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關燈
小
中
大
人之飾,以怒司馬宣王,宣王終不出戰,此是其安靜也。
形之而知死生之地, 李荃曰:夫破陳設奇,或偃旗鼓,形之以弱;或虛列電火嬸幟,形之以強。
投之以死,緻之以生,是以死生因地而成也。
韓信下井陉,劉裕過大岘,則其義也。
杜牧曰:死生之地,蓋戰地也。
投之死地鈴生,置之生地必死。
言我多方誤撓敵人,以觀其應我之形,然後随而制之,則死生之地可知也。
陳嗥曰:敵人既有動靜,則我得見其形。
有謀者所處之地必生,無謀者所投之地鈴死也。
孟氏曰:形相敵情,觀其所據,則地形勢生死,可得而知。
賈林曰:見所理兵形,則可知其死所。
梅堯臣曰:彼生死之地,我因形見而識。
何氏同杜牧注。
張預曰:形之以弱,則彼必進;形之以強,則彼必退。
因其進退之際,則知彼所據之地死與生也。
上文雲,善動敵者,形之,敵鈴從之是也。
死地,謂傾覆之地;生地,謂便利之地。
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
曹操曰:角,量也。
李荃曰:角,量也。
量其力精勇,則虛實可知也。
杜牧曰:角,量也。
言以我之有餘,角量敵人之有餘;以我之不足,角量敵人之不足。
管子曰:善攻者料衆以攻衆,料食以攻食;食不存不攻,備不存不攻。
司馬宣王伐遼束,司馬陳珪曰:昔攻上庸,八部并進,晝夜不息;故能一旬之半,技堅城,斬孟達。
今者遠來,而更安緩,愚切惑焉。
王曰:孟達衆少而食夕一年,吾将四倍於達,而糧不淹一月;以一月圖一年,安可不速。
以四擊一,正命半解猶當為之,是以不計死傷與糧競也。
今賊衆我寡,賊饑我飽,雨水乃爾,功力不設,賊糧垂盡,當示無能以安之。
既而雨止,晝夜攻之,竟平遼束。
梅堯臣曰:彼有餘不足之處,我以角量而審。
王哲曰:角,謂相角也。
角彼我之力,則知有餘不足之處,然後可以謀攻守之利也。
此而上亦所以量敵知戰。
張預曰:有餘,強也;不足,弱也。
角量敵形,知彼強弱之所。
唐太宗曰:幾臨陳。
常以吾強對敵弱,常以吾弱對敵強。
苟非角量,安得知之? 故形兵之極,至於無形;無形,則深問不能窺,智者不能謀。
李荃曰:形敵之妙,入於無形,問不可窺,智不可謀,是謂形也。
杜牧曰:此言用兵之道,至於臻極,不過於無形。
無形,則雖有間者深來窺我,不能知我之虛實。
強弱不洩於外,雖有智能之士,亦不能謀我也。
梅堯臣曰:兵本有形;虛實不露,是以無形,此極緻也。
雖使問者以情釣#5智者以謀料,可得乎?王哲曰:制兵形於無形,是謂極緻,孰能窺而謀之哉?何氏曰:行列在外,機變在内,因形制變,人難窺測,可謂知微。
張預曰:始以虛實形敵,敵不能測,故其極緻,卒歸於無形。
既無#6形可觀,無迸可求,則問者不能窺其隙,智者無以運其計。
因形而錯勝於衆,衆不能知; 曹操曰:因敵形而立勝。
李荃曰:錯,置也。
設形險之勢,因士卒之勇,而取勝焉。
軍事尚密,非衆人之所知也。
杜牧曰:窺形可置勝敗,非智者不能,固非衆人所能得知也。
梅堯臣曰:衆知我能置勝矣,不知因敵之形。
何氏曰:因敵置勝,衆不能知。
張預曰:因敵變動之形以置勝,非衆人所能知。
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
曹操曰:不以一形之勝萬形。
或曰:不備知也。
制勝者,人皆知吾所以勝,莫知吾因敵形制勝也。
李荃曰:戰勝,人知之;制勝之法幽密,人莫知。
杜牧曰:言已勝之後,但知我制敵人,使有敗形,本自於我,然後我能勝之也。
