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 (衆疾門)
關燈
小
中
大
婦人嘔吐方論第一
夫婦人嘔吐者,由脾胃有邪冷,谷氣不理所為也。
胃為水谷之海,其氣不調而有風冷乘之,冷搏于胃,胃氣逆則令嘔吐也。
愚詳曰:夫嘔吐之疾,非特脾胃虛冷而嘔吐也。
亦有胃熱而嘔者;亦有胃中冷、胃口熱而吐者;亦有痰盛而嘔者;亦有血弱而嘔者。
經雲:無陰則嘔是也。
不可以一概用藥。
如胃冷而嘔吐,宜用《局方》人參丁香散、理中丸,及許仁則半夏丸、人參七味丸。
如胃熱而嘔吐者,宜用小柴胡湯、蘆根湯、竹茹湯、槐花散。
如胃中冷、胃口熱而嘔吐者,宜用《局方》藿香正氣散,生姜棗子煎,沉冷服即止。
如痰盛嘔吐者,宜《局方》半夏茯苓湯、二陳湯。
如惡阻,兼服茯苓丸。
(自有專門,見十二卷第二論) 如血不歸源而嘔吐者,宜用十全大補湯加陳皮、半夏、藿香、姜、棗煎服。
或有腳氣而嘔者,自有專門,不敢濫及。
益智子散 治婦人脾胃久虛,氣弱,多欲嘔吐,全不下食,四肢無力。
益智(一兩)附子(炮)縮砂仁丁香厚樸黃芪白術白茯苓陳皮川芎良姜藿香葉當歸(各三分)人參桂心(各半兩) 上咀,每服三錢。
姜三片,棗一枚,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無時溫服。
丁香散 治婦人髒腑虛冷,脾胃氣弱,食則嘔吐,水谷不消。
丁香白術縮砂仁草果仁(各三分)人參(一兩)當歸白豆蔻藿香葉甘草(各半兩)橘皮(三分)神曲诃子(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平錢,煎姜棗湯調下。
竹茹湯 治胃熱嘔吐。
幹葛(三兩)半夏(湯洗七次,姜汁半盞,漿水一升,煮令耗半,可取三分用)甘草(三分) 上咀,每服五錢。
水二盞,姜三片,竹茹一彈大,棗一枚,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許學士雲:胃熱者,手足心熱。
政和中,一宗人病傷寒,得汗身涼。
數日,忽嘔吐,藥與飲食俱不下。
醫者皆進丁香、藿香、滑石等藥,下咽即吐。
餘曰:此正汗後餘熱留胃脘,孫兆竹茹湯正相當爾。
及治藥與之,即時愈。
《良方》槐花散亦相類方。
槐花散 皂莢白礬槐花(炒令黃黑色)甘草(等分) 上為細末,白湯調二錢。
許仁則半夏丸 療積冷在胃,嘔吐不下食分。
半夏(一升,真熊州者,洗、去滑)小麥面(一升) 上搗半夏為散,以水搜面丸如彈子大,以水煮,令面熟則是藥成。
初吞四、五丸,日二服。
稍加至十四、五丸,旋煮旋服,服此覺病減;欲更重,合服亦佳。
忌羊肉、饧。
《救急》同。
人參七味丸 又依前半夏丸,雖覺漸損,然病根不除。
欲多合前丸,又慮藥毒不可久服;欲不服,又恐病滋漫 人參白術(各五兩)厚樸(炙)細辛(各四兩)生姜(八兩,末)橘皮(三兩)桂心(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飲下十丸,漸加至二十丸,與半夏丸間服亦可。
忌桃、李、雀肉、生蔥、生菜。
吳升同。
婦人霍亂方論第二 論曰:嘔吐而利者,名霍亂也。
原疾之由,皆由腸胃虛冷,飲食過度,觸冒風冷,使陰陽不和,清濁相幹,緻令揮霍變亂也。
或先心痛而吐者;或先腹痛而利者;或吐利俱作者;或頭痛、身體壯熱而脈浮洪者;或陽氣暴絕而手足逆冷,而脈息微絕者。
治之當分陰陽,察其虛實,辨其冷熱,觀其脈息。
熱者涼之,冷者溫之,以平為期。
《百問》雲:凡霍亂吐利,熱多而渴者,五苓散。
寒多不飲水者,理中丸。
吐利已,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
夏月中暑霍亂,大煩渴,四肢逆冷,冷汗出,腳轉筋者,香薷散濃煎,沉冷服即效。
凡霍亂之脈得浮洪者易治。
微遲者,并氣短者難治。
加減理中丸 主霍亂,臨時方。
亦可治男子。
(《千金翼》) 人參白術幹姜甘草(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
