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調經門
關燈
小
中
大
經不通,并宜服之。
紅花當歸尾紫葳牛膝甘草蘇木(捶碎,細锉,各二兩)白芷桂心(各一兩半)赤芍藥(九兩)劉寄奴(去梗,五兩) 上為細末。
空心熱酒調三錢服,食前臨卧再服。
若血久不行,濃煎紅花酒調下。
孕婦休服。
一名淩霄花散。
鼈甲丸 治婦人月經不調,肌肉黃瘁,脅下積氣結硬,時發刺痛,漸成勞狀。
(出《博濟方》) 鼈甲(去裙,醋炙)桂心三棱(醋煮,急炒)牡丹皮牛膝(去苗,炒)诃子肉琥珀大黃(煨)土瓜根桃仁(去皮尖、雙仁,麸炒) 上各等分,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煎桃仁湯送下十五丸。
破血症、氣塊尤妙。
桃仁煎 治月水不調,阻滞不通。
(出《博濟方》) 大黃(炮)樸硝桃仁(去皮尖、雙仁,麸炒。
各二兩)虻蟲(一兩,去足翅,炒黑用) 上為細末,用醋五升入銀石器内慢火熬成膏,可丸。
丸如梧桐子大,當日晚不須吃食,五更初以溫酒吞下一丸。
至明日午際,取下如赤豆汁,或似雞肝、蝦蟆衣。
其病下了,即一丸分作二服,未下再服,候鮮紅即住服。
仍以調氣湯散補之。
室女月水不通方論第八 論曰:夫沖任之脈起于胞内,為經脈之海。
手太陽小腸之經、手少陰心之經也,二經為表裡。
心主于血,上為乳汁,下為月水也。
女子十四而天癸至,腎氣全盛,沖任流通,經血既盈,應時而下,名之月水。
常以三旬而一見,謂之平和也。
若愆期者,由勞傷血氣壅結,故令月水不通也。
治婦人、室女月候不通,疼痛或成血瘕。
通經丸。
桂心青皮大黃(煨)川椒莪術川烏(泡去皮)幹漆(碎之,炒令煙盡)當歸桃仁(去皮尖、雙仁,麸炒)幹姜(各等分) 上為細末,分為四份,用一份以米醋熬成膏,和餘份藥末成劑,臼中治之。
丸如梧桐子大,KT幹。
每服二十丸,淡醋湯下至三十丸,溫酒亦得,空心,食前服。
治室女月水不通。
(出《聖惠方》) 雄鼠屎(一兩)燒存性,為細末。
空心,溫酒調下一錢,神效。
室女經閉成勞方論第九 寇宗奭曰:夫人之生,以氣血為本。
人之病,未有不先傷其氣血者。
世有室女、童男,積想在心,思慮過當,多緻勞損。
男子則神色先散,女子則月水先閉,何以緻然?蓋憂愁思慮則傷心,心傷則血逆竭,血逆竭則神色先散而月水先閉也。
火既受病,不能榮養其子,故不嗜食;脾既虛,則金氣虧,故發嗽;嗽既作,水氣絕,故四肢幹;木氣不充,故多怒,鬓發焦,筋痿。
俟五髒傳遍,故卒不能死者,然終死矣。
此一種于勞中最難治。
蓋病起于五髒之中,無有已期,藥力不可及也。
若或自能改易心志,用藥扶接,如此則可得九死一生。
舉此為例,其餘諸勞,可按脈與證而治之。
張氏雲:室女月水久不行,切不可用青蒿等涼藥。
醫家多以為室女血熱,故以涼藥解之。
殊不知血得熱則行,冷則凝,《養生必用方》言之甚詳,此說大有理,不可不知。
若經候微少,漸漸不通,手足骨肉煩疼,日漸羸瘦,漸生潮熱,其脈微數,此由陰虛血弱,陽往乘之,少水不能滅盛火,火逼水涸,亡津液。
當養血益陰,慎無以毒藥通之,宜柏子仁丸、澤蘭湯。
柏子仁丸 柏子仁(炒,别研)牛膝卷柏(各半兩)澤蘭葉續斷(各二兩)熟地黃(三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空心,飲下三十丸。
