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 (衆疾門)
關燈
小
中
大
)北柴胡(各兩半)朱砂桃仁(去皮尖、雙仁,麸炒黃)川升麻天靈蓋(酥炙)犀角屑栀子仁地骨皮知母(各一兩)黃芪(三分)甘草(半兩)麝香(一分,研)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溫水下三十丸,無時候。
黃芪丸 治婦人骨蒸煩熱,四肢羸瘦,疼痛口幹,心躁不得眠卧。
黃芪麥門冬(去心)茯神北柴胡甘草生幹地黃(各一兩)酸棗仁(炒)郁李仁杏仁(去皮尖、雙仁,麸炒黃)枸杞子人參(去蘆)黃芩(各三分)百合枳殼(去穰,麸炒)赤芍藥知母(各半兩)鼈甲(二兩,制)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清粥吞下三十丸,無時候。
煞鬼丸 治婦人骨蒸,傳屍勞瘦,鬼氣伏連。
(以上出《聖惠方》) 麝香(三分)犀角屑木香白術(各一兩)鬼箭羽虎頭骨(酥炙)天靈蓋(酥炙)辰砂桃仁(去皮尖、雙仁,麸炒黃)雄黃(各兩半)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溫水下二十丸。
此藥避瘟疫,亦可帶之。
鼈甲煎 治勞。
(見《專治婦人方》) 雄鼈(一個,重一斤者)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北柴胡貝母(去心)知母(各四兩) 上除鼈外,諸藥細锉。
以好酒五升入鍋内,将活鼈在中,以藥和停圍定,上用闆子、石壓定,令鼈在藥内吃酒,藥候來日卻以慢火煮,候酒盡為度。
卻取鼈令患人吃盡;次将鼈甲用醋炙黃,入在前項諸藥内焙為細末,用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用米飲吞下三十丸,無時候,日五服。
麥煎散 治少男、室女骨蒸,婦人血風,攻疰四肢,心胸煩壅。
赤茯苓當歸幹漆(生)鼈甲(醋炙)常山大黃(煨)北柴胡白術生幹地黃石膏(各一兩)甘草(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
水一盞,小麥五十粒,煎至六分,食後臨卧時溫服。
有虛汗,加麻黃根一兩。
蘇東坡雲:此黃州吳判官方。
療骨蒸黃瘦,口臭肌熱,盜汗極效。
麥煎散甚多,此方吳君寶之如稀世之珍,其效可知。
筒骨煎 治諸虛勞疾,羸瘦乏力,腰背引痛,心煩喘嗽,唾膿嘔血,頑涎壅盛,睡卧有妨,胸滿氣促,夜多盜汗,發焦耳鳴,皮寒骨熱,一切五勞七傷、骨蒸等候,并皆療治。
(許元林先生方) 地骨皮粉草北柴胡前胡烏藥麻黃(不去節)幹葛青蒿苦梗知母天仙藤北黃芩(各一兩)人參生幹地黃秦艽鼈甲黃芪(各半兩) 上咀,每服三錢。
水一盞,酒一分,豬筒骨一莖,炙焦分為四服。
桃、柳枝各七寸,杏仁五粒,去皮尖,捶碎,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加烏梅半個尤妙。
一方加當歸、白芍藥。
明月丹 華佗方大靈,治傳屍 雄黃木香(各半兩)天靈蓋(炙,一兩)輕粉(一分)鼈甲(醋炙,一兩)兔屎(二兩) 上為末,用法酒一大升,大黃半兩為末,熬膏入前藥為丸,如彈子大,朱砂為衣。
傳屍勞肌瘦面黃,嘔吐,咳嗽不定。
先燒安息香,令煙出吸之。
不嗽非傳屍也,不可用此藥。
若煙入口,咳不能禁止,乃傳屍也,宜用此藥。
五更初服,勿令人知,以童便共酒一盞化一丸服;如人行十裡久,必吐出蟲,狀如燈心,細長及寸;或如爛瓜李,又如蝦蟆,狀各不同。
未效,次日再服,以應為度。
明月丹 治諸勞,《蘇沈良方》明月丹 兔屎(四十九枚)硇砂(如兔屎大,四十九枚) 上細研,生蜜丸如梧桐子大。
以甘草半兩碎之,水浸一宿取汁,五更初下七丸,勿令病人知。
勞藥下後頻看,若有蟲,急打殺,以桑火油煎使焦,棄急水中。
三日不下,更服,須在月望前日服。
