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
關燈
小
中
大
疾則易捷。
若趨馳不速,奮擊不近,則不能克敵而全勝。
賈林曰:戰之勢,如弩之張;兵之勢,如機之發。
梅堯臣曰:強,音霍,贛張也。
如弩之張,勢不适巡;如機之發,節近易中也。
王誓曰:戰勢如弩之張者,所以有待也;待其有可乘之勢,如發其機。
何氏曰:險,疾也;短,近也。
此言擊戰得形,便如張弩發機,勢宜疾速,仍利於便近,不得追擊過差也。
故太公曰:擊如發機者,所以破精微也。
張預曰:如弩之張,勢不可緩;如機之發,節不可遠。
言趨利尚疾,奮擊貴近也。
故太公曰:擊如發機者,所以破精微也。
紛紛纭纭,國亂而不可亂也;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
曹操曰:旌旗亂也;示敵若亂,以金鼓齊之。
卒騎轉而形圓者,二出入有道齊整也。
李荃曰:紛纭而阙,示如可亂;建旌有部,嗚金有節,是以不可亂也。
渾沌,合雜也;形圓,無向背也;示敵可敗而不可敗者,号令齊整也。
杜牧曰:此言陳法也。
風後握奇文曰:四為正,四為奇,餘奇為握。
奇音機,或總稱之,先出遊軍定兩端。
此之是也。
奇者,零也。
陳數有九,中心有零者,大将握之不動,以制四面八陳,而取準則焉。
其人之列,面面相向,背背相承也。
周禮蒐苗彌狩,車驟徒趨,及表乃止,進退疾徐,疏密之節,一如戰陳。
表,乃旗也。
旗者,蓋與民期於下也。
握奇文曰:先出遊軍定兩端。
蓋遊軍執本方旗,先定地界,然後軍士赴之,兵於旗下,乃出奇正,變為陳也。
周禮蒐苗彌狩,車驟徒趨,及表乃止,此則八陳遺制,握奇之文,止此而已,其餘之詞,乃後之作者增加之,以重難其事耳。
夫五兵之利,無如弧矢之利,以威天下,五兵同政,天獨有弧矢星,聖人獨言孤矢能威天下,不言他兵,何也?蓋戰法利於弧矢者,非得陳不見其利。
故黃帝勝於蚩尤,以中夏車徒,制夷虜騎士,此乃弧矢之利也。
在於近代,可以驗之者,晉武時,羌陷凍州,司馬督馬隆請募勇士三千平之。
募腰引弩三十六鈞,弓四鈞,立标簡試。
軍西渡溫水,虜樹機能,以衆萬計遏隆。
隆依八陳法,且戰且前,弓矢所,人皆應弦而倒,誅殺萬計,涼州遂平。
隋時,突厥入寇,楊素擊之。
先是諸将與虜戰,每虞胡騎奔突,皆戎車徒步相參,昇鹿魚為方陳,騎在其内。
素至,悉除舊法,令諸軍各為步騎。
突厥聞之,以手加額,仰天曰:天賜我也。
大率精騎十餘萬而至。
素一戰大破之。
此乃以徒步制騎士,若非有陳法,知開阖首尾之道,安能政勝也。
曲禮曰:行前朱雀,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招搖在上,急繕其怒。
鄭司農雲:以四獸為軍陳,象天也。
孔疏曰:此言軍行象天文而作陳法,但不知作之何如耳。
何徹雲:畫此四獸於旌旗上,以标前後左右之陳也。
急繕其怒,言其卒之勁利威怒,如天之怒也。
招搖,北鬥杓第七星也,舉此則六星可知也。
陳象天文,即北鬥也。
複曰:進退有度。
鄭司農注曰:度,謂伐與步數也。
孔疏曰:如牧野誓雲,六步七步、四伐五伐是也。
複曰:左右有局。
鄭司農注曰:局是步分。
孔疏曰:言軍之左右,各有部分,進則就敵,退則就列,不相差濫也。
下文複曰:父之偉,弗與共戴天;兄弟之偉,不返兵;交遊之憐,不同國。
四郊多壘,此卿大夫之辱也。
此言偉辱至於戰争,期在叉勝,固不可不知陳法也。
其文故相次而言,乃聖賢之深旨矣。
軍志曰:陳問容陳,足曳白刃;隊問容隊,可與敵對。
前禦其前,後當其後,左防其左,右防其右。
行又魚貫,立叉碼行,長以參短,短以參長。