澤蘭湯 澤蘭葉(三兩)當歸芍藥(各一兩)甘草(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
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治室女榮衛不調,經候凝滞,或時頭目昏悶,上膈積涎,肢體不利,五心虛煩,飯食進退,多困少力。
沉香鼈甲散。
(《博濟方》) 沉香鼈甲散 沉香甘草(炙)槟榔(各三分)木香(一兩)鼈甲(一兩半)常山當歸柴胡人參半夏桂心生地黃白茯苓青皮陳皮(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
水一盞,生姜三片,煎至七分,溫服,空心,日三服。
金花散 治室女骨蒸熱勞。
藿香零陵香延胡索芍藥白芷川芎當歸桂心(各一分)蓮子心晚蠶蛾(各二分) 上為細末,溫酒調下一錢,日二服。
劫勞散 治心腎俱虛,勞嗽二、三聲,無疾。
遇夜發熱,熱過即冷,時有盜汗,四肢倦怠,體劣黃瘦,飲食減少,夜卧恍惚,神氣不甯,睡多異夢。
此藥能治微嗽有唾,唾中有紅線,名曰肺痿。
若上件疾不治,便成羸劣之疾。
白芍藥(六兩)綿黃芪甘草人參當歸半夏白茯苓熟地黃五味子阿膠(各二兩,炒) 上咀,每服三大錢。
水盞半,生姜十二片,棗三個,煎至九分,無時溫服,日進三服。
陳總領日華雲:鄉人楊元鼎女及笄,病證甚危,一歲之間百藥俱試,無有效者。
亦嘗從餘求治法,無有應之者。
偶遇名醫得此方,隻一料遂除根。
專錄此方傳人。
資血湯 治婦人血熱氣虛,經候澀滞不通,緻使血聚、肢體麻木,渾身疼痛,煩倦。
或室女年及,經脈未行,日漸黃瘦,将成勞疾,切不可便投紅花破硬等藥,他日為患也。
若是前證,則憎寒發熱,五心煩躁,飲食減少,宜服此藥滋養而通利之。
馬鞭草荊芥穗各四兩桂心枳殼川芎當歸赤芍藥(各二兩)牡丹皮(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
烏梅一個,水二盞,同煎至一盞,去滓,空心、食前,日四服。
有此證服至半月,經脈自通。
此方至妙,不可輕視,非一、二服便見特達之效而鄙之。
仍服後,素有諸疾,因此藥皆去矣。
麥煎散 治少男、室女骨蒸,婦人血風攻疰,四肢心胸煩壅。
(出《蘇沈良方》) 鼈甲大黃(煨)常山赤茯苓柴胡白術當歸幹漆(炒令煙盡)生地黃石膏(各一兩)甘草(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
水一盞,小麥五十粒,煎至六分,食後、臨卧時溫服。
有虛汗加麻黃根一兩。
此黃州吳判官方。
治骨熱黃瘦、口臭、肌熱、盜汗極效。
麥煎散甚多,此方吳君寶之如稀世之珍,其效可知。
鼈甲煎丸 治男子、婦人、童男、室女五勞七傷,傳疰飛屍,屍注、八極,骨蒸,肺痿黃瘦,虛勞無力,肌肉不生。
婦人血蒸;五心煩熱,血風勞氣;室女月閉黃瘦,氣塊腹痛,經脈不調,幹嗽,咽膈不利,症瘕積塊,臉赤,口瘡。
以上等疾,無不效驗。
黃芪柴胡枳殼知母白茯苓沉香人參附子木香升麻肉桂胡黃連杏仁當歸常山羌活京三棱烏梅肉安息香(明者,同胡桃肉細研) 上十九味修制了,各稱一兩為末。
用活鼈一個,重十兩或半斤者,以河水養七日,須逐日換新水;用童子小便五升,無灰酒五升,銀石器内慢火熬百沸。
先更入桃柳枝、東南上者各锉三合,烏梅五十個拍破。
此三味用綿裹,同鼈煎煮至一半,去桃柳枝等三味,鼈爛取去,将肉研如膏,骨并殼焙幹為末,再入汁中熬如漆色,或更入酒少許,此在臨時斟酌。
