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 (衆疾門)
關燈
小
中
大
煮取三升,分為三服。
《千金》無桂。
《百問》有茅花湯,以白茅花濃煎,飲之立止。
茅花湯 一方搗生白茅根,取汁一合,飲之止。
又方取生蔥心塞鼻中即定。
若因刺著并刀斧所傷,血不止,并用之立定。
又方取釜底墨細研,入鼻中。
又方取亂發灰細研,以竹管吹入鼻中,立止。
又方取龍骨末吹入鼻中,立止。
婦人吐血方論第六 夫婦人吐血者,皆由髒腑傷損所緻。
夫血者,外行于經絡,内榮于髒腑。
若傷損氣血,經絡則虛。
血行失于常理,氣逆者吐血。
又怒則氣逆,甚則嘔血;然憂思、驚恐、内傷氣逆上者,皆吐血也。
雞蘇散 治婦人吐血,心煩昏悶。
雞蘇葉(一兩)阿膠刺薊生地黃(各一兩)黃芪羚羊角屑茜根甘草(各半兩)麥門冬黃芩當歸伏龍肝(各三分)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
水一盞,姜三片,竹茹半雞子大,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雞蘇散 治婦人虛損氣逆,吐血不止。
雞蘇葉黃芩(各一兩)當歸赤芍藥(各半兩)伏龍肝阿膠(各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
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治婦人熱毒上攻,吐血不止。
生藕汁刺薊汁生地黃汁(各三兩)生姜汁(半合)白蜜(一合) 上和煎三、兩沸,無時,以一小盞,調炒面塵一錢服。
《千金翼》治吐血百方不瘥,療十十瘥,神驗不傳方。
詳此藥性,治熱毒吐血有效。
地黃汁(半升)生大黃末(一方寸匕) 上煎地黃汁三、兩沸,調大黃末,分為三服。
又方:伏龍肝 上研令極細,每服二錢。
新汲水調下,頻服取效。
又方:白茅根(一握長六寸) 上以水一大盞,煎取七分,去滓溫服。
又方:治吐血。
桂心末 上水調方寸匕,日夜可二十服。
又方:生地黃(三斤,切)阿膠(二兩,炒)蒲黃(六合) 上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仆嘗治一人吐血,診其脈,肝部弦,氣口濡,此因怒極而得之。
遂用蘇合香丸和雞蘇丸服即效。
《養生必用方》雲:凡吐血,須煎幹姜甘草湯與服,或四物、理中湯亦可,如此無不愈者。
服生地黃、竹茹、藕汁,去生便遠。
柔脾湯 治虛勞吐血、衄血、下白、汗出方。
(出《養生必用》) 甘草白芍藥黃芪(各一兩)熟地黃(三兩) 上為末,每服四錢。
水、酒各一盞,以上煎至七分,去滓,取六分,清汁溫服,食前。
四生丸 餘嘗治一女人,年十九歲,月經不行,遂妄行而嘔血,諸藥無效。
察其形容,人肥,脈不大不小。
仆投以四生丸即安。
又嘗治一男子,因飽低頭負重吐血,諸藥無效,亦投四生丸及青餅子即安,更不發。
仆觀初虞世治吐血,不喜用竹茹、生地黃、藕汁。
然亦不可狎泥此說。
如陽乘于陰,血得熱則流散,經水沸溢,宜服涼藥以解之。
大黃、犀角、生地黃、生艾、藕汁豈能無效?如陰乘于陽,所謂天寒地凍,水凝成冰,宜服溫藥以暖之。
幹姜、肉桂豈能無功?學者更宜思之。
四生丸療吐血。
凡吐血、衄血,陽乘于陰,血熱妄行,宜服此藥。
生荷葉生艾葉生柏葉生地黃 上等分爛研,丸如雞子大,每服一丸。
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無時候。
陳日華雲:先公紹興初遊福清靈石寺,主僧留飲食。
将竟,侍者赴堂,齋罷來侍立,見桌子不穩,急罄折極之,舉首即嘔血,蓋食飽拗破肺也。
明年再到寺,因問去年嘔血者無恙否?其主僧答雲:得四生丸服之遂愈。
自得此方,屢救人有效。
療熱甚嘔血者。
以犀角地黃湯、《局方》小三黃丸,以白茅根煎濃湯吞之妙。
犀角地黃湯 治内有瘀血,鼻衄吐血,面黃,大便黑。
