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衆疾門)
關燈
小
中
大
婦人血風身體骨節疼痛方論第一
夫婦人血風,身體骨節疼痛者,由體虛、氣血不調為風冷所侵故也。
其狀風邪在于皮膚、肌肉,曆于骨節,邪氣與正氣交擊,故令疼痛也。
芎散 治婦人血風,身體骨節疼痛,心膈壅滞,少思飲食。
川芎(一兩)赤茯苓赤芍藥酸棗仁(炒)桂心當歸木香川牛膝(各三分)羌活枳殼(去穰,麸炒)甘草(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
水一大盞,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熱服,無時候。
羚羊角散 治血風,身體疼痛,手足無力,心神壅悶。
羚羊角屑酸棗仁(炒)生幹地黃槟榔(各一兩)五加皮防風赤芍藥當歸骨碎補(炒,去毛)海桐皮川芎(各三分)甘草(半兩) 上為末。
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通靈丸 治男子、婦人手足痛風,不可忍者。
白附子僵蠶(各一兩,炒去絲)全蠍(半兩,炒)麝香(一字)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
每服七丸,溫酒下,一日三服。
當歸沒藥丸 療婦人血風、血氣,腹脅刺痛,筋攣骨痹,手足麻木,皮膚瘙癢。
當歸五靈脂(各一兩,炒)沒藥(半兩) 上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生姜湯空心下。
大效虎骨散 治血風走疰疼痛,丈夫筋骨疼,及打撲傷折疼痛甚者。
虎骨(酥炙)敗龜(醋炙)當歸桂心地龍(去土)牛膝漏蘆威靈仙延胡索自然銅(制) 上各等分為末,每服二錢。
熱酒調下,每日一服。
婦人血風白虎曆節走疰方論第二 夫婦人體虛,受風邪之氣,随血而行;或淫溢皮膚,卒然摯痛,遊走無有常處,故名為走疰也。
加減小續命湯主之。
漏蘆散 治婦人血風,走疰疼痛,無有常處。
漏蘆當歸牛膝(各三分)桂心地龍(去土)防風羌活白芷沒藥(研)甜瓜子(各半兩)虎胫骨(酥炙)敗龜(各一兩,醋炙)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
無時候。
四生丸 治血風骨節疼痛,擡舉臂不起,行履不得,并渾身麻痹。
白僵蠶(炒去絲)地龍(去土)白附子(生)五靈脂草烏(去皮尖各等分) 上為末,以米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茶酒任下。
或作末,酒調半錢亦可。
麝香丸 治白虎曆節,諸風疼痛,遊走不定,狀如蟲齧,晝靜夜劇,及一切手足不測疼痛。
大八角川烏頭(三個,去皮尖,生)生全蠍(二十一個)生黑豆(二十一粒)生地龍(去皮,淨,半兩) 上為細末,入麝香一字,同研停,糯米糊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七丸,甚者十丸,夜卧令鬲空,溫酒吞下,微出冷汗一身,便瘥。
(許學士雲:餘得此方,凡是曆節及不測疼痛,一、二服便瘥。
在歙川日,有一貴家婦人,遍身走疰疼痛,至夜則發,如蟲齧其肌。
多作鬼邪治。
餘曰:此正曆節病也。
三服愈。
) 芍藥知母湯 治諸肢節疼痛,身體尫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
(《三因方》) 桂心知母防風(各四兩)芍藥甘草麻黃(去根節,各三兩,炮)附子(三兩,炮) 上咀。
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煎七分,去滓,空心服。
一法有白術、川芎、杏仁、半夏。
附子八物湯 治風曆節,四肢疼痛如錘鍛,不可忍。
附子幹姜芍藥茯苓人參甘草桂心(各三兩)白術(四兩) 上咀,每服四大錢。
水二盞,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一方去桂,用幹地黃二兩。
獨活寄生湯 最治曆節風,近人用之甚效。
(見本卷第七論。
) 小續命湯大治白虎曆節,痛不可忍。
(方見第三卷) 有一婦人,先自兩足踝骨痛不可忍,次日流上于膝,一、二日流于髀骨,甚流至于肩,肩流于肘,肘流于後溪。
或如錘鍛,或如蟲齧,痛不可忍,晝靜夜劇,服諸藥無效。
召仆診之,六脈緊。
餘曰:此真曆節證也,非解散之藥不能愈。
但用小續命湯,一劑而愈。
又鄧安人,夏月亦病曆節,痛不可忍,諸藥無效。
召仆診之,人迎與心脈虛,此因中暑而得之,合先服酒蒸黃連丸,衆醫莫不笑,用此藥服一帖即愈。
自後與人良驗。
婦人血風瘾疹瘙癢方論第三 《局方》治婦人時發遍身瘙癢,或赤腫瘾疹,五心煩熱,血風攻疰。
與人參荊芥散、消風散、四物湯加荊芥煎。
或人參當歸散;或逍遙散兼服導赤丸。
如不通者,食後服皂角丸(氣虛、老人不可久服)。
如服皂角丸不退者,此凝滞熱甚者,宜先服青木香丸三、兩服,以開氣道;卻服前藥,即效。