盛放瓷器中,搜和前藥入臼中,杵千下,丸如梧桐子大。
丈夫、婦人十五歲以上二十丸至三十丸,溫酒下,婦人荊芥酒下。
所煮膏子須契勘多少,勿令剩卻,但少些子不妨,卻别熬酒。
若膏剩,恐鼈不全故也。
凡服此藥,恐熱,三日更須服八仙飲子,一服解之。
八仙飲子 常山白術秦艽洪州鬼臼赤芍藥甘草紫蘇銀州柴胡 上等分,洗淨為粗末,每服半兩。
水一碗,烏梅肉二個,蔥白、薤白、桃、柳、槐枝各七寸,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滓并煎。
茅香飲子 治女子經脈不行,胸膈滿悶,身體麻木,或有寒熱證候。
厚樸牡丹皮茅香藿香甘草(各三錢)陳皮生半夏麥芽當歸蒼術(炒,各半兩)赤芍藥(三分) 上咀,每服半兩。
水一大盞,姜三片,煎服。
熱甚,加北柴胡三錢半。
(羅宅大師傳,有效) 血枯方論第十 (出駱龍吉方) 《腹中論》曰:有病胸脅支滿者,妨于食。
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曰血枯。
此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也。
注雲:夫藏血受天一之氣,以為滋榮者也。
其經上貫膈,布脅肋,今脫血失精,肝氣已傷,故血枯涸而不榮;胸脅滿,以經絡所貫然也;妨于食,則以肝病傳脾胃。
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則以肝病而肺乘之。
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皆肝病血傷之證也。
治婦人血枯,胸膈四肢滿,妨于食飲,病至聞腥臊臭氣,先唾血,出清液,或前後洩血,目眩轉,月事衰少不來。
烏賊魚骨丸。
(岐伯方) 烏賊魚骨 (去甲,四兩)茹(一兩) 上為末,以雀卵和成劑,丸如小豆大。
每服五丸,加至十丸,以鮑魚煎湯下,以飯壓之。
苁蓉丸 治婦人胸脅支滿,聞腥臊氣,唾血目眩,不能飲食,洩血不已,日久血枯。
苁蓉(酒浸)熟地黃白茯苓菟絲子(制)附子(炮)當歸(炒)白石英(研)五味子禹餘糧(制,研)烏賊魚骨(去甲,各一兩)人參(半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酒下二、三十丸,米湯亦可。
空心、日中、臨卧各一服。
幹地黃湯 治婦人先有所脫血,或醉入房勞傷,故月事衰少不來。
幹地黃澤蘭葉白茯苓人參五味子附子(炮)禹餘糧(制)當歸 上等分,為粗末,每服三錢。
姜五片,水一盞,煎至七分,空心溫服。
磁石丸 治婦人陰氣衰弱,血枯不榮,月事不來。
磁石(制,研)白茯苓附子(炮)幹地黃人參當歸 上各一兩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酒下三十丸,米湯亦可。
空心,日中、臨卧各一服。
月水不利(不流利也)方論第十一 夫婦人月水不利者,由勞傷血氣,緻令體虛而受風冷,客于胞内,損傷沖任之脈,手太陽、少陰之經故也。
沖任之脈,為經脈之海,皆起于胞内。
手太陽小腸之經、手少陰心之經也,此二經為表裡,主下為月水。
風冷客于經絡,搏于血氣,血得冷則壅滞,故令月水來不宣利也。
診其脈,寸口弦,苦腹痛,主月水不利,孔竅生瘡。
又肝脈沉,是厥陰經也。
沉為陰,主月水不利,腰腹痛。
尺脈滑,血氣實,經絡不利。
又尺脈來而斷絕者,月水不利也。
