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
關燈
小
中
大
不得犯。
朱然為軍師,雖世無事,每朝夕嚴鼓兵,在營者鹹行裝就隊,使敵不知所備,故出辄有功。
是謂能外禦其侮者乎。
常能居安思危,在治思亂,戒之於無形,防之於未然,斯善之善者也。
其決莫如險其走集,明其伍侯,慎固其封守,繕完其溝隍,或多調軍食,或益修戰械。
故曰:物不素具,不可以應卒。
又曰: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
常使彼勞我佚,彼老我壯,亦可謂先人有奪人之心,不戰而屈人之師也。
若夫莒以恃陋而潰,齊以狎敵而殲,虢以易晉而亡,魯以果邾而敗,莫敖小羅而無次,吳子入巢而自輕,斯皆可以作鑒也。
故吾有以待、吾有所不可攻者,能豫備之之謂也。
張預曰:言須思患而預防之。
傳曰:不備不虞,不可以師。
故将有五危: 李筌張預曰:下五事也。
必死,可殺也; 曹操曰:勇而無慮,必欲死鬭,不可曲撓,可以奇伏中之。
李筌曰:勇而無謀也。
杜佑曰:将愚而勇者,患也。
黃石公曰:勇者好行其志,愚者不顧其死。
吳子曰:凡人之論将,常觀於勇;勇之於将,乃數分之一耳。
夫勇者必輕舍,輕舍而不知利,未可将也。
梅堯臣同李筌注,何氏曰:司馬法曰:上死不勝。
言貴其謀勝也。
張預曰:勇而無謀,必欲死鬭,不可與力争,當以奇伏誘必而殺之。
故司馬法曰:上死不勝。
言将無策略,止能以死先士卒,則不勝也。
必生,可虜也; 曹操曰:見利畏法不進也。
筌曰:疑怯可虜也。
杜牧曰:晉将劉裕沂江追桓玄,戰于峥嵘洲。
于時義軍數千,玄兵甚盛;而玄懼有敗衂,常漾輕舸於舫側,故其衆莫有鬭心。
義軍秉風縱火,盡銳争先,玄衆是以大敗也。
孟氏曰:将之怯弱,志必生返,意不親戰,士卒不精,上下猶豫,可急擊而取之。
新訓曰:為将怯懦,見利而不能進。
太公曰:失利後時,反受其殃。
梅堯臣曰:怯而不果。
王晳曰:無鬭志。
曹公曰:見利怯不進也。
晳謂見害亦輕走矣。
何氏曰;司馬法曰:上生多疑。
疑為大患也。
張預曰:臨陳畏怯,必欲生返,當鼓噪乘之,可以虜也。
晉楚相攻,晉将趙嬰齊令其徒先具舟於河,欲敗而先濟是也。
忿速,可侮也; 曹操曰:疾急之人,可忿怒侮而必之也。
李筌曰:急疾之人,性剛而可侮必也。
太宗殺宋老生而平霍邑。
杜牧曰:忿者,剛怒也;速者,褊急也,性不厚重也。
若敵人如此,可以淩侮,使之輕進而敗之也。
十六國姚襄攻黃落,前秦符生遣符黃眉、鄧羌讨之。
襄深溝高壘,固守不戰。
鄧羌說黃眉曰:襄性剛狠,易以剛動。
若長驅鼓行,直壓其壘,必忿而出師,可一戰而擒也。
黃眉從之,襄怒,出戰,黃眉等斬之。
杜佑曰:急疾之人,可忿怒而緻死。
忿速易怒者,狷戆疾急,不計其難,可動作欺侮。
梅堯臣曰:狷急易動。
王晳曰:将性貴持重,忿狷則易撓。
張預曰:剛愎褊急之人,可淩侮而緻之。
楚子玉剛忿,晉人執其使以怒之,果從晉師,遂為所敗是也。
廉潔,可辱也; 曹操曰:廉潔之人,可污辱緻之也。
李筌曰:矜疾之人可辱也。
杜佑曰:此言敵人若高壁固壘,欲老我師,我勢不可留,利在速戰。
揣知其将多忿急,則輕侮而緻之;性本廉潔,則污辱之。
如諸葛孔明遺司馬仲達以巾帼,欲使怒而出戰;仲達忿怒欲濟師,魏帝遣辛毗仗節以止之。
