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調經門
關燈
小
中
大
者,月水不利也,當患小腹引腰痛,氣滞上攻胸膈也。
白薇丸 治婦人月水不利,四肢羸瘦,吃食減少,漸覺虛乏,故令無子。
白薇柏子仁白芍藥當歸桂心附子萆薢白術吳茱萸木香細辛川芎槟榔(各半兩)熟地黃(二兩)牡丹皮(一兩)紫石英(一兩)人參(三分)石斛白茯苓澤蘭葉川牛膝(各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晚食前溫酒吞下。
療女人臍下憋逆,氣脹滿,月經不利,血氣上攻,欲嘔不得睡。
(出《産寶方》) 當歸(四錢)幹漆(三錢,炒令煙盡)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空心,溫酒下十五丸。
牡丹散 治婦人月水不利,臍腹疼痛,不欲飲食。
牡丹皮川大黃(炒,各一兩)赤茯苓生地黃桃仁當歸桂心赤芍藥白術(各三分)石葦(去毛)木香(各半兩) 上咀。
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姜三片,煎七分,去滓,空心溫服。
牛膝散 治婦人月水不利,臍腹痛。
牛膝(一兩)桂心赤芍藥桃仁延胡索當歸牡丹皮川芎木香(各三分) 上為末。
每服方寸匕,溫酒調下,食前。
月水行或不行心腹刺痛方論第十二 論曰:夫婦人月經來腹痛者,由勞傷氣血,緻令體虛,風冷之氣客于胞絡,損于沖任之脈,手太陽、少陰之經。
沖脈、任脈皆起于胞内,為經脈之海也。
手太陽小腸之經、手少陰心之經也,此二經為表裡,主下為月水。
其經血虛,則受風冷。
故月水将行之際,血氣動于風冷,風冷與血氣相擊,故令痛也。
(亦可就第七卷第十五論尋方) 若經道不通,繞臍寒疝痛徹,其脈沉緊,此由寒氣客于血室,血凝不行,結積血為氣所沖,新血與故血相搏,所以發痛。
譬如天寒地凍,水凝成冰。
宜溫經湯及桂枝桃仁湯、萬病丸。
(方見第一卷第七論) 溫經湯方 當歸川芎芍藥桂心牡丹皮莪術(各半兩)人參甘草牛膝(各一兩) 上咀,每服五錢。
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桂枝桃仁湯 桂枝芍藥生地黃(各二兩)桃仁(制,五十個)甘草(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
水二盞,姜三片,棗一個,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若經候頓然不行,臍腹痛,上攻心脅欲死。
或因不行,結積漸漸成塊,臍下如覆杯,久成肉症,不可複治。
由驚恐,憂思,意所不決,氣郁抑而不舒,則乘于血,血随氣行,滞則血結。
以氣主先之,血主後之,宜服桂枝桃仁湯。
不瘥,宜地黃通經丸。
已成塊者,宜萬病丸。
(方見前) 地黃通經丸 熟地黃(三兩)虻蟲(去頭、足、翅,炒)水蛭(用糯米同炒黃,去糯米)桃仁(制,各五十個)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酒下五丸。
未知,加至七丸。
琥珀散 治婦人月經壅滞,每發心腹臍痛不可忍。
及治産後惡露不快,血上搶心,迷悶不省,氣絕欲死。
(出《本事方》) 三棱莪術赤芍藥牡丹皮劉寄奴當歸熟地黃桂心甘菊真蒲黃(炒,各一兩,細锉) 上前五味,用烏豆一升,生姜半斤切片,米醋四升同煮,豆爛為度,焙幹,入後五味,同為細末,每服三錢。
空心,食前溫酒調下。
一方:不用菊花、蒲黃,卻用烏藥、延胡索亦佳。
予家之秘方也。
若是尋常血氣痛,隻一服。
産後血沖心,二服便下,常服尤佳。
前後救人,急切不少。
此藥易合,宜多合以救人。
烏豆一升,約用五兩。
又一方:延胡索當歸(各等分) 上二味為粗末,每服三錢。
姜三片,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稍熱服。
陳氏方有桂,名如神湯,最治腰痛。
《雷公炮炙論》隻有延胡索一味,治心痛。
