少陰心、手太陽小腸者,以君主之官,無為而尊也。
足太陰脾脈也,足陽明胃脈也,屬土而旺長夏,所以養胎而五月、六月。
手太陰肺脈也,手陽明大腸脈也,屬金而旺秋,所以養胎在七月、八月。
足少陰腎脈也,屬水而旺冬,所以養胎在九月。
又況母之腎髒系于胎,是母之真氣、子之所賴也。
至十 娠子論第二 夫至精才化,一氣方凝,始受胞胎,漸成形質,子在腹中,随母聽聞。
自妊娠之後,則須行坐端嚴,性情和悅,常處靜室,多聽美言,令人講讀詩書、陳禮說樂,耳不聞非言,目不觀惡事,如此則生男女福壽敦厚,忠孝賢明。
不然則男女既生,則多鄙賤不壽而愚,此所謂因外象而内感也。
昔太壬娠文王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口不談惡言,世傳胎教之道,是謂此也。
前論亦略叙之矣。
然則婦人有終身無子者,何也?按《巢氏病源》雲:婦人無子者,蓋有三焉:一者墳墓不嗣;二者夫婦年命相克;三者夫疹婦病,皆令無子。
若夫疹婦病,可以服藥,而後能有子,餘皆不可緻也。
今觀是說,亦未盡善。
有人以婦人無子,問西京常器之者,乃曰:女人自少多病,服燥藥無節,使天癸耗動且早,故終身無子。
又有問襄陽宋大亨者,亦然。
然則婦人妊娠有兩胎者,何也?按古今方書并無論及此者,惟巢氏論雲:陽施陰化,精氣有餘,故生二胎。
且謂成一胎之理,其精有幾耶?今觀婦人有兩胎者,其精神氣宇略無小異。
至于數有兩胎,或間成兩胎者,有俱男俱女者,有一男一女者。
《道藏經》雲有求子法,雲婦人月信初止後,一日、三日、五日,值男女旺相日,陽日陽時交合,有子多男。
若男女禀受皆壯,則多子。
一有
妊娠總論第一 夫婦人妊娠十月,其說見于古書有不同者多矣。
按《巢氏病源》論婦人妊娠,一月名始胚,足厥陰脈養之。
二月名始膏,足少陽脈養之。
三月名始胎,當此之時,血不流行,形象始化,未有定儀,見物而變。
欲子端正莊嚴,當令母見貴人,不可見狀貌醜惡人也。
欲生男,宜操弓矢,乘牡馬。
欲生女,宜著珥珰,施環珮。
欲子美好,玩白璧,觀孔雀。
欲子賢能,宜讀詩書,務和雅,手心脈養之。
四月始受水精。
以成血脈,手少陽脈養之。
五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氣,足太陰脈養之。
六月始受金精以成其筋,足陽明脈養之。
七月始受木精以成其骨,手太陰脈養之。
八月始受土精以成膚革,手陽明脈養之。
九月始受石精以成毛發,足少陰脈養之。
十月五髒六腑、關節、人神皆備,此其大略也。
又《五髒論》有稱耆婆者,論一月如珠露。
二月如桃花。
三月男女分。
四月形象具。
五月筋骨成。
六月毛發生。
七月遊其魂,兒能動左手。
八月遊其魄,兒能動右手。
九月三轉身。
十月受氣足。
更有稱張仲景者亦然。
又《顱囟經》雲:一月為胎胞,精血凝也。
二月為胎形成胚也。
三月陽神為三魂。
四月陰靈為七魄。
五月五行分五髒也。
六月六律定六腑也。
七月精關竅通光明也。
八月元神具、降真靈也。
九月宮室羅布,以定生人也。
十月受氣足,萬象成也。
今推究數說之理,如《五髒論》者,類皆淺鄙不經,往往妄托其名。
至于三藏佛書,且語涉怪誕,謾不可考。
今按《顱囟經》三卷雲:中古巫方所撰,隋人巢氏方亦嘗序之。
今巢氏論婦人妊娠,乃不見言之。
《聖濟經·原化篇》亦獨取《顱囟經》,更不言巢氏論者何哉!《嬰童寶鑒集》雲:小兒方論起自巫方。
黃帝雲:吾不能察幼小,賴國有巫方,能知小兒之壽夭耳。
及觀巢氏論小兒候亦雲:中古有巫方,立小兒《顱囟經》以占壽夭,世所相傳者,有少小方焉。
是巢氏論小兒則取于《顱囟經》,則是未盡其理,故不言之。
若《聖濟經》者,但取其文句,不若巢氏之論,其間有胎教之法為可取。
所以巢氏論妊娠至三月始胎之時,欲令見貴人莊嚴。
若操弓矢、施環、觀孔雀、讀詩書之類,豈非胎教之理乎!嘗試推巢氏所論妊娠脈養之理,若足厥陰肝脈也,足少陽膽脈也。
為一髒腑之經,餘皆如此。
且四時之令,必始于春木,故十二經之養,始于肝也,所以一月、二月。
手心主心胞絡脈也,手少陽三焦脈也,屬火而夏旺,所以胎養在三月、四月也。
屬手少陰心、手太陽小腸者,以君主之官,無為而尊也。
足太陰脾脈也,足陽明胃脈也,屬土而旺長夏,所以養胎而五月、六月。
手太陰肺脈也,手陽明大腸脈也,屬金而旺秋,所以養胎在七月、八月。
足少陰腎脈也,屬水而旺冬,所以養胎在九月。
又況母之腎髒系于胎,是母之真氣、子之所賴也。
至十 娠子論第二 夫至精才化,一氣方凝,始受胞胎,漸成形質,子在腹中,随母聽聞。
自妊娠之後,則須行坐端嚴,性情和悅,常處靜室,多聽美言,令人講讀詩書、陳禮說樂,耳不聞非言,目不觀惡事,如此則生男女福壽敦厚,忠孝賢明。
不然則男女既生,則多鄙賤不壽而愚,此所謂因外象而内感也。
昔太壬娠文王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口不談惡言,世傳胎教之道,是謂此也。
前論亦略叙之矣。
然則婦人有終身無子者,何也?按《巢氏病源》雲:婦人無子者,蓋有三焉:一者墳墓不嗣;二者夫婦年命相克;三者夫疹婦病,皆令無子。
若夫疹婦病,可以服藥,而後能有子,餘皆不可緻也。
今觀是說,亦未盡善。
有人以婦人無子,問西京常器之者,乃曰:女人自少多病,服燥藥無節,使天癸耗動且早,故終身無子。
又有問襄陽宋大亨者,亦然。
然則婦人妊娠有兩胎者,何也?按古今方書并無論及此者,惟巢氏論雲:陽施陰化,精氣有餘,故生二胎。
且謂成一胎之理,其精有幾耶?今觀婦人有兩胎者,其精神氣宇略無小異。
至于數有兩胎,或間成兩胎者,有俱男俱女者,有一男一女者。
《道藏經》雲有求子法,雲婦人月信初止後,一日、三日、五日,值男女旺相日,陽日陽時交合,有子多男。
若男女禀受皆壯,則多子。
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