上文雲: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斯皆.制勝之道,人莫知之也。
陳嗥曰:人但知我勝敵之善,不能知我因敵之敗形。
梅堯臣曰:知得勝之迹,而不知作勝之象。
王哲曰:若韓信背水技幟是也。
人但見水上軍殊死戰,不可敗,及趙軍驚亂遁走,不知吾能制使之然者,以何道也。
張預曰:立勝之透,人皆知之,但莫測吾因敵形而制此勝也。
故其戰勝不複,而應形於無窮。
曹操曰:不重複動而應之也。
李荃曰:不複前謀以取勝,随宜制變也。
杜牧曰:敵每有形,我則始能随而應之以取勝。
杜佑曰:死官也。
賈林曰:應敵形而制勝,乃無窮。
梅堯臣曰:不執故态,應形有機。
王誓曰:夫制勝之理惟一,而所勝之形無窮也。
何氏曰:已勝之分,不再用也。
敵來斯應,不循前法,故不窮。
張預曰:已勝之後,不複更用前謀,但随敵之形而應之,出奇無窮也。
夫兵形象水, 孟氏曰:兵之形勢,如水流遲速之勢,無常也。
水之形,避高而趨下; 梅堯臣曰:性也。
兵之形,避實而擊虛。
梅堯臣曰:利也。
張預曰:水趨下則順,兵擊虛則利。
水因地而制流, 杜牧曰:因地之下。
梅堯臣曰:順高下也。
張預曰:方圓斜直,因地而成形。
兵因敵而制勝。
李荃曰:不因敵之勢,吾何細哉?夫輕兵不能持久,守之叉敗重兵挑之鈴出,怒兵辱之,強兵緩之,将驕宜卑之,将責宜利之,将疑宜反問之,故因敵而制勝。
杜牧曰:因敵之虛也。
賈林曰:見敵盛衰之形,我得因而立勝。
杜佑曰:言水因地之傾側而制其流,兵因敵之虧阙而取其勝者也。
梅堯臣曰:随虛實也。
王哲曰:謂堤防疏導之也。
何氏曰:因敵強弱而成功。
張預曰:虛實強弱,随敵而取勝。
故兵無常勢, 梅堯臣曰:應敵為勢。
張預曰:敵有變動,故無常勢。
水無常形; 梅堯臣曰:因地為形。
孟氏曰:兵有變化,地有方圓。
張預曰:地有高下,故無常形。
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曹操曰:勢盛鈴衰,形露鈴敗,故能因敵變化,取勝若神。
李荃曰:能知此道,謂之神兵也。
杜牧曰:兵之勢,因敵乃見;勢不在我,故無常勢。
如水之形,因地乃有;形不在水,故無常形。
水因地之下,則可漂石;兵因敵之應,則可變化如神者也。
梅堯臣曰:随而變化,微不可測。
王哲曰:兵有常理,而無常勢;水有常性,而無常形。
兵有常理者,擊虛是也;無常勢者,因敵以應之也。
水有常性者,就下是也;無常形者,因地以制之也。
夫兵勢有變,則雖敗卒,尚複可使擊勝兵,況精銳乎?何氏曰:行權應變在智略;智略不可測,則神妙者也。
張預曰:兵勢已定,能因敵變動,應而勝之,其妙如神。
故五行無常勝, 杜佑曰:五行更王。
王哲曰:疊相克也。
四時無常位, 杜佑曰:四時疊用。
王哲曰:疊相代也。
日有短長,月有死生。
曹操曰:兵無常勢,盈縮随敵。
李荃曰:五行者,休囚王相遞相勝也。
四時者,寒暑往來無常定也。
日月者,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
百刻者,春秋二分則日夜均,夏至之日晝六十刻、夜四十刻,冬至之日晝四十刻、夜六十刻,長短不均也。
月初為朔,八日為上弦,十五日為望,二十四日為下弦,三十日為晦,則死生義也。
孫子以為五行、四時、日月盈縮無常,況於兵之形變,安常定也?梅堯臣曰:皆所以象兵之随敵也。
王哲曰:皆喻兵之變化,非一道也。
張預曰:言五行之休王,四時之代謝,日月之盈反,皆如兵勢之無定也。
孫子注解卷之六竟 #1『必』原作『不』,據郭化若譯《十一家注孫子》改。
#2『大』原作『生』,據宋本改。
#3『分』原作『忿』,據宋本改。
#4『敵』原脫,據宋本補。
#5『釣』原作『僞』,據宋本改。