仲達之才,猶不勝其忿,況常才之人乎。
梅堯臣曰:徇名不顧。
王晳同曹操注。
張預曰:清潔愛民之士,可垢辱以撓之,必可必也。
愛民,可煩也。
曹操曰:出其所必趨,愛民者,則必倍道兼行以救之;救之則煩勞也。
李筌曰:攻其所愛,必卷甲而救;愛其人,乃可以計疲。
杜牧曰:言仁人愛人#2者,惟恐殺傷,不能舍短從長,棄彼取此,不度遠近,不量事力,凡為我攻,則必來救。
如此,可以煩之,令其勞頓,而後取之也。
陳皥曰:兵有須救不必救者。
項羽救趙,此須救也;亞父委梁,不必救也。
賈林曰:廉潔之人,不好侵掠,愛人之仁,不好鬭戰,辱而煩之,其動必敗。
梅堯臣曰:力疲則困。
王晳曰:以奇兵若将攻城邑者,彼愛民必數救,則煩勞也。
張預曰:民雖可愛,當審利害。
若無微不救,無遠不援,則出其所必趨,使頓而困也。
凡此五者,将之過也,用兵之災也。
陳皥曰:良将則不然。
不必死,不必生,随事而用;不忿速,不恥辱,見可如虎,否則閉戶;動靜以計,不可喜怒也。
梅堯臣曰:皆将之失,為兵之兇。
何氏曰:将材古今難之,其性往往失於一偏爾。
故孫子首篇言将者,智、信、仁、勇、嚴,貴其全也。
張預曰:庸常之将,守一而不知變,故取則於己,為兇於兵。
智者則不然,雖勇而不必死,雖怯而不必生,雖剛而不可侮,雖廉而不可辱,雖仁而不可煩也。
覆軍殺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賈林曰:此五種之人,不可任為大将,用兵必敗也。
梅堯臣曰:當慎重焉。
張預曰:言須識權變,不可執一道也。
孫子注解卷之八竟 #1『失』原作『夫』,據宋本改。
#2『人』原作『民』,據宋本改。
朱然為軍師,雖世無事,每朝夕嚴鼓兵,在營者鹹行裝就隊,使敵不知所備,故出辄有功。
是謂能外禦其侮者乎。
常能居安思危,在治思亂,戒之於無形,防之於未然,斯善之善者也。
其決莫如險其走集,明其伍侯,慎固其封守,繕完其溝隍,或多調軍食,或益修戰械。
故曰:物不素具,不可以應卒。
又曰: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
常使彼勞我佚,彼老我壯,亦可謂先人有奪人之心,不戰而屈人之師也。
若夫莒以恃陋而潰,齊以狎敵而殲,虢以易晉而亡,魯以果邾而敗,莫敖小羅而無次,吳子入巢而自輕,斯皆可以作鑒也。
故吾有以待、吾有所不可攻者,能豫備之之謂也。
張預曰:言須思患而預防之。
傳曰:不備不虞,不可以師。
故将有五危: 李筌張預曰:下五事也。
必死,可殺也; 曹操曰:勇而無慮,必欲死鬭,不可曲撓,可以奇伏中之。
李筌曰:勇而無謀也。
杜佑曰:将愚而勇者,患也。
黃石公曰:勇者好行其志,愚者不顧其死。
吳子曰:凡人之論将,常觀於勇;勇之於将,乃數分之一耳。
夫勇者必輕舍,輕舍而不知利,未可将也。
梅堯臣同李筌注,何氏曰:司馬法曰:上死不勝。
言貴其謀勝也。
張預曰:勇而無謀,必欲死鬭,不可與力争,當以奇伏誘必而殺之。
故司馬法曰:上死不勝。
言将無策略,止能以死先士卒,則不勝也。
必生,可虜也; 曹操曰:見利畏法不進也。
筌曰:疑怯可虜也。
杜牧曰:晉将劉裕沂江追桓玄,戰于峥嵘洲。
于時義軍數千,玄兵甚盛;而玄懼有敗衂,常漾輕舸於舫側,故其衆莫有鬭心。
義軍秉風縱火,盡銳争先,玄衆是以大敗也。
