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調經門

關燈
,入膠消烊,溫分二服,空心服,一日服盡。

     又方:牛角烏賊骨(各一分)麝香(一錢) 上為細末,入麝香令停,酒調下一錢匕,一日二、三服。

     神應散 治婦人血崩不止。

     桂心,不拘多少,甘鍋内煅,微存性。

    為末,每服一、二錢,米飲調下。

     又方:治崩中下血。

    (出《本事方》) 黃芩,不以多少,為細末。

    每服一錢,霹靂酒調下。

     許學士雲:崩中多是用止血藥、補血藥。

    此治陽乘于陰,前所謂天暑地熱,經水沸溢是也。

    近朝有王禦醫值夜喚起,忽有一宮女,血如山崩。

    其時暑月,藥笥中隻有大順散兩帖,用冷水調服,旋即奏效。

    以此知醫藥雜變。

    金華散妙。

     金華散 治婦人血室有熱,崩下不止,服溫藥不效者。

     延胡索瞿麥穗當歸幹葛牡丹皮(各一兩)石膏(二兩)桂心(别為末,三分)蒲黃(半兩)威靈仙(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

    水一盞,煎至六分,空心溫服,日二服。

     凡血崩之疾,亦有陰陽冷熱之不同,不可一概用藥。

    仆常療一婦人崩漏暴下,諸醫投姜、桂、附子等藥,服之愈甚。

    召餘診之,六脈緊數,遂用此藥兼《局方》龍腦雞蘇丸,數服即安。

    《本事方》單用黃芩者,亦此意也。

     如聖散 治婦人血山崩。

     棕榈烏梅(各一兩)幹姜(一兩五分,并燒過存性)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

    烏梅酒調下,空心、食前服。

    久患者不過三服即愈。

     一方:用烏梅燒灰為末,烏梅湯調下。

     一方:用棕榈燒存性為末,湯破酒令淡,調下三錢,空心服。

     一方:用棕榈、白礬煅為末,酒調二錢服。

     治婦人血崩。

    屢效方。

     當歸白芍藥幹姜棕榈(各等分) 上各煅存性,碾為細末,稱過,醋湯調,以有節朱箸左攪四十九轉,食前服。

     《千金翼》方治婦人崩中,去血不止。

     大小薊根一斤,用酒一鬥,漬五宿,任意服之。

    《千金方》用白茅根六兩半,酒煮服。

     縮砂散 治血崩。

     新縮砂仁不以多少,于新瓦上炒香,為細末,米飲調下三錢。

     一方:用益智仁炒為細末,鹽米飲調下。

     如神散 治婦人血崩不止,赤白帶下。

     香附子赤芍藥(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

    鹽一撚,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無時候,日二服。

    十服見效。

     一方:用香附子去毛,炒焦為細末,用極熱酒調下二錢,放溫服,不過兩服立愈。

    昏迷甚者,三錢匕。

    如山崩不可止者,亦能解之。

    米飲調亦可。

     許學士雲:治下血不止,或成五色崩漏,常服資血調氣,是婦人仙藥也。

    (以上并出《婦人經驗方》) 煮附丸 治婦人、室女一切血氣、經脈不調,臍腹痛,面色痿黃,心怔乏力,腹脹脅痛,頭暈惡心,飲食減少,崩漏帶下,大腸便血,積聚症瘕,并皆治之。

    虔心服餌,自見其功爾。

    (以上三方,大同小異,出《産寶方》) 香附子不以多少,先擦去毛,用好醋煮出,焙碾為末,醋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送下,無時候。