#6『無』原作『有』,據宋本改。
形之而知死生之地, 李荃曰:夫破陳設奇,或偃旗鼓,形之以弱;或虛列電火嬸幟,形之以強。
投之以死,緻之以生,是以死生因地而成也。
韓信下井陉,劉裕過大岘,則其義也。
杜牧曰:死生之地,蓋戰地也。
投之死地鈴生,置之生地必死。
言我多方誤撓敵人,以觀其應我之形,然後随而制之,則死生之地可知也。
陳嗥曰:敵人既有動靜,則我得見其形。
有謀者所處之地必生,無謀者所投之地鈴死也。
孟氏曰:形相敵情,觀其所據,則地形勢生死,可得而知。
賈林曰:見所理兵形,則可知其死所。
梅堯臣曰:彼生死之地,我因形見而識。
何氏同杜牧注。
張預曰:形之以弱,則彼必進;形之以強,則彼必退。
因其進退之際,則知彼所據之地死與生也。
上文雲,善動敵者,形之,敵鈴從之是也。
死地,謂傾覆之地;生地,謂便利之地。
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
曹操曰:角,量也。
李荃曰:角,量也。
量其力精勇,則虛實可知也。
杜牧曰:角,量也。
言以我之有餘,角量敵人之有餘;以我之不足,角量敵人之不足。
管子曰:善攻者料衆以攻衆,料食以攻食;食不存不攻,備不存不攻。
司馬宣王伐遼束,司馬陳珪曰:昔攻上庸,八部并進,晝夜不息;故能一旬之半,技堅城,斬孟達。
今者遠來,而更安緩,愚切惑焉。
王曰:孟達衆少而食夕一年,吾将四倍於達,而糧不淹一月;以一月圖一年,安可不速。
以四擊一,正命半解猶當為之,是以不計死傷與糧競也。
今賊衆我寡,賊饑我飽,雨水乃爾,功力不設,賊糧垂盡,當示無能以安之。
既而雨止,晝夜攻之,竟平遼束。
梅堯臣曰:彼有餘不足之處,我以角量而審。
王哲曰:角,謂相角也。
角彼我之力,則知有餘不足之處,然後可以謀攻守之利也。
此而上亦所以量敵知戰。
張預曰:有餘,強也;不足,弱也。
角量敵形,知彼強弱之所。
唐太宗曰:幾臨陳。
常以吾強對敵弱,常以吾弱對敵強。
苟非角量,安得知之? 故形兵之極,至於無形;無形,則深問不能窺,智者不能謀。
李荃曰:形敵之妙,入於無形,問不可窺,智不可謀,是謂形也。
杜牧曰:此言用兵之道,至於臻極,不過於無形。
無形,則雖有間者深來窺我,不能知我之虛實。
強弱不洩於外,雖有智能之士,亦不能謀我也。
梅堯臣曰:兵本有形;虛實不露,是以無形,此極緻也。
雖使問者以情釣#5智者以謀料,可得乎?王哲曰:制兵形於無形,是謂極緻,孰能窺而謀之哉?何氏曰:行列在外,機變在内,因形制變,人難窺測,可謂知微。
張預曰:始以虛實形敵,敵不能測,故其極緻,卒歸於無形。
既無#6形可觀,無迸可求,則問者不能窺其隙,智者無以運其計。
因形而錯勝於衆,衆不能知; 曹操曰:因敵形而立勝。
李荃曰:錯,置也。
設形險之勢,因士卒之勇,而取勝焉。
軍事尚密,非衆人之所知也。
杜牧曰:窺形可置勝敗,非智者不能,固非衆人所能得知也。
梅堯臣曰:衆知我能置勝矣,不知因敵之形。
何氏曰:因敵置勝,衆不能知。
張預曰:因敵變動之形以置勝,非衆人所能知。
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
曹操曰:不以一形之勝萬形。
或曰:不備知也。
制勝者,人皆知吾所以勝,莫知吾因敵形制勝也。
李荃曰:戰勝,人知之;制勝之法幽密,人莫知。
杜牧曰:言已勝之後,但知我制敵人,使有敗形,本自於我,然後我能勝之也。
上文雲: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斯皆.制勝之道,人莫知之也。
陳嗥曰:人但知我勝敵之善,不能知我因敵之敗形。