每兩作五丸,取湯和一丸服之,日十服。
吐多、利少者,取枳實三枚,炙,去穰,四破。
水三升,煮取一升,和一丸服之。
吐少、利多者,加幹姜一累。
吐利幹嘔者,取半夏半兩,泡洗去滑,水二升,煮取一升,和一丸服。
若體疼痛不可堪者,水三升,煮棗三枚,取一升,和一丸服。
若吐利大極轉筋者,以韭汁洗腹腎,從胸至足踝,勿逆即止。
若體冷微汗,腹中寒,取附子一枚,炮去皮,四破,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和一丸服。
吐利悉止,脈不出,體尤冷者,可服諸湯補之。
《千金翼》四順湯 治霍亂吐利,腹痛,手足逆冷,脈微欲絕。
附子(一個,破八片)幹姜(三兩)人參甘草(各一兩) 上咀,水煎服。
四逆加豬膽汁湯 治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
甘草(二兩)幹姜(三兩)附子(一枚,生)豬膽汁(半合) 上三味咀,每服五錢。
水三盞,煮至二盞,去滓,内豬膽汁,分作兩次溫服,其脈即來。
香薷散 治髒腑冷熱不調,飲食不節。
或食腥鲙、生冷過度;或起居不節;或露卧濕地;或當風取涼,而風冷之氣歸于三焦,傳于脾胃,脾胃得冷,不能消化水谷,緻令真邪相幹,腸胃虛弱。
因飲食變亂于腸胃之間,便至吐利,心腹疼痛,霍亂氣逆。
有先心痛而吐者;或先腹痛而利者;或吐利俱發者;有發熱頭痛體疼而複吐利虛煩者;或但吐利,心腹刺痛者;或轉筋拘急疼痛者;或但嘔而無物出者;或四肢逆冷,脈微欲絕者;或煩悶昏塞欲死者。
妊婦霍亂吐利,此藥悉能主之。
香薷葉(四兩)白扁豆厚樸(各二兩) 上咀,每服半兩。
水一大盞,酒一分,慢火濃煎至六分,去滓,井中浸令冰冷,頓服,無時候。
連并二、三服,立見神效。
《蘇沈良方》中名香茸散。
《百問》同,有黃連,無扁豆。
诃子散 治老幼霍亂吐利,一服取效。
又治九種心痛及心脾冷痛不可忍,其功如神。
诃子甘草厚樸幹姜草果仁陳皮良姜茯苓神曲麥芽(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
候發刺痛不可忍,用水一盞,煎七分,入鹽服。
急則鹽點。
胡椒湯 治霍亂吐利甚妙。
胡椒(四十九粒)綠豆(一百四十九粒) 上為細末,木瓜煎湯調下二錢。
婦人翻胃吐食方論第三 白垩散 治婦人翻胃吐食。
《千金翼》雲:不特治婦人,男子亦可。
服一斤以上為妙。
白垩土(以米醋一升,煅白垩土令赤,入醋内浸,令冷再煅、再浸,以醋幹為度。
取一兩,研)幹姜(一分,炮) 上為細末,研停。
每服一錢,飯飲調下,甚者二錢。
白芷散 治婦人翻胃吐食。
上用白芷一兩,切作片,于瓦上炒令黃,為細末。
用豬血二十文切片,以沸湯泡七次,将血蘸藥,吃七片。
如剩藥末,留後次用。
婦人血膈方論第四 牡丹煎 治婦人血膈。
牡丹皮苦參貝母(去心)玄胡索白芍藥 上等分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五、二十丸,米飲吞下,無時候。
婦人鼻衄方論第五 夫婦人鼻衄者,由傷動血氣所緻也。
凡血氣調和則循環表裡經絡,澀則不散。
若勞傷損動,因而生熱氣逆,流溢入于鼻者,則成鼻衄也。
隻有産後見衄者,不可治。
評曰:凡鼻衄,雖多因熱而得此疾,亦有因怒氣而得之者。
曾趙恭人鼻衄不止,諸治不瘥,召餘治之。
先用蘇合香丸四粒,次用五苓散濃煎白茅花湯調服即止,次用芎歸湯調理。
又有一富室男子,鼻血不止,六脈洪數。
究竟,雲服丹藥太過,遂用黃連、黃芩、大黃為末,水煎服,愈。
調服亦可。
刺薊散 治婦人鼻衄,血流不止。
刺薊(二兩)桑耳亂發灰艾葉(各一兩,炒)生地黃(二兩)蒲黃(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
無時,粥飲調下。
伏龍肝散 治男子、婦人五髒結熱,吐血,衄血,并皆治之。
伏龍肝生地黃(各一斤)竹茹(一升)芍藥當歸黃芩川芎桂心甘草(各二兩) 上咀,水一鬥三升,煮竹茹,減三升,内藥,