忌見喪服,色衣、婦人、貓犬之類。
後服治勞補氣藥,取瘥。
(沈内翰雲:威愍孫元規藏此方,數能活人。
江陰萬融病勞,四體如焚,垂困。
一夜夢人,腹壅一月如大盤,明爛不可正視,逼人心骨皆寒,已而悸寤。
俄頃扣關,乃威愍使人遺之藥,服之遂瘥。
問其名,則明月丹也,始悟向之所夢。
大體此藥最治熱勞,又雲傷寒煩躁、骨熱,皆能治療。
一方有硼砂等分) 地黃煎丸 解勞、生肌、進食,活血養心。
(有人雲甚妙,華佗方) 生地黃汁杏仁汁生姜汁藕汁(各五升)薄荷汁鵝梨汁(各一升)法酒(二升)沙蜜(四升) 上慢火熬成膏,入後藥: 北柴胡(去蘆,三兩)木香人參茯苓山藥柏子仁(去皮,炒,研)遠志(去心)枳實(去穰,麸炒)白術(各一兩)秦艽苦梗(并去蘆,各二兩)麝香(半兩,研)熟地黃(洗,焙,酒蒸,四兩) 上為末,以前膏子和丸如梧桐子大。
食後甘草湯下二十丸。
治骨蒸寒熱。
《名醫錄》雲:睦州楊寺丞有女事鄭迪功。
女有骨蒸肉熱之病,時發外寒,寒過内熱附骨。
蒸盛之時,四肢微瘦,足跗腫者,其病在五髒六腑之中,衆醫不瘥。
因遇處州吳醫看曰:請為治之。
隻單用石膏散服之,體微涼如故。
石膏散 (方見《靈苑方》)。
真石膏(不以多,以研令極細) 上新汲水和服方寸匕,取身無熱為度。
(《外台秘要》、《本草》同) 青蒿散 治男子、婦人肢體倦疼,虛勞寒熱。
(《靈苑方》) 青蒿,八九月間成實時采,去枝梗,以蒿用童子小便浸三日,曬幹為末,每服二錢。
烏梅一個,煎至七分,溫服。
青蒿鼈甲煎丸 治骨蒸勞,退熱解肌,進食。
(出《博濟方》) 九肋鼈甲(一個)北柴胡(二兩)甘草杏仁桔梗當歸人參地骨皮赤芍藥(各一兩)胡黃連宣連(各一分)官桂木香(各半兩)麝香(一字)酥蜜(各三兩) 上十四味同為細末,用青蒿一斤,童子小便五升,好酒一升,熬青蒿汁約二升以來漉去青蒿不用,入酥、蜜再熬成膏;冷後入藥末,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五丸,溫酒下,米飲亦得,日進三服。
如秋後合時,更入桃、柳枝七莖,此藥甚妙。
逍遙散 治血虛勞倦,五心煩熱,肢體疼痛,頭目昏重,心忪頰赤,口燥咽幹,發熱盜
溫水下三十丸,無時候。
黃芪丸 治婦人骨蒸煩熱,四肢羸瘦,疼痛口幹,心躁不得眠卧。
黃芪麥門冬(去心)茯神北柴胡甘草生幹地黃(各一兩)酸棗仁(炒)郁李仁杏仁(去皮尖、雙仁,麸炒黃)枸杞子人參(去蘆)黃芩(各三分)百合枳殼(去穰,麸炒)赤芍藥知母(各半兩)鼈甲(二兩,制)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清粥吞下三十丸,無時候。
煞鬼丸 治婦人骨蒸,傳屍勞瘦,鬼氣伏連。
(以上出《聖惠方》) 麝香(三分)犀角屑木香白術(各一兩)鬼箭羽虎頭骨(酥炙)天靈蓋(酥炙)辰砂桃仁(去皮尖、雙仁,麸炒黃)雄黃(各兩半)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溫水下二十丸。
此藥避瘟疫,亦可帶之。
鼈甲煎 治勞。
(見《專治婦人方》) 雄鼈(一個,重一斤者)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北柴胡貝母(去心)知母(各四兩) 上除鼈外,諸藥細锉。
以好酒五升入鍋内,将活鼈在中,以藥和停圍定,上用闆子、石壓定,令鼈在藥内吃酒,藥候來日卻以慢火煮,候酒盡為度。
卻取鼈令患人吃盡;次将鼈甲用醋炙黃,入在前項諸藥内焙為細末,用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用米飲吞下三十丸,無時候,日五服。
麥煎散 治少男、室女骨蒸,婦人血風,攻疰四肢,心胸煩壅。
赤茯苓當歸幹漆(生)鼈甲(醋炙)常山大黃(煨)北柴胡白術生幹地黃石膏(各一兩)甘草(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