芍藥(三分)生地黃(半斤)牡丹皮(去心,一兩)犀角屑(一兩,如無,升麻川者代) 上咀,每服五錢,水煎服。
有熱如狂者,加黃芩二兩。
青餅子 治咯血。
青黛杏仁(各一兩,華佗方以牡蛎粉炒杏仁,去皮尖,牡蛎不用) 上一處同研成膏,熔黃蠟和作三十餅子。
每服一餅子,用幹柿半個夾定,以濕紙裹煨令香,同嚼,粥飲下,無時候。
幹姜甘草湯 若陰乘于陽,心肺經寒而嘔血者,宜服幹姜甘草湯。
甘草幹姜(各半兩) 上咀,水煮頓服。
《局方》理中湯亦妙。
(方見《和劑》) 婦人痃癖諸氣方論第七 夫婦人痃癖者,本因邪氣積聚而生也。
痃者,在腹内近臍左右各有一條筋脈急痛,大者如臂,次者如指,因氣而成,如弦之狀,名曰痃氣也。
癖者為僻,側在兩肋之間,有時而痛,故曰癖也。
夫痃之與癖,皆陰陽不和,經絡否膈,飲食停滞,不得宣流,邪冷之氣,搏結不散,得冷則發作疼痛,故曰痃癖者也。
麝香丸 治婦人痃癖,冷氣兼疰氣,心腹痛不可忍。
麝香(半兩,别研)阿魏(一分,面裹煨,令面熟)五靈脂桃仁三棱(各三分)芫花(醋炒)槟榔(各一兩)莪術桂心沒藥木香當歸(各半兩) 上為細末,入麝香令停,用粳米軟飯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
無時,淡醋湯下。
治婦人痃癖及血氣等神效方。
上以獖豬肝一具,可及十兩者;用巴豆五十枚,去大皮,紮在肝内。
用酽醋三碗,慢火熬,令肝爛熟;入砂缽内研令極爛,入京三棱末和就得所,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丸,食前,熱酒下。
(熬熟後去巴不用) 夫痃癖症瘕,血氣兜硬,發歇刺痛,甚則欲死。
究而言之,皆血之所為。
仆嘗治一婦人血氣刺痛,極不可忍,甚而死一、二日方省。
醫巫并治,數年不愈。
仆以蔥白散、烏雞丸遂安。
又嘗治一婦人,血氣作楚,如一小盤樣,走注刺痛,要一人伏定方少止,亦用此二藥而愈。
尋常小小血氣,用此二藥亦有奇效,故錄于後。
烏雞煎丸。
(方見二十四卷拾遺門) 蔥白散 專治一切冷氣不和,及本髒膀胱氣攻沖疼痛。
大治婦人産前、後腹痛,胎不安或血刺痛者,兼能治血髒宿冷,百節倦疼,肌體怯弱,勞傷帶癖,久服盡除。
但婦人一切疾病,最宜服此。
川芎當歸枳殼厚樸桂心幹姜芍藥舶上茴香青皮苦楝子木香熟地黃麥芽三棱莪術茯苓神曲人參(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平錢。
水一盞,連根蔥白二寸,拍破,鹽半錢,煎至七分,溫服。
内大黃、诃子,宜相度病狀。
如大便不利,入大黃同煎,卻不入鹽;如大便自利,入诃子煎。
朱先生雲:此藥大治心氣腫疼,用之見效。
仆嘗以此藥治浮腫,立效。
陳宜人病血氣作楚,痛不可忍,服諸藥無效。
召仆診之,兩關脈沉弱,為肝脈沉差緊,此血氣漸成痃癖也。
隻以此二藥安愈。
四明馬朝奉後院亦病此,用此二藥愈。
羅安人每遇經脈行時,則臍與小腹下痛不可忍,服藥無效,仆以桂枝桃仁湯愈。
自後再發,一投而瘥。
桂枝桃仁湯。
(方見第一卷十二論) 治經候來時先腹痛。
(男六德續添)《局方》七氣湯吞下來複丹。
婦人疝瘕方論第八 夫婦人疝瘕之病者,由飲食不節,寒溫不調,氣血勞傷,髒腑虛弱,受于風冷,冷入腹内,與血相結所生。
疝者,痛也;瘕者,假也。
其結聚浮假而痛,推移乃動也。
婦人之病有異于丈夫者,或因産後血虛受寒;或因經水往來取冷過度,非獨因飲食失節,多挾于血氣所成也。
診婦人疝瘕,其脈弦急者生,虛弱小者死。
又尺脈澀如浮牢,為血實氣虛也。
其發腹痛,逆氣上行,此為婦人胞中絕傷有惡血,久則結成瘕也。
幹漆散 治婦人疝瘕,久不消,令人黃瘦尫羸,兩脅妨悶,心腹疼痛。
幹漆(炒令煙盡)木香芫花(醋炒)赤芍藥桂心當歸川芎琥珀(各半兩)大黃(二兩,炒)牛膝(三分)桃仁(一兩)麝香(一分) 上為細末,無時,溫酒調下一錢。
硇砂丸 治婦人疝瘕及積瘀血在髒,時攻腹脅疼痛。
川芒硝硇砂(各一兩)當歸雄黃桂心(各半兩)大黃(炮)三棱(各二兩) 上為細末