回軍轉陳,以前為後,以後為前,進無奔迸,退無違走。
四頭八尾,觸處為首,敵沖其中,兩頭俱救。
此亦與曲禮之說同。
數起於五,而終於八。
今夔州州前,諸葛武侯以石縱橫八行,布為方陳,奇正之出,皆生於此。
奇亦為正之正,正亦為奇之奇,彼此相用,循環無窮也。
諸葛出斜谷,以兵少,但能正用六數,今整屋司竹園仍有舊壘。
司馬懿以十萬步騎,不敢次戰,蓋知其能也。
杜佑曰:旌旗亂也;示敵若亂,以金鼓齊之。
紛紛旌旗,像纭纭士卒貌。
言旌旗翻轉,一合一離,士卒進退,或往或來,視之若散,擾之若亂。
然其法令素定,度職分明,各有分數,擾而不亂者也。
車騎齊轉,形圓者,出入有道,齊整也。
渾渾,車輪轉行;沌沌,步驟奔馳。
視其行陳縱橫,圓而不方,然而指趨,各有所應。
故王子曰:将欲内明而外暗,内治而外混,所以示敵之輕己者也。
梅堯臣曰:分數已定,形名已立,離合散聚,似亂而不能亂。
形無首尾,應無前後,陽旋陰轉,欲敗而不能敗。
王哲曰:曹公曰:旌旗亂也;示敵若亂,以金鼓齊之矣。
哲謂紛纭阙亂之貌也。
不可亂者,節制嚴明耳。
又曹公曰:車騎轉而形圓者,出入有道齊整也。
哲謂渾沌形圓,不測之貌也,不可敗者,無所隙缺,又不測故也。
何氏曰:此言國勢也,善将兵者,進退紛紛似亂,然士馬素習,旌旗有節,非亂也。
渾沌形勢,乍離乍合,人以為敗,而号令素明,離合有勢,非可敗也。
形圓,無行列也。
張預曰:此八陳法也。
昔黃帝始立丘井之法,因、以制兵。
故井分四道,八家處之。
井字之形,開方九焉;五為陳法,四為閑地,所謂數起於五也。
虛其中,大将居之,環其四面,諸部連繞,所謂終於八也。
及乎變化制敵,則紛纭聚散,國雖亂而法不亂,渾沌交錯,形雖圓而勢不散,所謂分而成八,複而為一也。
後世武侯之方陳,李靖之六花,唐太宗之破陳樂舞,皆其遺制也。
亂生於治,怯生於勇,弱
若趨馳不速,奮擊不近,則不能克敵而全勝。
賈林曰:戰之勢,如弩之張;兵之勢,如機之發。
梅堯臣曰:強,音霍,贛張也。
如弩之張,勢不适巡;如機之發,節近易中也。
王誓曰:戰勢如弩之張者,所以有待也;待其有可乘之勢,如發其機。
何氏曰:險,疾也;短,近也。
此言擊戰得形,便如張弩發機,勢宜疾速,仍利於便近,不得追擊過差也。
故太公曰:擊如發機者,所以破精微也。
張預曰:如弩之張,勢不可緩;如機之發,節不可遠。
言趨利尚疾,奮擊貴近也。
故太公曰:擊如發機者,所以破精微也。
紛紛纭纭,國亂而不可亂也;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
曹操曰:旌旗亂也;示敵若亂,以金鼓齊之。
卒騎轉而形圓者,二出入有道齊整也。
李荃曰:紛纭而阙,示如可亂;建旌有部,嗚金有節,是以不可亂也。
渾沌,合雜也;形圓,無向背也;示敵可敗而不可敗者,号令齊整也。
杜牧曰:此言陳法也。
風後握奇文曰:四為正,四為奇,餘奇為握。
奇音機,或總稱之,先出遊軍定兩端。
此之是也。
奇者,零也。
陳數有九,中心有零者,大将握之不動,以制四面八陳,而取準則焉。
其人之列,面面相向,背背相承也。
周禮蒐苗彌狩,車驟徒趨,及表乃止,進退疾徐,疏密之節,一如戰陳。
表,乃旗也。
旗者,蓋與民期於下也。
握奇文曰:先出遊軍定兩端。
蓋遊軍執本方旗,先定地界,然後軍士赴之,兵於旗下,乃出奇正,變為陳也。
周禮蒐苗彌狩,車驟徒趨,及表乃止,此則八陳遺制,握奇之文,止此而已,其餘之詞,乃後之作者增加之,以重難其事耳。
夫五兵之利,無如弧矢之利,以威天下,五兵同政,天獨有弧矢星,聖人獨言孤矢能威天下,不言他兵,何也?蓋戰法利於弧矢者,非得陳不見其利。