水一盞,小麥五十粒,煎至六分,食後臨卧時溫服。
有虛汗,加麻黃根一兩。
蘇東坡雲:此黃州吳判官方。
療骨蒸黃瘦,口臭肌熱,盜汗極效。
麥煎散甚多,此方吳君寶之如稀世之珍,其效可知。
筒骨煎 治諸虛勞疾,羸瘦乏力,腰背引痛,心煩喘嗽,唾膿嘔血,頑涎壅盛,睡卧有妨,胸滿氣促,夜多盜汗,發焦耳鳴,皮寒骨熱,一切五勞七傷、骨蒸等候,并皆療治。
(許元林先生方) 地骨皮粉草北柴胡前胡烏藥麻黃(不去節)幹葛青蒿苦梗知母天仙藤北黃芩(各一兩)人參生幹地黃秦艽鼈甲黃芪(各半兩) 上咀,每服三錢。
水一盞,酒一分,豬筒骨一莖,炙焦分為四服。
桃、柳枝各七寸,杏仁五粒,去皮尖,捶碎,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加烏梅半個尤妙。
一方加當歸、白芍藥。
明月丹 華佗方大靈,治傳屍 雄黃木香(各半兩)天靈蓋(炙,一兩)輕粉(一分)鼈甲(醋炙,一兩)兔屎(二兩) 上為末,用法酒一大升,大黃半兩為末,熬膏入前藥為丸,如彈子大,朱砂為衣。
傳屍勞肌瘦面黃,嘔吐,咳嗽不定。
先燒安息香,令煙出吸之。
不嗽非傳屍也,不可用此藥。
若煙入口,咳不能禁止,乃傳屍也,宜用此藥。
五更初服,勿令人知,以童便共酒一盞化一丸服;如人行十裡久,必吐出蟲,狀如燈心,細長及寸;或如爛瓜李,又如蝦蟆,狀各不同。
未效,次日再服,以應為度。
明月丹 治諸勞,《蘇沈良方》明月丹 兔屎(四十九枚)硇砂(如兔屎大,四十九枚) 上細研,生蜜丸如梧桐子大。
以甘草半兩碎之,水浸一宿取汁,五更初下七丸,勿令病人知。
勞藥下後頻看,若有蟲,急打殺,以桑火油煎使焦,棄急水中。
三日不下,更服,須在月望前日服。
忌見喪服,色衣、婦人、貓犬之類。
後服治勞補氣藥,取瘥。
(沈内翰雲:威愍孫元規藏此方,數能活人。
江陰萬融病勞,四體如焚,垂困。
一夜夢人,腹壅一月如大盤,明爛不可正視,逼人心骨皆寒,已而悸寤。
俄頃扣關,乃威愍使人遺之藥,服之遂瘥。
問其名,則明月丹也,始悟向之所夢。
大體此藥最治熱勞,又雲傷寒煩躁、骨熱,皆能治療。
一方有硼砂等分) 地黃煎丸 解勞、生肌、進食,活血養心。
(有人雲甚妙,華佗方) 生地黃汁杏仁汁生姜汁藕汁(各五升)薄荷汁鵝梨汁(各一升)法酒(二升)沙蜜(四升) 上慢火熬成膏,入後藥: 北柴胡(去蘆,三兩)木香人參茯苓山藥柏子仁(去皮,炒,研)遠志(去心)枳實(去穰,麸炒)白術(各一兩)秦艽苦梗(并去蘆,各二兩)麝香(半兩,研)熟地黃(洗,焙,酒蒸,四兩) 上為末,以前膏子和丸如梧桐子大。
食後甘草湯下二十丸。
治骨蒸寒熱。
《名醫錄》雲:睦州楊寺丞有女事鄭迪功。
女有骨蒸肉熱之病,時發外寒,寒過内熱附骨。
蒸盛之時,四肢微瘦,足跗腫者,其病在五髒六腑之中,衆醫不瘥。
因遇處州吳醫看曰:請為治之。
隻單用石膏散服之,體微涼如故。
石膏散 (方見《靈苑方》)。
真石膏(不以多,以研令極細) 上新汲水和服方寸匕,取身無熱為度。
(《外台秘要》、《本草》同) 青蒿散 治男子、婦人肢體倦疼,虛勞寒熱。
(《靈苑方》) 青蒿,八九月間成實時采,去枝梗,以蒿用童子小便浸三日,曬幹為末,每服二錢。
烏梅一個,煎至七分,溫服。
青蒿鼈甲煎丸 治骨蒸勞,退熱解肌,進食。
(出《博濟方》) 九肋鼈甲(一個)北柴胡(二兩)甘草杏仁桔梗當歸人參地骨皮赤芍藥(各一兩)胡黃連宣連(各一分)官桂木香(各半兩)麝香(一字)酥蜜(各三兩) 上十四味同為細末,用青蒿一斤,童子小便五升,好酒一升,熬青蒿汁約二升以來漉去青蒿不用,入酥、蜜再熬成膏;冷後入藥末,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五丸,溫酒下,米飲亦得,日進三服。
如秋後合時,更入桃、柳枝七莖,此藥甚妙。
逍遙散 治血虛勞倦,五心煩熱,肢體疼痛,頭目昏重,心忪頰赤,口燥咽幹,發熱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