仆詳此方,大能治血氣腰腹痛,藥簡功專,治疾有效。
荜茇丸 治婦人無時月水來,腹痛。
荜茇(鹽炒,去鹽為末)蒲黃(各一兩,炒)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食後用鹽、米飲吞下。
月水不斷方論第十三 夫婦人月水不斷者,由損傷精血,沖任脈虛損故也。
沖任之脈,為經脈之海。
手太陽小腸之經也,手少陰心之經也,此二經為表裡,主下為月水。
若勞傷經脈,沖任氣虛,故不能制經血,令月水不斷也。
凡月水不止而合陰陽,則冷氣上入于髒,令人身體、面目痿黃,亦令絕子不産也。
牡丹丸 若經候時行時止,或淋瀝不斷,腹中時痛,其脈沉細,此因寒熱邪氣客于胞中,沖任不調,此非虛弱,蓋邪氣伏留,滞于血海,譬如有積之人,下利不定,有所去即愈。
牡丹皮牡蒙附子(炮)大黃(蒸)葶苈(炒)苦梗茯苓(各半兩)當歸制厚樸吳茱萸川椒(炒出汗)人參川芎北柴胡桂心幹姜(各半兩)細辛(一兩半)虻蟲(五十個,去頭、足、翅,炒)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酒下十丸;未知,漸加至二十丸,以知為度。
續斷丸 治婦人月水不斷,口幹心煩,四肢羸瘦,飲食無味,漸加乏弱。
川續斷當歸烏賊骨黃芪牛角(燒)五味子甘草龍骨(煅、研)赤石脂熟地黃(各一兩)地榆(半兩)艾葉附子幹姜川芎(各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食前,溫酒下。
禹餘糧丸 治婦人久冷,月水不斷,面色痿黃,四肢瘦弱,心神虛煩,飲食減少。
禹餘糧(二兩)鹿角膠(三分,粉炒)紫石英續斷赤石脂熟地黃川芎(各一兩)幹姜黃芪艾葉柏葉(炒)當歸(炒)人參白茯苓(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牡蛎丸 治婦人血海虛損,月水不斷。
牡蛎粉赤石脂代赭石(各一兩)阿膠川芎當歸鹿茸續斷幹姜各三分甘草(一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食前溫酒下。
療經血不止。
黃芩(五分)當歸柏葉蒲黃(各四分)生姜(二分)艾葉(一分)生地黃(二十四分)伏龍肝(十二分) 上咀。
用水二升,煎取八合,分為二服。
療經血不止。
歌曰:(出《婦人經驗方》,已試有效)婦人經血正淋漓,舊瑞蓮蓬燒作灰;熱酒一杯調八字,自然安樂更無疑。
又一方:蓮蓬殼拒霜花 上二味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米飲調服。
婦人殺血心痛方論第十四 凡婦人血崩心痛甚者,名殺血心痛。
小産血過多,而心痛甚者亦然。
烏賊魚墨,炒,醋湯調下。
(此魚腹内有墨汁,遇見人過,必吐其墨,以蔽其身) 崩暴下血不止方論第十五 論曰:夫婦人崩中者,由髒腑傷損沖脈、任脈、血氣俱虛故也。
沖任之脈為經脈之海,血氣之行,外循經絡,内榮髒腑。
若無傷損,則陰陽和平而氣血調适,經下依時。
若勞動過多,緻髒腑俱傷,而沖任之氣虛,不能約制其經血,故忽然暴下,謂之崩中暴下。
診其寸口脈微遲,尺脈微弦。
寸口脈微遲,為寒在上焦但吐爾。
今尺脈微弦,如此即小腹痛。
引腰脊痛者,必下血也。
若經候過多,遂至崩漏,色明如水下,得溫則煩,甚者至于昏悶。
其脈數疾小為順,大甚者逆。
此由陰陽搏,為熱所乘,攻傷沖任。
血得熱則流散,譬如天暑地熱,則經水沸溢。
陽傷于陰,令人下血,當補其陰。
宜服小薊湯、阿茄陁丸。
小薊湯 小薊莖葉(洗,切,研,取汁一盞)生地黃汁(一盞)白術(半兩,锉) 上三件,入水一盞,煎至一半,去滓溫服。
阿茄陁丸 胡椒紫檀郁金茜根小柏皮(乃山石榴皮也) 上等分,為細末,滴水丸如梧桐子大。
阿膠湯化下二丸。
琥珀散 治崩暴下血。
(陳總領方) 赤芍藥香附子荷葉(枯)男子發(皂莢水洗)當歸棕榈(炒焦)烏紗帽(是漆紗頭巾,取陽氣沖上故也) 上等分,除棕外,其餘并切粗片,新瓦上煅成黑炭,存性三分,為細末。
每服三、五錢,空心童子小便調下。
如人行十裡,再進一服,不過七、八服即止。