寸關調如故,而尺脈絕不至
紅花當歸尾紫葳牛膝甘草蘇木(捶碎,細锉,各二兩)白芷桂心(各一兩半)赤芍藥(九兩)劉寄奴(去梗,五兩) 上為細末。
空心熱酒調三錢服,食前臨卧再服。
若血久不行,濃煎紅花酒調下。
孕婦休服。
一名淩霄花散。
鼈甲丸 治婦人月經不調,肌肉黃瘁,脅下積氣結硬,時發刺痛,漸成勞狀。
(出《博濟方》) 鼈甲(去裙,醋炙)桂心三棱(醋煮,急炒)牡丹皮牛膝(去苗,炒)诃子肉琥珀大黃(煨)土瓜根桃仁(去皮尖、雙仁,麸炒) 上各等分,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煎桃仁湯送下十五丸。
破血症、氣塊尤妙。
桃仁煎 治月水不調,阻滞不通。
(出《博濟方》) 大黃(炮)樸硝桃仁(去皮尖、雙仁,麸炒。
各二兩)虻蟲(一兩,去足翅,炒黑用) 上為細末,用醋五升入銀石器内慢火熬成膏,可丸。
丸如梧桐子大,當日晚不須吃食,五更初以溫酒吞下一丸。
至明日午際,取下如赤豆汁,或似雞肝、蝦蟆衣。
其病下了,即一丸分作二服,未下再服,候鮮紅即住服。
仍以調氣湯散補之。
室女月水不通方論第八 論曰:夫沖任之脈起于胞内,為經脈之海。
手太陽小腸之經、手少陰心之經也,二經為表裡。
心主于血,上為乳汁,下為月水也。
女子十四而天癸至,腎氣全盛,沖任流通,經血既盈,應時而下,名之月水。
常以三旬而一見,謂之平和也。
若愆期者,由勞傷血氣壅結,故令月水不通也。
治婦人、室女月候不通,疼痛或成血瘕。
通經丸。
桂心青皮大黃(煨)川椒莪術川烏(泡去皮)幹漆(碎之,炒令煙盡)當歸桃仁(去皮尖、雙仁,麸炒)幹姜(各等分) 上為細末,分為四份,用一份以米醋熬成膏,和餘份藥末成劑,臼中治之。
丸如梧桐子大,KT幹。
每服二十丸,淡醋湯下至三十丸,溫酒亦得,空心,食前服。
治室女月水不通。
(出《聖惠方》) 雄鼠屎(一兩)燒存性,為細末。
空心,溫酒調下一錢,神效。
室女經閉成勞方論第九 寇宗奭曰:夫人之生,以氣血為本。
人之病,未有不先傷其氣血者。
世有室女、童男,積想在心,思慮過當,多緻勞損。
男子則神色先散,女子則月水先閉,何以緻然?蓋憂愁思慮則傷心,心傷則血逆竭,血逆竭則神色先散而月水先閉也。
火既受病,不能榮養其子,故不嗜食;脾既虛,則金氣虧,故發嗽;嗽既作,水氣絕,故四肢幹;木氣不充,故多怒,鬓發焦,筋痿。
俟五髒傳遍,故卒不能死者,然終死矣。
此一種于勞中最難治。
蓋病起于五髒之中,無有已期,藥力不可及也。
若或自能改易心志,用藥扶接,如此則可得九死一生。
舉此為例,其餘諸勞,可按脈與證而治之。
張氏雲:室女月水久不行,切不可用青蒿等涼藥。
醫家多以為室女血熱,故以涼藥解之。
殊不知血得熱則行,冷則凝,《養生必用方》言之甚詳,此說大有理,不可不知。
若經候微少,漸漸不通,手足骨肉煩疼,日漸羸瘦,漸生潮熱,其脈微數,此由陰虛血弱,陽往乘之,少水不能滅盛火,火逼水涸,亡津液。
當養血益陰,慎無以毒藥通之,宜柏子仁丸、澤蘭湯。
柏子仁丸 柏子仁(炒,别研)牛膝卷柏(各半兩)澤蘭葉續斷(各二兩)熟地黃(三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空心,飲下三十丸。
澤蘭湯 澤蘭葉(三兩)當歸芍藥(各一兩)甘草(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