孟氏曰:将之怯弱,志必生返,意不親戰,士卒不精,上下猶豫,可急擊而取之。
新訓曰:為将怯懦,見利而不能進。
太公曰:失利後時,反受其殃。
梅堯臣曰:怯而不果。
王晳曰:無鬭志。
曹公曰:見利怯不進也。
晳謂見害亦輕走矣。
何氏曰;司馬法曰:上生多疑。
疑為大患也。
張預曰:臨陳畏怯,必欲生返,當鼓噪乘之,可以虜也。
晉楚相攻,晉将趙嬰齊令其徒先具舟於河,欲敗而先濟是也。
忿速,可侮也; 曹操曰:疾急之人,可忿怒侮而必之也。
李筌曰:急疾之人,性剛而可侮必也。
太宗殺宋老生而平霍邑。
杜牧曰:忿者,剛怒也;速者,褊急也,性不厚重也。
若敵人如此,可以淩侮,使之輕進而敗之也。
十六國姚襄攻黃落,前秦符生遣符黃眉、鄧羌讨之。
襄深溝高壘,固守不戰。
鄧羌說黃眉曰:襄性剛狠,易以剛動。
若長驅鼓行,直壓其壘,必忿而出師,可一戰而擒也。
黃眉從之,襄怒,出戰,黃眉等斬之。
杜佑曰:急疾之人,可忿怒而緻死。
忿速易怒者,狷戆疾急,不計其難,可動作欺侮。
梅堯臣曰:狷急易動。
王晳曰:将性貴持重,忿狷則易撓。
張預曰:剛愎褊急之人,可淩侮而緻之。
楚子玉剛忿,晉人執其使以怒之,果從晉師,遂為所敗是也。
廉潔,可辱也; 曹操曰:廉潔之人,可污辱緻之也。
李筌曰:矜疾之人可辱也。
杜佑曰:此言敵人若高壁固壘,欲老我師,我勢不可留,利在速戰。
揣知其将多忿急,則輕侮而緻之;性本廉潔,則污辱之。
如諸葛孔明遺司馬仲達以巾帼,欲使怒而出戰;仲達忿怒欲濟師,魏帝遣辛毗仗節以止之。
仲達之才,猶不勝其忿,況常才之人乎。
梅堯臣曰:徇名不顧。
王晳同曹操注。
張預曰:清潔愛民之士,可垢辱以撓之,必可必也。
愛民,可煩也。
曹操曰:出其所必趨,愛民者,則必倍道兼行以救之;救之則煩勞也。
李筌曰:攻其所愛,必卷甲而救;愛其人,乃可以計疲。
杜牧曰:言仁人愛人#2者,惟恐殺傷,不能舍短從長,棄彼取此,不度遠近,不量事力,凡為我攻,則必來救。
如此,可以煩之,令其勞頓,而後取之也。
陳皥曰:兵有須救不必救者。
項羽救趙,此須救也;亞父委梁,不必救也。
賈林曰:廉潔之人,不好侵掠,愛人之仁,不好鬭戰,辱而煩之,其動必敗。
梅堯臣曰:力疲則困。
王晳曰:以奇兵若将攻城邑者,彼愛民必數救,則煩勞也。
張預曰:民雖可愛,當審利害。
若無微不救,無遠不援,則出其所必趨,使頓而困也。
凡此五者,将之過也,用兵之災也。
陳皥曰:良将則不然。
不必死,不必生,随事而用;不忿速,不恥辱,見可如虎,否則閉戶;動靜以計,不可喜怒也。
梅堯臣曰:皆将之失,為兵之兇。
何氏曰:将材古今難之,其性往往失於一偏爾。
故孫子首篇言将者,智、信、仁、勇、嚴,貴其全也。
張預曰:庸常之将,守一而不知變,故取則於己,為兇於兵。
智者則不然,雖勇而不必死,雖怯而不必生,雖剛而不可侮,雖廉而不可辱,雖仁而不可煩也。
覆軍殺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賈林曰:此五種之人,不可任為大将,用兵必敗也。
梅堯臣曰:當慎重焉。
張預曰:言須識權變,不可執一道也。
孫子注解卷之八竟 #1『失』原作『夫』,據宋本改。
#2『人』原作『民』,據宋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