《千金》無桂。
《百問》有茅花湯,以白茅花濃煎,飲之立止。
茅花湯 一方搗生白茅根,取汁一合,飲之止。
又方取生蔥心塞鼻中即定。
若因刺著并刀斧所傷,血不止,并用之立定。
又方取釜底墨細研,入鼻中。
又方取亂發灰細研,以竹管吹入鼻中,立止。
又方取龍骨末吹入鼻中,立止。
婦人吐血方論第六 夫婦人吐血者,皆由髒腑傷損所緻。
夫血者,外行于經絡,内榮于髒腑。
若傷損氣血,經絡則虛。
血行失于常理,氣逆者吐血。
又怒則氣逆,甚則嘔血;然憂思、驚恐、内傷氣逆上者,皆吐血也。
雞蘇散 治婦人吐血,心煩昏悶。
雞蘇葉(一兩)阿膠刺薊生地黃(各一兩)黃芪羚羊角屑茜根甘草(各半兩)麥門冬黃芩當歸伏龍肝(各三分)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
水一盞,姜三片,竹茹半雞子大,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雞蘇散 治婦人虛損氣逆,吐血不止。
雞蘇葉黃芩(各一兩)當歸赤芍藥(各半兩)伏龍肝阿膠(各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
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治婦人熱毒上攻,吐血不止。
生藕汁刺薊汁生地黃汁(各三兩)生姜汁(半合)白蜜(一合) 上和煎三、兩沸,無時,以一小盞,調炒面塵一錢服。
《千金翼》治吐血百方不瘥,療十十瘥,神驗不傳方。
詳此藥性,治熱毒吐血有效。
地黃汁(半升)生大黃末(一方寸匕) 上煎地黃汁三、兩沸,調大黃末,分為三服。
又方:伏龍肝 上研令極細,每服二錢。
新汲水調下,頻服取效。
又方:白茅根(一握長六寸) 上以水一大盞,煎取七分,去滓溫服。
又方:治吐血。
桂心末 上水調方寸匕,日夜可二十服。
又方:生地黃(三斤,切)阿膠(二兩,炒)蒲黃(六合) 上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仆嘗治一人吐血,診其脈,肝部弦,氣口濡,此因怒極而得之。
遂用蘇合香丸和雞蘇丸服即效。
《養生必用方》雲:凡吐血,須煎幹姜甘草湯與服,或四物、理中湯亦可,如此無不愈者。
服生地黃、竹茹、藕汁,去生便遠。
柔脾湯 治虛勞吐血、衄血、下白、汗出方。
(出《養生必用》) 甘草白芍藥黃芪(各一兩)熟地黃(三兩) 上為末,每服四錢。
水、酒各一盞,以上煎至七分,去滓,取六分,清汁溫服,食前。
四生丸 餘嘗治一女人,年十九歲,月經不行,遂妄行而嘔血,諸藥無效。
察其形容,人肥,脈不大不小。
仆投以四生丸即安。
又嘗治一男子,因飽低頭負重吐血,諸藥無效,亦投四生丸及青餅子即安,更不發。
仆觀初虞世治吐血,不喜用竹茹、生地黃、藕汁。
然亦不可狎泥此說。
如陽乘于陰,血得熱則流散,經水沸溢,宜服涼藥以解之。
大黃、犀角、生地黃、生艾、藕汁豈能無效?如陰乘于陽,所謂天寒地凍,水凝成冰,宜服溫藥以暖之。
幹姜、肉桂豈能無功?學者更宜思之。
四生丸療吐血。
凡吐血、衄血,陽乘于陰,血熱妄行,宜服此藥。
生荷葉生艾葉生柏葉生地黃 上等分爛研,丸如雞子大,每服一丸。
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無時候。
陳日華雲:先公紹興初遊福清靈石寺,主僧留飲食。
将竟,侍者赴堂,齋罷來侍立,見桌子不穩,急罄折極之,舉首即嘔血,蓋食飽拗破肺也。
明年再到寺,因問去年嘔血者無恙否?其主僧答雲:得四生丸服之遂愈。
自得此方,屢救人有效。
療熱甚嘔血者。
以犀角地黃湯、《局方》小三黃丸,以白茅根煎濃湯吞之妙。
犀角地黃湯 治内有瘀血,鼻衄吐血,面黃,大便黑。
芍藥(三分)生地黃(半斤)牡丹皮(去心,一兩)犀角屑(一兩,如無,升麻川者代) 上咀,每服五錢,水煎服。
有熱如狂者,加黃芩二兩。