    婦人數堕胎,由氣不下降,所以胎氣不固,此藥尤妙。

    一方有艾,同煮亦好。

     治血崩方 夏枯草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無時候。

     治崩中下血不止,小腹痛。

     芍藥(一兩半,炒黃)柏葉(六兩,微炒) 上水一升,煎取六合,入酒五合,再煎取七合,空心分為二服。

    一方為細末,酒調二錢。

    一方有鹿角膠等分,炒燥為細末,酒調服方寸匕。

    治白帶、臍腹疼痛,面黃瘦悴。

    (出《千金》、《聖惠方》) 治崩中下血久不止,或赤或黑,臍下痛。

     側柏(炒)芍藥龜甲(炙)桑耳(各六分)幹地黃黃芪續斷(各五分)當歸(炒)艾葉牛角(煅,各四分)禹餘糧(十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

    煎黃芪湯,空心下。

     治崩中晝夜不止,醫不能治。

     芎(一兩)生地黃汁(二合) 先用酒五升,煮芎一升,去滓;下地黃汁,再煎三、二沸,分為三服。

    不耐者漸進。

    (《小品方》無地黃汁。

    不飲酒者,水煮亦可) 一方:丁香二兩為細末,用酒三升,煮取一升,空心頓服。

    《必效方》用丁香百顆,酒煎服。

    (《梅師方》同) 治忽患崩中血不止,結作血片,如雞肝色,碎爛。

     芎(十二分)阿膠青竹茹(各八分)續斷地榆小薊根(各十分)當歸(六分)生地黃伏龍肝(各十二分) 上用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作三服。

    先服此藥,後服補藥丸子。

     補藥丸子 阿膠鼍甲川芎當歸赤石脂丹參(各六分)續斷甘草鹿茸(各五分)龍骨(十一分)龜甲(十分)地榆(四分)烏賊骨(八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空心酒下二十丸,日二服。

    常煮小薊汁,服之尤佳。

     治崩中洩血無度,經年淋瀝,并黃瘦骨立。

     芍藥白芷黃芪龜甲川芎烏賊骨(各八分)幹地黃牡蛎五色龍骨幹姜(各十分)桂心(六分)附子(五個,炮) 上為細末,空心,酒調方寸匕。

     又一方:白芷牡蛎龍骨芍藥赤石脂阿膠當歸川芎龜甲烏賊骨人參(各六分)艾葉(四分)幹地黃(八分)诃子(四分)幹姜黃芪(各五分) 上為細末,空心,酒調方寸匕。

     竹茹丸 治婦人崩中、赤白帶下。

    (鄧元老方) 當歸白術青木香蠶蛻(煅)墨棕刷(煅)穿山甲(煅,各一兩)地榆竹茹川芎白茯苓粉草血餘(煅)牡蛎(煅)綿子(煅,各半兩)熟地黃(四兩赤石脂(煅,三兩) 上七味煅,藥用綿子裹定,入瓶子内,用鹽泥固濟,用炭則半煅存性,卻同前藥碾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四十丸,空心,溫酒吞下。

     經驗方 治崩暴下血。

     百草霜二錢,狗膽汁一處拌停,分作兩服,當歸酒調下。

     如聖無比散 治血山崩。

     晚蠶砂一兩伏龍肝半兩, 同為細末,酒調二錢匕。

     《千金方》治崩中去血不止。

    《千金翼》無茅根。

     白茅根(二斤)小薊根(五斤。

    一方無小薊根) 上二味細切,用酒五升,煮取四升。

    去滓,分溫四服。

     婦人崩中,無問久近,悉皆治之。

     伏龍肝(一斤)小薊根桑寄生續斷地榆艾葉(各三兩)阿膠當歸赤石脂厚樸(各二兩)生姜(五兩) 上十味切,以水一鬥,煮取三升,絞去滓,分作三服。

    忌如常法。

     崩中帶下方論第十六 論曰:崩中帶下者何?答曰:其患有五。

    夫病之中人,皆有受處,因起之候,須盡心講究。

    竊尋方書,唯言帶下有色之與形,此不參先賢醫中之理也。

    且五崩是婦人極重之患,療之最難。

    後之學者,莫識其源。

    殷幼習醫方,濟衆服餌,當極濟人之道,偏以思慮于茲彌久,其功頗有精妙。

    夫此病者,起于風氣、寒熱之所傷,或産後早起,不避風邪,風邪之氣入于胞門;或中經脈,流傳髒腑而發下血,名為帶下。

    若傷足厥陰肝之經,其色則青如泥色;若傷手少陰心之經,其色赤如紅津;若傷手太陰肺之經,其色則白形如涕;若傷足太陰脾之經,則其色黃如爛瓜;若傷足少陰腎之經,則其色黑如衃血,此為其因也。

