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内義卷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煙,啟通玄精。
二十四真,忽然化生。
上開上元,下開八冥。
左朝六甲,右使六丁。
玉華引日,太一并形。
千乘萬騎,舉身登晨。
修帝一真道,功成百神混合,如此金丹之理道備亦然。
執符把箓,保命生根。
《内義》曰:符箓者,以有象而言,則文字也;以無象而言,則靈炁也。
修丹之士,把握陰陽,挈提天地,明造化之妙用,運鉛汞之玄微,神全炁備,與道合真,真神保其性命,靈炁護其生根。
上遊上清,出入華房。
八冥之内,細微之中。
下鎮人身,泥丸绛宮。
中理五炁,混合百神。
十轉回靈,萬炁齊仙。
華房,玉清三華房也。
八冥,即八極也。
細微,毫芒也。
泥丸,腦宮也。
绛宮,心也。
此等真神以太一為主,則遊行三清,出入三華之房,周於八極之内,徧於毫芒之中。
下鎮人身,則太一在腦,總衆神也。
司命處心,納生元也。
無英在肝,制三魂也。
白元在肺,拘七魄也。
桃君處臍,保精根也。
延康居腎,守命門也。
中在空洞,則理於炁,和合百神,《易》曰神元方,陰陽不測之謂。
然則神無不在,所在皆無不可以識,智知不可以有無定。
《内義》曰:内外之理,一緻無殊;上清華房,八冥細微,此乃外象,一炁所化泥凡绛宮,五炁百神,此乃内象,亦一炁所化。
夫無,大無不包,細無不入,神之為物,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孟子》曰:浩然之炁,塞乎天地之問。
《莊子》曰:精神四達并流,無所不極。
上際於天,下蟠於地。
若乃順而養之,則三部八景、三關五髒六腑、九宮金樓玉室、十二重門紫戶玉合、三萬六千關節,根源本始,神全炁足,是謂道純素者也。
故曰能體純素。
謂之真人,則遊跻上清,出入華房,大包八冥,細入毫芒,聚則為形,散則為炁,天關為之十轉,諸真為之度靈。
萬炁還元,俱成仙道。
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上開八門,飛天法輪。
罪福禁戒,宿命因緣。
普受開度,死魂生身。
身得受生,上聞諸天。
諸天之上,各有生門。
天中有無量大聖衆,常簡學仙之人生死錄籍,開度九幽之魂,升入八方法輪之門也。
已上正文;元始天尊所說。
《内義》曰:仙道所貴,唯在長生。
初無限量,應度即度。
《感應篇》曰:欲求長生者,是道則進,非道則退;積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
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随之,衆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
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其福。
兇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其禍。
人之善惡,皆由心造。
夫心者,出入以象,其門運動以象。
其輪心機成於内,天機應於外,由是有八方法輪之門,中有罪福之場,禁戒事迹,因緣所由,具載《法輪經》。
雖曰大慈之化,善開濟度,而福有淺深,報應有差等,是謂夙命皆聞,上天随其善功,禀賦受生,死魂則有随果受生之門,生身則有仙階高下之品。
中有空洞謠歌之章,魔王靈篇,辭參高真。
《内義》曰:上文諸天之上,各有生門。
道君繼而述雲:中有空洞謠歌之章。
或雲空洞者,三界總名;或雲即洞章之理。
合而言之,三界者,諸天在其中,蓋諸天之中,有空洞歌章,乃三洞經錄所載,天真着述,贊頌之類,玄文妙理,開悟後學者也。
魔王所作飛空歌音,義在儆戒,理契天真。
道君叙述于左,即非靈寶本章,故不在内象之列,唯釋其義矣。
已上正文,玉晨道君叙述。
第一欲界飛空之音: 《内義》曰:欲界魔王作歌,凡人口業淨盡,有十善功,上生欲界六天。
人道眇眇,輕浮。
仙道莽莽,難明。
鬼道樂兮,當人生門。
邪僻趨死。
天道貴生,欲人長生。
鬼道貴終。
欲人終死。
仙道常自吉,知常,明,故吉也。
鬼道常自兇。
妄作,是以兇也。