青餅子 治咯血。
青黛杏仁(各一兩,華佗方以牡蛎粉炒杏仁,去皮尖,牡蛎不用) 上一處同研成膏,熔黃蠟和作三十餅子。
每服一餅子,用幹柿半個夾定,以濕紙裹煨令香,同嚼,粥飲下,無時候。
幹姜甘草湯 若陰乘于陽,心肺經寒而嘔血者,宜服幹姜甘草湯。
甘草幹姜(各半兩) 上咀,水煮頓服。
《局方》理中湯亦妙。
(方見《和劑》) 婦人痃癖諸氣方論第七 夫婦人痃癖者,本因邪氣積聚而生也。
痃者,在腹内近臍左右各有一條筋脈急痛,大者如臂,次者如指,因氣而成,如弦之狀,名曰痃氣也。
癖者為僻,側在兩肋之間,有時而痛,故曰癖也。
夫痃之與癖,皆陰陽不和,經絡否膈,飲食停滞,不得宣流,邪冷之氣,搏結不散,得冷則發作疼痛,故曰痃癖者也。
麝香丸 治婦人痃癖,冷氣兼疰氣,心腹痛不可忍。
麝香(半兩,别研)阿魏(一分,面裹煨,令面熟)五靈脂桃仁三棱(各三分)芫花(醋炒)槟榔(各一兩)莪術桂心沒藥木香當歸(各半兩) 上為細末,入麝香令停,用粳米軟飯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
無時,淡醋湯下。
治婦人痃癖及血氣等神效方。
上以獖豬肝一具,可及十兩者;用巴豆五十枚,去大皮,紮在肝内。
用酽醋三碗,慢火熬,令肝爛熟;入砂缽内研令極爛,入京三棱末和就得所,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丸,食前,熱酒下。
(熬熟後去巴不用) 夫痃癖症瘕,血氣兜硬,發歇刺痛,甚則欲死。
究而言之,皆血之所為。
仆嘗治一婦人血氣刺痛,極不可忍,甚而死一、二日方省。
醫巫并治,數年不愈。
仆以蔥白散、烏雞丸遂安。
又嘗治一婦人,血氣作楚,如一小盤樣,走注刺痛,要一人伏定方少止,亦用此二藥而愈。
尋常小小血氣,用此二藥亦有奇效,故錄于後。
烏雞煎丸。
(方見二十四卷拾遺門) 蔥白散 專治一切冷氣不和,及本髒膀胱氣攻沖疼痛。
大治婦人産前、後腹痛,胎不安或血刺痛者,兼能治血髒宿冷,百節倦疼,肌體怯弱,勞傷帶癖,久服盡除。
但婦人一切疾病,最宜服此。
川芎當歸枳殼厚樸桂心幹姜芍藥舶上茴香青皮苦楝子木香熟地黃麥芽三棱莪術茯苓神曲人參(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平錢。
水一盞,連根蔥白二寸,拍破,鹽半錢,煎至七分,溫服。
内大黃、诃子,宜相度病狀。
如大便不利,入大黃同煎,卻不入鹽;如大便自利,入诃子煎。
朱先生雲:此藥大治心氣腫疼,用之見效。
仆嘗以此藥治浮腫,立效。
陳宜人病血氣作楚,痛不可忍,服諸藥無效。
召仆診之,兩關脈沉弱,為肝脈沉差緊,此血氣漸成痃癖也。
隻以此二藥安愈。
四明馬朝奉後院亦病此,用此二藥愈。
羅安人每遇經脈行時,則臍與小腹下痛不可忍,服藥無效,仆以桂枝桃仁湯愈。
自後再發,一投而瘥。
桂枝桃仁湯。
(方見第一卷十二論) 治經候來時先腹痛。
(男六德續添)《局方》七氣湯吞下來複丹。
婦人疝瘕方論第八 夫婦人疝瘕之病者,由飲食不節,寒溫不調,氣血勞傷,髒腑虛弱,受于風冷,冷入腹内,與血相結所生。
疝者,痛也;瘕者,假也。
其結聚浮假而痛,推移乃動也。
婦人之病有異于丈夫者,或因産後血虛受寒;或因經水往來取冷過度,非獨因飲食失節,多挾于血氣所成也。
診婦人疝瘕,其脈弦急者生,虛弱小者死。
又尺脈澀如浮牢,為血實氣虛也。
其發腹痛,逆氣上行,此為婦人胞中絕傷有惡血,久則結成瘕也。
幹漆散 治婦人疝瘕,久不消,令人黃瘦尫羸,兩脅妨悶,心腹疼痛。
幹漆(炒令煙盡)木香芫花(醋炒)赤芍藥桂心當歸川芎琥珀(各半兩)大黃(二兩,炒)牛膝(三分)桃仁(一兩)麝香(一分) 上為細末,無時,溫酒調下一錢。
硇砂丸 治婦人疝瘕及積瘀血在髒,時攻腹脅疼痛。
川芒硝硇砂(各一兩)當歸雄黃桂心(各半兩)大黃(炮)三棱(各二兩) 上為細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