如産後血去多,加米醋、京墨、麝少許。
餘親戚黃守正卿為和劑局日,内子淩婦人忽苦此疾,危殆,百藥不效。
偶得此方,旋即安愈。
張聲道雲:大率治血崩先用此。
譬如治痢,有積不先去之,徒服斷下藥,一時暫止,久則毒氣愈深,甚至危殆。
血崩乃經脈錯亂,不循故道,淖溢妄行,一、二日不止,便有結瘀之血,凝成窠臼;更以藥澀住,轉見增劇。
宜先以五積散加醋煎,投一、二服,次服靈脂散及順氣藥,去故生新,自能平治。
此切當之說。
五靈脂散 治婦人血山崩,及治丈夫脾積氣。
張氏雲:治血崩諸藥不能止者妙。
好五靈脂炒令煙盡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
此藥兼能解藥毒及蛇、蠍、蜈蚣咬,塗傷處立愈。
一方,每服三錢。
水、酒、童便各半盞,煎至八分,通口服,名抽刀散。
治産後有病,服三服,散惡血。
或心腹脅肋、腳痛不可忍者,或隻用童子小便尤佳。
或中風,即入草烏頭半錢重,同煎,此鄧知縣方。
張氏雲:亦治腸風下血。
如不能飲酒者,煎烏梅柏葉湯調下。
如心煩口幹渴者,加蒲黃炒,減半用。
一方燒存性,霹靂酒調下,然此藥氣惡難吃,燒之存性極妙。
又一方:五靈脂十兩為末,水五大盞,煎至三盞,去滓澄清,再煎成膏;入神曲二兩,為末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溫酒下。
荊芥散 治婦人崩中,連日不止。
(夏太君娘娘方) 用荊芥穗于燈盞,多着燈心,好麻油點燈,就上燒荊芥焦色,為細末。
每服三錢,童便調下。
獨聖散 治婦人血山崩不止。
(出《經驗方》) 防風(去叉蘆) 上不以多少為細末,酒煮,白面清調下二錢,空心,食前,日二服。
更以面作糊,酒投之極驗。
以上三方似非止血之藥,如靈脂、荊芥、防風,皆是去風之藥,然風為動物,沖任經虛,被風所傷,緻令崩中暴下。
仆因覽許學士《傷寒脈歌》曰:脈浮而大,風傷榮。
榮,血也。
而用此藥,方悟古人見識深奧如此矣! 一方:熟艾(如雞子大)阿膠(半兩)幹姜(一錢) 上為粗末;用水五盞先煮艾、姜,至二盞半
白薇丸 治婦人月水不利,四肢羸瘦,吃食減少,漸覺虛乏,故令無子。
白薇柏子仁白芍藥當歸桂心附子萆薢白術吳茱萸木香細辛川芎槟榔(各半兩)熟地黃(二兩)牡丹皮(一兩)紫石英(一兩)人參(三分)石斛白茯苓澤蘭葉川牛膝(各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晚食前溫酒吞下。
療女人臍下憋逆,氣脹滿,月經不利,血氣上攻,欲嘔不得睡。
(出《産寶方》) 當歸(四錢)幹漆(三錢,炒令煙盡)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空心,溫酒下十五丸。
牡丹散 治婦人月水不利,臍腹疼痛,不欲飲食。
牡丹皮川大黃(炒,各一兩)赤茯苓生地黃桃仁當歸桂心赤芍藥白術(各三分)石葦(去毛)木香(各半兩) 上咀。
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姜三片,煎七分,去滓,空心溫服。
牛膝散 治婦人月水不利,臍腹痛。
牛膝(一兩)桂心赤芍藥桃仁延胡索當歸牡丹皮川芎木香(各三分) 上為末。
每服方寸匕,溫酒調下,食前。
月水行或不行心腹刺痛方論第十二 論曰:夫婦人月經來腹痛者,由勞傷氣血,緻令體虛,風冷之氣客于胞絡,損于沖任之脈,手太陽、少陰之經。
沖脈、任脈皆起于胞内,為經脈之海也。
手太陽小腸之經、手少陰心之經也,此二經為表裡,主下為月水。
其經血虛,則受風冷。
故月水将行之際,血氣動于風冷,風冷與血氣相擊,故令痛也。
(亦可就第七卷第十五論尋方) 若經道不通,繞臍寒疝痛徹,其脈沉緊,此由寒氣客于血室,血凝不行,結積血為氣所沖,新血與故血相搏,所以發痛。
譬如天寒地凍,水凝成冰。
宜溫經湯及桂枝桃仁湯、萬病丸。
(方見第一卷第七論) 溫經湯方 當歸川芎芍藥桂心牡丹皮莪術(各半兩)人參甘草牛膝(各一兩) 上咀,每服五錢。