梅堯臣曰:知得勝之迹,而不知作勝之象。
王哲曰:若韓信背水技幟是也。
人但見水上軍殊死戰,不可敗,及趙軍驚亂遁走,不知吾能制使之然者,以何道也。
張預曰:立勝之透,人皆知之,但莫測吾因敵形而制此勝也。
故其戰勝不複,而應形於無窮。
曹操曰:不重複動而應之也。
李荃曰:不複前謀以取勝,随宜制變也。
杜牧曰:敵每有形,我則始能随而應之以取勝。
杜佑曰:死官也。
賈林曰:應敵形而制勝,乃無窮。
梅堯臣曰:不執故态,應形有機。
王誓曰:夫制勝之理惟一,而所勝之形無窮也。
何氏曰:已勝之分,不再用也。
敵來斯應,不循前法,故不窮。
張預曰:已勝之後,不複更用前謀,但随敵之形而應之,出奇無窮也。
夫兵形象水, 孟氏曰:兵之形勢,如水流遲速之勢,無常也。
水之形,避高而趨下; 梅堯臣曰:性也。
兵之形,避實而擊虛。
梅堯臣曰:利也。
張預曰:水趨下則順,兵擊虛則利。
水因地而制流, 杜牧曰:因地之下。
梅堯臣曰:順高下也。
張預曰:方圓斜直,因地而成形。
兵因敵而制勝。
李荃曰:不因敵之勢,吾何細哉?夫輕兵不能持久,守之叉敗重兵挑之鈴出,怒兵辱之,強兵緩之,将驕宜卑之,将責宜利之,将疑宜反問之,故因敵而制勝。
杜牧曰:因敵之虛也。
賈林曰:見敵盛衰之形,我得因而立勝。
杜佑曰:言水因地之傾側而制其流,兵因敵之虧阙而取其勝者也。
梅堯臣曰:随虛實也。
王哲曰:謂堤防疏導之也。
何氏曰:因敵強弱而成功。
張預曰:虛實強弱,随敵而取勝。
故兵無常勢, 梅堯臣曰:應敵為勢。
張預曰:敵有變動,故無常勢。
水無常形; 梅堯臣曰:因地為形。
孟氏曰:兵有變化,地有方圓。
張預曰:地有高下,故無常形。
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曹操曰:勢盛鈴衰,形露鈴敗,故能因敵變化,取勝若神。
李荃曰:能知此道,謂之神兵也。
杜牧曰:兵之勢,因敵乃見;勢不在我,故無常勢。
如水之形,因地乃有;形不在水,故無常形。
水因地之下,則可漂石;兵因敵之應,則可變化如神者也。
梅堯臣曰:随而變化,微不可測。
王哲曰:兵有常理,而無常勢;水有常性,而無常形。
兵有常理者,擊虛是也;無常勢者,因敵以應之也。
水有常性者,就下是也;無常形者,因地以制之也。
夫兵勢有變,則雖敗卒,尚複可使擊勝兵,況精銳乎?何氏曰:行權應變在智略;智略不可測,則神妙者也。
張預曰:兵勢已定,能因敵變動,應而勝之,其妙如神。
故五行無常勝, 杜佑曰:五行更王。
王哲曰:疊相克也。
四時無常位, 杜佑曰:四時疊用。
王哲曰:疊相代也。
日有短長,月有死生。
曹操曰:兵無常勢,盈縮随敵。
李荃曰:五行者,休囚王相遞相勝也。
四時者,寒暑往來無常定也。
日月者,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
百刻者,春秋二分則日夜均,夏至之日晝六十刻、夜四十刻,冬至之日晝四十刻、夜六十刻,長短不均也。
月初為朔,八日為上弦,十五日為望,二十四日為下弦,三十日為晦,則死生義也。
孫子以為五行、四時、日月盈縮無常,況於兵之形變,安常定也?梅堯臣曰:皆所以象兵之随敵也。
王哲曰:皆喻兵之變化,非一道也。
張預曰:言五行之休王,四時之代謝,日月之盈反,皆如兵勢之無定也。
孫子注解卷之六竟 #1『必』原作『不』,據郭化若譯《十一家注孫子》改。
#2『大』原作『生』,據宋本改。
#3『分』原作『忿』,據宋本改。
#4『敵』原脫,據宋本補。
#5『釣』原作『僞』,據宋本改。
#6『無』原作『有』,據宋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