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治室女榮衛不調,經候凝滞,或時頭目昏悶,上膈積涎,肢體不利,五心虛煩,飯食進退,多困少力。
沉香鼈甲散。
(《博濟方》) 沉香鼈甲散 沉香甘草(炙)槟榔(各三分)木香(一兩)鼈甲(一兩半)常山當歸柴胡人參半夏桂心生地黃白茯苓青皮陳皮(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
水一盞,生姜三片,煎至七分,溫服,空心,日三服。
金花散 治室女骨蒸熱勞。
藿香零陵香延胡索芍藥白芷川芎當歸桂心(各一分)蓮子心晚蠶蛾(各二分) 上為細末,溫酒調下一錢,日二服。
劫勞散 治心腎俱虛,勞嗽二、三聲,無疾。
遇夜發熱,熱過即冷,時有盜汗,四肢倦怠,體劣黃瘦,飲食減少,夜卧恍惚,神氣不甯,睡多異夢。
此藥能治微嗽有唾,唾中有紅線,名曰肺痿。
若上件疾不治,便成羸劣之疾。
白芍藥(六兩)綿黃芪甘草人參當歸半夏白茯苓熟地黃五味子阿膠(各二兩,炒) 上咀,每服三大錢。
水盞半,生姜十二片,棗三個,煎至九分,無時溫服,日進三服。
陳總領日華雲:鄉人楊元鼎女及笄,病證甚危,一歲之間百藥俱試,無有效者。
亦嘗從餘求治法,無有應之者。
偶遇名醫得此方,隻一料遂除根。
專錄此方傳人。
資血湯 治婦人血熱氣虛,經候澀滞不通,緻使血聚、肢體麻木,渾身疼痛,煩倦。
或室女年及,經脈未行,日漸黃瘦,将成勞疾,切不可便投紅花破硬等藥,他日為患也。
若是前證,則憎寒發熱,五心煩躁,飲食減少,宜服此藥滋養而通利之。
馬鞭草荊芥穗各四兩桂心枳殼川芎當歸赤芍藥(各二兩)牡丹皮(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
烏梅一個,水二盞,同煎至一盞,去滓,空心、食前,日四服。
有此證服至半月,經脈自通。
此方至妙,不可輕視,非一、二服便見特達之效而鄙之。
仍服後,素有諸疾,因此藥皆去矣。
麥煎散 治少男、室女骨蒸,婦人血風攻疰,四肢心胸煩壅。
(出《蘇沈良方》) 鼈甲大黃(煨)常山赤茯苓柴胡白術當歸幹漆(炒令煙盡)生地黃石膏(各一兩)甘草(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
水一盞,小麥五十粒,煎至六分,食後、臨卧時溫服。
有虛汗加麻黃根一兩。
此黃州吳判官方。
治骨熱黃瘦、口臭、肌熱、盜汗極效。
麥煎散甚多,此方吳君寶之如稀世之珍,其效可知。
鼈甲煎丸 治男子、婦人、童男、室女五勞七傷,傳疰飛屍,屍注、八極,骨蒸,肺痿黃瘦,虛勞無力,肌肉不生。
婦人血蒸;五心煩熱,血風勞氣;室女月閉黃瘦,氣塊腹痛,經脈不調,幹嗽,咽膈不利,症瘕積塊,臉赤,口瘡。
以上等疾,無不效驗。
黃芪柴胡枳殼知母白茯苓沉香人參附子木香升麻肉桂胡黃連杏仁當歸常山羌活京三棱烏梅肉安息香(明者,同胡桃肉細研) 上十九味修制了,各稱一兩為末。
用活鼈一個,重十兩或半斤者,以河水養七日,須逐日換新水;用童子小便五升,無灰酒五升,銀石器内慢火熬百沸。
先更入桃柳枝、東南上者各锉三合,烏梅五十個拍破。
此三味用綿裹,同鼈煎煮至一半,去桃柳枝等三味,鼈爛取去,将肉研如膏,骨并殼焙幹為末,再入汁中熬如漆色,或更入酒少許,此在臨時斟酌。
盛放瓷器中,搜和前藥入臼中,杵千下,丸如梧桐子大。
丈夫、婦人十五歲以上二十丸至三十丸,溫酒下,婦人荊芥酒下。