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桂枝桃仁湯 桂枝芍藥生地黃(各二兩)桃仁(制,五十個)甘草(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
水二盞,姜三片,棗一個,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若經候頓然不行,臍腹痛,上攻心脅欲死。
或因不行,結積漸漸成塊,臍下如覆杯,久成肉症,不可複治。
由驚恐,憂思,意所不決,氣郁抑而不舒,則乘于血,血随氣行,滞則血結。
以氣主先之,血主後之,宜服桂枝桃仁湯。
不瘥,宜地黃通經丸。
已成塊者,宜萬病丸。
(方見前) 地黃通經丸 熟地黃(三兩)虻蟲(去頭、足、翅,炒)水蛭(用糯米同炒黃,去糯米)桃仁(制,各五十個)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酒下五丸。
未知,加至七丸。
琥珀散 治婦人月經壅滞,每發心腹臍痛不可忍。
及治産後惡露不快,血上搶心,迷悶不省,氣絕欲死。
(出《本事方》) 三棱莪術赤芍藥牡丹皮劉寄奴當歸熟地黃桂心甘菊真蒲黃(炒,各一兩,細锉) 上前五味,用烏豆一升,生姜半斤切片,米醋四升同煮,豆爛為度,焙幹,入後五味,同為細末,每服三錢。
空心,食前溫酒調下。
一方:不用菊花、蒲黃,卻用烏藥、延胡索亦佳。
予家之秘方也。
若是尋常血氣痛,隻一服。
産後血沖心,二服便下,常服尤佳。
前後救人,急切不少。
此藥易合,宜多合以救人。
烏豆一升,約用五兩。
又一方:延胡索當歸(各等分) 上二味為粗末,每服三錢。
姜三片,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稍熱服。
陳氏方有桂,名如神湯,最治腰痛。
《雷公炮炙論》隻有延胡索一味,治心痛。
仆詳此方,大能治血氣腰腹痛,藥簡功專,治疾有效。
荜茇丸 治婦人無時月水來,腹痛。
荜茇(鹽炒,去鹽為末)蒲黃(各一兩,炒)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食後用鹽、米飲吞下。
月水不斷方論第十三 夫婦人月水不斷者,由損傷精血,沖任脈虛損故也。
沖任之脈,為經脈之海。
手太陽小腸之經也,手少陰心之經也,此二經為表裡,主下為月水。
若勞傷經脈,沖任氣虛,故不能制經血,令月水不斷也。
凡月水不止而合陰陽,則冷氣上入于髒,令人身體、面目痿黃,亦令絕子不産也。
牡丹丸 若經候時行時止,或淋瀝不斷,腹中時痛,其脈沉細,此因寒熱邪氣客于胞中,沖任不調,此非虛弱,蓋邪氣伏留,滞于血海,譬如有積之人,下利不定,有所去即愈。
牡丹皮牡蒙附子(炮)大黃(蒸)葶苈(炒)苦梗茯苓(各半兩)當歸制厚樸吳茱萸川椒(炒出汗)人參川芎北柴胡桂心幹姜(各半兩)細辛(一兩半)虻蟲(五十個,去頭、足、翅,炒)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酒下十丸;未知,漸加至二十丸,以知為度。
續斷丸 治婦人月水不斷,口幹心煩,四肢羸瘦,飲食無味,漸加乏弱。
川續斷當歸烏賊骨黃芪牛角(燒)五味子甘草龍骨(煅、研)赤石脂熟地黃(各一兩)地榆(半兩)艾葉附子幹姜川芎(各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食前,溫酒下。
禹餘糧丸 治婦人久冷,月水不斷,面色痿黃,四肢瘦弱,心神虛煩,飲食減少。
禹餘糧(二兩)鹿角膠(三分,粉炒)紫石英續斷赤石脂熟地黃川芎(各一兩)幹姜黃芪艾葉柏葉(炒)當歸(炒)人參白茯苓(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牡蛎丸 治婦人血海虛損,月水不斷。
牡蛎粉赤石脂代赭石(各一兩)阿膠川芎當歸鹿茸續斷幹姜各三分甘草(一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食前溫酒下。
療經血不止。
