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 (衆疾門)
關燈
小
中
大
四個)厚樸薤白(各一兩)栝蒌(一個)桂枝(一兩。
有熱除此一味) 上咀,水七升,煎取四升,去滓溫服。
子芩散 涼心肺,解勞除熱,使榮衛順,血不絕。
黃芪(一兩)白芍藥子芩人參白茯苓麥門冬苦梗生幹地黃(各半兩) 上為粗末,先用竹葉一握,小麥七十粒,水三盞,姜三片,煎至水一盞半,入藥末三錢重,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治積氣堅硬作氣噎,胸脅引背痛方。
白芍藥(一兩半)鼈甲(醋炙)枳殼(去穰,麸炒)北柴胡(各一兩)甘草赤茯苓(各半兩) 上咀,每服三錢。
水一大盞,姜三片,棗一個,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治伏連、傳注,腹中有堅硬積氣壅心胸,作痹痛,引脅背痛,脘痛,脘膈滿悶方。
鬼臼天門冬(去心,各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炒)莽草不蛀皂角(酥炙,各半兩)葉子雄黃(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每服一丸,漸加至二、三丸,空心,湯水吞下。
臨卧一服,常宜斟酌,勿令洩瀉。
忌鯉魚、山豬、蘆筍。
出聲音方 诃子(炮,去核)木通(各一兩)甘草(半兩) 上咀,用水三升,煎至升半,入生地黃汁一合,再煎數沸,放溫,分六服,食後,日作半料。
治咽喉痛方 百藥煎(去黑皮)硼砂甘草生白礬(等分) 上四味為細末,每服一錢。
食後米飲調,細細呷咽。
含化丸方 治肺間邪氣,胸中積血作痛,失音 蛤蚧(一雙,去口足,炙)诃子(去核)阿膠(粉炒)麥門冬(去心)北細辛甘草生幹地黃(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雞子頭大。
食後含化一丸。
(以上諸方,辰州李倅、名景遹錄示雲:傳之于五羊大帥方侍郎上務下德) 河車丸 治瘵疾得效方 治勞嗽、一切勞瘵虛損、骨蒸等疾。
河車一枚(初生男子者尤良。
于長流水中蕩洗盡血,淨入鍋内熟煮,以手擘成小片,焙幹,須在一日内便碾成末。
才經宿即不幹,碾不成末矣。
按《本草》雲:人肉治瘵病,胞衣飄生者尤佳。
主血氣羸瘦,婦人勞損,面皮黑,腹内諸疾,漸漸瘦悴者,以五味和之,如法與服之,勿令病者知。
亦治天行熱疠,立效。
胞衣埋地中七、八年化成水,澄清如真水。
南方之人以甘草、升麻和諸藥罐盛,埋之三、五年,揆之此為藥服)雪白茯苓(半兩)揀參(一兩)幹山藥(二兩)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以少麝香末為衣,每服三、五十丸。
米飲、溫酒、鹽湯送下,空心服。
嗽甚者,五味子湯下。
又方:治肌瘦、咯血、肺痿等疾。
蛤蚧(一雙,全者,酒浸一宿,酥炙)知母貝母(去心)人參(去蘆)甘草杏仁(去皮尖,麸炒)枇杷葉(去毛,炒)鹿角膠(粉炒) 上各一兩,依方事,治淨,研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入桑白皮煎至八分,溫服,日三夜二。
補肺湯 治勞嗽 桑白皮熟地黃(各二兩)人參(去蘆)紫菀黃芪川五味子(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
水一盞,煎至七分,入蜜少許,食後溫服。
又四君子湯加秦艽、黃蠟煎服尤妙。
辰陽李倅雲:以上藥方,乃趙世則效之次子公玙,并服此乃安。
傳之仲弟,屢救人甚驗。
服藥止,可食淡煮豬蹄肉,仍須先煮熟肉去元汁,再以白湯熟煮。
仍忌房勞、一切生冷、魚腥、鹹毒、腌藏等物,無不痊愈。
修合藥及煎藥時,忌生人、孝子、婦人、雞犬、貓畜見。
仍勿令病人知用藥味,大有功效。