高上清靈爽,悲歌朗太空。
唯願仙道成,不欲人道窮。
《内義》曰:謂明則高真上聖,幽則清靈精爽。
哀憫世人,聲明物理,警覺至學之士,昭彰天地之間。
唯願仙道成,不欲人道窮也。
古德雲:幽林鳥叫,碧澗魚跳。
雲片展張,瀑聲嗚咽。
如是景象,示人入處。
由是觀之,紛纭萬化,無非悲歌。
洞山雲:若将耳聽終難會,眼裡聞聲始得知。
《莊子》曰: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
有如湍水逝川,白駒過隙,日鳥月兔,顯示丹基;蛇脫蟬蛻,彰明解理。
靈龜服炁,蜣螂轉丸;漆園濠上之魚,濂溪窗前之草,皆可心領意會,目擊道存。
是謂不言之教,無聲之聞也。
北都泉曲府,中有萬鬼群。
但欲遏人算,斷絕人命門。
《内義》曰:羅酆之職,主治罪罰,收錄愆過,削奪壽算。
壽算既除,命限滅絕。
馑按,經雲:人之受生,所謂之算。
記在諸天,太上勅勒,諸天諸地、日月星鬥、天真上聖、将軍使者、大神童子、天地飛仙、三界四司、嶽渎官屬執箓把籍,巡行考案。
三日一言,十日一奏,百日一結。
三元八節,五臘三會,考較功過,不辍須臾。
若修善則延年,為惡則減算,錄送羅酆,毫分無失。
阿人歌洞章,以攝北羅鄧。
束送妖魔精,斬馘六鬼鋒。
諸天炁蕩蕩,我道日興隆。
《内義》曰:外奸除則諸天炁蕩蕩,内行着則我道日興隆。
第二色界魔王之章: 《内義》曰:色界魔王作歌,凡人身業淨盡,有三百善功,上生色界十八天。
落落高張,天也。
明炁四骞。
炁也。
梵行諸天,周回十方。
梵炁匝繞。
無量大神,皆由我身。
諸得道者.皆自魔王保舉成真。
蓋示學人升黜之意,使其知所懲戒也。
我有洞章,萬徧成仙。
《内義》曰:洞章乃龜山丹黃飛玄紫文。
昔尹真人道成,老君與之西道毫台,入七寶園,觀其文,修之有法,具載靈寶經法中,功成為靈寶真人,即非魔王之歌也。
萬徧成仙,萬乃一之積,非一朝夕能造乎,是故在積習而緻之。
昔定錄真君謂雷平許君曰:學道如穿井,井愈深,土愈難出。
若不堅心正行,豈得見泉源邪?此乃積習之理也。
仙道貴度,鬼道相連。
修仙所貴長生度世,否則身殁炁散,魂神被考,累及祖宗,可不謹哉! 天地眇莽,穢氣氛氛。
三界樂兮,過之長存。
身度我界。
體入自然。
此時樂兮,薄由我恩。
《
二十四真,忽然化生。
上開上元,下開八冥。
左朝六甲,右使六丁。
玉華引日,太一并形。
千乘萬騎,舉身登晨。
修帝一真道,功成百神混合,如此金丹之理道備亦然。
執符把箓,保命生根。
《内義》曰:符箓者,以有象而言,則文字也;以無象而言,則靈炁也。
修丹之士,把握陰陽,挈提天地,明造化之妙用,運鉛汞之玄微,神全炁備,與道合真,真神保其性命,靈炁護其生根。
上遊上清,出入華房。
八冥之内,細微之中。
下鎮人身,泥丸绛宮。
中理五炁,混合百神。
十轉回靈,萬炁齊仙。
華房,玉清三華房也。
八冥,即八極也。
細微,毫芒也。
泥丸,腦宮也。
绛宮,心也。
此等真神以太一為主,則遊行三清,出入三華之房,周於八極之内,徧於毫芒之中。
下鎮人身,則太一在腦,總衆神也。
司命處心,納生元也。
無英在肝,制三魂也。
白元在肺,拘七魄也。
桃君處臍,保精根也。
延康居腎,守命門也。
中在空洞,則理於炁,和合百神,《易》曰神元方,陰陽不測之謂。
然則神無不在,所在皆無不可以識,智知不可以有無定。
《内義》曰:内外之理,一緻無殊;上清華房,八冥細微,此乃外象,一炁所化泥凡绛宮,五炁百神,此乃内象,亦一炁所化。
夫無,大無不包,細無不入,神之為物,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孟子》曰:浩然之炁,塞乎天地之問。
《莊子》曰:精神四達并流,無所不極。
上際於天,下蟠於地。
若乃順而養之,則三部八景、三關五髒六腑、九宮金樓玉室、十二重門紫戶玉合、三萬六千關節,根源本始,神全炁足,是謂道純素者也。
故曰能體純素。
謂之真人,則遊跻上清,出入華房,大包八冥,細入毫芒,聚則為形,散則為炁,天關為之十轉,諸真為之度靈。
萬炁還元,俱成仙道。
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上開八門,飛天法輪。
罪福禁戒,宿命因緣。
普受開度,死魂生身。
身得受生,上聞諸天。
諸天之上,各有生門。
天中有無量大聖衆,常簡學仙之人生死錄籍,開度九幽之魂,升入八方法輪之門也。
