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内義卷之四

關燈
觀複子蕭應叟學 元洞玉曆: 此章論劫運成壞。

    按《龜山玄錄》曰:天尊結元洞之炁,為玉曆之書。

    《内義》曰:《太極妙化神靈混洞赤文章》雲:九霄總梵,八帝治天,非混洞赤文,不能攝化九陽而明天度。

    此九霄九天皆混洞赤文之所開化,故赤文化混洞,混洞化彌羅,五劫開化。

    《元洞玉曆章》雲:昔混元溟涬,大梵彌羅,諸天未分,九陽冥合。

    三因九轉,六變七回,元始肇形,五劫初化。

    乃命道君筆錄天元,運乘五劫。

    故元洞者,以明祖炁;玉曆者,以紀天元。

    劫運五周,複歸其一,是以五劫既周,昊天成象也。

    即此而推混洞赤文,而曰太極妙化。

    神靈者,先天自然之道也。

    元洞、玉曆而曰五劫開化者,後天修證之理也。

    故李少微謂此章論劫運成壤是也。

    以丹而言,元洞乃先天虛無之祖炁,空炁金胎是矣。

    玉曆則炁之結而成象,乃我之本來面目,丹基藥祖也。

    與混洞赤文一理無殊,故曰元洞以明祖炁,玉曆以紀天元。

    天元則人之根本是也。

    即此而修證真道者矣。

     龍漢延康, 劫之名号。

    龍者,神也;漢者,大也;延者,長也;康者,安也。

     《内義》曰:嚴東雲:元炁始結而成玉字,顯乎龍漢,隐乎延康,光乎赤明,耀乎開皇,逮至上皇也。

    夫龍漢之劫,玉字初顯,類乎人之分炁初生也。

    延康之劫,玉字淪隐,類人身之沒也。

    赤明之劫開圖,玉字複光,類乎人之再出世也。

    開皇上皇之劫,玉字耀明,類乎人之處世也。

    所謂劫運五周,複歸其一,五劫既周,昊天成象者也。

    天地以三界空壞為劫,人身以死為劫。

    天地不知幾經成敗,人身不知幾度生死,而虛無自然之炁曆劫常存。

    劫終之後,三界空壞,萬物精爽,長在太空。

    人之老死,百骸枯朽,一靈真性,亦複如是。

    《西升經》曰:上世無始以來,所更如沙塵,動則有載劫,自惟甚苦勤,所以為生死之根本,升沉六道,苦輪不息,唯得道乃己。

     587/3 渺渺億劫,混沌之中。

     言此二劫,眇邈久遠,莫知曆數,在於溟涬之中矣。

     上無複色,下無複淵。

     每劫運終,三光冥暗,天地混沌,上有何色,下有何淵? 《内義》曰:《陰符經》雲: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上清經》雲:大運之交也,天炁窮於太陰,地炁極於太陽。

    陽極則孛,陰極則否。

    陽極則其精化為水,陰極則其精化為火。

    先焚以大火,次漂以大水,上至九天之下,下至九地之内,毫末無遺,然後元炁複合,謂之混沌。

    混沌再分,亦如初劫。

    如比變革,總名為元炁離合。

    夫龍漢延康之前,與夫此身之先,不知其幾經變革離合,歸乎空洞而無色無淵矣。

     風澤洞虛,金剛乘天。

     風澤者,道之炁。

    金剛者,精之炁。

    道炁至柔則洞洽於虛,精炁至剛則運乘於天。

     《内義》曰:風者,有炁無形;澤者,有形無質,乃虛無自然之理也。

    薛幽栖雲:道之炁是矣。

    《易》曰:澤上有風,中孚。

    其為卦也,内外皆實而中空,象乎虛無。

    《道德經》雲:天地之間,其猶橐鑰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乃能順信一切,造化萬物。

    故曰說而巽,孚乃化邦也。

    《麻衣》曰:中孚則始生之理也。

    道之炁,豈非始生之理乎?金者,亘古不變;剛者,堅貞不壞。

    是純真至妙之精。

    薛雲:精之炁是矣,乃合乾道。

    夫乾者,六爻皆陽,反覆颠倒,其體不變。

    四德俱備,萬物以之亨長遂成。

    《麻衣》曰:乾者,造化之樞機。

    精之炁豈非造化樞機乎?此兩者,《道德經》所謂惚兮恍 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者也。

    即是人之一靈妙有。

    夫劫運變革,三界消壞,而種民之上,寂然不動,故此炁洞虛無之妙,乘不壞之天,分化開圖,成立三界,如人一靈複胚胎而生身者也。

    是炁也,金液還丹之基本矣。

     天上天下,無幽無冥,無形無影,無極無窮。

     謂天上天下,不可觀測,唯混成自然而獨立也。

     《内義》曰:類人之死,殒其形骸,真性獨存者也。

    《道德經》曰: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徹。

    夫如是,故曰無幽無冥,無形無影,無極無窮,不可得而緻诘,故混而為一,是謂大行梵無炁也。

     溟涬大梵,寥廓無光。

     劫壞之後,唯有大梵之炁,溟涬寥廓,三景無光矣。

     《内義》曰:張子平《靈憲》曰:太素之前,厥中惟虛,厥虛惟無。

    斯謂溟涬道之根也。

    玄師曰:人自溟涬大梵而生,亦自溟涬大梵而死。

    夫溟涬大梵者,乃自然之炁,渾沌未分者也。

    父母構精之始,此炁欻然感附成胎,強名曰神。

    於混洞赤文下詳注。

    自是而生者,此也。

    寥廓無光者,乃混沌未分,陰陽屈郁,日月滅景,天地冥然,象人受胎於母腹之中,未出世也。

    及其生也,動之死也。

    故《莊子》曰: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

    倏與忽時相遇於渾沌之地,而渾沌待之甚善。

    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

    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注雲:倏,有象也;忽,無形也。

    渾沌乃清濁未分,喻自然也;其鑿之者,不順自然,強開耳目矣。

    蓋喻七情開發,走失大梵祖炁而緻衰朽,所謂自是而死者也。

     赤明開圖,運度自然。

     元始於延康之中,開啟赤明之運,開圖箓之煥爛,運陰陽之分度,因此遂号赤明之劫也。

     《内義》曰:赤明者,劫壞之後,陽炁複肇,立劫之名也。

    開圖者,劫運再立,天尊開演圖箓,運度自然之道。

    圖箓者,混洞赤文,元洞玉曆是也。

    由是天地成立,日月光明,群生遂性,萬彙亭育。

    以人而言,出離母胎,立劫之始也。

    性識萌動,開圖之理也。

    口言目視,鼻嗅耳聞,手執足行,心明意達,乃運度自然之道也。

    而愚者不及,知者過之,以是失中,自然之道喪矣。

     元始安鎮,敷落五篇,赤書玉字, 祖炁複肇,安天鎮地,五文開廓,混洞赤文,宣布複出。

     八威龍文。

     乃八威召龍之錄,能禦伏妖異,策役神靈。

     保制劫運,使天長存。

     大樸既散,炁結成文。

    有無相資,顯仁藏用。

    經曰: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在道則造化不忒,在天地則長久不壞,在人則長生不死。

    故曰保制劫運,使天長存。