胃為水谷之海,其氣不調而有風冷乘之,冷搏于胃,胃氣逆則令嘔吐也。
愚詳曰:夫嘔吐之疾,非特脾胃虛冷而嘔吐也。
亦有胃熱而嘔者;亦有胃中冷、胃口熱而吐者;亦有痰盛而嘔者;亦有血弱而嘔者。
經雲:無陰則嘔是也。
不可以一概用藥。
如胃冷而嘔吐,宜用《局方》人參丁香散、理中丸,及許仁則半夏丸、人參七味丸。
如胃熱而嘔吐者,宜用小柴胡湯、蘆根湯、竹茹湯、槐花散。
如胃中冷、胃口熱而嘔吐者,宜用《局方》藿香正氣散,生姜棗子煎,沉冷服即止。
如痰盛嘔吐者,宜《局方》半夏茯苓湯、二陳湯。
如惡阻,兼服茯苓丸。
(自有專門,見十二卷第二論) 如血不歸源而嘔吐者,宜用十全大補湯加陳皮、半夏、藿香、姜、棗煎服。
或有腳氣而嘔者,自有專門,不敢濫及。
益智子散 治婦人脾胃久虛,氣弱,多欲嘔吐,全不下食,四肢無力。
益智(一兩)附子(炮)縮砂仁丁香厚樸黃芪白術白茯苓陳皮川芎良姜藿香葉當歸(各三分)人參桂心(各半兩) 上咀,每服三錢。
姜三片,棗一枚,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無時溫服。
丁香散 治婦人髒腑虛冷,脾胃氣弱,食則嘔吐,水谷不消。
丁香白術縮砂仁草果仁(各三分)人參(一兩)當歸白豆蔻藿香葉甘草(各半兩)橘皮(三分)神曲诃子(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平錢,煎姜棗湯調下。
竹茹湯 治胃熱嘔吐。
幹葛(三兩)半夏(湯洗七次,姜汁半盞,漿水一升,煮令耗半,可取三分用)甘草(三分) 上咀,每服五錢。
水二盞,姜三片,竹茹一彈大,棗一枚,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許學士雲:胃熱者,手足心熱。
政和中,一宗人病傷寒,得汗身涼。
數日,忽嘔吐,藥與飲食俱不下。
醫者皆進丁香、藿香、滑石等藥,下咽即吐。
餘曰:此正汗後餘熱留胃脘,孫兆竹茹湯正相當爾。
及治藥與之,即時愈。
《良方》槐花散亦相類方。
槐花散 皂莢白礬槐花(炒令黃黑色)甘草(等分) 上為細末,白湯調二錢。
許仁則半夏丸 療積冷在胃,嘔吐不下食分。
半夏(一升,真熊州者,洗、去滑)小麥面(一升) 上搗半夏為散,以水搜面丸如彈子大,以水煮,令面熟則是藥成。
初吞四、五丸,日二服。
稍加至十四、五丸,旋煮旋服,服此覺病減;欲更重,合服亦佳。
忌羊肉、饧。
《救急》同。
人參七味丸 又依前半夏丸,雖覺漸損,然病根不除。
欲多合前丸,又慮藥毒不可久服;欲不服,又恐病滋漫 人參白術(各五兩)厚樸(炙)細辛(各四兩)生姜(八兩,末)橘皮(三兩)桂心(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飲下十丸,漸加至二十丸,與半夏丸間服亦可。
忌桃、李、雀肉、生蔥、生菜。
吳升同。
婦人霍亂方論第二 論曰:嘔吐而利者,名霍亂也。
原疾之由,皆由腸胃虛冷,飲食過度,觸冒風冷,使陰陽不和,清濁相幹,緻令揮霍變亂也。
或先心痛而吐者;或先腹痛而利者;或吐利俱作者;或頭痛、身體壯熱而脈浮洪者;或陽氣暴絕而手足逆冷,而脈息微絕者。
治之當分陰陽,察其虛實,辨其冷熱,觀其脈息。
熱者涼之,冷者溫之,以平為期。
《百問》雲:凡霍亂吐利,熱多而渴者,五苓散。
寒多不飲水者,理中丸。
吐利已,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
夏月中暑霍亂,大煩渴,四肢逆冷,冷汗出,腳轉筋者,香薷散濃煎,沉冷服即效。
凡霍亂之脈得浮洪者易治。
微遲者,并氣短者難治。
加減理中丸 主霍亂,臨時方。
亦可治男子。
(《千金翼》) 人參白術幹姜甘草(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
每兩作五丸,取湯和一丸服之,日十服。
吐多、利少者,取枳實三枚,炙,去穰,四破。