故黃帝勝於蚩尤,以中夏車徒,制夷虜騎士,此乃弧矢之利也。
在於近代,可以驗之者,晉武時,羌陷凍州,司馬督馬隆請募勇士三千平之。
募腰引弩三十六鈞,弓四鈞,立标簡試。
軍西渡溫水,虜樹機能,以衆萬計遏隆。
隆依八陳法,且戰且前,弓矢所,人皆應弦而倒,誅殺萬計,涼州遂平。
隋時,突厥入寇,楊素擊之。
先是諸将與虜戰,每虞胡騎奔突,皆戎車徒步相參,昇鹿魚為方陳,騎在其内。
素至,悉除舊法,令諸軍各為步騎。
突厥聞之,以手加額,仰天曰:天賜我也。
大率精騎十餘萬而至。
素一戰大破之。
此乃以徒步制騎士,若非有陳法,知開阖首尾之道,安能政勝也。
曲禮曰:行前朱雀,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招搖在上,急繕其怒。
鄭司農雲:以四獸為軍陳,象天也。
孔疏曰:此言軍行象天文而作陳法,但不知作之何如耳。
何徹雲:畫此四獸於旌旗上,以标前後左右之陳也。
急繕其怒,言其卒之勁利威怒,如天之怒也。
招搖,北鬥杓第七星也,舉此則六星可知也。
陳象天文,即北鬥也。
複曰:進退有度。
鄭司農注曰:度,謂伐與步數也。
孔疏曰:如牧野誓雲,六步七步、四伐五伐是也。
複曰:左右有局。
鄭司農注曰:局是步分。
孔疏曰:言軍之左右,各有部分,進則就敵,退則就列,不相差濫也。
下文複曰:父之偉,弗與共戴天;兄弟之偉,不返兵;交遊之憐,不同國。
四郊多壘,此卿大夫之辱也。
此言偉辱至於戰争,期在叉勝,固不可不知陳法也。
其文故相次而言,乃聖賢之深旨矣。
軍志曰:陳問容陳,足曳白刃;隊問容隊,可與敵對。
前禦其前,後當其後,左防其左,右防其右。
行又魚貫,立叉碼行,長以參短,短以參長。
回軍轉陳,以前為後,以後為前,進無奔迸,退無違走。
四頭八尾,觸處為首,敵沖其中,兩頭俱救。
此亦與曲禮之說同。
數起於五,而終於八。
今夔州州前,諸葛武侯以石縱橫八行,布為方陳,奇正之出,皆生於此。
奇亦為正之正,正亦為奇之奇,彼此相用,循環無窮也。
諸葛出斜谷,以兵少,但能正用六數,今整屋司竹園仍有舊壘。
司馬懿以十萬步騎,不敢次戰,蓋知其能也。
杜佑曰:旌旗亂也;示敵若亂,以金鼓齊之。
紛紛旌旗,像纭纭士卒貌。
言旌旗翻轉,一合一離,士卒進退,或往或來,視之若散,擾之若亂。
然其法令素定,度職分明,各有分數,擾而不亂者也。
車騎齊轉,形圓者,出入有道,齊整也。
渾渾,車輪轉行;沌沌,步驟奔馳。
視其行陳縱橫,圓而不方,然而指趨,各有所應。
故王子曰:将欲内明而外暗,内治而外混,所以示敵之輕己者也。
梅堯臣曰:分數已定,形名已立,離合散聚,似亂而不能亂。
形無首尾,應無前後,陽旋陰轉,欲敗而不能敗。
王哲曰:曹公曰:旌旗亂也;示敵若亂,以金鼓齊之矣。
哲謂紛纭阙亂之貌也。
不可亂者,節制嚴明耳。
又曹公曰:車騎轉而形圓者,出入有道齊整也。
哲謂渾沌形圓,不測之貌也,不可敗者,無所隙缺,又不測故也。
何氏曰:此言國勢也,善将兵者,進退紛紛似亂,然士馬素習,旌旗有節,非亂也。
渾沌形勢,乍離乍合,人以為敗,而号令素明,離合有勢,非可敗也。
形圓,無行列也。
張預曰:此八陳法也。
昔黃帝始立丘井之法,因、以制兵。
故井分四道,八家處之。
井字之形,開方九焉;五為陳法,四為閑地,所謂數起於五也。
虛其中,大将居之,環其四面,諸部連繞,所謂終於八也。
及乎變化制敵,則紛纭聚散,國雖亂而法不亂,渾沌交錯,形雖圓而勢不散,所謂分而成八,複而為一也。
後世武侯之方陳,李靖之六花,唐太宗之破陳樂舞,皆其遺制也。
亂生於治,怯生於勇,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