     問曰:風邪氣之所中,是人皆受之,何為婦人獨患此病?答曰:五髒六腑,男女雖同,其中細微各有差别。

    緣婦人有胞門、子髒,風冷中之,則為所病,若男子則為他病矣。

     又問:何以名為帶下?複有冷熱者何?答曰:脈有數經,名字不同,奇經八脈,有帶在腰,如帶之狀,其病生于帶脈之下。

    其有冷熱者,即随其性也。

    又号崩中者,二帶之下,别名也。

    諸君子有留心于醫,存志備者,以此推之,萬不失一。

     崩中漏下生死脈方論第十七 論曰:夫婦人崩中漏下者,由勞傷血氣,沖任之脈虛損故也。

    沖脈、任脈為經脈之海,皆起于胞内。

    而手太陽小腸之經也,手少陰心之經也,此二經上為乳汁,下為月水。

    婦人經脈調适,則月水依時。

    若勞傷沖任,氣虛不能制其經脈,血非時而下,淋瀝而不斷,謂之漏下也。

     緻五髒傷損,五髒之色,随髒不同。

    若五髒皆虛損者,則其色随血下。

    診其脈,寸口弦而大,弦則為髒,大則為芤;髒則為寒,芤則為虛。

    虛寒相搏,其脈為牢,婦人即半産而漏下。

    又雲:尺脈急而弦大,風邪入少陰之經,女子漏自下赤。

    又漏下赤白不止,脈小虛滑者生,脈大緊實數者死也。

    又漏血下赤白,日下血數鬥,脈急疾者死,遲者生也。

    又雲:尺寸脈虛者漏血。

    漏血脈浮,不可治也。

     若經候過多,其色瘀黑,甚者崩下,吸吸少氣,臍腹冷極則汗出如雨,尺脈微小。

    由沖任虛衰,為風冷客乘胞中,氣不能固,可灸關元百壯。

    (在臍下當中三寸)宜鹿茸丸。

     鹿茸丸 鹿茸(燎去毛,酥炙)赤石脂禹餘糧(制,各一兩)艾葉柏葉附子(炮,各半兩)熟地黃(洗,焙)當歸續斷(各二兩) 上為細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空心,溫酒下三十丸。

     柏葉散 治婦人崩中漏下,不問年月遠近。

     柏葉續斷川芎當歸生幹地黃鼈甲龜甲(各一兩半)禹餘糧(二兩半)阿膠赤石脂牡蛎地榆艾葉鹿茸(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前,粥飲調下。

     一方有丹參,如鹿茸數。

    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空心,溫酒吞下。

     益母草散 治赤白、惡露下不止。

     益母草,開花時采,陰幹為細末,空心,溫酒調二錢,日三服。

     療帶下赤白,年月深久不差。

     幹姜(半兩)白芍藥(二兩) 上各炒黃色,同為末,空心,米飲調二錢,日二服。

     張氏方 幹姜芍藥等分又雲加香附子等分甘草減半 上各炒黃色,同為末。

    空心,米飲調下方寸匕。

     白芷散 治婦人赤白帶下。

     白芷(一兩)海螵蛸(二個,燒)胎發(一團,煅) 上為細末,空心,溫酒調下二錢。

     乳香散 治赤白帶下。

     草果(一個,去皮,入乳香一小塊,用面餅裹,火炮焦黃留性,取出和面用之)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

    陳米飲調下,重者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