黃芩(五分)當歸柏葉蒲黃(各四分)生姜(二分)艾葉(一分)生地黃(二十四分)伏龍肝(十二分) 上咀。
用水二升,煎取八合,分為二服。
療經血不止。
歌曰:(出《婦人經驗方》,已試有效)婦人經血正淋漓,舊瑞蓮蓬燒作灰;熱酒一杯調八字,自然安樂更無疑。
又一方:蓮蓬殼拒霜花 上二味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米飲調服。
婦人殺血心痛方論第十四 凡婦人血崩心痛甚者,名殺血心痛。
小産血過多,而心痛甚者亦然。
烏賊魚墨,炒,醋湯調下。
(此魚腹内有墨汁,遇見人過,必吐其墨,以蔽其身) 崩暴下血不止方論第十五 論曰:夫婦人崩中者,由髒腑傷損沖脈、任脈、血氣俱虛故也。
沖任之脈為經脈之海,血氣之行,外循經絡,内榮髒腑。
若無傷損,則陰陽和平而氣血調适,經下依時。
若勞動過多,緻髒腑俱傷,而沖任之氣虛,不能約制其經血,故忽然暴下,謂之崩中暴下。
診其寸口脈微遲,尺脈微弦。
寸口脈微遲,為寒在上焦但吐爾。
今尺脈微弦,如此即小腹痛。
引腰脊痛者,必下血也。
若經候過多,遂至崩漏,色明如水下,得溫則煩,甚者至于昏悶。
其脈數疾小為順,大甚者逆。
此由陰陽搏,為熱所乘,攻傷沖任。
血得熱則流散,譬如天暑地熱,則經水沸溢。
陽傷于陰,令人下血,當補其陰。
宜服小薊湯、阿茄陁丸。
小薊湯 小薊莖葉(洗,切,研,取汁一盞)生地黃汁(一盞)白術(半兩,锉) 上三件,入水一盞,煎至一半,去滓溫服。
阿茄陁丸 胡椒紫檀郁金茜根小柏皮(乃山石榴皮也) 上等分,為細末,滴水丸如梧桐子大。
阿膠湯化下二丸。
琥珀散 治崩暴下血。
(陳總領方) 赤芍藥香附子荷葉(枯)男子發(皂莢水洗)當歸棕榈(炒焦)烏紗帽(是漆紗頭巾,取陽氣沖上故也) 上等分,除棕外,其餘并切粗片,新瓦上煅成黑炭,存性三分,為細末。
每服三、五錢,空心童子小便調下。
如人行十裡,再進一服,不過七、八服即止。
如産後血去多,加米醋、京墨、麝少許。
餘親戚黃守正卿為和劑局日,内子淩婦人忽苦此疾,危殆,百藥不效。
偶得此方,旋即安愈。
張聲道雲:大率治血崩先用此。
譬如治痢,有積不先去之,徒服斷下藥,一時暫止,久則毒氣愈深,甚至危殆。
血崩乃經脈錯亂,不循故道,淖溢妄行,一、二日不止,便有結瘀之血,凝成窠臼;更以藥澀住,轉見增劇。
宜先以五積散加醋煎,投一、二服,次服靈脂散及順氣藥,去故生新,自能平治。
此切當之說。
五靈脂散 治婦人血山崩,及治丈夫脾積氣。
張氏雲:治血崩諸藥不能止者妙。
好五靈脂炒令煙盡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
此藥兼能解藥毒及蛇、蠍、蜈蚣咬,塗傷處立愈。
一方,每服三錢。
水、酒、童便各半盞,煎至八分,通口服,名抽刀散。
治産後有病,服三服,散惡血。
或心腹脅肋、腳痛不可忍者,或隻用童子小便尤佳。
或中風,即入草烏頭半錢重,同煎,此鄧知縣方。
張氏雲:亦治腸風下血。
如不能飲酒者,煎烏梅柏葉湯調下。
如心煩口幹渴者,加蒲黃炒,減半用。
一方燒存性,霹靂酒調下,然此藥氣惡難吃,燒之存性極妙。
又一方:五靈脂十兩為末,水五大盞,煎至三盞,去滓澄清,再煎成膏;入神曲二兩,為末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溫酒下。
荊芥散 治婦人崩中,連日不止。
(夏太君娘娘方) 用荊芥穗于燈盞,多着燈心,好麻油點燈,就上燒荊芥焦色,為細末。
每服三錢,童便調下。
獨聖散 治婦人血山崩不止。
(出《經驗方》) 防風(去叉蘆) 上不以多少為細末,酒煮,白面清調下二錢,空心,食前,日二服。
更以面作糊,酒投之極驗。
以上三方似非止血之藥,如靈脂、荊芥、防風,皆是去風之藥,然風為動物,沖任經虛,被風所傷,緻令崩中暴下。
仆因覽許學士《傷寒脈歌》曰:脈浮而大,風傷榮。
榮,血也。
而用此藥,方悟古人見識深奧如此矣! 一方:熟艾(如雞子大)阿膠(半兩)幹姜(一錢) 上為粗末;用水五盞先煮艾、姜,至二盞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