所煮膏子須契勘多少,勿令剩卻,但少些子不妨,卻别熬酒。
若膏剩,恐鼈不全故也。
凡服此藥,恐熱,三日更須服八仙飲子,一服解之。
八仙飲子 常山白術秦艽洪州鬼臼赤芍藥甘草紫蘇銀州柴胡 上等分,洗淨為粗末,每服半兩。
水一碗,烏梅肉二個,蔥白、薤白、桃、柳、槐枝各七寸,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滓并煎。
茅香飲子 治女子經脈不行,胸膈滿悶,身體麻木,或有寒熱證候。
厚樸牡丹皮茅香藿香甘草(各三錢)陳皮生半夏麥芽當歸蒼術(炒,各半兩)赤芍藥(三分) 上咀,每服半兩。
水一大盞,姜三片,煎服。
熱甚,加北柴胡三錢半。
(羅宅大師傳,有效) 血枯方論第十 (出駱龍吉方) 《腹中論》曰:有病胸脅支滿者,妨于食。
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曰血枯。
此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也。
注雲:夫藏血受天一之氣,以為滋榮者也。
其經上貫膈,布脅肋,今脫血失精,肝氣已傷,故血枯涸而不榮;胸脅滿,以經絡所貫然也;妨于食,則以肝病傳脾胃。
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則以肝病而肺乘之。
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皆肝病血傷之證也。
治婦人血枯,胸膈四肢滿,妨于食飲,病至聞腥臊臭氣,先唾血,出清液,或前後洩血,目眩轉,月事衰少不來。
烏賊魚骨丸。
(岐伯方) 烏賊魚骨 (去甲,四兩)茹(一兩) 上為末,以雀卵和成劑,丸如小豆大。
每服五丸,加至十丸,以鮑魚煎湯下,以飯壓之。
苁蓉丸 治婦人胸脅支滿,聞腥臊氣,唾血目眩,不能飲食,洩血不已,日久血枯。
苁蓉(酒浸)熟地黃白茯苓菟絲子(制)附子(炮)當歸(炒)白石英(研)五味子禹餘糧(制,研)烏賊魚骨(去甲,各一兩)人參(半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酒下二、三十丸,米湯亦可。
空心、日中、臨卧各一服。
幹地黃湯 治婦人先有所脫血,或醉入房勞傷,故月事衰少不來。
幹地黃澤蘭葉白茯苓人參五味子附子(炮)禹餘糧(制)當歸 上等分,為粗末,每服三錢。
姜五片,水一盞,煎至七分,空心溫服。
磁石丸 治婦人陰氣衰弱,血枯不榮,月事不來。
磁石(制,研)白茯苓附子(炮)幹地黃人參當歸 上各一兩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酒下三十丸,米湯亦可。
空心,日中、臨卧各一服。
月水不利(不流利也)方論第十一 夫婦人月水不利者,由勞傷血氣,緻令體虛而受風冷,客于胞内,損傷沖任之脈,手太陽、少陰之經故也。
沖任之脈,為經脈之海,皆起于胞内。
手太陽小腸之經、手少陰心之經也,此二經為表裡,主下為月水。
風冷客于經絡,搏于血氣,血得冷則壅滞,故令月水來不宣利也。
診其脈,寸口弦,苦腹痛,主月水不利,孔竅生瘡。
又肝脈沉,是厥陰經也。
沉為陰,主月水不利,腰腹痛。
尺脈滑,血氣實,經絡不利。
又尺脈來而斷絕者,月水不利也。
寸關調如故,而尺脈絕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