養正膏 治傳屍出汗,取蟲辟邪 鼈甲(一兩,醋炙)青蒿(一握)淡豉(三、七粒)蔥白(二莖)安息香(一分,研)桃柳桑枝(各七莖)桃仁(四十九個,去皮尖、雙仁)天靈蓋(用匕頭大一片,酥炙) 上十味,隔夜以水一升浸至五更,煎至半升,再以童便半升同煎,取四合。
又用槟榔一個為末,麝香一錢匕,将所煎藥去滓調下。
至日高二丈時,放溫頓服。
以衣覆出汗,審看十指,汗出如藕絲,五色臭穢;汗出後,仍瀉下蟲狀惡物盡,甚者,旬日再服,永效。
豬肚丸 治骨蒸勞,唇頰赤,氣粗口幹,遍身壯熱。
或多虛汗,大腸澀秘,小便赤黃,飲食全少。
(出《博濟方》) 青蒿鼈甲(醋炙)北柴胡木香生幹地黃(各一兩)青皮(半兩)宣黃連(二兩) 上為末,以豬肚一個洗淨,入藥在内系定,蒸令極軟,研如泥,為丸如綠豆大。
湯下十五丸,空心,日三服。
忌濕面毒物。
婦人骨蒸方論第二 夫骨蒸勞者,由熱毒氣附骨,故謂之骨蒸也。
亦曰傳屍,亦謂殗殜,亦稱複連,亦名無辜。
丈夫以痃癖為根,女人以血氣為本,無問少、長,多染此病。
内既傷于髒腑,外則損于肌膚,日久不痊,遂緻羸瘦。
因服冷藥過度,則傷于脾,脾氣既衰,而傳五髒。
脾初受病,或脹或妨,遂加洩痢,肌肉瘦瘠,轉增痿黃,四肢無力,飲食少味。
脾既受已,次傳于腎;腎既受病,時時盜汗,腰膝冷疼,夢鬼交侵,小便赤黃。
腎既受已,次傳于心;心既受病,往往忪悸,或喜或嗔,兩頰常赤,唇色如朱,乍熱乍寒,神氣不守。
心既受已,次傳于肺;肺既受病,胸滿短氣,咳嗽多唾,皮膚甲錯,狀如麸片。
肺既受已,次傳于肝;肝既受病,兩目昏暗,脅下妨痛,不欲見人,常懷忿怒。
五髒既病,漸漸羸瘦,即難療也。
天靈蓋散 治婦人骨蒸勞,四肢無力,每至晚間既熱,兩頰紅色,食飲不下,心神煩躁。
天靈蓋(酥炙)安息香地骨皮當歸山栀子仁人參(去蘆)貝母(去心)黃連桃仁(去皮尖、雙仁,麸炒黃)槟榔(各一兩)鼈甲(醋炙)北柴胡生幹地黃赤茯苓麥門冬(各一兩半)阿魏 上為粗末,以童子小便一大盞,桃、柳枝各七寸,姜五片,蔥白五寸,藥四錢,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獺肝丸 治婦人骨蒸勞熱,體瘦煩疼,不欲飲食。
獺肝(一具)鼈甲(醋炙
有熱除此一味) 上咀,水七升,煎取四升,去滓溫服。
子芩散 涼心肺,解勞除熱,使榮衛順,血不絕。
黃芪(一兩)白芍藥子芩人參白茯苓麥門冬苦梗生幹地黃(各半兩) 上為粗末,先用竹葉一握,小麥七十粒,水三盞,姜三片,煎至水一盞半,入藥末三錢重,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治積氣堅硬作氣噎,胸脅引背痛方。
白芍藥(一兩半)鼈甲(醋炙)枳殼(去穰,麸炒)北柴胡(各一兩)甘草赤茯苓(各半兩) 上咀,每服三錢。
水一大盞,姜三片,棗一個,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治伏連、傳注,腹中有堅硬積氣壅心胸,作痹痛,引脅背痛,脘痛,脘膈滿悶方。
鬼臼天門冬(去心,各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炒)莽草不蛀皂角(酥炙,各半兩)葉子雄黃(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每服一丸,漸加至二、三丸,空心,湯水吞下。
臨卧一服,常宜斟酌,勿令洩瀉。
忌鯉魚、山豬、蘆筍。
出聲音方 诃子(炮,去核)木通(各一兩)甘草(半兩) 上咀,用水三升,煎至升半,入生地黃汁一合,再煎數沸,放溫,分六服,食後,日作半料。
治咽喉痛方 百藥煎(去黑皮)硼砂甘草生白礬(等分) 上四味為細末,每服一錢。
食後米飲調,細細呷咽。
含化丸方 治肺間邪氣,胸中積血作痛,失音 蛤蚧(一雙,去口足,炙)诃子(去核)阿膠(粉炒)麥門冬(去心)北細辛甘草生幹地黃(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雞子頭大。
食後含化一丸。
(以上諸方,辰州李倅、名景遹錄示雲:傳之于五羊大帥方侍郎上務下德) 河車丸 治瘵疾得效方 治勞嗽、一切勞瘵虛損、骨蒸等疾。