水三升,煮取一升,和一丸服之。
吐少、利多者,加幹姜一累。
吐利幹嘔者,取半夏半兩,泡洗去滑,水二升,煮取一升,和一丸服。
若體疼痛不可堪者,水三升,煮棗三枚,取一升,和一丸服。
若吐利大極轉筋者,以韭汁洗腹腎,從胸至足踝,勿逆即止。
若體冷微汗,腹中寒,取附子一枚,炮去皮,四破,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和一丸服。
吐利悉止,脈不出,體尤冷者,可服諸湯補之。
《千金翼》四順湯 治霍亂吐利,腹痛,手足逆冷,脈微欲絕。
附子(一個,破八片)幹姜(三兩)人參甘草(各一兩) 上咀,水煎服。
四逆加豬膽汁湯 治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
甘草(二兩)幹姜(三兩)附子(一枚,生)豬膽汁(半合) 上三味咀,每服五錢。
水三盞,煮至二盞,去滓,内豬膽汁,分作兩次溫服,其脈即來。
香薷散 治髒腑冷熱不調,飲食不節。
或食腥鲙、生冷過度;或起居不節;或露卧濕地;或當風取涼,而風冷之氣歸于三焦,傳于脾胃,脾胃得冷,不能消化水谷,緻令真邪相幹,腸胃虛弱。
因飲食變亂于腸胃之間,便至吐利,心腹疼痛,霍亂氣逆。
有先心痛而吐者;或先腹痛而利者;或吐利俱發者;有發熱頭痛體疼而複吐利虛煩者;或但吐利,心腹刺痛者;或轉筋拘急疼痛者;或但嘔而無物出者;或四肢逆冷,脈微欲絕者;或煩悶昏塞欲死者。
妊婦霍亂吐利,此藥悉能主之。
香薷葉(四兩)白扁豆厚樸(各二兩) 上咀,每服半兩。
水一大盞,酒一分,慢火濃煎至六分,去滓,井中浸令冰冷,頓服,無時候。
連并二、三服,立見神效。
《蘇沈良方》中名香茸散。
《百問》同,有黃連,無扁豆。
诃子散 治老幼霍亂吐利,一服取效。
又治九種心痛及心脾冷痛不可忍,其功如神。
诃子甘草厚樸幹姜草果仁陳皮良姜茯苓神曲麥芽(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
候發刺痛不可忍,用水一盞,煎七分,入鹽服。
急則鹽點。
胡椒湯 治霍亂吐利甚妙。
胡椒(四十九粒)綠豆(一百四十九粒) 上為細末,木瓜煎湯調下二錢。
婦人翻胃吐食方論第三 白垩散 治婦人翻胃吐食。
《千金翼》雲:不特治婦人,男子亦可。
服一斤以上為妙。
白垩土(以米醋一升,煅白垩土令赤,入醋内浸,令冷再煅、再浸,以醋幹為度。
取一兩,研)幹姜(一分,炮) 上為細末,研停。
每服一錢,飯飲調下,甚者二錢。
白芷散 治婦人翻胃吐食。
上用白芷一兩,切作片,于瓦上炒令黃,為細末。
用豬血二十文切片,以沸湯泡七次,将血蘸藥,吃七片。
如剩藥末,留後次用。
婦人血膈方論第四 牡丹煎 治婦人血膈。
牡丹皮苦參貝母(去心)玄胡索白芍藥 上等分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五、二十丸,米飲吞下,無時候。
婦人鼻衄方論第五 夫婦人鼻衄者,由傷動血氣所緻也。
凡血氣調和則循環表裡經絡,澀則不散。
若勞傷損動,因而生熱氣逆,流溢入于鼻者,則成鼻衄也。
隻有産後見衄者,不可治。
評曰:凡鼻衄,雖多因熱而得此疾,亦有因怒氣而得之者。
曾趙恭人鼻衄不止,諸治不瘥,召餘治之。
先用蘇合香丸四粒,次用五苓散濃煎白茅花湯調服即止,次用芎歸湯調理。
又有一富室男子,鼻血不止,六脈洪數。
究竟,雲服丹藥太過,遂用黃連、黃芩、大黃為末,水煎服,愈。
調服亦可。
刺薊散 治婦人鼻衄,血流不止。
刺薊(二兩)桑耳亂發灰艾葉(各一兩,炒)生地黃(二兩)蒲黃(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
無時,粥飲調下。
伏龍肝散 治男子、婦人五髒結熱,吐血,衄血,并皆治之。
伏龍肝生地黃(各一斤)竹茹(一升)芍藥當歸黃芩川芎桂心甘草(各二兩) 上咀,水一鬥三升,煮竹茹,減三升,内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