已上正文;元始天尊所說。
《内義》曰:仙道所貴,唯在長生。
初無限量,應度即度。
《感應篇》曰:欲求長生者,是道則進,非道則退;積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
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随之,衆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
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其福。
兇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其禍。
人之善惡,皆由心造。
夫心者,出入以象,其門運動以象。
其輪心機成於内,天機應於外,由是有八方法輪之門,中有罪福之場,禁戒事迹,因緣所由,具載《法輪經》。
雖曰大慈之化,善開濟度,而福有淺深,報應有差等,是謂夙命皆聞,上天随其善功,禀賦受生,死魂則有随果受生之門,生身則有仙階高下之品。
中有空洞謠歌之章,魔王靈篇,辭參高真。
《内義》曰:上文諸天之上,各有生門。
道君繼而述雲:中有空洞謠歌之章。
或雲空洞者,三界總名;或雲即洞章之理。
合而言之,三界者,諸天在其中,蓋諸天之中,有空洞歌章,乃三洞經錄所載,天真着述,贊頌之類,玄文妙理,開悟後學者也。
魔王所作飛空歌音,義在儆戒,理契天真。
道君叙述于左,即非靈寶本章,故不在内象之列,唯釋其義矣。
已上正文,玉晨道君叙述。
第一欲界飛空之音: 《内義》曰:欲界魔王作歌,凡人口業淨盡,有十善功,上生欲界六天。
人道眇眇,輕浮。
仙道莽莽,難明。
鬼道樂兮,當人生門。
邪僻趨死。
天道貴生,欲人長生。
鬼道貴終。
欲人終死。
仙道常自吉,知常,明,故吉也。
鬼道常自兇。
妄作,是以兇也。
高上清靈爽,悲歌朗太空。
唯願仙道成,不欲人道窮。
《内義》曰:謂明則高真上聖,幽則清靈精爽。
哀憫世人,聲明物理,警覺至學之士,昭彰天地之間。
唯願仙道成,不欲人道窮也。
古德雲:幽林鳥叫,碧澗魚跳。
雲片展張,瀑聲嗚咽。
如是景象,示人入處。
由是觀之,紛纭萬化,無非悲歌。
洞山雲:若将耳聽終難會,眼裡聞聲始得知。
《莊子》曰: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
有如湍水逝川,白駒過隙,日鳥月兔,顯示丹基;蛇脫蟬蛻,彰明解理。
靈龜服炁,蜣螂轉丸;漆園濠上之魚,濂溪窗前之草,皆可心領意會,目擊道存。
是謂不言之教,無聲之聞也。
北都泉曲府,中有萬鬼群。
但欲遏人算,斷絕人命門。
《内義》曰:羅酆之職,主治罪罰,收錄愆過,削奪壽算。
壽算既除,命限滅絕。
馑按,經雲:人之受生,所謂之算。
記在諸天,太上勅勒,諸天諸地、日月星鬥、天真上聖、将軍使者、大神童子、天地飛仙、三界四司、嶽渎官屬執箓把籍,巡行考案。
三日一言,十日一奏,百日一結。
三元八節,五臘三會,考較功過,不辍須臾。
若修善則延年,為惡則減算,錄送羅酆,毫分無失。
阿人歌洞章,以攝北羅鄧。
束送妖魔精,斬馘六鬼鋒。
諸天炁蕩蕩,我道日興隆。
《内義》曰:外奸除則諸天炁蕩蕩,内行着則我道日興隆。
第二色界魔王之章: 《内義》曰:色界魔王作歌,凡人身業淨盡,有三百善功,上生色界十八天。
落落高張,天也。
明炁四骞。
炁也。
梵行諸天,周回十方。
梵炁匝繞。
無量大神,皆由我身。
諸得道者.皆自魔王保舉成真。
蓋示學人升黜之意,使其知所懲戒也。
我有洞章,萬徧成仙。
《内義》曰:洞章乃龜山丹黃飛玄紫文。
昔尹真人道成,老君與之西道毫台,入七寶園,觀其文,修之有法,具載靈寶經法中,功成為靈寶真人,即非魔王之歌也。
萬徧成仙,萬乃一之積,非一朝夕能造乎,是故在積習而緻之。
昔定錄真君謂雷平許君曰:學道如穿井,井愈深,土愈難出。
若不堅心正行,豈得見泉源邪?此乃積習之理也。
仙道貴度,鬼道相連。
修仙所貴長生度世,否則身殁炁散,魂神被考,累及祖宗,可不謹哉! 天地眇莽,穢氣氛氛。
三界樂兮,過之長存。
身度我界。
體入自然。
此時樂兮,薄由我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