夫婦人體虛,為風邪氣客于皮膚,複逢風寒相折,則起風瘙瘾疹。
若赤疹者,由涼濕折于肌,肌中之
其狀風邪在于皮膚、肌肉,曆于骨節,邪氣與正氣交擊,故令疼痛也。
芎散 治婦人血風,身體骨節疼痛,心膈壅滞,少思飲食。
川芎(一兩)赤茯苓赤芍藥酸棗仁(炒)桂心當歸木香川牛膝(各三分)羌活枳殼(去穰,麸炒)甘草(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
水一大盞,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熱服,無時候。
羚羊角散 治血風,身體疼痛,手足無力,心神壅悶。
羚羊角屑酸棗仁(炒)生幹地黃槟榔(各一兩)五加皮防風赤芍藥當歸骨碎補(炒,去毛)海桐皮川芎(各三分)甘草(半兩) 上為末。
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通靈丸 治男子、婦人手足痛風,不可忍者。
白附子僵蠶(各一兩,炒去絲)全蠍(半兩,炒)麝香(一字)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
每服七丸,溫酒下,一日三服。
當歸沒藥丸 療婦人血風、血氣,腹脅刺痛,筋攣骨痹,手足麻木,皮膚瘙癢。
當歸五靈脂(各一兩,炒)沒藥(半兩) 上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生姜湯空心下。
大效虎骨散 治血風走疰疼痛,丈夫筋骨疼,及打撲傷折疼痛甚者。
虎骨(酥炙)敗龜(醋炙)當歸桂心地龍(去土)牛膝漏蘆威靈仙延胡索自然銅(制) 上各等分為末,每服二錢。
熱酒調下,每日一服。
婦人血風白虎曆節走疰方論第二 夫婦人體虛,受風邪之氣,随血而行;或淫溢皮膚,卒然摯痛,遊走無有常處,故名為走疰也。
加減小續命湯主之。
漏蘆散 治婦人血風,走疰疼痛,無有常處。
漏蘆當歸牛膝(各三分)桂心地龍(去土)防風羌活白芷沒藥(研)甜瓜子(各半兩)虎胫骨(酥炙)敗龜(各一兩,醋炙)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
無時候。
四生丸 治血風骨節疼痛,擡舉臂不起,行履不得,并渾身麻痹。
白僵蠶(炒去絲)地龍(去土)白附子(生)五靈脂草烏(去皮尖各等分) 上為末,以米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茶酒任下。
或作末,酒調半錢亦可。
麝香丸 治白虎曆節,諸風疼痛,遊走不定,狀如蟲齧,晝靜夜劇,及一切手足不測疼痛。
大八角川烏頭(三個,去皮尖,生)生全蠍(二十一個)生黑豆(二十一粒)生地龍(去皮,淨,半兩) 上為細末,入麝香一字,同研停,糯米糊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七丸,甚者十丸,夜卧令鬲空,溫酒吞下,微出冷汗一身,便瘥。
(許學士雲:餘得此方,凡是曆節及不測疼痛,一、二服便瘥。
在歙川日,有一貴家婦人,遍身走疰疼痛,至夜則發,如蟲齧其肌。
多作鬼邪治。
餘曰:此正曆節病也。
三服愈。
) 芍藥知母湯 治諸肢節疼痛,身體尫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
(《三因方》) 桂心知母防風(各四兩)芍藥甘草麻黃(去根節,各三兩,炮)附子(三兩,炮) 上咀。
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煎七分,去滓,空心服。
一法有白術、川芎、杏仁、半夏。
附子八物湯 治風曆節,四肢疼痛如錘鍛,不可忍。
附子幹姜芍藥茯苓人參甘草桂心(各三兩)白術(四兩) 上咀,每服四大錢。
水二盞,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一方去桂,用幹地黃二兩。
獨活寄生湯 最治曆節風,近人用之甚效。
(見本卷第七論。
) 小續命湯大治白虎曆節,痛不可忍。
(方見第三卷) 有一婦人,先自兩足踝骨痛不可忍,次日流上于膝,一、二日流于髀骨,甚流至于肩,肩流于肘,肘流于後溪。
或如錘鍛,或如蟲齧,痛不可忍,晝靜夜劇,服諸藥無效。
召仆診之,六脈緊。
餘曰:此真曆節證也,非解散之藥不能愈。
但用小續命湯,一劑而愈。
又鄧安人,夏月亦病曆節,痛不可忍,諸藥無效。
召仆診之,人迎與心脈虛,此因中暑而得之,合先服酒蒸黃連丸,衆醫莫不笑,用此藥服一帖即愈。
自後與人良驗。
婦人血風瘾疹瘙癢方論第三 《局方》治婦人時發遍身瘙癢,或赤腫瘾疹,五心煩熱,血風攻疰。
與人參荊芥散、消風散、四物湯加荊芥煎。
或人參當歸散;或逍遙散兼服導赤丸。
如不通者,食後服皂角丸(氣虛、老人不可久服)。
如服皂角丸不退者,此凝滞熱甚者,宜先服青木香丸三、兩服,以開氣道;卻服前藥,即效。
夫婦人體虛,為風邪氣客于皮膚,複逢風寒相折,則起風瘙瘾疹。
若赤疹者,由涼濕折于肌,肌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