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

關燈
犯塞,炀帝令唐高祖與馬邑太守王仁恭率衆備邊。

    會盧寇馬邑,仁恭以衆寡不敵,有懼色。

    高祖曰:今主上遐遠,孤城絕援,若不死戰,難以圖全。

    於是親選精騎四千,出為遊軍,居處飲食,随逐水草,一同於突厥。

    見虜候騎,但馳騁獵耳,若輕之。

    及與虜相遇,則椅角置陳,選善射者為别隊,持滿以待之。

    虜莫能測,不敢次戰。

    因縱奇兵擊走之,獲其特勒所乘駿馬,斬首千餘級。

    又太宗選精銳千餘騎為奇兵,皆黑衣玄甲,分為左右隊,建大旗,令騎将秦叔寶、程齲金等分統之,每臨寇,太宗躬被玄甲先鋒,率之侯機而進,所向摧珍,常以少擊衆,賊徒氣懾。

    又五代漢高祖在晉陽,郭進往依之,漢祖壯其材。

    會北虜屠安陽城,因遣進攻拔之,戎人遁去,授坊州刺史。

    虜主道斃,高祖出奇兵井陉,進以問道先入沼北,因定河北。

    此皆以奇勝之進也。

    張預曰:兩軍相臨,先以正兵與之合戰;徐發奇兵,或檮其旁,或擊其後以勝之,若鄭伯禦燕師,以三軍軍其前,以潛軍軍其後是也。

     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 李荃曰:動靜也。

     不竭如江河。

     李荃曰:通流不絕。

    杜佑曰:言應變出奇無窮竭。

    張預曰:言應變出奇,無有窮竭。

     終而複始,日月是也。

    死而複生,四時是也。

     李荃曰:奇變如日月四時,虧盈寒暑不停。

    杜佑曰:日月運行,入而複出;四時更王,興而複廢。

    言奇正變化,或若日月之進退,四時之盛衰也。

    張預曰:日月運行,入而複出;四時更互,盛而複衰。

    喻奇正相變,紛纭渾沌,終始無窮也。

     聲不過五, 李荃曰:官、商、角、徵、羽也。

     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

     李荃曰:變入八音,奏樂之曲,不可盡聽。

     色不過五, 李荃曰:青、黃、赤、白、黑也。

     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

    味不過五, 李荃曰:酸、辛、鹹、甘、苦也。

     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

     曹操曰:自無窮如天地已下,皆以喻奇正之無窮也。

    李荃曰:五味之變,庖宰鼎饪也。

    杜牧曰:自無窮如天地已下,皆喻八陳奇正也。

    張預曰:引五聲五色五味之變,以喻奇正相生之無窮。

     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

     李荃曰:邀截掩襲,萬途之勢,不可窮盡也。

    梅堯臣曰:奇正之變,猶五聲五色五味之變,無盡也。

    王哲日,:奇正者,用兵之鈴鍵,制勝之樞機也。

    臨敵運變,循環不窮,窮則敗也。

    孟氏曰:六韬雲:奇正發於無窮之源。

    張預曰:戰陳之勢,止於奇正一事而已;及其變而用之,則萬途千轍,烏可窮盡也。

     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 李荃曰:奇正相依而生,如環團圓,不可窮端倪也。

    梅堯臣曰:變動周旋之不極。

    王哲曰:敵不能窮我也。

    何氏曰:奇正生而轉相為變,如循曆其環,求首尾之莫窮也。

    張預曰:奇亦為正,正亦為奇,變化相生,若循環之無本末,誰能窮诂? 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 孟氏曰:勢峻,則巨石雖重不能止。

    杜佑曰:言水性柔弱,石性剛重,至於漂轉大石,投之垮下,皆由急疾之流,激得其勢。

    張預曰:水性柔弱,險徑要路,激之疾流,則其勢可以轉巨石也。

     驚烏之疾,至於毀折者,節也。

     曹操曰:發起擊敵。

    李荃曰:柔勢可以轉剛,況於兵者乎?彈射之所以中飛鳥者,善於疾而有節制。

    杜牧曰:勢者,自高注下,得險疾之勢,故能漂石也。

    節者,節量遠近則攫之,故能毀折物也。

    杜佑曰:發起讨敵,如鷹鶴之攫撮也,叉能挫折禽獸者,皆由伺候之明,邀得屈折之節也。

    王子曰:鷹集一擊,百鳥無以争其勢;猛虎一奮,萬獸無以争其威。

    梅堯臣曰:水雖柔,勢迅則漂石;驚雖微,節勁則折物。

    王哲曰:驚烏之疾,亦勢也,由勢然後有搏擊之節。

    下要雲險,故先取漂石以喻也。

    何氏曰:水能動石,高下之勢也。

    驚能搏物,能節其遠近也。

    張預曰:鷹鷗之擒烏雀,鈴節量遠 近,伺候審而後擊,故能折物。

    尉缭子曰:便吾器用,養吾武勇,發之如烏擊。

    李靖曰:驚烏将擊,卑飛斂翼。

    皆言待之而後發也。

     是故善戰者,其勢險, 曹操、李荃曰:險,猶疾也。

    杜牧曰:險者,言戰争之勢,發則殺人,故下文喻如礦弩。

    王哲曰:險者,折以緻其疾也;如水得險隘而成勢。

     其節短。

     曹操、李荃曰:短,近也。

    杜牧曰:言以近節也。

    如驚烏之發,近則搏之,力全志,專則鈴獲也。

    杜佑曰:短,近也。

    節,斷也。

    短近言能因危取勝,以卒擊近也。

    梅堯臣曰:險則迅,短則勁二,故戰之勢,當險疾而短近也。

    王哲曰:驚之能搏者,發鈴中,來勢遠而所搏之節至短也。

    兵之乘機,當如是耳。

    曹公曰:短者,近也。

    孟氏同杜牧注。

    張預曰:險,疾;短,近也。

    言善戰者先度地之遠近,形之廣狹,然後立陳,使部伍行列相去不遠;其進擊則以五十步為節,不可過遠,故勢迅則難禦,節近則易勝。

     勢如擴弩,節如發機。

     曹操曰:在度不遠,發則中也。

    李荃曰:弩不疾則不遠,矢不近則不中。

    勢尚疾,節務速。

    杜牧曰:強,張也。

    如弩已張,發則殺人,故上文雲其勢險也。

    機者,固須以近節量之,然後叉能中,故上文雲其節短,短乃近也。

    此言戰陳不可遠逐敵人,恐有隊伍離散斷絕,反為敵所乘也。

    故牧野誓曰:六步七步,四伐五伐,是以近也。

    陳嗥曰:弩之發機,近則易中;戰之遇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