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衆疾門)
關燈
小
中
大
邪,面目動,頭項拘急,肩背引疼,耳癢目昏,四肢麻木;及沐頭、浴出,暴感風邪,頭目昏痛,兩太陽穴疼。
遠年頭風經隔歲月,乍差乍發,服藥無效者,并皆治之。
附子(炮,去皮臍)川烏(炮,去皮尖)麻黃(去節)僵蠶(炒)南星防風(各三錢)雄黃朱砂全蠍(各錢半)白芷藁本(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
蔥茶調下,食後服。
孕婦不可服。
京城之醫用此藥,兼嚼如聖餅子,治眼生眵糞,不明,羞明多淚,見物不明,有效。
都梁丸方 香白芷(擇大塊白色新潔者,先以棕刷去塵土,用沸湯泡洗四、五次) 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多用荊芥點蠟茶細嚼下,食後常服;隻幹嚼下亦可,都無所忌。
此藥大治中風眩暈,婦人産前産後乍傷風邪,頭目昏重及血風頭痛,服之令人目明。
凡浴沐後服一、二粒尤佳。
暴寒乍暖,神思不清,傷寒頭目昏暈,并宜服之。
木瓜煎 宣木瓜(二個,取蓋去穰)沒藥(二兩,研)乳香(一分,研) 上二味内木瓜中,用蓋子合了,竹簽定之,飯上蒸三、四次,爛,研成膏子,每服三匙。
生地黃汁半盞,無灰上醞二盞和之。
用八分盞熱暖化膏子服。
有人患此病,自午後發,黃昏時定。
餘曰:此患必先從足起。
經言十二經絡各有筋,惟足下少陰之筋自足至項。
大抵筋者,肝之合也。
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
又曰:陽中之陰,肺也。
自離至兌,陰旺陽弱之時。
故《靈寶秘法》雲:離至乾,腎氣絕而肝氣弱。
肝腎二髒受陰氣,故發于是時。
餘受此方,三服而愈。
婦人腰痛方論第七 夫腎主于腰,女人腎髒系于胞絡。
若腎氣虛弱,外感六淫,内傷七情,皆緻腰痛。
古方亦有五種之說,如風腰痛,宜小續命湯加桃仁、杜仲煎服;脾胃氣蔽及寒濕腰痛,宜五積散加桃仁;如虛損及五種腰痛者,青蛾丸、神應丸(諸方并見《和劑局方》)皆可用也。
如氣滞腰痛,如神保丸、黑牽牛、茴香、橘核必有功也。
如神湯 治男子、婦人腰痛。
(陳總領方) 延胡索當歸桂心(等分。
一方無當歸,有杜仲) 上為末,溫酒調下二錢。
甚者不過數服。
(潭人滕珂雲:此方得之于歙州祁門老醫,真是如神,故以名之。
) 獨活寄生湯 夫腰痛者,皆由腎氣虛弱,卧冷濕地,當風所得。
不時速治,喜流入腰膝,為偏枯,冷痹,緩弱疼重;或腰痛拘攣,腳重痹,宜急服之。
獨活(三兩)桑寄生續斷杜仲北細辛川牛膝秦艽茯苓白芍藥桂心川芎防風人參熟地黃當歸(各二兩) 上咀,每服三錢。
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空心。
氣虛下利,除地黃。
并治新産腹痛不得轉動,及腰腳攣痛、痹弱不得屈伸。
此藥最能除風消血。
《肘後》有附子一枚,無寄生、人參、當歸、粉草。
近人将治曆節風、腳氣流注,亦效。
婦人腰腳痛方論第八 夫腎主于腰腳,女人腎髒系于胞絡。
若勞傷,腎氣虛弱而風冷客于胞絡,邪氣與真氣交争,故令腰腳疼痛也。
酸棗仁散 治婦人血氣風虛,腰腳疼痛,頭目昏悶,食少無力。
酸棗仁(炒)川牛膝當歸(各三分)羌活川芎桂心防風木香海桐皮杜仲附子(炮)萆薢川續斷粉草(各半兩) 上咀,每服四錢。
水一盞半,姜三片,煎七分,去滓溫服。
骨碎補散 治婦人血風氣攻腰腳疼痛,腹脅拘急,肢節不持。
骨碎補(炒)萆薢川牛膝桃仁海桐皮當歸桂心槟榔(各一兩)赤芍藥附子川芎(各三分)枳殼(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
水一大盞,姜三片,棗一個,煎至七分,去滓,食前熱服。
婦人腳氣方論第九 凡頭痛身熱,肢節痛,大便秘,或嘔逆而腳屈弱者,腳氣也。
輕者可與香蘇散加木瓜、槟榔、生姜煎服,然後随證治之。
要知有腳氣之人,先從腳起。
或先緩弱疼痹;或行起忽倒;或兩胫腫滿;或腳膝枯細;或心中忪悸;或小腹不仁(皮頑,不知有無也);或舉體轉筋;或見食嘔逆;惡聞食氣;或胸滿氣急;或遍體酸痛,皆腳氣候(“或”之一字,有無是也)。
黃帝所謂緩風濕痹是也。
頑弱名緩風,疼痛為濕痹。
寒中三陽,所患必冷,小續命湯主之(煎成入生姜自然汁最快)。
暑中三陰,所患必熱,小續命湯去附子,減桂一半主之。
大煩躁者,紫雪最良。
若無紫雪,以自合薄荷煎,冷水調服極妙。
大便秘者,脾約丸、麻仁丸、三和散主之。
(方并見《和劑局方》中)仍針灸為佳。
服補藥與湯淋洗,皆醫之大禁也。
《聖惠方》婦人腳氣論 夫婦人腳氣與丈夫不同。