河車一枚(初生男子者尤良。
于長流水中蕩洗盡血,淨入鍋内熟煮,以手擘成小片,焙幹,須在一日内便碾成末。
才經宿即不幹,碾不成末矣。
按《本草》雲:人肉治瘵病,胞衣飄生者尤佳。
主血氣羸瘦,婦人勞損,面皮黑,腹内諸疾,漸漸瘦悴者,以五味和之,如法與服之,勿令病者知。
亦治天行熱疠,立效。
胞衣埋地中七、八年化成水,澄清如真水。
南方之人以甘草、升麻和諸藥罐盛,埋之三、五年,揆之此為藥服)雪白茯苓(半兩)揀參(一兩)幹山藥(二兩)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以少麝香末為衣,每服三、五十丸。
米飲、溫酒、鹽湯送下,空心服。
嗽甚者,五味子湯下。
又方:治肌瘦、咯血、肺痿等疾。
蛤蚧(一雙,全者,酒浸一宿,酥炙)知母貝母(去心)人參(去蘆)甘草杏仁(去皮尖,麸炒)枇杷葉(去毛,炒)鹿角膠(粉炒) 上各一兩,依方事,治淨,研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入桑白皮煎至八分,溫服,日三夜二。
補肺湯 治勞嗽 桑白皮熟地黃(各二兩)人參(去蘆)紫菀黃芪川五味子(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
水一盞,煎至七分,入蜜少許,食後溫服。
又四君子湯加秦艽、黃蠟煎服尤妙。
辰陽李倅雲:以上藥方,乃趙世則效之次子公玙,并服此乃安。
傳之仲弟,屢救人甚驗。
服藥止,可食淡煮豬蹄肉,仍須先煮熟肉去元汁,再以白湯熟煮。
仍忌房勞、一切生冷、魚腥、鹹毒、腌藏等物,無不痊愈。
修合藥及煎藥時,忌生人、孝子、婦人、雞犬、貓畜見。
仍勿令病人知用藥味,大有功效。
養正膏 治傳屍出汗,取蟲辟邪 鼈甲(一兩,醋炙)青蒿(一握)淡豉(三、七粒)蔥白(二莖)安息香(一分,研)桃柳桑枝(各七莖)桃仁(四十九個,去皮尖、雙仁)天靈蓋(用匕頭大一片,酥炙) 上十味,隔夜以水一升浸至五更,煎至半升,再以童便半升同煎,取四合。
又用槟榔一個為末,麝香一錢匕,将所煎藥去滓調下。
至日高二丈時,放溫頓服。
以衣覆出汗,審看十指,汗出如藕絲,五色臭穢;汗出後,仍瀉下蟲狀惡物盡,甚者,旬日再服,永效。
豬肚丸 治骨蒸勞,唇頰赤,氣粗口幹,遍身壯熱。
或多虛汗,大腸澀秘,小便赤黃,飲食全少。
(出《博濟方》) 青蒿鼈甲(醋炙)北柴胡木香生幹地黃(各一兩)青皮(半兩)宣黃連(二兩) 上為末,以豬肚一個洗淨,入藥在内系定,蒸令極軟,研如泥,為丸如綠豆大。
湯下十五丸,空心,日三服。
忌濕面毒物。
婦人骨蒸方論第二 夫骨蒸勞者,由熱毒氣附骨,故謂之骨蒸也。
亦曰傳屍,亦謂殗殜,亦稱複連,亦名無辜。
丈夫以痃癖為根,女人以血氣為本,無問少、長,多染此病。
内既傷于髒腑,外則損于肌膚,日久不痊,遂緻羸瘦。
因服冷藥過度,則傷于脾,脾氣既衰,而傳五髒。
脾初受病,或脹或妨,遂加洩痢,肌肉瘦瘠,轉增痿黃,四肢無力,飲食少味。
脾既受已,次傳于腎;腎既受病,時時盜汗,腰膝冷疼,夢鬼交侵,小便赤黃。
腎既受已,次傳于心;心既受病,往往忪悸,或喜或嗔,兩頰常赤,唇色如朱,乍熱乍寒,神氣不守。
心既受已,次傳于肺;肺既受病,胸滿短氣,咳嗽多唾,皮膚甲錯,狀如麸片。
肺既受已,次傳于肝;肝既受病,兩目昏暗,脅下妨痛,不欲見人,常懷忿怒。
五髒既病,漸漸羸瘦,即難療也。
天靈蓋散 治婦人骨蒸勞,四肢無力,每至晚間既熱,兩頰紅色,食飲不下,心神煩躁。
天靈蓋(酥炙)安息香地骨皮當歸山栀子仁人參(去蘆)貝母(去心)黃連桃仁(去皮尖、雙仁,麸炒黃)槟榔(各一兩)鼈甲(醋炙)北柴胡生幹地黃赤茯苓麥門冬(各一兩半)阿魏 上為粗末,以童子小便一大盞,桃、柳枝各七寸,姜五片,蔥白五寸,藥四錢,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獺肝丸 治婦人骨蒸勞熱,體瘦煩疼,不欲飲食。
獺肝(一具)鼈甲(醋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