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衆疾門)

關燈
極熱結成赤疹也。

    得天熱則劇,取冷則瘥。

    白疹者,由風氣折于肌中,肌中熱,熱與風相搏,所以為白疹也。

    得天陰、雨冷則劇,出風中亦劇,得晴暖則減,着衣暖亦瘥也。

    脈當浮而洪,浮即為風,洪即為氣,風氣相搏,則為瘾疹,身體為癢。

    凡人汗出,不可露卧及浴。

    (《素問》雲:汗出見濕,乃生痤痱。

    )使人身振寒熱生風疹也。

     《雷公炮炙》序雲:遍體疹風,酒調生側。

     何首烏散 治婦人血風,皮膚瘙癢,心神煩悶及血風遊走不定,并宜服之。

     何首烏防風白蒺藜枳殼天麻僵蠶胡麻茺蔚子蔓荊子(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煎茵陳湯調下,無時候。

     附子酒 治痛風、婦人血風、身上瘙癢。

    (出張氏方) 生附子(不去皮,重一兩一隻)皂角刺(二十一個)黑豆(一合) 上三味細锉,分為二處,用好酒二瓶,入上件藥。

    慢火煇,候幹至半瓶,卻合作一處,蜜縛泥頭,經二宿。

    每服一盞,溫服,無時候。

    未效再服。

     治女人風癢,瘾疹不止。

    (出《聖惠方》) 蒼耳花、葉、子(各等分) 上為細末,用豆淋酒調下二錢。

     治瘾疹白蜜不拘多少,好酒調下,已試有效。

     治皮膚有風熱,遍身生瘾疹方。

    (初虞世) 牛蒡子(水煮一兩,淨,曬幹,炒令香)浮萍(蒸過,焙幹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薄荷湯調下,日二服。

     又治風氣客于皮膚,搔之不已方。

     蟬蛻(洗)大葉薄荷 上等分為細末,無時,溫酒調下方寸匕。

    (此一方出《本草》) 又方露蜂房(洗過,蜜炙令焦)蛇蛻(洗,炙令焦,等分) 上為細末,溫酒調下一錢,日二、三服。

     婦人虛風頭目眩暈及心眩方論第四 夫婦人風眩,是體虛受風,風入于腦也。

    諸髒腑之精,皆上注于目,其血氣與脈并上屬于腦也。

    循脈引于目系,目系急,故令眩也。

    其眩不止,風邪甚者,變成癫疾也。

     養正丹 治虛風頭眩,吐涎不已。

    蓋此藥升降陰陽,補接真氣,非止頭旋而已。

     黑鉛水銀硫黃(研)朱砂(各一兩,研) 上用建盞一隻,火上熔鉛成汁,次下水銀,用柳杖子打停,取下歇少時,入二味打停。

    候冷取下,研為粉,以糯米軟飯丸如綠豆大。

    每服三十丸,棗湯吞下,空心、食前,日二服。

     鈎藤散 治肝厥頭暈,清頭目。

    (出《本事方》) 鈎藤陳皮半夏麥門冬(去心)茯苓茯神人參(去蘆)甘菊花防風(各半兩)甘草(一分)石膏(一兩) 上咀,每服四錢。

    水一盞半,生姜七片,煎至八分,去滓熱服(《素問》雲:頭痛癫疾,下虛上實,過在足少陰、巨陽,甚則入腎。

    徇蒙招尤,目瞑耳聾,下實上虛,過在足少陽、厥陰,甚則入肝。

    下虛者,腎虛也,故腎虛則頭痛;上虛者,肝虛也,故肝虛則頭暈。

    徇蒙者,如以物蒙其首,招搖不定,目眩耳聾,皆暈之狀。

    故肝厥頭暈、腎厥頭痛不同也)。

     《鬥門方》治婦人血風攻腦,頭旋悶絕,忽死倒地,不知人事者。

     喝起草,取其嫩心,不以多少,陰幹為末,以常酒服一大錢匕,無時候。

    其功大效。

    服之多連腦蓋,善通頂門。

     蔓荊子散 治婦人風眩,頭目昏悶煩疼,言語謇澀,痰逆不下飲食。

     蔓荊子防風羌活川芎羚羊角屑枳殼前胡石膏赤茯苓麻黃(去根節)荊芥穗(各三分)北細辛甘菊花白芷藁本旋複花甘草(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

    姜三片,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無時候。

     四神散 治婦人血風,眩暈頭痛。

    (《九籥衛生方》。

    ) 菊花當歸旋複花荊芥穗(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

    水一盞,蔥白三寸,茶末一錢,煎至七分,通口服。

    良久,去枕仰卧少時。

     川芎散 治風眩頭暈。

    (龐安常方) 小川芎山藥白茯神甘菊花(野菊不用)人參(各半兩)山茱萸肉(一兩) 上為細末,無時候。

    酒調二錢,日三服。

     治女人頭旋,即天動地轉,名曰心眩,非血風也。

    (心眩方) 膽子礬一兩細研,用胡餅劑子一個拌停,放闆子上按平、一指厚,以篦子勒成如骰子大塊,不須界斷,于瓦上焙幹。

    每服一骰子大,為末,煎燈心竹茹湯調下。

     婦人血風頭痛方論第五 (腎厥頭痛,厥逆頭痛附) 許叔微雲:婦人患頭風者,十居其半。

    每發必掉眩,如在車船上。

    蓋因血虛、肝有風邪襲之爾。

    餘常處此方以授人,比他藥效而捷。

     川芎當歸散 川芎(一兩)當歸(三分)羌活旋複花華陰細辛蔓荊子防風石膏藁本荊芥穗半夏曲幹地黃甘草(各半兩) 上咀,每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