男子則腎髒虛弱,為風濕所乘;女子以胞絡氣虛,為風毒所搏。
是以胞絡屬于腎
遠年頭風經隔歲月,乍差乍發,服藥無效者,并皆治之。
附子(炮,去皮臍)川烏(炮,去皮尖)麻黃(去節)僵蠶(炒)南星防風(各三錢)雄黃朱砂全蠍(各錢半)白芷藁本(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
蔥茶調下,食後服。
孕婦不可服。
京城之醫用此藥,兼嚼如聖餅子,治眼生眵糞,不明,羞明多淚,見物不明,有效。
都梁丸方 香白芷(擇大塊白色新潔者,先以棕刷去塵土,用沸湯泡洗四、五次) 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多用荊芥點蠟茶細嚼下,食後常服;隻幹嚼下亦可,都無所忌。
此藥大治中風眩暈,婦人産前産後乍傷風邪,頭目昏重及血風頭痛,服之令人目明。
凡浴沐後服一、二粒尤佳。
暴寒乍暖,神思不清,傷寒頭目昏暈,并宜服之。
木瓜煎 宣木瓜(二個,取蓋去穰)沒藥(二兩,研)乳香(一分,研) 上二味内木瓜中,用蓋子合了,竹簽定之,飯上蒸三、四次,爛,研成膏子,每服三匙。
生地黃汁半盞,無灰上醞二盞和之。
用八分盞熱暖化膏子服。
有人患此病,自午後發,黃昏時定。
餘曰:此患必先從足起。
經言十二經絡各有筋,惟足下少陰之筋自足至項。
大抵筋者,肝之合也。
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
又曰:陽中之陰,肺也。
自離至兌,陰旺陽弱之時。
故《靈寶秘法》雲:離至乾,腎氣絕而肝氣弱。
肝腎二髒受陰氣,故發于是時。
餘受此方,三服而愈。
婦人腰痛方論第七 夫腎主于腰,女人腎髒系于胞絡。
若腎氣虛弱,外感六淫,内傷七情,皆緻腰痛。
古方亦有五種之說,如風腰痛,宜小續命湯加桃仁、杜仲煎服;脾胃氣蔽及寒濕腰痛,宜五積散加桃仁;如虛損及五種腰痛者,青蛾丸、神應丸(諸方并見《和劑局方》)皆可用也。
如氣滞腰痛,如神保丸、黑牽牛、茴香、橘核必有功也。
如神湯 治男子、婦人腰痛。
(陳總領方) 延胡索當歸桂心(等分。
一方無當歸,有杜仲) 上為末,溫酒調下二錢。
甚者不過數服。
(潭人滕珂雲:此方得之于歙州祁門老醫,真是如神,故以名之。
) 獨活寄生湯 夫腰痛者,皆由腎氣虛弱,卧冷濕地,當風所得。
不時速治,喜流入腰膝,為偏枯,冷痹,緩弱疼重;或腰痛拘攣,腳重痹,宜急服之。
獨活(三兩)桑寄生續斷杜仲北細辛川牛膝秦艽茯苓白芍藥桂心川芎防風人參熟地黃當歸(各二兩) 上咀,每服三錢。
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空心。
氣虛下利,除地黃。
并治新産腹痛不得轉動,及腰腳攣痛、痹弱不得屈伸。
此藥最能除風消血。
《肘後》有附子一枚,無寄生、人參、當歸、粉草。
近人将治曆節風、腳氣流注,亦效。
婦人腰腳痛方論第八 夫腎主于腰腳,女人腎髒系于胞絡。
若勞傷,腎氣虛弱而風冷客于胞絡,邪氣與真氣交争,故令腰腳疼痛也。
酸棗仁散 治婦人血氣風虛,腰腳疼痛,頭目昏悶,食少無力。
酸棗仁(炒)川牛膝當歸(各三分)羌活川芎桂心防風木香海桐皮杜仲附子(炮)萆薢川續斷粉草(各半兩) 上咀,每服四錢。
水一盞半,姜三片,煎七分,去滓溫服。
骨碎補散 治婦人血風氣攻腰腳疼痛,腹脅拘急,肢節不持。
骨碎補(炒)萆薢川牛膝桃仁海桐皮當歸桂心槟榔(各一兩)赤芍藥附子川芎(各三分)枳殼(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
水一大盞,姜三片,棗一個,煎至七分,去滓,食前熱服。
婦人腳氣方論第九 凡頭痛身熱,肢節痛,大便秘,或嘔逆而腳屈弱者,腳氣也。
輕者可與香蘇散加木瓜、槟榔、生姜煎服,然後随證治之。
要知有腳氣之人,先從腳起。
或先緩弱疼痹;或行起忽倒;或兩胫腫滿;或腳膝枯細;或心中忪悸;或小腹不仁(皮頑,不知有無也);或舉體轉筋;或見食嘔逆;惡聞食氣;或胸滿氣急;或遍體酸痛,皆腳氣候(“或”之一字,有無是也)。
黃帝所謂緩風濕痹是也。
頑弱名緩風,疼痛為濕痹。
寒中三陽,所患必冷,小續命湯主之(煎成入生姜自然汁最快)。
暑中三陰,所患必熱,小續命湯去附子,減桂一半主之。
大煩躁者,紫雪最良。
若無紫雪,以自合薄荷煎,冷水調服極妙。
大便秘者,脾約丸、麻仁丸、三和散主之。
(方并見《和劑局方》中)仍針灸為佳。
服補藥與湯淋洗,皆醫之大禁也。
《聖惠方》婦人腳氣論 夫婦人腳氣與丈夫不同。
男子則腎髒虛弱,為風濕所乘;女子以胞絡氣虛,為風毒所搏。
是以胞絡屬于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